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艳  袁军  王涛  王彩琴  刘军  张明 《河北医学》2016,(8):1233-1235
目的:研究肺内肿块行320排容积 CT 的多期增强扫描和血管成像(CTA)联合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肺内肿块102例患者予回顾性分析,按肿块病理结果分良性病变组与肺癌组,均行320排容积 CT 的多期增强扫描和 CTA 联合诊断,对比其结果。结果:良性病变组供血动脉的显示率比肺癌组低,除血管瘤的其他三类主动脉期 CT 增强值比肺癌组小(P<0.05)。结论:肺内肿块行320排容积 CT 的多期增强扫描和 CTA 联合诊断价值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联合血管成像技术在肝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间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80例肝Ca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将动脉期、门脉期图像传入工作站,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重建技术,分析其对肝脏病变及与肝血管关系的显示情况,并与三期增强扫描的轴位相比较.结果 MSCTA图像及三期增强扫描的轴位图像均可清晰显示全部肿块和部分肿块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门静脉癌栓,但前者更直观、准确显示,尤其是对微小肝Ca.结论 16层螺旋CT多期扫描联合血管成像能直观的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门脉系统状况,多角度观察肿瘤与血管的关系,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研究原发性肺癌供血动脉的三维影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63例行64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至少1支支气管动脉(bronchial artery,BA)清晰显示的病例,包括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3例(其中明确病理学证实37例,临床综合诊断6例)及正常对照20例,采用容积显示(volume ren-defing,VR)、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等后处理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肺癌供血动脉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43例原发性肺癌中,全部肿块均可见BA供血,其中8例合并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所有供血BA的起源、数目、内径等三维形态学特征均得到清晰显示,其中单支供血型22例(51.2%),8例表现为供血BA主干不同程度扩张迂曲,14例表现为供血BA主干及分支均扩张迂曲,走向或走行至病灶内;多支供血型13例(30.2%),表现为2支或多支BA供血病灶,相互交通吻合形成血管网;多种动脉供血型8例(18.6%),表现为BA和肺外体循环动脉向同一病灶供血.结论 原发性肺癌以BA供血为主,可合并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64层螺旋CTA能安全、清晰地评价肺癌供血动脉的三维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4.
胡久民  张自力  邹文远 《西部医学》2012,24(1):140-141,143
目的探讨MSCT多期扫描对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8例经16层螺旋CT诊断并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回顾性分析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平扫病灶呈低密度,边缘模糊。增强后边缘显示清晰,动脉期均未见明显强化,门脉期3例无明显强化,5例周边呈轻度强化,其中有3例病灶内呈中心小结节样强化或钟乳样强化,延迟期病灶周边仍轻度强化,且范围缩小。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特征,对肝脏炎性假瘤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病例。对28例病例行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三维重建,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其中9例有DSA对照。结果 28例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均像能够清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和血管直径。12例肺癌病例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未见肺动脉供血,16例支气管扩张病例显示支气管动脉主干明显扩张、迂曲。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特点,从而指导相关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隔下动脉的显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间临床拟诊肝脏病变,行上腹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45例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动脉期采用智能跟踪法扫描,将动脉期图像的原始数据导入工作站利用MPR、MIP、VR血管重建技术进行隔下动脉成像,仔细观察隔下动脉的起源及变异、支数、走行,并对各种重建图像进行比较,评价其对隔下动脉的显示能力和临床价值.结果64排CT隔下动脉CTA重建技术中MIP、VR均能够准确显示隔下动脉起源.对隔下动脉的支数、走行的观察MIP较VR图像精细.MPR显示隔下动脉与邻近血管关系较好,定位较MIP、VR准确.结论64排螺旋CT隔下动脉血管成像能准确、直观地显示隔下动脉,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王春业  刘亮  张志远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5):401-403,384
目的评价双源64排螺旋CT对肝脏血管瘤动态增强扫描后的强化容积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双源64排螺旋CT对125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后,并应用容积测定软件测定不同时相的强化容积,将数据进行统计分组、分型(乏血供、富血供两种类型)。结果直径(d)小于4.00cm的肝血管瘤动脉期强化容积比率均大于28.00%,平均为(53.68±13.25)%;4.0cm〈d≤10.0cm的肝血管瘤动脉期强化容积比率为(22.25±3.25)%;d〉10.0cm的肝血管瘤动脉期强化容积比率均小于18.50%,平均为(13.28±4.26)%。结论对于4.0cm〈d≤10.0cm的肝血管瘤,动脉期强化比率大于22.25%的病灶,可认为其动脉期血供丰富(富血供型);小于22.25%的病灶,可认为其缺乏动脉供血(乏血供型);直径小于4.00cm的肝血管瘤多为富血供型,d〉10.0cm的肝血管瘤多为乏血供型。