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建立用于研究应力对大段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实验兔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20只健康成年大耳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在右侧肱骨中下段制造13 mm的大段骨缺损后植入泡沫碳化硅人工骨,实验组选用具有固定和持续轴向加压双重作用的镍钛记忆合金接骨器,对照组选用同种材料和规格的仅有固定作用的接骨器,术后常规护理,待取材观察.结果 20只实验兔中,7只在苏醒后当天,10只术后1~3 d,3只术后4~7 d,出现植入体从植入部位脱出游离至皮下现象.结论 用于研究应力对大段骨缺损修复作用的实验兔动物模型未成功建立,镍钛记忆合金接骨器对兔肱骨大段骨缺损处人工骨的固定和持续加载,在实验兔肱骨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分析骨缺损修复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量与骨缺损修复时间的关系.[方法]取新西兰家兔30只,于右侧桡骨钻出直径为20 mm的骨组织,制作骨缺损模型,钻取自体髂骨骨颗粒,并移植于右侧桡骨骨缺损区域.分别于术后3 d、1周、2周、4周、6周、8周时处死动物取材,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并分析骨缺损修复过程中VEGF基因表达量.[结果]术后第3日、1周、2周、4周、6周、8周时骨缺损区域VEG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08,1.00,0.88,3.40,1.71,1.17.[结论]VEGF基因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的表达量在术后3 d及第4周时出现高峰.  相似文献   

3.
研究重组合异骨对动物尺骨 人体颌骨骨缺损的修复过程,方法通过在骨缺损区放置RBX,用X线及组织学方法观察术后新骨生长情况。结果发现RBX不仅有机械充填作用,不 高效的骨诱导活性,而且在植骨区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也未发现颌骨畸形及无限生长,起到良好的骨连接作用。结论RBX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缺损修复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并探讨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剩余骨壁对骨缺损修复有无影响。建立小型猪即刻种植实验动物模型并依据实验设计确定剩余骨壁的厚度,后与骨壁相距一定距离植入种植体,实验组加入人工骨粉、自体骨碎末混合物并覆盖胶原膜,空白组只覆盖胶原膜,来比较观察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剩余骨壁对骨缺损修复有无影响,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4只健康小型猪,雌雄各半。微创拔除左、右上颌第2、3、4前磨牙,后手术剥离龈瓣,充分暴露骨壁,并用高温高压灭菌后的游标卡尺一一测量其颊侧剩余骨壁的厚度。用裂钻磨除颊面达釉牙骨质界下约5 mm,呈"U"字形骨缺损,并保证其颊面骨壁厚度分别为0.5 mm、1 mm和1.5 mm,后分别植入种植体,并使种植体与颊侧骨壁相距3 mm。左侧为实验组,于缺损处加入人工骨粉、自体骨碎末混合物,后覆盖胶原膜,膜边缘覆盖超出骨缺损四周2 mm,冠方平齐龈缘,龈瓣复位缝合;右侧设空白对照,植入种植体后直接缝合。术后8周,12周分别处死两只动物,取上颌骨,制取标本,进行肉眼观察、骨密度测量及种植体骨磨片观察。结果 (1)肉眼观察,口腔卫生保持良好,未出现创口感染、裂开或种植体脱落现象。处死动物之前均无动物意外死亡情况发生。(2)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术后8周时实验组为(0.5899±0.0256),对照组为(0.4360±0.0507);术后12周时实验组为(0.6189±0.0512),对照组为(0.5140±0.0386),不同时间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骨磨片观察,种植体周围骨壁厚度越厚成骨效果越好。结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剩余骨壁越厚其骨缺损修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组合异种骨(RBX)对动物尺骨和人体颌骨骨缺损的修复过程。方法通过在骨缺损区放置RBX,用X线及组织学方法观察术后新骨生长情况。结果发现RBX不仅有机械充填作用,还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而且在植骨区未发现免疫排斥反应,也未发现颌骨畸形及无限制生长,起到良好的骨连接作用。结论RBX是一种较理想的骨缺损修复资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用于研究下颌骨骨缺损基因治疗的实验动物模型及基因导入方法。方法:用30只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物,在左侧下颌骨体部造成直径5mm圆形贯通性骨缺损.以明胶海绵作为载体。