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达到改善临床症状,使缺血性坏死的股骨头恢复新生骨。方法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例,均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静脉送人短导丝,置人导管鞘,进入5F Cobra导管,送至髂外动脉的分支旋股内及旋股外动脉造影,闭孔动脉的臀下动脉造影证实股骨头供血血管。结果 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有髂外动脉的分支旋股内及旋股外动脉供血的6例,1例除髂外动脉的分支旋股内及旋股外动脉外,同时有闭孔动脉的分支臀下动脉供血。结论 通过近1年的随诊复查,Ⅲ期以内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疼痛症状解除,相当程度地恢复了髋关节的功能,增加了股骨头的硬度和承受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通过血管内给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及本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对35例股骨头无菌坏死的患者,分别进行了经股动脉插管,将血管扩张药、溶栓药及抗凝药、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直接注入缺血坏死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及闭孔动脉,治疗后口服维生素D及钙片。结果 经治疗的35例46髋患者中疼痛消失或缓解占9r7.82%,X线、CT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骨形成。血管造影显示股骨头供血动脉增粗,细小动脉侧支循环增多。结论 经股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功能,促进新骨形成及死骨修复起了重要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凌冰  陈东民  王海  乔风雷  惠本军 《当代医学》2009,15(17):343-344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对38例ANFH的患者采用介入插管的方法,先常规行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观察血液供应情况后,每支血管分别灌注溶栓并给予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术后再次造影,观察对比股骨头供血改变情况,并于1~20个月摄X线平片或\和CT及MRI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股骨头区血管增多,股骨头染色增强。随访1~20个月(平均10.5个月)影像检查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期以内的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得以修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介入治疗ANF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旋股内、外动脉插管介入溶栓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33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将5FCobra导管超选择地送至旋股内,外动脉分别注入罂栗碱,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渗注射液,尿激酶,治疗后复行供血动脉造影检查,以观察股骨头的血供改善情况。结果28例患者共33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介入治疗后疼痛缓解100%,疼痛消失占70%(23/33),髋关节能自如行走如54.5%(18/33),同时血管造影显示,股骨头供血小动脉增粗,增多,供血明显改善。结论血管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71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71例介入插管以扩张及溶通股骨营养血股内旋、外旋动脉为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收到良好效果,减轻髋关节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碍。治疗前后血和造影对照血管增多、增地坏死的股骨头血供起不同程度改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股骨头血供及股骨颈骨折血管破坏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孙建  庞清江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3):203-205,209
股骨颈骨折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 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的基本病理是股骨颈骨折后血管破坏导致股骨头血供丧失。因此股骨头血供及股骨颈骨折血管破坏研究是ANFH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一直以来,有很多学者对股骨头血供及股骨颈骨折后血管破坏进行研究,现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股骨头主要供血动脉早年Theronn就通过超选择血管造影研究股骨头的主要供血血管,详细描述了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闭孔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的形态、走向等各种情况,并提出股骨头主要由旋股内侧动脉的分支支持带动脉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导管经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灌注治疗股骨头无菌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采用Seldinger‘s穿刺术、经对侧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插入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灌注溶通药物。结果:25例患者经1-3交价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缓解消失。结论:介入灌注治疗股骨头无菌坏死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髓心减压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9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经骨髓干细胞动员后,第2天进行骨髓干细胞采集,经髓心减压后,将干细胞悬液缓慢匀速注入。干细胞移植后随访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性质及持续时间变化,5个月后行股骨头供血动脉造影术观察股骨头血供情况。结果9例患者随访10个月,髋关节疼痛有不同程度缓解,关节功能改善。干细胞移植5个月后,9例患者股骨头供血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严查,均显示旋股内动脉及闭孔动脉管径增粗,新生血管增多,血流速度增快,股骨头血液供应明显改善。治疗中均为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方法简单,安全有效,适合Ⅰ-Ⅲ期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  相似文献   

9.
