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微生态学,聚焦肠道菌群,探讨中医学"脾为之卫"的理论依据与科学内涵,分析中医学脾功能的发挥与肠道菌群的调节在人体防病抗邪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并从治未病、指导治疗与判断预后、中病即止等方面论述了应用"脾为之卫"理论调节肠道菌群在诊治疾病中的意义,以期为从系统生物学阐释传统中医学理论提供有意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3.
<正>患者王某,女,74岁,2011年2月出现腹部胀痛,疼及后背,伴泛酸嗳气烧心,恶心呕吐,恶寒发热,时查WBC2.1×109/L,中性粒细胞1.7×109/L,HB77g/L,肾功能及尿淀粉酶无异常,大便无粘液脓血,便后腹痛未缓解,予以头孢曲松抗感染,泮托拉唑保护胃黏膜。2011年5月腹痛腹胀又作,发热恶寒出汗明显,咳嗽咯痰,痰白量多,查血常规WBC1.6×109/L,HB31.6g/L,体温一直升高,波动在38~39℃之间,作增强CT提示  相似文献   
4.
五脏皆有阳虚,脾胃也不例外,但脾阳虚与胃阳虚在生理、病理及用药上不尽相同。生理上脾主升胃主降,脾为阴土喜润恶燥,胃为阳土喜燥恶湿;病理上脾阳伤易气机下陷,胃阳伤则气机上逆;治疗脾阳虚应"温、运、补",治疗胃阳虚应"温、宣、通",而不重补益;脾胃皆阳虚导致湿停中焦时可脾胃合治,以苦温芳香燥湿为主。  相似文献   
5.
国医大师徐景藩认为人身气之宣畅流动、津液之输布代谢与肺脾密切相关,上焦宣畅则中焦得通,一气偶愆,即能成病。立"开泄法"治疗慢性胃炎,药用轻苦微辛,苦辛开泄之品,旨在宣畅上焦,通降中焦,临诊据证化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徐景藩教授认为大肠癌的核心病机为正气亏虚,气滞、血瘀、湿热、邪毒为其关键病理因素。中医治疗上应从肝脾肾论治,健脾扶正贯穿治疗的始末,配合疏肝、化瘀、利湿、清热解毒等祛邪之法,标本同治,调和阴阳,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元御之论随咏人与天地互可参阴阳肇基祖气生祖气之内阴阳合二元之间中气成美恶清浊与杂纯厚薄完缺非同伦灵蠢寿夭有不同人生有别称天命中气左旋是己土中气右转胃戊明阴升化阳升于左阳升为肝再升心戊土下行降于右肺金再降是癸肾气源于胃血本脾胃气亦为五脏本木刑升降俱失职木生于水土长成胆随胃降土气和木荣不郁保康宁土虚不能达于木木气壅塞胆逆行周流非质均是气四象之母土气定天人相应古有论一气周流坤载文形质与气当区分录供参考细辨明  相似文献   
8.
陆为民主任中医师在临床应用乌梅丸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其结合前人经验及现代创新应用,创新性地提出应根据整体"三辨"原则:一辨寒热错杂;二辨病位肝(肾);三辨灵活化裁,即辨病、辨位、辨证,灵活进行乌梅丸临床应用,运用苦降辛开,少佐微酸,疏肝调气之法治疗厥阴肝经寒热错杂之证。其认为厥阴病的实质是寒热错杂,由于个体差异,可出现腹泻、反酸、失眠等多种不同症状。现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在我国呈现高发多发状态,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毕生从事中医药脾胃病的临床诊疗工作,对慢性胃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徐老从辨证要点、三型论治、用药特色及特殊疗法等方面诊疗胃病的经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0.
国医大师徐景藩认为,围绝经期慢性胃脘痛虽病因多端,表现不一,但基本病机总属肝胃气滞,常兼有胆胃不和、肝郁脾虚、气滞日久化热等。其主张以疏肝和胃为治疗大法,清化胆胃宜降宜和,疏肝和胃健脾运宜通、运、补三法相结合;除药物治疗,尚主张患者移情易性,调畅情志,注意生活调摄,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