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贾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7):920-922, 926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替普酶(rt-PA)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按照rt-PA给药剂量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0.9 mg/kg)rt-PA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剂量(0.6 mg/kg)rt-PA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评分)、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生活能力(BI指数)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NHISS评分及CSS评分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 < 0.01),且观察组病人低于对照组(P < 0.01和P < 0.05);BI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 0.01),但2组间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26%,与观察组的11.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与常规剂量rt-PA均可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对神经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以提高药物经济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超选择性动脉溶栓与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凝血功能、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具有溶栓适应症的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途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45例实施超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凝血功能及炎症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14 d末的NIHSS评分分别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观察组TT、APTT、PIB、P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1β、hs-CRP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相比,超选择性动脉溶栓能够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应用阿替普酶、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31例ACI者为观察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以阿替普酶溶栓)和观察组16例(加依达拉奉),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情况及血清指标水平变化,组间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cy水平、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I应用阿替普酶、依达拉奉治疗,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在早期预测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进展性脑梗死病人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来院接受检查的20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不同康复治疗阶段2组血浆Lp-PLA2水平,并对观察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以探究Lp-PLA2水平的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联性。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病人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Lp-PLA2水平随着病人脑梗死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P < 0.01)。观察组脑梗死时间越长,NIHSS评分越低(P < 0.01);NIHSS评分与Lp-PLA2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1)。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病人的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个体,且随着脑梗死时间的推移呈现出降低趋势,血浆Lp-PLA2水平可作为表征进展性脑梗死的一个关键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的脑梗死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方法: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闭塞脑梗死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阿替普酶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后24 h、1 w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及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7.08%,高于对照组的5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治疗后24 h(4.26±0.71分)、治疗后1 w(3.27±0.57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IHSS评分虽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1 w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再堵塞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疗效较好,不良预后事件较少。  相似文献   

6.
李家军  张腾跃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9):1220-1223, 1227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三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病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晚期肺鳞癌病人,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56),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多西他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安罗替尼。比较2组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生存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生存时间为10.21个月(95%CI:7.290~13.139),观察组病人总生存时间为12.65个月(95%CI:10.588~14.712)。治疗后,2组功能领域与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治疗前(P < 0.05),症状领域与癌症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P < 0.05);且观察组功能领域与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症状领域与癌症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盐酸安罗替尼与多西他赛联合用于晚期肺鳞癌的三线治疗中可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徐鹏  谭慧  彭晓玉  夏丽淋  张娥  舒荣财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785-1787, 1791
目的研究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在机械通气重症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2例机械通气重症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机械通气干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观察记录2组病人住院情况,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分表(FIM)对2组病人拔除气管插管、转出ICU以及出院时的功能独立性水平进行评估分析,并对比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出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 < 0.01);观察组病人拔除气管插管、转出ICU、出院时的FIM评分总分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 < 0.01);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早期渐进性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病人肌肉神经功能,提升病人功能独立性,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多模式CT指导下觉醒型缺血性卒中(WUIS)病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神经内科就诊,并在急诊多模式CT指导下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WUIS病人28例(观察组);收集同时期发病时间窗<4.5 h的非WUIS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病人30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和14 d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及临床疗效和结局。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临床结局良好率分别为78.57%和75.00%,对照组为83.33%和80.00%,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ib、PLT和hs-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0.01),PT和APTT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P<0.01);对照组变化趋势与观察组一致,但2组各时间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以80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及纤溶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升高,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普替酶与奥扎格雷用于ACI治疗的疗效明显,且可纠正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查日维  李蓉  邵欢  孙欣  王丽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2):209-211, 214
