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2例已行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查的肝硬化患者Hp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p感染在性别和年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Hp感染率随食管静脉曲张加重、肝功能恶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而降低(P<0.05~P<0 .01);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有无发生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肝硬化患者中,Hp感染与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恶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关.对有Hp感染的肝硬化患者无需行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开封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探讨H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用14C-呼气试验检查Hp感染情况,部分患者行14C-呼气试验前行胃镜和/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Hp感染率用百分数表示,分析方法采用2χ检验。结果:开封地区人群中Hp总感染率为52.77%,稍低于全国平均感染水平(55%),Hp感染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男女性别间Hp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人群之间Hp感染差异显著(P<0.005),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十二指肠炎、胃癌密切相关。结论:开封地区Hp感染水平仍属于易感地区,防治Hp感染仍较为迫切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82年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之后,Hp与上消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受到消化界学者及微生物学家的极大关注,及早诊断Hp对防治上消化道疾病有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织曾向世界各地发出通知,要求积极开展Hp检测工作,并明确指出Hp是胃癌的第一致病因素。我国自从1985年首次分离出Hp之后,对Hp的致病机制以及检测、治疗的研究逐渐深入,现在已从细胞水平进展到分子水平及蛋白质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不同中医证型的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脂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通过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在东直门医院收集120例AS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其中将AS患者分为肝肾阴虚、痰瘀互阻、气虚血瘀3组.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脂、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 血清Hp IgG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为肝肾阴虚组>气虚血瘀组>痰瘀互阻组>健康对照组(P<0.01).AS组各中医证型患者血清Hp IgG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肝肾阴虚组患者血清Hp IgG表达水平与痰瘀互阻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S组患者胆固醇(TC)、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S患者血清Hp IgG水平与TC、IL-6、TNF-α表达水平均成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AS患者血清Hp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S患者血清Hp IgG表达水平肝肾阴虚组高于痰瘀互阻组.Hp感染可能通过参与炎性因子的激活,干扰脂质代谢,从而促使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崔晓容  熊玮 《重庆医学》2021,50(11):1870-1874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不良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态、白细胞介素-6-174(IL-6-174)基因多态性与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该院行内窥镜检查的298例老年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Hp感染状态、IL-6-174基因多态性及血脂检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感染状态、IL-6-174基因多态性(GG/GC/CC)与低HDL水平的关系.结果 298例老年患者中178例(59.73%)呈现低HDL水平;Hp阳性(Hp+)与低HDL水平相关(OR=3.658,95%CI:1.904~7.027,P<0.05);Hp+患者中IL-6-174 CC基因型与低HDL水平相关(OR=3.747,95%CI:1.082~5.319,P<0.05);CC基因型患者中Hp+与低HDL水平明显相关(OR=4.189,95%CI:3.627~10.408,P<0.05).结论 Hp+是导致低HDL水平的危险因素,特别是IL-6-174 CC基因型患者Hp+会增加低HDL水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Hp感染与肝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对73例肝硬化患者在检测肝功能【包括血清总胆红素、甲胎蛋白(AFP)水平和血氨水平】同时进行胃镜检查和Hp感染情况检测,并根据功能分级。根据Hp感染情况分为Hp(+)组和H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素、甲胎蛋白水平和血氨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总胆素、甲胎蛋白(AFP)水平和血氨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在Child—pugh分级C级患者中Hp(+)组AFP水平和血氨水平明显高于Hp(-)组。结论:Hp感染可能是肝硬化患者AFP和血氨升高的一个原因,且Hp感染对肝硬化AFP、血氨的影响与其肝功能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不同基因分型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170例T2DM患者纳入观察组,并将同时期的170例非T2DM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腰臀比等一般资料;比较2组间Hp感染、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空泡毒素相关蛋白基因型感染的差异性;同时比较观察组中Hp感染患者与非Hp感染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腰臀比、Hp感染率、糖化血红蛋白以及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空泡毒素相关蛋白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观察组中Hp感染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而胰岛素敏感指数则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1).