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抑郁症等疾病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抑郁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在肠易激综合征(IBS)中的发病率及其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分析127例IBS患者中抑郁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病率。结果 抑郁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功能性消化不良总发生率为60.6%,伴抑郁症者68例(53.5%),肠道菌群失调者46例(36.2%),功能性消化不良者46例(36.2%),抑郁症在肠易激综合征各型中普遍存在,而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见于腹泻为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结论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抑郁症、肠道菌群失调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可能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威 《开卷有益》2011,(9):21-21
1997年英国学者Neal发现,急性胃肠道细菌感染后6个月出现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表现者高达25%,从而提出了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概念。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是指既往没有肠道症状,仅在急性胃肠炎之后出现肠道症状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肠黏膜低度炎症及免疫因素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诸多研究表明肠道粘膜免疫异常与IBS发病相关,有报道称IBS胃肠功能紊乱由肠道免疫系统紊乱导致。本文就近年来关于IBS与肠粘膜免疫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BS)作为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与炎性细胞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低度炎症以及肠道黏膜免疫紊乱作为IBS的可能发病机制近年来尤其受关注。近年来中药治疗IBS取得不错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过去曾称之为结肠功能紊乱、结肠痉挛、结肠过敏、痉挛性结肠炎、粘液性结肠炎、肠激惹综合征等。因为其没有炎症,而且功能紊乱同时涉及结肠及小肠,故近年称之为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symdrome)。现将我们收治的43例肠易激综合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胀,以及大便习惯改变,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认为可能与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有关。因肠易激综合征在肠道感染后明显增多,故考虑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金双歧为乳白色或微黄色片剂,间有黄色色斑。主要成分:长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皆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肓俞穴对抗生素致肠道动力病理性改变大鼠肠易激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盐酸林可霉素+头孢唑林钠+氨苄西林钠造成大鼠肠道 菌群紊乱、肠道动力病理性改变,从而引起肠易激综合症[1].运用碳末推进法观察针刺肓俞穴对大鼠肠道动力病理性改变的影响.结果 电针肓俞穴可调节大鼠 肠蠕动频率,相比微生物制剂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2]. [关键词] 肓俞穴; 肠易激; 肠道动力改变  相似文献   

8.
李剑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4766-4767
肠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表现为腹痛及腹部不适,腹泻或与便秘交替,部分患者伴有失眠、焦虑、抑郁症状,治疗主要是强调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原则。本文回顾分析2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观察诊治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以肠道运动障碍为主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此病的主要症状以结肠症状为主,严重时也可病及小肠,甚至可病及上消化道。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常见症状有腹痛、腹胀、腹泻、肠鸣、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可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而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则尚未阐明。所以西医在治疗上还是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亦不够理想,我们近年研制的肠宁胶囊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肖琦凡 《医学综述》2014,20(17):3189-319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通透性异常、肠道免疫功能紊乱、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动力异常、遗传及心理-社会因素等。近年来,益生菌治疗IBS的研究日益深入。该文将从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及降低内脏高敏感性等方面对益生菌治疗IBS的机制及安全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目前比较常见的功能性肠病,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对IBS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导致IBS的可能发病机制是复杂多样的,但其发病的确切原因目前却仍然尚不明了,尽管如此,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肠道茵群失调与IBS的发病有较高的相关性,本文就目前IBS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胡佳艳  吕咪  王凤云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1):2666-2672
作为20世纪伟大的医学发现之一,抗生素被广泛用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治疗,其中包括了肠易激综合征(IBS)。尽管临床实践以及多项临床研究均表明抗生素对IBS临床症状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相关的指南、共识也推荐非吸收性抗生素利福昔明用于治疗非腹泻型IBS,但抗生素能否用于IBS的治疗指征尚未明确,长期运用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也令人担忧,不良反应与临床效益之间的平衡更难把握。然而,还有多项研究发现抗生素的使用对于IBS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抗生素对IBS影响的研究,发现抗生素可能从降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损害上皮屏障功能、影响细胞因子产生等多个方面引发IBS,同时也从两个方面指出抗生素应用于IBS指征的不确定性,认为临床医生应当重视抗生素对IBS发病的影响,评估抗生素治疗IBS的利弊,合理、谨慎地使用抗生素,从而为抗生素在IBS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腹泻型IBS大鼠模型血浆和肠黏膜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及肥大细胞计数的变化.