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连市气象因素与同期脑出血发病的相关性,为易感、高危人群预防脑出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大连市3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首发的脑出血2?560例,并收集同期气象资料。对各气象因素变化与脑出血发病进行相关回归分析,以脑出血日发病例数作为因变量,以每日气象因素变化作为自变量,对大连地区脑出血发病例数与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检验,分析各气象因素与脑出血发病间相关性;并进一步对各气象因素变化与脑出血发病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建立气象因素相关脑出血发病预报模型。结果 ①大连市脑出血患者的发病趋势呈现季节趋势,即冬季高发,夏季低发,其中12月至次年1月份发病率最高,7~8月份最低。②大连市脑出血发病例数与日均气温呈负相关(r?= -0.292,P?<0.05)、日最高气温呈负相关(r?=-0.284,P?<0.05)、日最低气温呈负相关(r?=-0.293,P?<0.05),与日均气压呈正相关(r?=0.266,P?<0.05)、日最大风速呈正相关(r?=0.073,P?<0.05)。③对各气象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Y日(发病例数)=2.719~0.042×日最低气温(℃)。结论 冬季脑出血发病率升高,且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风速增大时脑出血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昆山市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与气候因素的关系。方法登记2009年1月~2012年12月昆山市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5 160例,收集同期昆山市的气象资料,包括每个月的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总雨量、总日照、风速、露点等。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气象因素和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夏季高发,其次是春季,冬季明显减少。手足口病每个月的发病趋势与气温及露点的变化趋势相似,但与气压的变化趋势相反。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昆山市手足口病发病趋势与昆山市的气温和露点呈正相关(r0,P0.05),与气压呈负相关(r0,P0.05),而与相对湿度、总雨量、总日照、风速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昆山市手足口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密切相关,深入探讨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流行的关系,对建立疾病气象预警系统以及采取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与肺炎发病的关系。方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998—2007年肺炎病例双月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可能影响肺炎发病的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降水量、风速5项气象数据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第1阶段肺炎发病人数构成比与气温、水汽压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与风速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本阶段水汽压为影响肺炎发病的主要气象因素。第6阶段肺炎发病人数构成比与气温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与相对湿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与降水量、风速呈正相关,与水汽压呈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本阶段气温为影响肺炎发病的主要气象因素。结论气温对肺炎的发生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气胸发病时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自发性气胸发病时间规律的分析,研究气温、气压、湿度等气候因素对自发性气胸发病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内在联系.方法 选取201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观察其发病时间有无积聚性,分析月平均气温、气压、湿度与月发病例数的关系.结果 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有积聚性,每年的1、7月较高,4、11月较低,呈双峰集中趋势;月平均气温相对年平均气温的离均差值与月发病例数呈直线正相关(r=0.597,P=0.04).气压、湿度和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无相关(P>0.05).结论 自发性气胸的发病时间有积聚性,其发病和气温有一定关系,过高或过低的气温均可使自发性气胸的发病增多.在温州地区自发性气胸发病集中在1、7月.  相似文献   

5.
