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应用对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是否具有延缓退变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NGF组、NGF+神经节苷脂GM1组和单纯对照组.取孕20 d SD大鼠胚基底前脑原基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子24孔培养板中,按分组加入NGF、NGF+神经节苷脂GMI和不含神经营养因子的DMEM培养液,分别于体外培养12、18、24、30 d后进行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反应.显微镜下计数各孔中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数,每孔随机测量和计数20个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的平均胞体直径、发出的突起数和最长突起长度.数据用方差分析和SNK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在培养的4个时期,NGF组和联合组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单纯对照组,神经节苷脂GM1+NGF组的各项数据,特别是最长突起长度优于单独使用NGF组.结论 NGF和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应用及NGF单独应用不仅对体外培养的胚胆碱能神经元发育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还可延缓体外长期培养的人鼠胚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退变;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神经再生素对神经细胞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再生素(NRF)对离体培养的PC12细胞、背根神经节细胞、大脑皮层细胞生长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细胞体外培养、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和比较NRF组(添加NRF)、NGF组(添加NGF)和空白对照组(基础培养基)中细胞生存状况及相关基因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NRF作用于离体培养的PC12细胞,可促使其分化;作用于背根神经节细胞,GAP-43和NF-L mRNA表达在不同时间呈不同程度的上调;作用于大脑皮层细胞,GAP-43和NF蛋白亦比对照组表达量为高。结论:NRF具有维持细胞生存和促进神经细胞突起生长的作用,并可使神经元GAP-43和NF 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上调。  相似文献   

3.
近年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中存在一种问充质干细胞,具有多种分化潜能,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在体内外分化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而神经节苷脂GM1作为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膜上的一种组分。在神经细胞的分化、发育、神经组织损伤的修复、神经元的可塑性和突触传递等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神经节苷脂GM1对脂肪问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神经节苷脂GM3(Ganglioside,GM3)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诱导分化后中性糖脂的影响,将神经节苷脂GM3加到HL60细胞的DME/F12培养液中,观察其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分化后细胞中性糖脂的变化。结果:细胞吞噬功能显著增强,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升高,细胞形态也呈现与这种分化相一致的改变。神经节苷脂GM3诱导HL60细胞分化后细胞中性糖脂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发生了显著改变,CDH、CMH及CQH显著增多,与分化前相比P<005;CXH显著降低,与分化前相比P<005。结果提示:神经节苷脂GM3诱导HL60细胞分化时改变了细胞中性糖脂的代谢  相似文献   

5.
Nogo-C对PC12细胞分化和突起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肖娜  李容  李静雯  鞠躬 《医学争鸣》2006,27(8):723-725
目的:利用PC12细胞研究Nogo-C和神经元细胞分化及突起生长的关系. 方法: NGF诱导PC12细胞,利用RT-PCR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内Nogo-C的表达,并在PC12细胞中过表达Nogo-C,通过细胞计数检测Nogo-C对突起生长的影响. 结果: ① RT-PCR检测到NGF诱导的PC12细胞中有少量Nogo-C的mRNA分子表达;②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NGF诱导的PC12细胞中有少量Nogo-C的表达;③细胞计数观察到转染Nogo-C后的PC12细胞在NGF诱导后突起增长百分数相对于EGFP组明显增高. 结论: NGF诱导的PC12细胞中有Nogo-C的表达,同时过表达Nogo-C可促进NGF诱导下的PC12细胞的分化以及影响细胞的突起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神经营养因子(NGF)和神经节苷脂(GM1)对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GF组、GM1组和NGF + GM1组。将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切断,神经两断端相距5?mm,硅胶管桥接,用不同的药物处理后,于术后不同时间取出背根神经节进行研究。结果:4周时神经元数和神经传导速度,NGF+GM1组多于或快于其它各组(P<0.01),NGF组和GM1组均多于或快于对照组(P <0.01);8周时,各实验组多于或快于对照组(P<0.01),各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联合应用NGF和GM1对初级传入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用NGF、GM1,且起效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GM1)对从胎鼠大脑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分化的作用.方法 ①利用无血清培养技术从胎鼠大脑皮层和海马分离培养原代细胞,加血清诱导其分化.