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采用复合因子法建立健康SD雄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探讨复合因子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于0用、2用、4周、6用分别对以复合因子所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及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探讨复合因子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以复合因子法成功建立了鼠肝纤维化模型,该模型肝组织病理检查与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查相关性良好。结论:复合因子法建立健康SD雄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成功率较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指标对诊断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22例慢性肝炎病人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脏B超检查,并对肝活检组织学检查进行比较,以建立非创伤性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优势。结果超声检查对门脉高压性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已肯定,但对轻、中度肝纤维化患者超声检查的指标的变化还不很显著,随着肝纤维化分期的上升,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PCIU)、Ⅳ型胶原(cIV)、层黏连蛋白(LN)的水平也随之增高,其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标志结合B超检查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长径及脾静脉内径对肝纤维化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结果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多参数积分法对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重点检测肝包膜、肝实质回声、门静脉、胆囊壁厚度、脾脏大小、肝静脉频谱及门静脉系统血流量等7项指标,根据其不同表现进行评分,由此得出每例患者的超声总积分,并与穿刺活检结果相对照。结果超声积分与病理纤维化分期有良好相关性,尤其对区分≥S2期的中、重度患者准确率高。结论与单指标分析相比较,超声多参数积分法对肝纤维化定量诊断的准确率提高,尽管有一定局限性,仍可作为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肝活组织检查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有局限性;而多种血清纤维化检验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不高。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检测手段,超声弹性成像通过测量肝脏弹性指标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定量诊断肝纤维化,已逐步应用于临床。本文阐述超声弹性成像的原理,叙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瞬时超声弹性成像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的特点以及三者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优缺点,并介绍超声弹性成像应用于肝纤维化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大鼠血清糖苷酶的变化及苦参素对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糖苷酶活性的变化及氧化苦参碱(苦参素)治疗对其影响。方法CC14皮下注射法诱导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大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四种糖苷酶活性、肝脏组织病理学的变化,以及苦参素治疗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肝纤维化大鼠血清β-NAG、BDGP水平明显增加,并与PCⅢ、CN、HA的增加及肝纤维化程度正相关,苦参素治疗可明显降低其血清水平,而血清NAGS、AFU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CC1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β-NAG、BDGP活性明显增加,其检测有助于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苦参素治疗可降低其血清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活体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超声造影在不同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的微循环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只雄性大鼠,对照组8只,实验组52只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超声造影记录造影剂到达肝动脉时间(HAAT)、造影剂到达门静脉时间(PVAT)、造影剂到达肝静脉时间HVAT,计算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HVTT),获取肝实质时间-强度曲线,记录达峰值时间、峰值强度、曲线上升斜率、下降斜率。以病理肝纤维化分期进行分组,分别以S≥1、S=4为判定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的标准,应用ROC分析法评价超声造影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以S≥1为判定肝纤维化标准,HA-HVTT曲线下面积为0.792,且曲线与机会线不相交,对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中等。以S=4为判定早期肝硬化的标准,HVAT、HA-HVTT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9,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统计学意义,诊断准确性较高;峰值强度、下降斜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及0.852,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准确性中等。结论:应用超声造影可以观察大鼠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显影过程,HA-HVTT对肝纤维化(S≥1)及早期肝硬化(S=4)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望成为定量诊断肝硬化的重要影像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壮方柔肝化纤颗粒对CCl4复合因素诱导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干预效应及其对α-SMA、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病理模型组与柔肝化纤颗粒组,每组均为16只。病理模型组与柔肝化纤颗粒组大鼠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CCl4)油剂联合花生油复合因素建立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第5周起给予柔肝化纤颗粒灌胃给药,每周灌胃3次,连续8周,8周后检测肝功能转氨酶指标(ALT、AST),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对比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学形态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检测大鼠氧化应激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的表达,并采用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粘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病理模型组大鼠血清的ALT、AST水平明显升高,柔肝化纤颗粒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01)。病理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内的小叶结构已残缺,出现众多肝脏纤维...  相似文献   

8.