将含有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全长cDNA片段的表达型质粒(pUDKH)直接应用于15只兔骨缺损的局部.对另外15只应用等量空质粒(pUDK)作为对照,对骨缺损的愈合情况进行大体形态学、X线和组织学评价。结果:下颌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在形态学、X线和组织学等方面,应用pUDKH组的骨愈合情况优于pUDK组。结论:此实验建立的下颌骨骨缺损实验动物模型,以及通过直接应用细胞因子裸DNA治疗下颌骨骨缺损的基因导入途径.为骨再生和骨缺损的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胶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缓释载体修复骨缺损,促进早期成骨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制备纤维蛋白胶/ BMP-2复合物,BMP-2在复合物中的浓度为1 μg/mL.将36只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分成3组,均造成双侧桡骨外侧中1/3段长8 mm,宽2 mm,深1 mm的骨缺损.实验组:植入纤维蛋白胶与BMP-2的复合物对骨缺损进行修复;对照组:在骨缺损区单独植入纤维蛋白胶进行修复;空白组:骨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骨缺损自然愈合.于术后 2周、4周、8周分期处死动物,每个时间点每组取样本4只,采用X线检查、组织学观察、骨钙素(OC)免疫组化检测骨缺损部位成骨情况.结果 X线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4周,骨痂形成的量较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增多.Masson染色显示,实验组术后2周有少量骨基质沉积.对照组骨小梁稀疏.空白组骨缺损区由纤维组织充填,未见新骨形成.术后4周,实验组骨缺损区有较多的新骨形成,骨小梁排列规则,连成网格状.对照组骨小梁仍较稀疏.空白组仅见少量稀疏的骨小梁,小梁间有较多纤维组织充填.骨钙素(OC)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术后第2周,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OC表达分别达到高峰,其中实验组表达量大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术后第4周,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OC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但实验组表达量大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1).术后8周3组的OC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纤维蛋白胶/BMP-2复合物具有缓慢释放BMP-2的作用,能够持续促进骨缺损区骨组织的再生和钙化,加速骨缺损的愈合,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促进骨愈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鼠胫骨骨皮质损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FGFRs)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建立小鼠胫骨骨皮质损伤模型,在组织学水平观察皮质损伤后愈合情况,同时提取损伤后3、7、14、21 d 4个时相点损伤部位新生骨痂组织RNA,采用定量PCR检测FGFRs及骨形成标记分子核结合因子al(Cbfa1)、骨钙素(OC)、骨桥蛋白(OP)等mRNA的动态表达谱。结果骨皮质损伤后第7天,小鼠骨髓腔有新生骨组织出现,到第21天,皮质骨缺损处出现新的板层骨结构。Cbfa1、OP的mRNA表达水平在骨皮质损伤后早期即迅速升高,OC则在修复阶段中后期表达升高。FGFR1、2在损伤后迅速升高,于第3天达到峰值(2.09±0.25,1.82±0.15,P<0.01),然后逐渐回落;FGFR3于损伤后7 d达到峰值(3.61±0.52,P<0.01).14 d稍有回落,在第21天时则又显著升高(P<0.01)。结论伴随着骨皮质损伤后成骨细胞分化标记基因的表达升高,FGFR1、2、3的mRNA表达水平在皮质损伤后早期即显著升高,并持续高表达到愈合晚期阶段。提示FGFRs参与调节骨皮质损伤后的骨再生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评估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及不同载体在口腔种植植骨手术中对成骨性能的影响,成骨特点以及所成骨与种植体的骨结合情况, 建立一种符合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特点的动物模型。方法:以beagle 犬为实验动物, 拔除其双侧前磨牙和第一磨牙,3个月后左右两侧各植入埋入式螺纹种植体各4枚,种植体颊侧形3mm×4mm的裂开性骨缺损,缺损处分别植入浸润了0.05mg/mL和0.2mg/mL浓度rhBMP-2的珊瑚羟基磷灰石人造骨和可吸收胶原海绵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造骨和可吸收胶原海空白对照。分别于种植体植入后2、4、8、12周处死动物,取材制作种植体-骨磨片。