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不同时间点氧合指数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1月确诊为ARDS患者8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将患者按28d预后分为存活组47例与死亡组42例,按氧合指数情况将存活患者再分为高水平氧合指数组22例和低水平氧合指数组25例。观察两组患者MV即刻(0h)、早期肺复张(RM)后与MV6、12、24h氧合指数及MV即刻与MV24h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指标变化、与MV 时间和呼吸机相关参数(呼气末正压(PEEP)、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肺动态顺应性(Cdyn)),评估不同时间点氧合指数对 ARDS 患者 28 d 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MV0h氧合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存活组RM后、MV6h、MV12h、MV24h氧合指数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高水平氧合指数组在MV6h、MV12h、MV24h时间氧合指数显著高于低水平氧合指数组(P<005);MV 24 h 死亡组 PEEP显著高于存活组,而Cdyn、VT、VE显著低于存活组(均P<005);RM后氧合指数作为预后指标,AUC 为 0670;MV 6、12 及 24 h 氧合指数对 ARDS 患者预后预测价值较高,AUC 分别为0732、 0746、0762,但MV5h、MV12h、MV24h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早期肺复张后氧合指数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对该院RICU收治的4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CysC水平、再根据血清CysC水平将患者分为CysC增高组和CysC正常组,比较两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分值、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死亡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CysC增高组的病死率及APACHEⅡ评分均高于CysC正常组(P<0.05).结论 血清CysC水平能在早期提示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情况,可考虑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何洪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902-1903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对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4例需接受机械通气患者分为2组各42例,观察组行有创通气,对照组行无创通气。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脑钠肽(BNP)、肺动脉压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机械通气可降低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有创通气应用效果优于无创通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4 h内测定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白蛋白组及低白蛋白组,比较两组APACHEⅡ分值、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白蛋白病例数。结果:低白蛋白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高于正常白蛋白组(P<0.05);死亡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低白蛋白病例数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有密切关系,低蛋白血症常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4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儿使用MV的疗效。结果:使用MV后,存活组和死亡组血pH、PCO2、PO2、SaO2各项指标较上机前均有改善,存活组改善显著(P<0.01)。死亡组大多合并有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MV可有效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MV的时机选择、合理通气策略及原发病的治疗是救治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关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MV)在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救治中的作用,回顾分析25例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并MV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愈21例,死亡4例。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的患者,及时行气管插管并MV可大大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MV)治疗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30例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资料分析。评价MV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29例在2-42天内撤机并拔管存活。结论适宜的MV参数调节、良好的呼吸道管理,预防感染和营养支持对尽早撤机非常重要,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分析20例COPD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10例死亡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死亡组与缓解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正确选择机械通气时机,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选择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缩短有创通气时间,营养支持治疗对COPD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皮质醇(Cor)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二者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期间由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IC 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02例为脓毒症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按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对照组、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血浆 PA F及Cor水平,比较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分析对照组、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血浆PAF与Co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血浆PAF、Cor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脓毒症死亡组患者血浆PAF、Cor水平及APACHEⅡ较存活组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血浆 PAF与Cor水平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脓毒症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血浆PAF与Cor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PAF 、Cor及APACHEⅡ可作为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指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715、0.787)。