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术后的进展模式及与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3月—2019年12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IPMN的153例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进展病灶部位,将患者的进展模式分为:胰腺切除部位原位病灶生长、胰腺其他部位病灶生长和远处转移。分析各进展模式的比例、进展时间及影响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153例IPMN患者,其中,男107例(70%),中位年龄66岁(29~87岁),分支胰管型IPMN(branch duct IPMN,BD?IPMN)59例(39%),主胰管型IPMN(main duct IPMN,MD?IPMN)或混合型IPMN(mixed type IPMN,MT?IPMN)94例(61%)。术后病理显示低级别不典型增生(low grade dysplasia,LGD)88例(58%),高级别不典型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a,HGD)28例(18%),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癌(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IPMC)37例(24%)。共有14例(9%)患者术后出现进展,其中LGD 5例(36%),IPMC 9例(64%)。进展模式包括7例(50%)胰腺切除部位原位病灶生长、2例(14%)胰腺其他部位病灶生长、4例(29%)远处转移和1例(7%)胰腺切除部位原位病灶生长伴远处转移。12例(86%)患者的进展发生在术后5年内,而2例(14%)发生在术后5~10年。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病理是影响进展的危险因素(P < 0.001)。结论:虽然IPMN预后较好,但术后仍有较高的进展率,对IPMN患者术后进行规律及长期的随访十分必要。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病理是影响进展的危险因素。进展模式以胰腺切除部位的原位病灶生长为主,提示首次手术病灶切除不完全可能是进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症指标,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eutrophil to lymphocyte,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platelet to lymphocyte,PLR)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恶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20年12月的IPMN手术患者,均由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收集患者一般信息、临床指标、影像指标、炎症指标,采用列线图构建恶性IPMN的预测模型。结果:NLR、PLR、CA19?9、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囊肿大小、增强壁结节、胰管口径突然改变均与IPMN的恶性进展相关。NLR、CA19?9及囊肿大小为预测恶性IPMN的独立危险因素。PLR及囊肿大小为预测IPMN伴高级别不典型增生(high grade dysplasia,HGD)的独立危险因素。CA19?9为IPMN伴浸润性癌(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carcinoma,IPMC)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NLR、CA19?9和囊肿大小的预测恶性IPMN的曲线下面积为0.806。该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结论:NLR、CA19?9和囊肿大小为预测恶性IPMN的独立危险因素,PLR和囊肿大小为预测HGD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指标在IPMN的恶性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福冈指南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3.
正胰腺颈体部癌侵犯腹腔干(celiacartery,CA),须行联合CA切除的胰体尾切除术(Appleby手术),同时行门静脉(portal vein,PV)切除重建因存在血栓风险,一旦发生会导致肝功能衰竭,是手术相对禁忌证。自体腹膜替代PV具有理论优势,腹腔镜下腹膜-PV重建是技术挑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