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佳红 《黑龙江医学》2008,32(5):397-398
合理使用抗生素,获得最佳疗效,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临床应用抗生素最基本最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1抗生素的选择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等各项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生素。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罗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生素,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粪菌移植(FMT)是指将来自健康供者的粪便微生物群通过各种方法移植到患者的胃肠道中,目的是恢复患者正常的微生物群并治疗疾病。FMT最有效和最充分的研究指征是复发性难辨梭菌感染(rCDI)。目前正在探索FMT作为其他胃肠疾病的潜在疗法,如炎症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征(IBS)等;虽然尚无足够证据推荐FMT用于非胃肠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帕金森病、肥胖和代谢综合征,以及多发性硬化症等,但是FMT在非胃肠疾病治疗方面正在迅速兴起。因此,本文主要综述FMT临床应用研究的证据现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并对合理使用抗生素进行深入的分析。方法以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接受抗生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60例患者作为主要的观察目标,观察抗生素不良反应好发人群、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以及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累及部位的情况。结果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几率最高的是在58-77岁,头孢菌素类在常用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中所占比例最高,皮肤及其附件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部位(P0.05)。结论常用抗生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种类非常多,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在临床上了解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用药指征,合理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临床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妮  杨卓  李淑霞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28):121-12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诸多研究已证实IBS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细胞因子的失衡、内脏敏感性的增高和黏膜屏障的破坏可介导IBS的发展,各种易感基因和环境因素影响着肠道微生物群和宿主免疫系统。IBS的传统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多且易复发,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困扰着内科医生。研究表明,特定的微生物可驱动或抑制炎症。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当前微生态疗法的研究热点,是恢复肠道菌群结构、重建肠道内环境稳态的最佳方式,在治疗IBS方面疗效显著。本文就肠道菌群与IBS的关系、FMT对IBS的疗效及FMT治疗IBS机制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慢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和排便异常,临床上将IBS分为4种类型,环境因素和宿主差异是导致IBS的原因,但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IBS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在临床上均较棘手,需要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具体包括专业指导、饮食干预和心理疏导等。IBS不同于功能性腹泻和功能性便秘的最主要诊断要点为腹痛,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疗法和/或药物疗法,总体来说,IBS的药物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新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也参与了IBS的发生发展,通过使用益生菌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移植可能成为治疗IBS的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IBS发生发展的最新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预防策略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7~2009年度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25-25,27
目的分析近年来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药物使用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07~2009年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及剂型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特点。结果 2007~2009年度我院共发生与抗生素使用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174例,年度发生例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较多,静脉注射针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例高于其它剂型。结论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在临床药物使用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药物的使用指征、用量用法,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抗生素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辽宁医学杂志》2006,20(6):367-367
一项小型研究的发现提示,使用不可吸收的口服抗生素利福昔明治疗10天,可改善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症状直至10周。  相似文献   

8.
系统分析的目的是通过检索PubMed数据库中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关于益生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以评估益生菌对IBS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符合纳排标准的RCTs共9项,7项(77.78%)研究报告,与安慰剂相比,益生菌可显著改善IBS患者症状(P<0.05),其余2项(22.22%)没有报告IBS症状的显著缓解。报告有益的7项研究中,4项使用单菌株益生菌,其余3项使用多菌株益生菌。2项研究对IBS亚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可改善IBS亚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总体而言,无论是单菌株还是多菌株益生菌,均可显著改善IBS患者症状,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用于临床治疗均达到了较满意的疗效,但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1]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治疗的需要往往将不同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但是联用抗生素有利有弊,因此,要严格掌握联合用药的指征,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treatment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effective therapies, mainly owing to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antibiotics. In China, critically high infection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rates have limited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ic H. pylori eradication therapies. Consequently, researchers are attempting to find new solutions by drawing from traditional medicine. This article reviews basic scientific and clinical progress in the use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IM) to treat H. pylori; describes the conflicting results between 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ies in this regard; discusses the observed clinical effects of IM, with emphasis on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s; and proposes a role for IM in both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 pylori, including the use of tongue manifestation as an early diagnostic method and capitalizing on IM's direct and indirect methods for enhancing antibiotic effect.  相似文献   

12.
