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年轻与年老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及黄浦区中心医院2009—2011年收治的358例有完整标本及随访资料的TNBC患者。结果  358例TNBC中年轻患者(≤40岁)40例(11.2%),年老患者(≥70岁) 33例(9.2%)。两者在肿瘤大小、脉管浸润及分期方面均无差异,但年轻患者中淋巴结转移及Ki67高表达更多(P=0.028,P=0.036)。年轻患者均接受了辅助化疗,年老患者有19例未接受化疗。年轻患者依从性更好,共31例口服中药超过2年,与年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但两者在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breast cancer-specific survival,BCSS)及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化疗及未接受化疗的年老患者在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Ki67表达、脉管浸润情况及分期方面均无差异,中位BCS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现复发转移后,年轻患者生存时间长于年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  虽然年轻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较年老患者更具侵袭性,但两者预后无差异,出现复发转移后有更好的生存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生存预后分析。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IMPC 29例,中位随访42个月,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等生存预后指标;与320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病例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指标。为进一步探讨IMPC病理类型对于生存预后的影响,将58例IDC与29例IMPC进行2∶1配对对照研究,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生存预后指标。结果   29例IMPC中23例(79.3%)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4枚及以上淋巴结转移的有15例(51.7%),18例(62.1%)伴有脉管侵犯。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为主(21例)。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currence free survival,LRFS)、无转移生存率(metastasis free survival,MFS)、OS分别为:74%、86%、90%。Cox回归分析得出淋巴结转移个数是IMPC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P=0.048)。与IDC组比较,IMPC组肿瘤体积大(3.70 cm vs.2.81 cm,P=0.007),淋巴结转移率高(79.3% vs.45.0%,P<0.001),淋巴结转移个数多(5.90 vs.2.16,P=0.003),淋巴结分级高分级比例较高(N2:24.1% vs.7.5%,N3:27.6% vs.6.9%,P<0.001),脉管侵犯率高(62.1% vs.20.0%,P<0.001),手术方式中标准根治术比例高(24.2% vs.3.1%,P<0.001),化疗方式中新辅助化疗比例高(31.0% vs.9.1%,P<0.001),其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检验生存分析得出IMPC组的LRFS显著低于IDC组(P=0.001),但两组间的MF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及0.106)。将58例IDC与29例IMPC进行配对对照研究,Log Rank检验生存分析得出两组间的LFRS、MFS与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86、0.965、0.920)。 结论   乳腺IMPC是一类预后较差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较高的淋巴脉管侵犯性而非这一病理类型,与肿瘤的生存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CC族趋化因子受体4 (cc chemokine receptor 4,CCR4)和CCR7的表达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TNBC、HER 2过表达型乳腺癌、TNBC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肿瘤(3组,各38例)和管腔型乳腺癌组织(40例)中CCR4和CCR7的表达。结果 在TNBC组织中,CCR4和CCR7的表达率分别为47.4%(18/38)和50%(19/38),与非TN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4)。CCR4表达与TNBC肿瘤直径(P=0.023)、腋窝淋巴结转移(P=0.006)、肿瘤分期(P=0.016)和远处转移(P=0.028)相关。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CCR4表达与TNBC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相关(P=0.018)。CCR7表达和TNBC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8),而与TNBC患者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OS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转移是TNBC患者DF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25),而CCR4是TNBC患者O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22)。结论 TNBC中CCR4和CCR7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CCR4可作为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54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患者分为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组,分析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TNBC组和non-TNBC组的患者数分别为71(13.0%)和476(87.0%).TNBC组与non-TNBC组患者年龄<35岁(14.1%vs1.1%)、有乳腺癌家族史(29.6%vs9.2%)、肿瘤直径>50 mm(22.5%vs8.0%)、肿瘤分期Ⅲ期(23.9%vs16.4%)、肿瘤分级Ⅲ级(40.8%vs28.8%)、有转移或复发(28.2%vs10.9%)等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绝经状态、转移淋巴结数、病理类型、手术方式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NBC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DFS)和5年总生存率(OS)均显著低于non-TNBC组患者(65.8%vs85.3%,P<0.01;77.7%vs88.7%,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乳腺癌家族史、肿瘤分级和转移淋巴结数是影响TNBC组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 与non-TNBC患者相比,TNBC患者发病年龄轻、有明显乳腺癌家族史、肿瘤体积大、肿瘤分期晚、肿瘤分级高、易复发转移、DFS和OS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L1在217例乳腺癌构成组织微阵列(TMA)上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总体存活(OS)和无病存活(DFS)的关系及预后意义。结果 PD-L1在217例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14.7%(32/217),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表达上调,阳性率为30.2%(19/63);乳腺癌PD-L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分子分型、肿瘤体积、ER状态、PR状态、HER-2状态及Ki67表达情况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血管侵犯无关(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PD-L1的表达与乳腺癌OS和DFS无关(P>0.05),但在TNBC亚型中与更好的OS和DFS有关(P<0.05),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发现,PD-L1为TNBC患者OS及DFS的相关因子,多因素分析仍是其独立预后指标(P<0.05)。