马钦风  张玉英  马娥生  高莉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1001-1001,1003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的声像图变化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02例慢性肝炎患者行超声检查后,均经肝穿刺活检,应用放免法检测102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A、LN、-C、PC的含量。结果:慢性肝病声像图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诊断慢性肝病纤维化程度诊断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和血清指标检查在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及诊断肝硬化方面各有优缺点,可互为补充联合应用有助于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白屈菜红碱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透明质酸(HA)的影响.方法 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同时联合营养控制和饮用10%酒精复合法制备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实验第4周末,肝纤维化模型建立(2期肝纤维化形成),然后用不同剂量白屈菜红碱治疗,同时设立病理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和IFN-γ组.给药8周末取血清检查HA、ALT.结果 白屈菜红碱各剂量组血清HA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与IFN-γ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ALT在白屈菜红碱各剂量组、IFN-γ组与模型组之间变化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 白屈菜红碱能降低血清HA的含量,具有抗化学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且疗效与IFN-γ相当;但白屈菜红碱没有降低血清ALT,无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与超声联合检查在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1例慢性肝炎患者,同时进行超声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并行肝组织病理活检。经统计学分析筛选出评价肝纤维化意义最大的三项超声独立性判别指标作为超声综合指标,将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作为血清肝纤维化综合指标。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采用判别分析,分别用超声及血清综合指标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及肝硬化,计算判断符合率。结果血清HA、PCⅢ、CⅣ诊断肝纤维化(分期≥S2)的Cutoff分别为98μg/L、94μg/L、84μg/L,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8.4%、80.0%、61.8%,特异度分别为72.1%、61.7%、84.2%。HA、PCⅢ、CⅣ诊断肝硬化的截断值分别为220μg/L、146μg/L、92μg/L,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5.2%、78.4%、78.0%,特异度分别为84.6%、68.1%、74.9%。超声评价肝纤维化意义最大的独立性判别指标分别是肝实质回声(LE)、肝包膜回声(Lsur)及胆囊壁厚度(GBT)。超声及血清肝纤维化综合指标与纤维化病理分期的相关系数相近,超声评价中度肝纤维化的符合率高于血清(P<0.01),但两者在判断肝纤维化的总符合率及轻、重度纤维化的符合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者诊断肝硬化的准确性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超声判断活动性肝硬化的符合率低于血清,而判断静止性肝硬化的符合率高于血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A是最好的血清诊断指标,超声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查在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及诊断肝硬化方面各有优缺点,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1.
复合因素诱导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采用复合因素诱导建立大鼠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组.对照组予以高脂乳剂灌胃,模型组予以高脂乳剂灌胃配合小剂量40?l4花生油溶液(1 ml/kg)皮下注射,对比造模.试验4、6、8周后分批处死,检测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以及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电镜观察.结果 模型组大鼠4周起血清ALT、AST、HA、LN、PⅢNP、CⅣ及肝组织Hyp含量均有增高趋势,8周后各指标显著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造模8周后,模型组大鼠肝小叶间纤维增生,部分纤维细胞向肝细胞间延伸;电镜观察提示肝星状细胞转变成肌成纤维细胞,周围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结论 采用高脂乳剂灌胃结合小剂量CCl4花生油溶液皮下注射持续8周,可成功复制出大鼠脂肪性肝纤维化模型.  相似文献   

12.
周涛  苗兴和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0):1190-119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肝脏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慢性肝炎、24例肝硬化患者在肝脏病理活检前或后2 d内行超声检查。依超声对肝脏表面、边缘、实质和肝内静脉四方面检查的综合积分评价肝脏硬化程度,并与病理分期作对比。结果:不同病理分期超声检查肝脏硬化综合积分值显著不同(F=130.25,P<0.01),病理分期越高,积分值也越大;肝脏硬化的超声检查综合积分值与病理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989,P<0.01),根据经验公式Y=X/2-2,由已知的肝硬化综合积分值(X)便可得出病理分期(Y)的程度;曲线分析方法显示肝硬化综合积分值等于10为诊断肝硬化(早期肝硬化)的最佳临界值,其诊断的敏感性为87.5%,特异性为97.5%。结论:超声检查可较好的评价肝硬化的纤维化程度,为肝硬化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半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和由凝血酶原时间、谷氨酰转肽酶与载脂蛋白A1组成的PGA指数无创评价酒精性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长期饮酒史患者64例,应用VTQ技术检测肝超声弹性,测得靶区肝VTQ值,计算PGA指数。以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将入选患者分为无明显肝纤维化组(n=11)、肝纤维化组(n=10)、明显肝纤维化组(n=14)、肝硬化组(n=29),比较VTQ值和PGA指数对酒精性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无明显肝纤维化组、肝纤维化组、明显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的VTQ值分别为(1.38±0.33),(1.49±0.30),(1.76±0.22)和(2.28±0.53)m/s;PGA指数分别为2.09±0.94,2.30±1.06,3.57±1.09和5.21±1.99。两种技术测值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存在相关,VTQ的相关系数为0.719,PGA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683(均P<0.01)。结论:VTQ技术与PGA指数均能无创定量评价酒精性肝纤维化程度,VTQ技术作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较PGA指数更准确,两种检查方法结合有助于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磁共振T1ρ在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变化特征,探讨T1ρ在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SD大鼠65只(对照组15只,模型组50只),模型组采用四氯化碳诱导不同时间以获取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使用3.0T磁共振应用5个自旋锁定时间获得T1ρ值。扫描后行肝脏病理学检查,将影像结果与病理结果行对照分析。结果 5只大鼠在造模过程中死亡,60只大鼠纳入分析,肝纤维化各期的T1ρ值在5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T1ρ值在F1期和F2期之间没有差异,在其余各期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为T1ρ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863,P0.05)。结论磁共振T1ρ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敏感的新技术用于探测肝肝纤维进程中病理及生理改变,有助于早期检测和定量诊断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5.