气象因素与青岛市区儿童肺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岛市区儿童肺炎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青岛市区2001~2005年1 442例肺炎病儿的发病时间及同期的月平均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资料。圆分布分析儿童肺炎的季节规律;直线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气象因素与儿童肺炎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岛市区儿童肺炎发病冬季为高峰,男、女病儿平均角分别在2月份与1月份(P<0.05)。儿童肺炎发病多于低气温、高气压、低湿度的气象条件下发生(r=-0.436~0.359,P<0.05)。结论气象因素是青岛市区儿童肺炎发病的影响因素,在儿童肺炎的预防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其发病的季节特点。  相似文献   

6.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象因素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为脑卒中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和措施。方法对6663例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与同期巢湖市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在全年气温低、气压高的1、2、12月份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最高,在气温高、气压低的6、7、8月份发病率最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缺血性脑卒中在1、2、12月份发病率最低,在6、7、8月份发病率最高,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性脑卒中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P〈0.05),出血性脑卒中与相对湿度无关(P〉0.05)。结论气象因素与脑卒中的发病密切相关,是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岛市区儿童哮喘发作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统计青岛市区2000~2004年445例哮喘病儿的哮喘发作时间及同期的月平均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资料。圆分布分析儿童哮喘发作的季节规律;直线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气象因素与儿童哮喘发作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岛市区儿童哮喘发作以冬季为高峰,男、女病儿平均角分别在1、12月份(P<0.05)。儿童哮喘多于高气压、低气温、低湿度的气象条件下发作(r=-0.320~0.435,P<0.05)。结论气象因素是青岛市区儿童哮喘发作的影响因素,在儿童哮喘发作的预防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其发病的季节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杰伟 《广西医学》2008,30(5):666-667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QT离散度与心肌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79例脑出血、79例脑梗死患者和67例健康老年人,分别测定QT离散度、心肌酶,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三组患者Q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脑出血组、脑梗死组QTd值均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11.043、9.373,P<0.01),但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QT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心肌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脑出血组、脑梗死组(AST、LDH、CK)均高于对照组心肌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脑出血组AST、LDH、CK亦高于脑梗死组(P<0.01),但脑出血组CK-MB与脑梗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44,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期QT离散度、心肌酶有显著变化,二者的监测有利于脑卒中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的全面评价,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长治地区脑卒中发病与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长治地区2007年1月-2008年12月脑卒中的发病资料以及该地区同期相对湿度的资料,并逐日、逐月及逐季对照分析。结果长治地区脑卒中发病与当地相对湿度有一定的非线性关系。当日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6%时,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脑出血的日发病数有上升趋势;当日平均相对湿度在62%~86%时,脑梗死的日发病人数有一定的上升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长治地区脑卒中的发病与相对湿度无明显的相关性.这与本地区气候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北京地区上消化道出血(UGIB)发病的节律性特点及相关气象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8月1日~2007年7月31日北京地区院前发病的UGIB病例及此研究期间每天的气象资料.比较昼夜、月、季之间的UGIB发病差异,分析气象因素与UGIB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有2 580例患者入选,其中男性占73.2%;男女两性的平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3±20.4)岁 vs. (63.3±20.7)岁,P<0.05].UGIB发病在季节(χ2=49.82,P<0.01)、月份(χ2=83.43,P<0.01)、日内小时(χ2=126.79,P<0.01)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冬春发病较多,以1月份为最高;夜间发病较多,以8 pm~0 am时段最高.偏相关分析结果 显示,气温与UGIB发病关联最显著(r=-0.3785,P=0.001),气压次之(r=-0.3002,P=0.011);风速(P=0.086)和相对湿度(P=0.971)与发病无明显关联.结论 北京地区UGIB的发病存在显著昼夜、月和季节差异.UGIB发病依次与气温和气压呈密切负相关,与风速和相对湿度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48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62%,显著高于对照组(18.7%,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梗死病灶的同侧,占72%,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占52%。斑块大小及其数量,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防止斑块的形成对防止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影响因素,以及 CMBs 对 ACI 患者再发心 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4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31例, 分为无 CMBs 组(85 例)和 CMBs 组(46 例) 。根据两组患者的吸烟、 饮酒、 糖尿病、 高血压、 脑出血等既往史, 探讨引起 ACI 患者 CMBs 的危险因素,并分析 CMBs 对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脑梗死、 脑出血既往史是引起 CMBs 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抽烟、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 冠心病) 等一般资料不是 CMBs 的危险因素。131 例患者中 46 例?CMBs, 共查出脑微出血 183 个; 46 例 CMBs 中, 重度 17 例, 中度 13 例, 轻度 16 例。心脑血管事件主要为再发脑卒中、 脑梗死、 脑出血、 缺血性心脏病以及死亡。 