结果:8只实验犬均无死亡,饮食、活动正常,3号犬有两枚种植体颈部暴露,种植体松动。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随着时间延长,各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的新生骨组织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hBMP-2处理的缺损内新生骨组织量较多,骨种植体结合率较高。结论:本研究采用的建模方法, 形成了统一的种植体颊侧颈部-中部的3mm×4mm的裂开性骨缺损区, 较符合种植临床实际情况,能达到较好地模拟种植体周围常见骨缺损的目的,为今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骨缺损; 种植体; 动物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骨缺损修复过程中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家兔40只,10只为供骨组,另外30只在其左右桡骨制成20 mm的骨缺损,骨缺损处用供骨家兔的骨松质进行植骨.将植骨后的家兔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活血化瘀中药饲养,对照组用普通饲料饲养,于术后1、2、4、6、8周分别处死动物取材,标本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1周时VEGF表达均呈弱阳性,4周时表达呈强阳性,2、6、8周时表达呈阳性;对照组4周时VEGF表达呈阳性,2、6、8周时表达呈弱阳性.结论 活血化瘀中药对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有明显的成骨和促进血管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续断在兔桡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对BMP-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0只家兔随机分成5个组,在双侧桡骨中段制作20mm长骨缺损模型.取自体松质骨颗粒,植骨于骨缺损处.实验组用续断按照20g/kg剂量混合于饲料中喂养,对照组单纯喂养饲料.于术后1,2,4,6,8周行X线检查后取骨痂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BMP-2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1周时BMP-2呈弱阳性表达,2周时呈阳性表达,4周时呈强阳性表达,6周及8周时呈阳性表达.对照组4周时呈阳性表达外1,2,6,8周时均呈弱阳性表达.实验组1周时较对照组BMP-2基因表达量无明显差异,2,4,6,8周时实验组BMP-2基因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4周时表达量增加最明显.[结论]续断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有明显的增加BMP-2基因表达的作用,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2.
兔下颌骨临界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兔下颌骨临界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30只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雌雄各半,在双侧下颌骨体部分别制造13mm×6mm的矩形全层临界骨缺损,左侧植入实验材料泡沫状碳化硅(SiC),右侧植入羟基磷灰石(HA)作自身对照,予以适当的术后护理,待取材观察。结果1只动物因麻醉意外死亡,1只因拒食术后1个月死亡,另有2只因术前分别有感冒和腹泻症状,分别于术后1d和2d死亡。其余26只动物在术后4,8,12,24周均能正常进食,创口未见感染征象,健康状况良好。结论本实验运用的建立兔下颌骨临界骨缺损人工材料植入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下颌骨截除后骨膜成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24只家兔,于右侧下颌骨嚼肌前缘与颏孔之间造成10mm×5mm大小的骨缺损,保留骨膜进行下颌骨骨膜成骨能力的研究。左侧以同样方式去骨但不保留骨膜作对照。动物最长饲养8周,分别用肉眼、X线、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所有实验侧骨缺损完全骨化,对照侧骨缺损未修复。本实验得出如下结论:①下颌骨同膜成骨是一种普遍现象;②成骨以膜内骨生成方式完成,③术后7天即有类骨质产生;④骨膜成骨伴大量血管增生;⑤骨膜成骨细胞生发层以灶性成骨开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胶原是治疗骨软骨缺损的一种常用生物材料,但目前所使用的胶原支架的结构大多为无序(random collagen scaffold),不利于自体干细胞向缺损部位迁移以进行缺损修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SDF-1)可能会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下骨迁移。本研究通过用有取向通道的胶原支架(radially oriented collagen scaffold)替代无序胶原支架并结合SDF-1促进干细胞向缺损部位迁移迁移,提高骨软骨缺损修复的疗效。 