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凌冰  陈东民  王海  乔风雷  惠本军 《当代医学》2009,15(17):343-344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对38例ANFH的患者采用介入插管的方法,先常规行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观察血液供应情况后,每支血管分别灌注溶栓并给予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术后再次造影,观察对比股骨头供血改变情况,并于1~20个月摄X线平片或\和CT及MRI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股骨头区血管增多,股骨头染色增强。随访1~20个月(平均10.5个月)影像检查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期以内的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得以修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介入治疗ANF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行股动脉造影,选择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注入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罂粟碱25mg、尿激酶25万单位、复方香丹注射液40毫升,低分子右旋糖50ml,术后每日静脉滴注尿激酶5万单位,连用5d,治疗后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CT、股动脉造影检查,随访、评估疗效。结果术后患者患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随访6~24个月(平均15.5个月),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显示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结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2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ur head,ANF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例ANFH患者,全部病例均经X线、CT及MRI检查证实。经股动脉行Seldinger法穿刺插管,先行血管造影,再将导管超选择至病变股骨头供血动脉,灌注一定量溶栓及扩血管药物行介入治疗,术后血管造影观察病变股骨头供血情况,1周后所有病例行第2次介入治疗,方法同前,并随访临床疗效。结果:术后血管造影示股骨头供血动脉均不同程度增粗、增多,血供较术前丰富;随访发现患者关节疼痛缓解率达95%。结论:介入法是治疗ANFH的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扩张血管、溶栓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直接注入缺血坏死股骨头的供血动脉。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随访观察对比研究。结果介入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100%,髋关节功能恢复好转率为95%,DSA显示股骨头供血小动脉增粗,细小动脉增多,股骨头染色增强。X线、CT及MRI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骨形成。结论介入治疗早期ANF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开展有选择的经皮股骨头髓芯减压与股骨头供血血管即时及保留置管药物灌注微创介入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28例,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经皮股骨头髓芯减压术和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股骨头供血血管即时及保留置管药物灌注介入治疗。结果本组44髋介入治疗后,疼痛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关节功能除3例6髋晚期患者术后自述无明显改善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44髋中,X线复查阴性12髋,坏死骨吸收、骨质不同程度改善23髋,6髋与术前无明显变化,3髋坏死进一步加重。结论采用双介入治疗并保留置管使局部供血动脉持续灌注综合治疗,本组病例显示具有一定疗效,尤其对于病程短、症状轻的1~2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双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对186例ANFH患者的340髋先经大转子向股骨头方向直接钻孔股骨头坏死区内,降低髓内压力,注入灯盏花素注射液10~20 mg,然后通过股动脉穿刺插管直接将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灌注股骨头供血动脉,使高浓度药物迅速发挥作用,改善股骨头的供血情况.结果 186例340髋获随访1~6年,根据1995年全国首届骨坏死学术交流会拟订的100分标准,Ficat Ⅰ~Ⅱ期优良率92%,Ficat Ⅲ~Ⅳ期优良率75%.结论 双介入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无副作用、疗效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现嵩  王志刚  于春玲 《当代医学》2009,15(17):334-334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9例患者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头,采用Seldinger穿刺超选择将导管插入ANFH的供血动脉内,后经导管注入罂粟碱,尿激酶,复方丹参,注药后即刻行DSA造影,观察临床症状及股骨头血供改善情况。结果介入治疗后疼痛的缓解或消失占100%,三个月后X线、CT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骨形成。DSA显示股骨细小动脉增多,供血小动脉增粗,静脉显影时间缩短,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通过介入方法治疗ANF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陈俊  刘裕恒  吴大哲 《广西医学》2003,25(9):1736-1738
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是现代医学中的常见病之一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但病理过程相同 ,即股骨头供血障碍 ,造成骨坏死 (包括骨髓坏死和骨组织坏死 ) ,临床上早期表现为病变髋关节疼痛 ,中晚期表现为髋关节功能障碍。目前临床治疗方法有多种 ,普遍观点认为早期治疗的效果及预后优于中晚期 ,包括最近新开展的股骨头介入治疗〔1〕,因此 ,对于ANFH的早期诊断就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最常用于诊断ANFH的方法有X线平片、CT和MRI,我们结合ANFH的病理过程和影像学分期 ,对ANFH的影像学诊断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探讨这些诊断方法在ANFH早…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经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灌注溶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扩张血管、溶栓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直接注入缺血坏死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7~10d后行第二次或第三次治疗。结果:疼痛缓解和改善是本组病例最有效的反应,影像学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及新骨形成。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明显改善血供状况,血管再通率高,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对5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用介入插管的方法,超选择进入到股骨头营养血管旋股内、外侧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观察其血液供应情况后,注入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术后再次造影观察对比股骨头供血改变情况,并于12~36个月摄X线、CT片与术前X线、CT片进行比较,对比观察股骨头骨质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血管造影对照显示治疗后血管增多,股骨头染色增强,12~36个月后X线、CT片显示骨密度增高者占96.56%,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通过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许明  林振东  陈文瑞  李莹 《吉林医学》2014,(13):2874-2875
目的:分析MRI、CT及X线平片在诊断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中的优缺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资料齐全的早期ANFH患者54例共69髋,分析其X线平片、CT和MRI的诊断阳性率,主要影像特征及各自的优缺点。结果:69髋中,Ⅰ期25髋,Ⅱ期44髋,X线平片的检出阳性率为29.0%,CT为60.9%,MRI为100%。结论:MRI对早期ANFH的诊断最敏感,应作为诊断首选。  相似文献   

12.