导管灌注溶通术治疗5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插管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经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插管灌注溶通药物:尿激酶20-40ml,低分子右旋糖苷20-40ml,复方丹参20-30ml和罂粟碱30-40mg。结果经过本法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和改善。结论本法对股骨头血液供应起到明显改善作用,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伟龙  陈忠  吴小红 《河北医学》2010,16(7):854-855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ANFH患者的12髋先常规行股动脉DSA,后在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内灌注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罂粟碱25mg、尿激酶25万u、低分子右旋糖酐80mL、血栓通0.15mg;术后每日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血栓通0.3mg及肝素钠4500 u,连用5d,治疗后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随访半年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患者患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随访1-6个月(平均4.5个月)示Ficat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结论: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评价该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插管成功后对髂动脉进行造影,将扩张血管、溶栓、改善微循环及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采用间断加压脉冲方法注入缺血性坏死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动脉及髂内动脉.术后继续运用溶栓和扩血管药物,连用7天,卧床休息1个月,可重复下一次介入治疗.治疗前后对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介入治疗后疼痛的缓解或改善占99.6%,经X线、CT复查示原坏死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骨形成.DSA显示股骨头供血小动脉增粗,细小动脉增多,显影时间缩短.仅1例骨质改善轻微或不明显.结论改善或重建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是治疗Ⅲ期以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关键,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价值。方法 4例患儿均采用股动脉插管超选择性行旋髂内动脉、旋骼外动脉或闭孔动脉DSA血管造影证实,并灌注溶栓性药物、解痉药物及血管扩张药物治疗。结果 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术,分别为2次及1次性,经治疗后3个月复查,疼痛消失,跛行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发现病侧股骨头塌陷变凸,死骨吸收,新骨形成。结论 儿童患者骨质生长旺盛期,通过介入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局部灌注药物,浓度高.作用性强,改善血供快,关节功能及死骨均可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总结45例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经介入治疗后的血管造影表现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参照ARCO分期法对45例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Ⅰ、Ⅱ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病例,共52个髋关节插管行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和闭孔动脉内药物灌注溶通术,观察治疗后血管的改变和近期临床效果。结果 45例病人的52个髋关节股骨头经过治疗后血管数均有明显增加,血管管径增粗,血液循环改善。52个髋关节中5个关节疼痛改善明显,其中3例4个关节疼痛完全消失,1例疼痛缓解。结论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经动脉插管行灌注溶通术的介入治疗后,对股骨头的局部血液循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申东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14-3716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探索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用介入插管的方法,超选择进入到股骨头营养血管旋股内、外侧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观察其血液供应情况后,注入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术后再次造影观察对比股骨头供血改变情况,并于12个月~36个月摄X光片与术前相片对比观察股骨头骨质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血管造影对照显示治疗后血管增多,股骨头染色增强,12个月~36个月后平片显示骨密度增高者占97.2%,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通过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王长勇  李芳  晋华程 《四川医学》2012,(11):2006-2007
目的观察经股骨头供血动脉留管持续72h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均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技术经股动脉穿刺,置导管于髂外动脉的股骨头主要供血动脉内留置,持续72h药物灌注,灌注完毕后,再次造影,了解股骨头血供情况。结果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活动及行走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药物持续灌注介入治疗创伤小,可迅速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髋关节活动度增加,长期观察可见骨小梁重建,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各期病变均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超选择插管至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灌注扩张血管、溶栓、止痛及活血化淤等药物治疗16例20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其中5髋二次治疗,3髋三次治疗。结果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明显缓解和改善,骨质结构不同程度修复。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创伤小,血管开通率显著提高,明显改善了股骨头及其周围的微循环,且有效缓解了临床症状、促进坏死骨的修复,是一种相对安全并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超选择多支血管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多支供血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手术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将4F导管送至旋股内,外侧动脉,闭孔动脉分支(圆韧带动脉),进行DSA造影,注入尿激酶50万单位、脉络宁注射液40 ml及654-2注射液30 ml等。术后口服抗凝药物,静滴脉络宁及肝素,肌注谷泰康灵,以加强疗效。结果:通过对60个髋关节治疗后临床观察,患者疼痛消失和明显减轻91.7%,减轻者8.3%,关节功能恢复到正常或一级者为88.3%,治疗后:股骨头区供血血管明显增粗、增多、延长。结论:本疗法能明显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促进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和重建。是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经旋股内、外动脉 ,闭孔动脉超选插管灌注溶通扩血管药物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7例 (8侧 )。结果 介入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所缓解或消失 ;X线复查见坏死骨质有不同程度吸收、新骨形成及修复表现。结论 介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川  段彬  罗成静  曾金  张小林 《西部医学》2004,16(2):125-126
目的 探讨介入法经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直接给药股骨头供血动脉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介入Seldinger穿刺技术 ,插管至靶血管直接给药进行治疗。结果 股骨头供血血管数增多 ,临床疼痛减轻 ,关节活动度改善 ,骨质修复。结论 该治疗方法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方法:对5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用介入插管的方法,超选择进入到股骨头营养血管旋股内、外侧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观察其血液供应情况后,注入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术后再次造影观察对比股骨头供血改变情况,并于12~36个月摄X线、CT片与术前X线、CT片进行比较,对比观察股骨头骨质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血管造影对照显示治疗后血管增多,股骨头染色增强,12~36个月后X线、CT片显示骨密度增高者占96.56%,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通过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