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炎症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eutrophil to lymphocyte,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platelet to lymphocyte,PLR)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恶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的IPMN手术患者,均由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收集患者一般信息、临床指标、影像指标、炎症指标,采用列线图构建恶性IPMN的预测模型。结果:NLR、PLR、CA19?9、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囊肿大小、增强壁结节、胰管口径突然改变均与IPMN的恶性进展相关。NLR、CA19?9及囊肿大小为预测恶性IPMN的独立危险因素。PLR及囊肿大小为预测IPMN伴高级别不典型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a,HGD)的独立危险因素。CA19?9为IPMN伴浸润性癌(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IPMC)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NLR、CA19?9和囊肿大小的预测恶性IPMN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该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结论:NLR、CA19?9和囊肿大小为预测恶性IPMN的独立危险因素,PLR和囊肿大小为预测HGD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指标在IPMN的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福冈指南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8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IPMN患者主胰管型10例(35.7%),分支胰管型7例(25%),混合型11例(39.3%),7例分支胰管型IPMN均为非浸润性IPMN;术后病理示腺瘤5例,交界性肿瘤12例,原位癌1例,浸润性IPMN10例。10例浸润性IPMN中有5例伴淋巴结转移,7例伴有神经侵犯,3例微血管侵犯,2例侵犯门静脉。行胰十二指肠切除18例,胰腺局部切除6例,胰体尾切除4例。结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较好的病变,积极合理的手术治疗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是一组临床罕见的疾病,病变广泛累及主胰管及各级分支胰管,病情进展缓慢,预后较好。本研究对2例交界性胰腺IPMN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改变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PMN)是一组临床罕见的疾病,病变广泛累及主胰管及各级分支胰管,病情进展缓慢,预后较好.本研究对2例交界性胰腺IPMN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改变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是一种较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与泛激素水平及基因突变有关。按照其侵犯部位、上皮细胞种类等可分为不同的亚型。目前普遍认为IPMN是胰腺癌的癌前病变,可以通过影像学、生物标记及蛋白质分子水平检测等多种方法指导其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及切除范围。本文从流行病学、病因、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不同角度对当前IPMN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能CT(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DECT)细胞外容积分数(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在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6月—2021年12月外科手术病理证实为IPMN,且术前1个月内行DECT检查的患者57例(良性组28例,恶性组29例)。测量平衡期病灶周围1 cm范围内的胰腺实质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及同一层面腹主动脉IC,依据(IC胰腺/IC腹主动脉)×(1-红细胞比容)的公式计算DECT-ECV。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分别构建影像模型、临床模型及影像联合临床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并使用Delong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DECT-ECV、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Wnt5a基因在不同胰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发生中的作用,为胰腺癌的早期诊疗提供新线索。方法 免疫组化SP法检测Wnt5a在21灶正常胰腺导管(normal pancreatic duct,NP)、73灶胰腺上皮内瘤变(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anIN)-1、29灶PanIN-2、16灶PanIN-3、20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腺瘤(IPMN-adenoma,IPMA)、13例IPMN交界瘤(IPMN-borderline,IPMB)、19例IPMN黏液癌(IPMN-carcinoma,IPMC)及50例PDA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分析Wnt5a的表达与PDA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随着组织病变级别升高,Wnt5a表达逐渐增强,各组Wnt5a的免疫组化评分分别为NP (0)、PanIN-1 (1.90±1.192)、PanIN-2 (3.03±1.322)、PanIN-3 (4.88±1.455)、IPMA (1.40±0.940)、IPMB (2.62±1.502)、IPMC (3.00±1.374)、PDAC (3.11±2.635)。Wnt5a的表达与肿瘤的增殖活度、远处转移、TNM分期及患者术后生存期相关(P<0.05),Wnt5a高表达组、低表达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个月和21个月(P=0.015)。结论 Wnt5a参与了PDAC的发生、发展;Wnt5a表达增强是PDAC的早期事件;Wnt5a的持续表达和过度表达影响了胰腺癌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过程,并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分为3类: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黏液性囊性肿瘤(mucinous cysticneoplasm,MCN)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囊腺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SCN多为良性,恶性罕见,多是微囊腺瘤,典型表现呈蜂巢样结构。MCN有明显的恶性倾向,诊断多为体积较大且有分隔的囊肿。IPMN的特点是囊肿与胰管相通,伴有胰管扩张。囊肿的影像学特征是囊性肿瘤鉴别的主要依据,还应注意与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SPT)和假性囊肿相鉴别。除了已经获得的明确诊断、肿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SCN或较小的分支型IPMN之外,胰腺囊性肿瘤都应积极手术治疗。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多数可以获得长期存活以上肿瘤的。具体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与主胰管的关系、医师的经验以及患者全身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pancreatic serous cystoadenomas,PSC)是胰腺最常见原发性囊性肿瘤之一,占胰腺所有囊性肿瘤10%-15%,占胰腺所有肿瘤1%~2%,几乎都是良性。临床上常需要与黏液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MCNs)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s)及胰腺假性囊肿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正>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是一种不同于胰腺癌、胰腺囊腺瘤等肿瘤的特殊胰腺囊性肿瘤,临床上比较罕见。1980年由日本Ohhashi等首先报道[1]。虽然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成像技术日渐成熟及临床医生诊疗意识的进步,对其检出率逐渐提高,但由于大部分IPMN缺乏特异性临床征象,影像学检查对本病也较难确诊,仍易被忽视,常误诊为胰腺的恶性肿瘤,以至于最终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17.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