李光宇  彭汉华 《中外医疗》2010,29(2):151-151
目的探讨CT、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32例50髋ANFH高危患者X线平片正常者行CT、MRI检查。结果有26例38髋阳性,尤其MRI检查在早期ANFH中,对微小的水分差和脂肪成分差产生对比,优于CT。结论CT及MRI较X线能更敏感地检出早期ANFH,可作为成人股骨头坏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经导管灌注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疗效的研究。方法:对89例患者,149块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头,采用Seldinger’s穿刺超选择灌注融通术,将扩张、溶栓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直接注入ANFH的供血动脉内。结果:介入治疗后疼痛的缓解或消失占100%,X线、CT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骨形成。DSA显示股骨细小动脉增多,供血小动脉增粗,静脉显影时间缩短,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通过介入方法治疗ANF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总结36例患者54髋有股骨头坏死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均经临床手术证实或随访复诊证实.结果 早期ANFH的阳性率分别为:X线:55.6%(30/54),CT:75.9%(41/54),MRI:100%(54/54).三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MRI诊断早期ANFH具有高度敏感性,对ANFH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导管灌注综合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1例(39髋)成人早期NFHA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至患髋股骨头旋股内外动脉,灌注罂粟碱30 mg、尿激酶20~40万单位及低分子右旋糖酐60 ~80 mL,结合洛伐他汀、肠溶阿司匹林、丹参注射液及钙尔奇D等药物综合治疗.术后1周及1个月以同样的条件再次对患髋进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并行药物灌注治疗.并避免负重3个月,同时加强功能锻炼.结果 DSA检查见动脉主干闭塞5髋中,3髋再通;动脉分支闭塞9髋中,6髋再通;毛细血管闭塞6髋中,5髋股骨头内充盈缺损面积明显减小;静脉淤滞3髋,3髋血液回流加速;混合型16髋中,14髋血供明显改善.MRI检查见髋关节积液吸收好转23例,坏死骨基本吸收2例、部分吸收12例、新骨形成4例,无1例进展.术后随访3 ~41个月,失访7例,术后疼痛缓解占95.8% (23/24),疼痛消失占50.4%(13/24),髋关节屈伸、外旋、内旋、外展、内收活动度改善占96.5% (23/24),运动能自如行走者占61.2% (15/24),步行距离延长者占94.6% (18/24).本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发生2例血管痉挛,未发生夹层、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灌注综合治疗成人早期ANFH创伤小、并发症低,能有效地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DSA、MRI可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非常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通过血管内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及本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对35例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患者,分别进行了经股动脉插管,将血管扩张药、溶栓药及抗凝药、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直接注入缺血坏死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治疗后口服维生素D及钙片。结果 经治疗的35例46髋患者中疼痛消失或缓解占9r7.82%,X线、CT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骨形成。血管造影显示股骨头供血动脉增粗,细小动脉侧支循环增多。结论 经股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功能,促进新骨形成及死骨修复起了重要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也叫无菌性坏死,是骨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治疗起来比较困难,保守治疗往往难以获得满意效果。近年来,我院针对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股骨头供血小血管阻塞、髓内高压、血流淤滞),应用介入治疗的方法直接从患髋股骨头供血血管内灌注溶栓,予活血化瘀、扩血管药物,以达到疏通股骨头微小血管、增加血流量、供养充足、修复坏死骨的目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2008年以来,我院陆续收治32例患者,行介入法动脉灌注治疗,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应用于儿童Legg-Prthes病的治疗效果.方法:股动脉插管,经旋股内外动脉,将溶栓,扩血管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直接注入股骨头供血动脉.结果:血管造影及DSA显示治疗后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临床及X片进行随访,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减轻.X片可见股骨头明显修复.结论:初步总结表明,本法对股骨头的血供起到了改善作用.对治疗儿童早期Legg-Perthes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CT与MR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CT、MR I检查在成人股骨头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7例91髋ANFH高危患者行CT、MR I检查。结果:57例71髋中,X线平片正常,全部行CT、MR I检查,有41例阳性,在X线平片诊断为阴性组中,分别行CT及MR I检查,比较CT、MR I的优劣性。CT、MR I在ANFH早期诊断的阳性检出率分别75~80%和80~90%,尤其MR I检查在早期ANFH中,对微小的水分差和脂肪成分差,就能产生对比度,MR I优于CT,两者阳性符合率约90%,有比较好的一致性。结论:MR I较CT能更敏感地检出早期ANFH,可作为成人股骨头坏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分析股骨间缺血坏死(ANFH)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在35例47个ANFH中,CT发现4例X线平片阴性的ANFH。CT较好的显示ANFH“星状征”异常。以及骨质增生硬化、囊变、碎裂和股骨头变形。CT在发现ANFH和表现其病变程度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