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病人仅给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病人联合使用复方血栓通胶囊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病人疗效和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为96.67%,略高于对照组的80.00%,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2组病人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1),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流速、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与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应用能够提高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TOAST分型中不同亚型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180例急性期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入组的病例均按照TOAST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其中对照组60例,采用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的常规脑梗死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记录2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的NIHSS评分、ADL评分,对2组病人的总有效率以及组间相同亚型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NIHSS评分(5.50±3.44)分较对照组(8.02±3.39)分明显降低,ADL评分(61.83±9.79)分较对照组(56.42±10.21)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观察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88.3%)较对照组(78.3%)高,且观察组LAA分型病人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CE及SAO型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改善脑梗死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对于TOAST分型中的LAA型病人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胺酸(Hcy)、血尿酸(SU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ACI病人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14 d,比较2组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吸入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病人胱抑素C(Cys-C)、降钙素原(PCT)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取AECOPD病人120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呼吸困难评分、Cys-C、PCT及血气分析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各指标均升高(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6 min步行试验得分均升高(P < 0.05~P < 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呼吸困难评分均降低(P < 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血清Cys-C、PCT均降低(P < 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SaO2、PaO2均升高(P < 0.05~P < 0.01),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而2组病人PaCO2均降低(P < 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布地奈德能够有效缓解AECOPD病人的炎症反应,降低血清Cys-C、PCT水平,改善呼吸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点穴疗法联合雷火灸护理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6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并结合点穴疗法联合雷火灸治疗与护理。观察2组病人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中医证候疗效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差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 < 0.05),观察组中医证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感觉异常、气短乏力、面色白光、自汗出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患肢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5级患肢肌力例数多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2组病人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 < 0.05),且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结论点穴疗法联合雷火灸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康复效果好,可明显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并观察其对ACI患者血浆P选择素、血栓素B2(TXB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6-酮-前列环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将160例ACI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每天静滴300 mg阿魏酸钠。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用酶标法测定P-选择素和vWF,用放免法测定TXB2和6-keto-PGF1α。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降低,血浆P-选择素、TXB2和vWF降低,而6-keto-PGF1α升高(P〈0.05或〈0.01)。结论阿魏酸钠可能通过抑制ACI患者的血小板活化、调节内皮细胞的功能来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时效性激励护理对脊髓型颈椎病(CSM)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CSM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人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时效性激励护理。记录并比较2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手术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入路、病变节段、基础疾病情况、护理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活动度(ROM)变化、生活质量(QOL)、并发症及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1)。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2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 < 0.01),JOA评分和ROM均明显升高(P < 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 < 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护理后2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整体健康、精力、情感职能、社会职能、心理健康评分均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时效性激励护理可有效改善CSM病人术后康复水平,减轻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QOL指数,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EGDT)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PICCO)技术在严重多发伤病人容量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严重多发伤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下行容量管理,观察组在PICCO监测下行容量管理。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危重程度评分、各项生理指标变化和预后情况,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24、48 h的APACHEⅡ评分和治疗后24、48 h的I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6、24、48 h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清乳酸水平、尿量和PaO2/FiO2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置监护室时间、72 h液体复苏总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6 h液体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比较显示,治疗后6、24、48 h,病人心排血指数、胸腔内血容量指数、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血管外肺水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基于早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PICCO监测应用于严重多发伤病人容量管理,能改善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和各项生理指标及血液动力学状态,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重症胰腺炎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病人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内毒素水平、细胞免疫功能、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P <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IL-6、IL-8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的CD3+、CD4+和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 0.01),而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CD3+、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而CD8+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4、48、72 h,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1),治疗后48、72 h均低于治疗后24 h(P < 0.05和P < 0.01),且观察组各时点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降低重症胰腺炎病人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胸腺五肽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效果及其对病人血清Toll样受体4(TLR4)、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病人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胸腺五肽进行治疗。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5天的脑水肿体积、颅内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TLR4、RBP4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病人脑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颅内压水平和血清TLR4、RBP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P < 0.01),且观察组病人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血流动力学指标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1),对照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胸腺五肽对于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病人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并降低病人血清TLR4、RBP4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