CMBs 组患者的再发脑卒中和脑出血发生率与无 CMBs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CMBs 组患者 的脑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及病死率与无 CMBs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CMBs 严重程度与再 发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重度 CMBs 组的发生率最高 ; 脑梗死、脑出血、缺血性心脏 病及病死率与 CMBs 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脑梗死、脑出血既往史是脑微出血的危 险因素,而脑微出血也可一定程度增加 ACI 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脑微出血严重程度与脑出血发生 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以梗死后30d作为时间判定标准,分为存活及死亡2组,观测包括年龄、性别、意识水平、梗死半球等12项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判断其与大面积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检验表明,意识水平、同向凝视、合并肺部感染、伴发心脏病、去骨瓣减压术等5个因素为影响大面积脑梗死后30d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性别、梗死半球、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伴发高血压病及糖尿病、血中白细胞计数等7个因素对大面积脑梗死后30d预后无影响(P>0.05)。结论对于伴有意识障碍、同向凝视,合并肺部感染、伴发心脏病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治疗伴发疾病,必要时需行去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129例TIA患者,其中32例在6个月内最终进展为脑梗死(脑梗死组),97例病情未进展(TIA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有高血压史、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糖尿病史、发作持续时间≥30 min和发作次数≥3次,均高于TIA组(P<0.05~P<0.01)。2组患者性别、有无吸烟史和有无冠心病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年龄大于TIA组(P<0.05)。而2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发作持续时间长、发作次数多,尤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CCS)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1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资料结果:2l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CCS者122例(58%),脑梗死组、脑出血组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中发生CCS者分别为47例(42.0%)、63例(76.8%)和12例(75.0%),其中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2、4、l例,出血性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P〈0.05)。,12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CCS患者中死亡25例(20.5%),88例无CCS患者中死亡9例(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后CC$患者的心电图中以sT.T延长最为常见,、脑梗死组、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患者CK、CK-MB、AST、LDH水平较脑出血组低(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易合并CCS,应加强心脏功能的监护,保护心脏功能,防止心源性猝开据高最老辟存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及血尿酸检测的意义。方法分析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及血尿酸含量。结果未愈组与康复组比较,有高血压病史者比例和Cr、UA、ApoA1水平较高(P<0.05),而有吸烟、心肌梗死史、卒中史者比例及GLU、TC、TG、LDL、HDL、ApoB的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三个主要影响因素:高血压病史、UA水平和ApoA1水平。血尿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相关,血尿酸水平高者,病情重,预后差(P<0.001)。结论脑梗死预后与高血压病史、血尿酸等危险因素有关,测定血尿酸含量有助于判断病情及评估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血压变化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压的变化规律。方法 9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其中42例发生脑出血;54例发生脑梗塞:以同期65例Ⅰ期高血压对照,全部患者均作1—3天的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并于第二天始每隔12小时记录1次,连续记录7天,至第14天再记录1次:结果 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24小时及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对照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但脑出血组较脑梗塞组更明显,二组有显著差异(P<0.05)。上午平均舒张压和下午平均收缩压脑出血组高于脑梗塞组,差异显著(P<0.05)。血压下降率在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亦有明显差异(P<0.05):而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塞组、脑出血的危险性分别是非高血压患者的3—4倍:急性脑卒中后84%患者血压迅速升高,于12小时达到高峰,4天内逐渐下降至低水平。结论血压的昼夜波动变化特点与发生脑卒中的类型有密切关系。急性脑卒中后血压的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自然规律。高血压患者急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性激素水平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受试者分为 6组 ,脑梗死男性组 ,女性组 ;其他中枢神经疾病男性组 ,女性组 ;健康对照男性组 ,女性组。每组均为 2 4例 ,年龄 5 0~ 70岁。分别于病后 2 4h和 15d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中雌二醇、孕激素、睾酮和催乳素。结果脑梗死组男性血清孕激素、催乳素在病后 2 4h明显升高 ,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男性雌二醇、睾酮在 4组中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脑梗死组女性雌激素水平低于疾病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其他性激素水平在 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性激素水平与脑梗死间存在着一定关系 ,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血栓形成的 1个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峰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9):1164-116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次/天;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2次/天,连用5 d。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和凝血功能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脑梗死进展率和出血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第14天,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梗死进展率为6.0%,低于对照组的22.2%(P<0.05)。2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检查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高血糖对脑卒中病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高血糖对脑卒中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检测200例脑卒中急性期(发病后24 h内)患者的首次空腹血糖,分为高血糖组、血糖正常组。根据颅脑CT或MR I记录高血糖组病灶的性质、大小及部位。结果高血糖组患者和血糖正常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糖正常组脑卒中急性期预后与高血糖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出血组和大病灶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分别较缺血组和小病灶组患者明显升高(P<0.01);高血糖组不同病变部位患者血糖水平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较脑梗死、大病灶较小病灶、近中线部位较远离中线部位患者血糖升高明显,血糖可作为急性脑卒中评估病情的指标之一,高血糖可加重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应避免引起血糖升高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