结论 PD-L1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在TNBC中与患者更好的生存预后相关,并为其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0年至2013年治疗的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144例,分析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  结果  144例SLN宏转移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49.8±10.8)岁,平均肿瘤大小为(2.8±1.1) cm。中位阳性SLN数目为1枚(1~5枚),中位SLN数目为3枚(1~10枚),中位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枚(8~38枚)。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9.4%。单因素分析得出原发肿瘤大小、脉管侵犯、阳性SLN数目以及分子分型是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原发肿瘤>2 cm(P=0.043,OR=3.421)、脉管侵犯阳性(P<0.000 1,OR=16.332)、阳性SLN数目≥2枚(P=0.007,OR=4.191)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分子分型尽管显示Luminal B型及HER2型NSLN转移风险较高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77)。  结论  对于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原发肿瘤>2 cm、脉管侵犯阳性、阳性SLN数目≥2枚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多种相关蛋白的表达意义。方法收集52例TNBC和109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患者术后癌组织石蜡病理标本及其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脉管转移之间的特征;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状态,比较蛋白表达在二组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1)TNBC患者≤35岁、浸润癌、肿瘤直径≥5cm及脉管癌栓均高于non-TNBC患者(P均<0.05),TNBC与non-TNBC淋巴结转移数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NBC患者组织中P53、GST-π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63.5%明显高于non-TNBC组中36.7%、28.4%(P均<0.05);TNBC与non-TNBC患者To PoⅡ、P170、Ki-6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BC患者具有发病年轻化、侵袭性强,易发生脉管转移等特征。  相似文献   

8.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三阴件乳腺癌(TNBC)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一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477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后分成两组,免疫组织化学(IHC)标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均为阴性组为TNBC,另一组即为非三阴乳腺癌.比较两组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尤病生存(DFS)及总生存(OS).结果本组TNBC60例,占12.6%(60/477),年龄<50岁46例,占76.7%(46/60),肿瘤直径>5 cm 17例,占28.3%(17/60),腋淋巴结阳性41例,占68.3%(41/60),组织学Ⅲ级19例,占31.7%(19/60),有乳腺癌家族史8例,占13.3%(8/60),以上指标与非三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08年6月,所有病例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42~54个月),TNBC组复发转移16例(16/60,26.7%),显著高于非三阴性组(64/417,15.3%);TNBC组与非三阴组的42个月DFS分别为68.3%和79.6%,OS分别为81.7%和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3.917,P=0.048;Log-Rank=4.838,P=0.028).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多见于年龄<50岁患者,肿瘤生长快,侵袭性强、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90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84例经病理科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回顾性分析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及肿瘤复发转移的方式。结果:284例乳腺癌患者中90例为TNBC,随访时间13~84个月。TNBC确诊时年龄比非TNBC(n-TNBC)患者小(P<0.01),TNBC患者确诊时肿瘤长径较n-TNBC患者肿瘤大(P<0.01)。手术时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1);TNBC中复发或转移82例,比n-TNBC患者更容易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P<0.01)。TNBC比n-TNBC患者更容易发生肝、肺和脑转移(P<0.01)。TNBC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3.3%和71.1%,n-TNBC组分别为4.6%和84.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数、辅助放疗及辅助内分泌治疗情况是影响TNBC与n-TNBC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诊断为乳腺癌时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均是影响TNBC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n-TNBC患者比较,TNBC发病年龄较轻,确诊时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多见于肺、肝和脑及5年总生存及无病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4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患者分为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NBC)组,分析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TNBC组和non-TNBC组的患者数分别为71(13.0%)和476(87.0%)。TNBC组与non-TNBC组患者年龄<35岁(14.1%vs1.1%)、有乳腺癌家族史(29.6%vs9.2%)、肿瘤直径>50 mm(22.5%vs8.0%)、肿瘤分期Ⅲ期(23.9%vs16.4%)、肿瘤分级Ⅲ级(40.8%vs28.8%)、有转移或复发(28.2%vs10.9%)等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绝经状态、转移淋巴结数、病理类型、手术方式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NBC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DFS)和5年总生存率(OS)均显著低于non-TNBC组患者(65.8%vs85.3%,P<0.01;77.7%vs88.7%,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乳腺癌家族史、肿瘤分级和转移淋巴结数是影响T...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海南地区鼻咽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9例海南地区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本组79例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8.5%、66.7%、92.8%、74.1%。30例治疗失败病例中有5例复发,22例远处转移,3例致死性治疗相关并发症。转移部位为骨、肺、肝,以骨转移最多见。20例死亡病例中死于远处转移15例,颅内复发2例,治疗并发症3例。远处转移占失败病例的73.3%,占死亡病例的75.0%。T分期是无复发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N分期是影响总生存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分期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期放化疗组和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5%、6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7,P>0.05)。