②在NSCs培养基和DMEM/F12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M1,观察GM1对N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①与不含GM1的NSCs培养基相比,在NSCs培养基中加入低浓度的GM1,NSCs的生长无明显改变,随着GM1浓度的增加,NSCs克隆球体积逐渐减小,细胞逐渐死亡;②在DMEM/F12培养基中单独加GM1而不加血清,NSCs克隆球均未见继续生长,也未见分化,而是迅速的死亡.结论 在NSCs培养基中,低浓度(12.5 μg/mL)GM1对NSCs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较高浓度的GM1对NSCs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在无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GM1不能诱导NSCs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节苷脂(GM1)联合应用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足月儿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50例随机分为NGF治疗组、GM1治疗组、NGF与GM1合用治疗组,观察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合用组总有效率为96%,后遗症发生率为6%;NGF组总有效率为82%,后遗症发生率为22%;GM1组总有效率为84%,后遗症发生率为20%,合用组总有效率、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与NGF组、GM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神经节苷脂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具有协同治疗作用,可提高早期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适宜PC12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在神经生长因子(NGF)作用下的分化效果.方法:PC12细胞培养于F12K培养基中,传代时直接将细胞吹打下来,并用注射器吹散成单细胞悬液;PC12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并用含NGF 50μg/L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5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Image J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PC12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经NGF作用5d后,细胞体积显著增大,突起增多增长,细胞分化率达(72.60±3.61)%.结论:本实验中对PC12细胞培养的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PC12细胞的培养;NGF能够诱导PC12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可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NGF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NGF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情况。方法:实验分为10、20、50和80 μg•L-1 NGF组及含10%胎牛血清的对照组。不同浓度的NGF组均诱导PC12细胞72 h,在24、48和72 h分别观察细胞的突起长度和细胞最大直径的变化情况;在诱导72 h后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不同剂量NGF作用后PC12细胞向MAP2阳性细胞分化的情况。 结果: 20、50和80 μg•L-1 NGF组MAP2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以50 μg•L-1 组最为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加入NGF组分化的细胞其突起和细胞直径明显增长和增大,以50 μg•L-1 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NGF能够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50 μg•L-1 的NGF浓度是诱导PC12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11.
胰岛素对NIH3T3细胞生长和Ras-MAPK信号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激活的Ras-MAPK信号途径对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藉四唑蓝比色法(MTT法)和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分别观察胰岛素对NIH3T3细胞生长和胞内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影响。结果 胰岛素对NIH3T3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10mU/ml胰岛素对NIH3T3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效果最佳,对NIH3T3细胞作用的EC50是0.2mU/ml(48h);0.14mU/ml(72h)。MAPK在10mU/ml胰岛素刺激1min后即出现酪氨酸磷酸化,10min达到高峰。胰岛素作用10min,MAPK酪氨酸磷酸化程度随浓度增高(0.1,1.0,10mU/ml)而递增。结论 胰岛素对NIH3T3细胞促增殖作用与激活Ras-MAPK信号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二个针对c-myc基因的反义脱氧寡核苷酸(简称反义核酸)对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的分化及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 以人工合成二个硫代寡核苷酸作用于HL-60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myc蛋白表达和HL-60细胞分化抗原,RT-PCR方法检测c-myc基因表达,并在光镜下观察以瑞特染色及NBT染色的HL-60细胞形态。结果 经反义核酸作用后,c-myc蛋白的表达有明显下降,与作用浓度与时间相关。急性白血病HL-60细胞出现中,晚幼粒细胞增多,出现CD15增高,HLA-DR及CD34降低是细胞分化的表现。同时RT-PCR分析c-myc基因扩增明显减少。结论 反义核酸对急性白血病细胞HL-60的诱导分化的同时抑制c-myc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3.