结论: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和空泡毒素相关蛋白基因分型在T2DM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残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探讨Hp与残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45例胃大部切除的残胃进行胃镜、病理检查和Hp检测,以同期非残胃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以上三项的比较.结果:①残胃组和对照组Hp检出率分别为22.2%和60%(P<0.05).②存在胆汁反流和非胆汁反流患者Hp检出率分别为17.2%和43.8%.(P<0.05)③胆汁反流发生率,毕罗Ⅱ式手术明显多于毕罗Ⅰ式,分别为46.6%和17.7%(P<0.05).④残胃黏膜病理,Hp感染和非Hp感染患者有中-重度胃黏膜病变并有异型增生分别为66.7%和21.2%(P<0.05).对有Hp感染的对照组和残胃组的病理改变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Hp感染是残胃炎发生的重要原因.根除Hp有临床意义.毕罗Ⅱ式较毕罗Ⅰ式手术胆汁反流发生高:而伴有胆汁反流者Hp感染率较低.应该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5种检测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Barry Marshall和Robin Warren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目前认为Hp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的准确诊断在临床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目前Hp感染的诊断方法分为内窥镜依赖性检查方法和非内窥镜依赖性检查方法,但每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点及不足。本文通过对136例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内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细菌培养、组织细胞学(Giemsa染色)、^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抗体免疫印迹等不同方法检测Hp感染,分析评估各种指标优劣,寻找检测Hp感染的可靠指标,为指导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Hp感染与高氨血症及肝性脑病的关系。 [方法 ]用 14C6 -尿素呼气实验及胃镜检查时取胃窦粘膜 ,作快速尿素酶实验和 /或组织学染色方法检查Hp ,同时测定其空腹血氨水平。 [结果 ]86 0例肝硬化患者中Hp阳性为 5 3.3% ,阴性为 4 6 .7%。Hp阳性组血氨水平 (μmol/L ,以下同 )为 10 3.9± 38 4 (2 0~ 2 2 2 ) ,Hp阴性组为 6 2 3± 18 2 (2 0~ 93) ,Hp阳性组血氨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组为 6 2 3± 18 2 (2 0~ 93) ,Hp阳性组血氨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组 (P <0 .0 5 )。 [结论 ]Hp感染是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氨升高的原因之一 ,Hp感染可能是肝性脑病的一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多种检测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因胃部不适接受胃镜检查并怀疑为Hp感染的患者,均予以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细菌培养、组织染色(Warthin-Starry,W-S染色)3种方法检查,对比不同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以细菌培养+W-S染色检查结果一致感染作为Hp感染标准,RUT检查出67例Hp感染(准确率83.75%),细菌培养检查出77例Hp感染(准确率96.25%),W-S染色检查发现79例Hp感染(准确率98.75%),W-S染色+细菌培养检测出80例Hp感染(准确率100.00%),W-S染色及细菌培养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RUT检测法,W-S染色+细菌培养准确度最高(P〈0.05)。结论临床上可将W-S染色及细菌培养检测联合作为Hp感染判断标准,检测方便且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生长抑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 14C 尿素呼气试验检测 Hp,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Hp 阳性组 SS 水平最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 Hp 阴性组[(27.69±11.23)vs(78.46±23.67),(49.36±18.54)],p<0.01阴性组 SS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p 感染后引起的 SS 水甲的变化,可能是促发 DU 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Hp相关性胃炎与胃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I型受体(TGF-β RI)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PCR-Hp-16SrRNA检测、Hp快速尿素酶试验(HpRUT)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同步检测4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9例重度肠化生(IM)和20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Dys)患者胃黏膜组织中Hp感染情况,并以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其中TGF-β RI的表达.结果:各组患者Hp阳性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X2=3.825,P=0.148),CSG、IM到中度、重度Dys组Hp阳性者的TGF-β RI表达水平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707,P<0.001).结论:Hp感染在Hp相关性胃炎与胃黏膜癌前病变中可明显下调TGF-β RI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血清抗Hp IgG亚型的变化及其与Hp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中国广西和上海地区证实为Hp感染者血清抗Hp IgG亚型的水平.