张素珍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148-149
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加用康妇消炎栓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联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优于单用抗生素治疗,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在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治疗中用以预防性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呼吸科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140例ILD激素治疗患者,随机单盲均分为莫西沙星组和其他抗生素组(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对ILD患者激素治疗过程中预防或减轻呼吸道继发感染的作用以及效价比。结果莫西沙星组患者痰细菌清除率及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胃肠道功能紊乱、肝损、皮疹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未发生肾损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莫西沙星由于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小,在ILD患者激素使用过程中作为预防性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方案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张碧丽 《海南医学》2014,(5):645-647
目的比较不同方案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选择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46例,随机分为抗生素组(全程应用抗生素组)、延后组(延后应用抗生素组)、对照组(不应用抗生素组),分别统计其病程、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诊率及治疗费用。结果三组患儿发热、咳嗽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咽痛时间短于延后组和对照组(P〈0.01)。三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及延后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抗生素组复诊率显著高于延后组和对照组(P〈0.05)。抗生素组治疗费用最高,而对照组最低(P〈0.05)。结论抗菌药物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能有效缩短病程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引起不良反应及治疗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15.
肖琦凡 《医学综述》2014,20(17):3189-319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通透性异常、肠道免疫功能紊乱、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动力异常、遗传及心理-社会因素等。近年来,益生菌治疗IBS的研究日益深入。该文将从调节肠道菌群、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及降低内脏高敏感性等方面对益生菌治疗IBS的机制及安全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张靖娟  王承党 《医学综述》2009,15(12):1865-1867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肠易激综合征(IBS)之间存在相关性:多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提示IBS患者中SIBO的发生率较高,并且抗生素治疗在根除过度生长的小肠细菌后亦可使得部分患者不再满足IBS诊断。一些学者因此认为SIBO参与了IBS的发病机制,甚至可能作为病因,但临床实验设计及检测方法上仍存在争议,故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吴涛  任朝凤 《大家健康》2016,(7):297-298
目的:探讨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方法:选取该科2009年5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生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血必净治疗,对照组单用抗生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P >0.05)。结论:血必净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满意,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查找国内外数十篇文献对呼吸机相关感染抗生素治疗的策略进行评估,同时对影响呼吸机相关感染抗生素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及归纳,并对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感染的有效方法进行了探讨。影响呼吸机相关感染抗生素选择的因素包括生态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抗生素内在活性。这些因素会影响医护人员对抗生素进行最初的选择。通过单一治疗、联合多种抗生素治疗、应用交替抗生素治疗以及中断抗生素治疗等措施能有效改善呼吸机感染抗生素治疗不合适的情况。抗生素治疗的时间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微生物责任制订及临床反应时间来决定用药时间。近年来随着多重耐药致病菌株的出现以及病原菌的变迁.呼吸机相关感染抗生素的选择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呼吸机相关感染抗生素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呼吸机相关感染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侯秋苹 《中外医疗》2016,(26):134-136
目的:探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方便筛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抗生素降阶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以及抗生素应用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抗生素应用时间(18.9±5.2)d、感染控制时间(10.5±3.8)d、住院时间(14.9±5.2)d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抗生素应用时间(24.3±6.1)d、感染控制时间(17.2±2.9)d、住院时间(19.8±6.9)d,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7.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抗生素降阶梯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有效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耐药菌感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给后抗生素时代新抗生素开发带来极大挑战。本文回顾抗生素的曲折发展历史,总结了抗生素开发研究面临的严峻现状及其原因,分析了抗生素研发的不足并提出开发建议。作者认为新抗生素开发可以从三方面展开研究:一是重视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针对其耐药靶点开发新抗生素,二是充分利用大数据、组学和AI等新技术的进步、开展组合生物合成、增加获得新抗生素的途径,三是加大新复方抗生素研发力度,针对适应症、致病菌和使用者的差异性开发新型复方抗生素。呼吁学界、业界和政府部门在实施抗生素发展新策略时,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新时期新抗生素研究开发,为临床抗击耐药菌感染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