方法 采用束缚-制动及乙酸灌肠联合法制备动物模型.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斯巴敏组和易激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测定各组大鼠肠道敏感性指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mA)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内VIP的含量以及...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最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GIDs)之一,其病理生理学改变尚未完全阐明,涉及遗传因素、感染后改变、慢性感染和肠道菌群紊乱、黏膜低度炎症、免疫激活与肠道通透性改变、胆汁盐代谢失调以及血清素代谢异常等。罗马Ⅳ强调IBS发生与神经胃肠病学和脑-肠互动多方面异常相关,其中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系统相互交错使症状存在不均一性是其特征性表现。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基于脑-肠、肠-脑互动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内脏高敏感性为主的神经信号,促皮质素释放因子(CRF)、皮质类固醇、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为主的内分泌信号,以及感染与菌群失调、炎症与免疫激活等为主的免疫信号调控异常与IBS的相关性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雪梅  刘玉兰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8):3415-3417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蛋白(MD)-2与核因子κB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了解TLR4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信号传导通路.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IBS腹泻型患者(IBS组)及12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结肠黏膜TLR4、MD-2和核因子κB的表达,半定量分析TLR4平均A值,分析MD-2和核因子κB的刚性表达率.结果 IBS患者较健康对照者结肠黏膜TLR4 A值高(0.40±0.10 vs 0.30±0.05,P=0.001).正常肠上皮细胞(IEC)MD-2无表达,炎症部位MD-2低表达;IBS组肠上皮固有层MD-2阳性细胞数较健康对照组多(26/30 vs 7/12).IBS组核因子κB表达阳性率及强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A值0.31±0.04vs 0.25±0.04,P=0.003).结论 IBS患者的肠道黏膜存在炎症因子核因子κB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炎症在IBS的致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TLR4在IBS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MD-2在IEC低表达或无表达,可能参与肠黏膜对肠道菌群的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粪便钙卫蛋白检测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确诊前排除相关器质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240例,包括IBS组60例,大肠癌组60例,慢性炎症组60例,正常对照组60例,在结肠镜检查一周内或手术前一周内留取5 g粪便用于钙卫蛋白测定,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同时进行粪便隐血测验(FOBT),收集医院实验室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结果:IBS组粪便钙卫蛋白中位数为12.21 mg/kg,正常对照组为15.36 mg/kg,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粪便钙卫蛋白中位数为159.00mg/kg,慢性炎症组为466.00mg/kg,IBS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与大肠癌组、慢性炎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慢性炎症组最高,大肠癌组居中,IBS组和正常对照组较低.当以粪便钙卫蛋白大于50 mg/kg为界定值时,大肠癌组的阳性率为85%,慢性炎症组阳性率91.7%,IBS组阳性率10.0%,正常对照组阳性率5.0%;粪便钙卫蛋白检测阳性率高于FOBT,ESR和CRP的检测结果.结论:粪便钙卫蛋白在IBS鉴别诊断中优于目前临床常用的FOBT,CRP和ESR检测,简便、经济、无创,可以弥补有创检查痛苦、昂贵、不能随时复查的不足,作为IBS确诊前排除有症状的慢性器质性肠病的筛查指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炎症性肠病肠壁纤维化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一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肠壁纤维化是它很重要的一个并发症。肠壁纤维化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慢性炎症和肠道间质细胞、细胞因子和局部炎性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导致。肠壁纤维化目前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因此,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慢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和排便异常,临床上将IBS分为4种类型,环境因素和宿主差异是导致IBS的原因,但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IBS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在临床上均较棘手,需要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具体包括专业指导、饮食干预和心理疏导等。IBS不同于功能性腹泻和功能性便秘的最主要诊断要点为腹痛,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疗法和/或药物疗法,总体来说,IBS的药物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新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也参与了IBS的发生发展,通过使用益生菌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移植可能成为治疗IBS的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IBS发生发展的最新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预防策略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孔武明  龚均  董蕾  陈明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8):1167-1169,1172
目的 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道屏障-紧密连接的改变,探讨IBS排便性状改变的机制.方法 严格按照罗马Ⅱ标准选择IBS便秘型、腹泻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10例,利用硝酸镧示踪电镜细胞化学技术,观察其回肠末端及升结肠粘膜紧密连接形态的变化.结果 10例便秘型IBS回肠末端粘膜及升结肠粘膜与正常对照组一样,紧密连接结构正常;10例腹泻型IBS中7例回肠末端粘膜及8例升结肠粘膜可见到部分细胞间紧密连接间隙增宽,示踪剂有不同程度的外渗现象.4例有感染性腹泻病史的患者中3例回肠末端及升结肠粘膜均有上述改变.结论 IBS患者的排便性状改变可能与紧密连接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紧密连接的开放性增强可能是导致腹泻性IBS腹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