其中上海患者55例,广西患者74例.结果:129例感染Hp的患者血清中IgG亚型以IgG1和IgG2为主,其水平分别为(10.5±4.0)和(9.0±3.4),IgG3和IgG4的水平非常低,但IgG各亚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上海地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中IgG2水平显著高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P<0.05),IgG1、IgG3和IgG4水平在消化性溃疡患者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广西地区也如此.结论:抗HpIgG2水平可能是Hp感染致十二指肠溃疡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陈淑萍  王磊  余建奎 《浙江医学》2011,33(5):649-65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大肠肿瘤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行同期肠镜检查的329例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和Hp粪便抗原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腺瘤组、腺癌组和无肿瘤组,分析3组患者的Hp感染率.结果 在无肿瘤组Hp阳性率为51%、腺瘤组65.29%、腺癌组66.10%,大肠腺瘤和腺癌的Hp阳性率与无肿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Hp的大肠腺瘤、腺癌的发现率与无肿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者大肠腺瘤、腺癌发生相对危险性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增加大肠肿瘤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脾胃湿热证与Hp细胞毒相关蛋白A(CagA)、环氧合酶2(Cox-2)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经Hp检测、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CAG患者70例,Hp阳性并经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和脾胃虚寒证的患者各30例,Hp阴性患者1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CagA、Cox-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病理结果,分析组间CagA阳性率、Cox-2表达水平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差异。结果 CAG合并Hp感染的脾胃湿热证组CagA阳性率、血清Cox-2表达水平高于脾胃虚寒证患者,且均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胃黏膜病变程度与脾胃虚寒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胃湿热证具有较轻的趋势。结论 CagA及Cox-2可能参与CAG合并Hp感染患者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脾胃湿热证在CAG合并Hp感染早期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脾胃湿热证在CAG进展中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体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体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应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体诊断有无Hp感染,并与活检组织Warthin-Starry银染色结果比较。结果23例患者中13例存在Hp感染,其中12例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证实。有3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发现Hp感染而Warthin-Starry银染色未发现Hp。结论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是临床在体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预防和改善幽门螺杆菌(Hp)感染血透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30例Hp感染血透患者的营养状况通过人体学测量、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评价,观察其营养不良的状况,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30例中发生营养不良23例(76、7%);通过对Hp感染血透患者实施护理后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结论Hp感染血透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应重视Hp感染血透患者的营养评估及监测,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组织中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的表达状况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荧光RT-PCR方法检测胃黏膜中hTERT表达水平,将hTERT与GAPDH拷贝数之比的100倍作为标准化hTERT(NhTERT),用快速尿素酶法和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检测Hp.结果:伴肠上皮化生的萎缩性胃炎组织中hTERT表达明显增高(80.9±6.36),而肠上皮化生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无肠上皮化生者(69%vs31%),Hp阳性患者hTERT表达水平为(101.5±13.50),Hp阴性患者hTERT表达水平为(49.6±8.58),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胃癌前病变阶段,Hp感染与端粒酶表达水平之间有直接关系,呈正相关,提示端粒酶、Hp感染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影响高原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4水平的因素,探讨溃疡病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抽取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溃疡病患者55例,用放射免疫测定血清I L-4含量,对Hp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城镇患者和农牧区患者之间J进行组织间比较,观察幽门螺杆菌(Hp),宿主(种族)和相伴环境因素之间对其的影响。结果:Hp感染组患者血清1L-4含最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1);汉族显著高于少数民族(P<0.05);城镇患者非常显著高于农牧区患者(P<0.001)。结论:IL-4降低导致的TH2免疫应答下调可能是溃疡病发生的重要致病之一;Hp感染、高原特殊环境和宿主(种族)可能是影响本地区溃疡病患者血清IL-4含量水平的三大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