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了解肝脏血管瘤的血供情况,从而为肝脏血管瘤的动脉栓塞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集的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患有肝细胞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分析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1)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共诊断出14例患者伴有肝硬化,共检出肝癌病灶82个,病灶在CT平扫上显示为稍低密度,在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中病灶为"快进快出"式典型强化,具体表现为动脉期强化,其中3个病灶动脉期未明显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逐渐下降,延迟期呈低密度。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64排128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三期综合检出率高达100%。(2)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癌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动脉期检出率达为96.34%,门脉期的检出率为82.92%,延迟期的检出率为87.80%。结论在临床肝细胞癌诊断中,运用64排128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可以清晰反映肝细胞癌的血供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肝细胞癌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在肝细胞癌诊断以及病情监测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CT平扫、增强及病灶区重建图像资料。结果:15例为叶内型,2例为叶外型,14例位于左下肺,3例位于右下肺;单排螺旋CT扫描10例,9例重建出异常供血动脉,16排螺旋CT扫描7例,全部重建出异常供血动脉。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及其重建技术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特别是16排螺旋CT可作为诊断肺隔离症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期血管成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70例肝癌患者的术前CT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将动脉期、门脉期图像传入三维工作站,行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重建技术,分析其对肝脏病变及与肝血管关系的显示情况。结果 MSCTA图像可清晰显示全部肿块和部分肿块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和门静脉癌栓;70例患者中发现肝癌病灶81个,肝动脉解剖变异12例,供血动脉61例,显示肿瘤血管51例,动脉门脉瘘4例,门静脉受累10例,门静脉癌栓14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8%。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直观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肿瘤血管、门脉系统状况,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探讨MSCT三期增强靶扫描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价值。方法选择62例疑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孤立性肺结节(SPN)为研究对象,进行MSCT三期增强靶扫描,所用机型为Siemens Samatom Sensation 16排螺旋CT机。结果 62例SPN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早期周围型肺癌51例,结核球3例,炎性结节4例,肺含液囊肿2例,隐球菌病2例;51例早期周围型癌中,46例在肺动脉期CT净增值在20HU以下,主动脉期和延迟期的早期周围型肺癌CT净增值超过20HU;所有病例中48例表现为均匀强化,9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结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MSCT三期增强靶扫描强化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掌握其强化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癌多层面CT(MSCT)检查的最佳扫描时相。方法 A组:胃癌15例、结肠癌20例以3ml/s的速度静脉注射300mgI/ml的对比剂30ml作病灶同层动态增强扫描,得出时间-密度曲线。测峰时作统计处理。B组:胃肠道癌164例低张充气三期增强扫描,以3ml/s的速度静注300mgI/ml的对比剂100ml,注射后22s(动脉早期)、37-40s(动脉晚期)、60s(门静脉期)扫描。统计处理病灶强化情况。结果 A组:胃癌组、结肠癌组的病灶强化峰时均数95%可信区间分别为延迟41.37~49.25s、46.06~53.64s。B组:胃癌组,56.94%的病例在动脉晚期病灶显示最清楚。结肠癌组,53.26%病例在动脉晚期病灶显示最清楚。这两组扫描的动脉晚期与门静脉期病灶强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推荐MSCT在诊断胃肠道癌检查的扫描时相为开始注射对比剂(以3ml/s的速度静注)后22s(动脉早期)、37-40s(动脉晚期)、60s(门静脉期)。一次检查获腹部多方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就诊的100例肺部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比较不同肺部占位病变MSCT平扫CT值、增强峰值及强化增值,同时与病理学结果对照,分析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照,MSCT平扫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9.0%、66.7%、68.0%,均显著低于增强扫描的91.4%、88.1%、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炎性假瘤、肺结核球三组增强峰值、强化增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腺癌、小细胞癌CT净增强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MSCT增强扫描对肺癌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且通过观察MSCT增强扫描影像特征可帮助与其他占位病变鉴别,以提高肺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炎性假瘤CT征象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治疗的58例周围型肺癌和74例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其CT征象的差异。结果分叶征、短毛刺、胸膜凹陷征象周围型肺癌发生率显著高于炎性假瘤,而长毛刺、切线征和尖角征周围型肺癌发生率显著低于炎性假瘤(P<0.05)。周围型肺癌主动脉期强化明显,于120s左右达到CT值高峰,42例(72.41%)侵犯或包绕邻近血管;炎性假瘤肺动脉期病灶逐渐强化,于90sCT值达到最高峰,52例(70.27%)对邻近血管产生推移。