【方法】 采用胶原冻干和热交联制作了传统的无序胶原支架和有取向的胶原支架,分别用电镜对支架通道进行表征,并进行力学性能、细胞毒性和细胞增殖等检测;通过HE染色和CCK-8细胞计数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内的迁移;建立新西兰兔骨软骨缺损模型,将两种胶原支架分别复合SDF-1移植到缺损部位,分别在6、12周收集样本,通过ICRS评分、Safranin O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软骨的再生情况。 【结果】 有取向胶原支架较无序胶原支架表现为更好的力学强度,两种支架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有取向胶原支架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且能够被SDF-1加强。动物实验术后6周,经过有取向胶原支架结合SDF-1的治疗,关节软骨表面恢复较好,且以透明软骨居多,ICRS评分为16.33±0.47。而经过无序胶原支架和SDF-1治疗,关节软骨恢复较差,表面以纤维软骨居多,ICRS评分为3.70±0.29。术后12周,经过有取向胶原支架结合SDF-1的治疗,ICRS评分为17.00±0.82,优于无序胶原支架和SDF-1治疗,评分为10.13±0.66 (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经过有取向胶原支架结合SDF-1的治疗,软骨骨化标志物COL1和肥大标志物MMP13表达均下降。实验结果表明结合有序胶原支架复合细胞因子SDF-1可促进骨软骨缺损部位新生软骨的生长,并抑制软骨细胞的钙化和肥大。 【结论】 有取向胶原支架复合SDF-1的移植是一种潜在可行的骨软骨缺损疗法。  相似文献   

15.
BMP复合体在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①目的 观察狗下颌牙槽骨缺损区植入天然骨形成蛋白 +Ⅰ型胶原 +天然珊瑚复合体 (BMP复合体 )后新骨形成情况。②方法  4只成年狗右侧下颌牙槽骨建立 5mm× 3mm× 2mm大小骨缺损区作为实验侧 ,植入BMP复合体 ,左侧建立相同骨缺损作为对照侧 ,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 8周处死动物并进行放射、组织学 (光镜及扫描电镜 )检查。③结果  4只狗中的 3只实验侧较对照侧牙槽骨愈合更佳 ,1只狗实验侧与对照侧骨愈合无明显差别。光镜检查实验侧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 ,骨缺损区被新生骨充盈 ;对照侧则见大量的纤维母细胞 ,新生骨量较少。电镜下实验侧可见大量位于骨陷窝内的成熟的成骨细胞。④结论 BMP复合体可促进狗下颌牙槽骨缺损的修复 ,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牙槽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中骨细胞转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Wang XT  Yan JL  Ma S  Lü SC  Yang X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4):2386-2390
目的观察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修复骨缺损过程中,供体骨内细胞转归的情况。方法近交系DA大鼠174只,其中雄性大鼠58只,作为供体;雌性大鼠116只,作为受体。将受体随机分为块状骨组、颗粒骨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大鼠桡骨骨缺损模型,取雄性大鼠髂骨为供体骨,分别制成直径为2mm的骨块和直径为0.3~0.5mm的颗粒骨,植入骨缺损,分别于术后1、4d和1、2、4、6、10周取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观察受体骨组织中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各组的组织学改变。结果块状骨组在移植早期Sry的表达逐渐减少,至1周消失。4周后再次出现,并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多;颗粒骨组Sty的表达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但各时间段均有Sty的表达。在同一时间点,颗粒骨较块状骨有更多的骨细胞存活,其成骨效果优于块状骨。结论不同直径的骨移植物修复骨缺损时均有供体骨细胞参与,但颗粒骨内有更多的骨细胞存活,这些骨细胞参与骨缺损修复的各个阶段,并能加速骨缺损的修复,为临床上修复骨缺损和脊柱融合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在新生小鼠缺氧缺血性脑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及外源性给予SDF-1α对新生小鼠脑组织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表达和小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将90只KM小乳鼠分为空白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HIBD模型组)和SDF-1α组,每组30只。