结论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N分期是无远处转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在同期放化疗基础上,加辅助化疗并未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128例10个以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0个以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特点、生存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自1998年1月至2002年3月收治的128例10个以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生存,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和总生存期分别为49和64个月,5年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率分别是44.7%和53.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块大小与生存不相关;淋巴结转移个数大于20、转移淋巴结比例大于0.8和有脉管瘤栓者无病生存和总生存较差;受体阴性者总生存较差;放疗可改善无病生存,辅助化疗不低于4周期和内分泌治疗对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均有改善;多发转移者生存明显低于局部复发者,亦低于单发转移者。多因素分析显示,转移淋巴结比例和脉管瘤栓是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独立预后因素;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使复发和死亡风险分别下降43%和65%,放疗可使复发风险下降72%;4周期以上化疗可使死亡风险下降51%;复发转移者死亡风险明显升高,受体状态成为独立预后因素,积极解救治疗可改善生存。结论10个以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具有高侵袭性生物学行为,预后与肿块大小无关,淋巴结转移比例、脉管瘤栓是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积极的多学科治疗可以提高本组患者疗效,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改善生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阴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之间的差异,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手术乳腺癌387例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79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308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等。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①年龄〈35岁的比例高(P=0.012);②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比例大(P=0.031);③肿瘤最大直径≥5cm多(P=0.044);④确诊时淋巴结阳性者多(P=0.011);⑤肿瘤临床分期为Ⅲ期的多(P=0.007);⑥组织学分级为III级的多(P=0.028),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2.15%和88.61%,均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的86.69%和95.45%(P值分别为0.003和0.031)。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有发病年龄较轻、有乳腺癌家族史比例高、确诊时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肿瘤直径大、组织学分级高、易复发和远处转移、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等特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确诊时淋巴结状态、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级别和病理类型,特别是年龄、淋巴结状态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播散肿瘤细胞(DTCs)预测食管癌患者的预后仍存在争议,本文旨在探究食管癌患者CTCs/DTCs是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生存状况存在相关性.方法 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及Cochrane数据库检索所有CTCs/DTCs相关研究.制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并依此选择文献.以比值比(OR)、相对危险度(RR)、风险比(HR)和95%可信区间(95% CI)作为效应指标,用Review Manager5.3、Statal2.0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19项研究,包含1766例食管癌患者.Meta分析显示,CTCs/DTCs与患者下列临床病理参数:肿瘤分期(OR=1.95)、浸润深度(OR=1.99)、淋巴结转移(OR=2.44SEN)、远处转移(OR=5.98sEN)、分化程度(OR=1.67)、淋巴脉管转移(OR=4.48);预后:复发(RR=6.86SEN)、转移(RR=3.22);生存状况:总体生存率(OS)整体分析(HR=3.46)、无病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DFS/PFS)整体分析(HR=3.00)显著相关.结论 食管癌患者CTCs/DTCs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淋巴脉管转移、复发、转移显著相关,也与总体生存率、无病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显著相关.因此,CTCs/DTCs可作为食管癌患者临床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解毒破瘀法抑制三阴性乳腺癌(TNBC)复发与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根据辨证施治随证加减,治疗者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加用解毒破瘀法,治疗3年,观察3年无病生存率(DFS)。结果?治疗组20例患者3年DFS为100%,对照组为75%,P<0.05。结论?解毒破瘀法能有效抑制三阴性乳腺癌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目前乳腺癌仍然是全球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的远处转移是乳腺癌患者规范化治疗后的首要致死原因。本研究通过分析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与固有免疫应答物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88,MyD88)和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关系以确定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分析了2005—2007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2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且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以及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进行了分析。 结果 153名(76.50%)患者是无复发转移的,47名(23.50%)为复发或者转移的患者。MyD88和TLR4之间是有着显著的相关性(P<0.001)。高表达MyD88和TLR4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死亡及复发/转移事件(P<0.05)。低表达MyD88及TLR4较二者均高表达的患者表现出更长时间的DFS及OS (log-rank test,P<0.05)。低表达MyD88及TLR4的较二者任一高表达的患者表现出更长时间的DFS及OS (log-rank test,P<0.001)。在多因素分析中,MyD88的高表达是D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adjusted HR为3.322;95%CI:1.663~6.631;P=0.001),同样预示着较低的OS (adjusted HR为4.500;95%CI:1.544~13.098;P=0.005)。 结论 TLR4-MyD88信号通路的活化或者MyD88的活化将会预示着乳腺癌患者不良的预后,二者将会成为乳腺癌新的生物调节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