褪黑激素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褪黑激素(MT)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MT的抗肿瘤活性;电镜观察药物对肿瘤细胞形态学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高浓度MT(1mmol/L或2mmol/L)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延长肿瘤细胞倍增时间(TD);作用3天,可使S期细胞的比例减少,细胞形态学发生非特异性改变,有较多的坏死细胞和少量凋亡细胞。结论 高浓度MT抑制肿瘤细胞增殖。MT作为肿瘤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细胞粘附分子-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ICAM-1)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1例腺样囊性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腺样囊性癌管状型、混合型、实体型中ICAM-1表达率为88.24%,66.67%,25%。31例发肿瘤最大直径≥3cm者无1例高表达,直径<3cm者有12例高表达,12例复发或淋巴结转移;ICAM-1在直径≥3cm和复发转移组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直径<3cm及无复发转移者(P<0.01)。结论 涎腺腺样囊性癌ICAM-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进展及复发、转移有关,ICAM-1高表达者复发转移较低。ICAM01可作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川芎嗪和氨胍对糖尿病性视网膜变防治作用的机制。方法:用链尿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分为正常组,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川芎嗪治疗组,糖尿病氨胍治疗组,糖尿病川芎嗪+氨胍治疗组,于第12周测定大鼠视网膜组织醛糖还原酶(AR)的活性。结果:糖尿病川芎嗪+氨胍治疗组大鼠视网膜组织AR活性显著低于糖尿病氨胍治疗组和糖尿病川芎嗪治疗组,3个治疗组AR活性又低于糖尿病对照组,仍高于正常组,结论:川芎嗪和氨胍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AR活性,联合用药时抑制作用更明显,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防治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外源性多巴胺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为模型,以终浓度0.45mmol/L的多巴胺对细胞进行诱导。结果 在透射电镜下可见培养的PC12细胞核染色质明显固缩、断裂,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显示胞核内散在分布断裂DNA片段,流式细胞仪检测到DNA周期中G0-G1期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峰,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的“梯状”带等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结论 外源性DA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常规口服剂量的布洛芬缓释胶囊预防根管治疗期间急性发作的效果。 方法 随机将 10 0例患有牙髓坏死和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的患牙分为 A、B、C、D四组 ;A、B组采用常规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 ;C、D组采用超声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 ;同时给予 A、C组口服布洛芬 (每次 30 0 mg,2 / d,共 3天 )。 结果 根管治疗期间口服布洛芬组急性发作例数明显少于未服药物组 ;根管治疗术后根尖周没有病变者比根尖周有病变者更易发生疼痛。 结论 布洛芬在预防根管治疗期间急性发作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细菌内毒素(LPS)对人脐静脉内此细胞(HUVEC)的激活作用。探讨内皮细胞(VEC)激活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1)以光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2)测定HUVEC培养上清液中活性物质含量,以放射免疫标记技术测定内皮素(ET-1)含量,以比色法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维溶酶原激 物抑制物(PAI)含量,以双抗夹心法测定因子Ⅷ相关抗原(vWF)含量。结果:(1)LPS使细胞呈长梭形,细胞收缩,间隙明显开大,细胞质水肿;(2)LPS增加培养上清液中ET-1,PAI,vWF含量(P<0.05),对t-PA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LPS通过影响细胞形态,促使ET-1,PAI,vWF等活性物质分泌激活VEC。激活VEC可能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 - D(Cath- D)、谷胱甘肽 - S-转移酶 (GST)活性变化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检测胃癌、单纯性胃炎、胃炎伴癌前病变患者血清、癌组织、癌旁组织、胃窦粘膜中 Cath- D、GST的活性和手术前后血清 GST活性。 结果  (1)胃癌组的 Cath- D、GST的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性胃炎组及胃炎伴癌前病变组 (P<0 .0 1) ,胃炎伴癌前病变组 GST的活性显著高于单纯性胃炎组 (P<0 .0 5 ) ,Cath- D活性与单纯性胃炎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2 )胃癌组织 Cath- D、GST的活性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P<0 .0 5 )、癌旁组织中Cath- D、GST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织 (P<0 .0 5 )。 (3)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 Cath- D活性显著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 (P<0 .0 5 ) ,GST的活性在伴有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中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4) Cath- D的活性与按预后好坏的组织学分型 (P<0 .0 1)、按 TNM的分期 (P<0 .0 1)等病理指标有密切相关 ,而 GST的活性与病理指标无显著相关 (P>0 .0 5 )。 (5 )胃癌手术后 10天血清中 GST的活性明显低于手术前 (P<0 .0 1)。 结论 Cath- D、GST活性联合检测可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筛选、监测癌前病变进展及预测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20.
组织蛋白酶D定量测定对乳腺癌的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Cath-D)活性变化对乳腺癌的预后价值。方法 检测67例乳腺癌样本(其中淋巴结阴性37例,淋巴结阳性30例)及32例乳腺良性病变样本中Cath-D的活性,研究其预后价值。结果 (1)乳腺癌样本中的Cath-D的活性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样本及正常组织样本(P<0.01)。(2)67例乳腺癌样本中,淋巴结阳性样本中的Cath-D的活性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者(P<0.05)。(3)Cath-D的活性与肿瘤大小(P<0.05)、组织学分级(P<0.05)、按预后好坏的组织学分型(P<0.01)等病理指标有密切相关。结论 Cath-D的定量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