HIBD模型组和SDF-1α组于HIBD造模后30 min分别腹腔注射0.9% NaCl和SDF-1α(每只小鼠2.0 μg/d),3个亚组分别连续腹腔注射1、3、7 d,空白组仅腹腔注射等体积0.9% NaCl。通过免疫荧光与Real-time PCR观察HIBD后不同时间点SDF-1α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ting观察ki67的表达,通过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神经行为学的变化。结果 HIBD模型组脑组织SDF-1α表达上调,第3天达高峰,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F-1α组ki67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较HIBD模型组增加(P≤0.01),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表现也较HIBD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SDF-1α在脑组织缺氧缺血损伤后表达上调且有时间窗。外源性SDF-1α可促进ki67的表达,对发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小鼠的神经行为学表现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标准化成年小鼠股骨骨缺损诱导膜模型.方法 取18只C57BL /6品系的小鼠,6只测量小鼠股骨解剖参数, 12只小鼠制备长度为3 mm的股骨干中段骨缺损.应用骨水泥髓内钉固定股骨,术后1周X线片验证内固定效果;术后4周获取骨水泥表面诱导膜组织,运用组织学染色观察诱导膜组织和正常骨膜组织的差异.结果 术后1周X线片证实1只小鼠出现内固定失效;术后4周,HE染色证实11只小鼠骨水泥周围均有典型诱导膜形成,建模成功率91. 7%.结论通过PMMA骨水泥髓内钉系统成功制备了成年小鼠股骨骨缺损诱导膜模型,4周后诱导膜形成良好,组织学证实其为小鼠诱导膜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在IgA肾病小鼠的表达以及FTY720对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IgA肾病模型组及FTY720治疗组均采用黏膜免疫复合物法造模,第9周起对FTY720组给予FTY720干预,另设正常对照组.收集实验第4、8、12周时尿液,检测尿红细胞及尿蛋白定量;第12周末处死动物留取肾脏,普通光镜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肾脏病理改变,SABC法检测肾脏SDF-1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肾脏SDF-1 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 模型组小鼠自8周后开始出现蛋白尿,肾脏呈现典型的系膜增殖性改变,FTY720干预组蛋白尿及肾小球病变较轻.SDF-1蛋白在正常小鼠及经FTY720干预小鼠肾脏组织均呈低表达,但在模型鼠肾脏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SDF-1mRNA在模型组小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有所增加,而在经FTY720干预的小鼠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则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 SDF-1可能作为IgA肾病肾脏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的一项指标存在.FTY720对IgA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它可能通过影响SDF-1在肾脏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奎  张建光  陈路  蒲劲松  李源力  蔚芃 《四川医学》2017,38(12):1361-1365
目的 探讨凝血酶肽(TP508)复合人工骨对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新西兰大白兔42只,建立双侧桡骨1.5cm骨-骨膜缺损模型。随机 选取其中36只,将右侧作为实验侧,骨缺损处植入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材料并注入TP508;左侧为对照组,仅植入上述人工骨材料;剩余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处不 植入任何物质。术后4周、8周、12周分批处死实验动物,对实验段桡骨进行X线及组织学分析。结果 术后4周、8周、12周实验组X线评分、组织学评分及骨缺损区 新生骨组织面积百分比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12周空白对照组骨缺损区无骨连接形成,X线评分及组织学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实验组及对照组(P均 <0.05)。结论 TP508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具有促进愈合作用,复合人工骨植骨对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