结论周围型肺癌与炎性假瘤在多项CT征象中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病灶其CT增强时相血流灌注及与血管关系存在一定特征性,故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检查有利于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肝动脉期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胸部各级肺动脉管内外显示,肺癌支气管动脉成像的技术分析,探讨胸部恶性肿瘤伴发病变、中晚期恶性肿瘤行胸腹联合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恶性肿瘤资料48例,初诊34例(肺癌19例、食管鳞癌12例、恶性胸腺瘤3例)、肿瘤治疗后随访或疗效监测14例(其中有肺部手术史3例)。观察无肺部手术史45侧肺动脉的分级,癌症合并肺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周围的淋巴结分布;19例肺癌观察肿瘤供血血管,肺癌病灶内肺动脉分支的表现;测量48例肺动脉干分叉层面升主动脉、肺动脉、降主动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结朵45例显示肺动脉7级以上,6级以内肺动脉均能清晰显示,发现癌症合并4—6级肺动脉栓塞l例,显示5级以内肺动脉旁淋巴结。19例肺癌肿块直径≥3cm12例均见病灶供血血管,病灶直径〈3cm7例,4例见供血血管。供血血管主要是支气管动脉,部分为外周肿瘤附近的肋间动脉或膈动脉供血。显示肺癌内肺动脉受侵表现。48例胸腹联合CT增强扫描注射延迟时间分别位于22S-33fi之间,平均29.17±0.45S。升主动脉、肺动脉、降主动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分别为250.51±4.82Hu、27O.OO±8.26Hu、24O.41±4.44Hu、452.21±29.45Hu,四者动脉cT增强净强化值均大于200Hu。结论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扫描时相控制在对比剂处于肺循环中后期、体循环早期的胸部“动脉血管期”,腹部肝动脉期,胸部可以发现肿瘤合并6级肺动脉以内的肺栓塞,显示5级肺动脉旁淋巴结,肺癌病灶内肺动脉的受侵情况,肺癌的供血血管,同时发现腹部肝动脉期的病变特性,有利于更大范围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癌的介入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16.
欧阳红 《当代医学》2022,28(6):64-66
目的探讨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肺部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肺部占位病变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肺内病灶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及诊断效能。结果炎性假瘤、肺结核瘤、肺癌患者肺内病灶螺旋CT平扫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炎性假瘤、肺结核瘤、肺癌患者肺内病灶螺旋CT增强扫描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假瘤、肺结核瘤、肺癌患者肺内病灶螺旋CT扫描强化增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增强扫描在肺部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中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6.49%、91.67%、89.80%、88.89%、89.41%,分别高于螺旋CT平扫的63.16%、74.47%、71.43%、66.67%、6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能有效鉴别不同病理类型的肺部占位病变,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螺旋CT平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对非钙化性肺癌结节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原发周围型肺癌43例,分别为腺癌28例(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9例),鳞癌10例,腺鳞癌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鳞腺癌及黏液表皮样癌各1例。所有病例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并与同期行动态CT增强的肺结核球15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增强前非钙化性肺癌结节与肺结核球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钙化性肺癌结节增强后各时间段强化值与增强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钙化性肺结核球增强后各时间段强化值与增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对良、恶性肺结节,尤其是非钙化性肺癌与肺结核瘤的鉴别诊断作用较大,可明显提高肺癌性结节的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硬化性肺细胞瘤(PSP)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对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5例PSP 患者 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肺内单发病灶,发生于双肺下叶11例,形态呈类圆形或卵圆形11例,形态不规则或边缘呈浅分叶4例,边缘清楚9例,边缘不清6例.病灶最大径平均(3.40±1.21)cm.病灶密度均匀9例,密度不均匀6例.病灶内见钙化5例,无钙化10例.病灶平扫CT值平均(31.36±8.24)HU,增强后CT值增加约(41.94±20.40)HU.病灶见"贴边血管征"9例、"假包膜征"2例及"瘤周磨玻璃密度"2例.4例误诊为周围型肺癌,1例误诊为结核,1例误诊为肺错构瘤.结论 PSP瘤是一种少见肺内良性肿瘤,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贴边血管征"假包膜征"瘤周磨玻璃密度"及"空气新月征"等征象有助于治疗前的影像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9.
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CT动态增强扫描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结核球、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资料与方法对14例孤立性肺结节进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其中肺结核球7例,肺炎性假瘤7例,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观察最高强化值和出现的时间。结果 7例结核球中5例无强化,2例环状强化。7例炎性假瘤均呈显著高度强化,最高强化值均在100HU以上,最高强化值出现的时间分别为26秒、28秒、30秒、32秒、33秒、110秒和122秒。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能反应肺结节的血供特点,对肺结核球和炎性假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