大鼠注射CCl4后血清羟脯氨酸和脯氨酸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清羟腈氨酸、脯氨酸含量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制作四氯化碳(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测定复制模型前及造模型后2,4,6,8周血清羟脯氨酸、脯氨酸及肝脏胶原蛋白含量。结果:血清羟脯氨酸、脯氨酸含量于造模型2周后明显增加,随后逐渐下降;肝脏胶原蛋白含量也在第2周明显增加,并一直保持不变。结论:血清羟脯氨酸、脯氨酸含量测定对早期肝纤维化的辅助诊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与脾静脉超声联合检查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3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纤维化与脾静脉、脾容积超声联合检查,并与同期住院的30例急性肝炎患者对比,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肝炎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项指标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结论:肝纤维化与脾静脉超声联合检查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血清中常见的多种细胞外基质因子的检测,创建一种无创、简便易行的定量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方法以肝活检为肝纤维化诊断的金标准,同时检测肝纤维化和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纤黏连蛋白、血清Ⅳ型胶原、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和血清脯氨酸肽酶,将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建立起用多种细胞外基质因子预测肝纤维化的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肝硬化组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以上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别,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慢性乙型肝炎(中度、轻度)>正常对照。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血清Ⅳ型胶原、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和血清脯氨酸肽酶各因素均进入回归方程。以回归方程预测的肝纤维化T值大于0.95者做判断肝纤维化的标准,结果该法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80.0%,符合率为85%。结论肝细胞基质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纤黏连蛋白、血清Ⅳ型胶原、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和血清脯氨酸肽酶是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对肝纤维化进行定量预测诊断。  相似文献   

18.
汉防己甲素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观察应用汉防己甲素对肝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理。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大剂量、中剂量及小剂汉防己甲素(Tet)治疗组(n=10)治疗组大鼠以不同剂量Tet灌胃8周。治疗结束后,测大鼠肝功能指标,血清LN、HA及PCⅢ水平,并作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①Tet治疗可改善肝纤维化时的肝功能指标,对肝细胞具有保护作用;②Tet治疗治疗可抑制肝纤维化时细胞外基质的过量合成与分泌;③肝脏病理学显示:Tet治疗可减轻肝纤维化程度,结论Tet具有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Tet5mg/(kg.d)的剂量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过程中血清及肝组织纤维指标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血清及肝组织纤维化指标变化的意义。方法 32只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白蛋白建立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检测血清HA、ALT、AST、ALB、肝匀浆Hyp、α-SMA免疫组化、肝组织病理、组织化学染色、Ⅳ胶原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α-SMA阳性细胞定量分析。结果 肝细胞坏死明显时胶原沉积量增加,纤维化程度与炎症活动度有关;血清HA、ALT、AST、肝组织匀浆Hyp和α-SMA阳性细胞定量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实验性 肝纤维化过程中血清及肝组织纤维指标的变化一致,肝匀浆Hyp和血清HA能够敏感反应肝组织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前4周以0.3ml/100g体重皮下注射40%的CCl4,2次/周,首次用量加倍;后5周以0.2ml/100g体重皮下注射40%的CCl4,2次/N;共9周。正常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9周,造模结束后空腹取血,放免法检测血清中TNF—α、EGF的水平。取肝组织常规HE染色,半定量计分法评价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计分、血清TNF—α和EGF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TNF—α、EGF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对肝纤维化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