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浆PAF与Cor水平呈正相关,二者对评估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脓毒症合并AKI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自入院治疗日起1月内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40例)和死亡组(5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血管病史、使用血制品、使用激素、机械通气、多器官衰竭]和实验室指标[Toll样受体4(TLR4)、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LR4、HMGB1、Scr预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死亡组机械通气、多器官衰竭占比均高于存活组(P <0.05),TLR4、HMGB1、Scr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4.219(95%CI:2.851,6.313)]、多器官衰竭[■=3.110(95%CI:2.181,...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血管内皮功能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糖尿病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 (1) 2型糖尿病患者FPG、HbA1C、TG、LDL-C及HOMA-IR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患者LDL-C、FINS与HOMA-IR均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均P<0.01).(2)2型糖尿病患者ET-1、vWF与PAI-1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而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ET-1、vWF水平又明显高于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均P<0.01).(3)2型糖尿病患者ET-1、PAI-1与 HOMA-IR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受损,而在并发大血管病变时,内皮功能损伤与胰岛素抵抗呈进一步加重;内皮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内皮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的干预有助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王宏  叶丹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25-2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64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500 mg,3次/d,连用l2周;观察组同时给予吡格列酮30 mg,1次/d,早餐前15 min服用,连用12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内皮素(E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显效率达40.63%、总有效率达93.75%,对照组的显效率达31.25%、总有效率达71.88%,两组患者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FBG达(6.43±1.16)mmol/L,PBG达(9.24±1.38)mmol/L,HbA1c达(6.67±1.17)%。对照组治疗12周后FBG达(7.95±1.21)mmol/L,PBG达(10.89±1.52)mmol/L,HbA1c达(7.29±1.02)%,两组上述指标分别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BG、PBG、HbA1c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ET含量为(83.12±12.64)ng/L,HOMA-IR(为2.29±0.12),对照组患者的ET含量为(89.23±11.35)ng/L,HOMA-IR为(3.28±0.7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ET、HOMA-I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T2DM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T2DM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妊娠糖尿病患者抵抗素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患者抵抗素水平的改变及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对42例妊娠糖尿病患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50例糖耐量正常的孕妇,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并测定血清抵抗素水平,同时稳态模型(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血清抵抗素与GDM患者IR的关系。[结果](1)GDM组抵抗素水平为(13.7±3.4)μg/L,对照组为(10.2±2.6)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DM组HOMA-IR为(3.0+1.1),对照组为(2.6+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DM组Homa-IR与孕前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抵抗素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GDM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且与GDM患者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EHP)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抵抗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P组)102例及血压正常者(NT组)80例,测定空腹血浆脂联素浓度、血清胰岛素水平及hs—CRP,稳态模型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①EHP组的脂联素水平[(6.82±3.41)mg/L]明显低于NT组【(9.51±2.42)m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EHP组的hs—CRP水平[9.42±2.30)me/L]明显高于NT组[(4.68±1.73)m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③HOMA—IR随血压水平升高而升高,2级及3级EHP组与N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相关分析显示脂联素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腰围(we)、HOMA—IR、hs—CRP之间存在负相关。脂联素、BMI、hs—CRP、HOMA—IR为影响血压的独立因素。结论: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较血压正常者明显降低,且其hs—CRP升高,存在胰岛素抵抗。②血压与脂联素、BMI、hs—CRP、HOMA—IR之间存在独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与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微量清蛋白水平,并根据UAER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纽(n=184)、微量清蛋白尿组(n=76)和临床清蛋白尿组(n=40)。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的血浆ET-1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从微量清蛋白尿组到;临床清蛋白尿组,血浆ET-1水平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6.451,30.696,19.381)。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ET-1水平与UAER(r=0.421,P〈0.01)呈正相亳,调整年龄、性别、血压及血脂的影响后,血浆ET-1水平仍与UAER呈正相关(r=0.202,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ET-1与UAER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6.
吴河海  张再鸿 《医学综述》2013,(23):4376-4378
目的 研究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期间湛江骨科医院内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给予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的联合纳洛酮组和机械通气治疗的机械通气组,观察机械通气情况、应激指标及远期生活质量.结果 联合纳洛酮组与机械通气组相比,呼吸性相关肺炎(VAP)发生率(42.22% vs 20%)、X线征象消失时间[(9.4±1.2) h vs(6.9±0.8) h]、肺部啰音缓解时间[(7.1±0.9) d vs(5.2±0.6) d]、机械通气时间[(5.4±0.6) d vs(3.8±0.5) d]以及血糖水平[(5.96±0.68) mmol/L vs(4.34±0.57) mmol/L]、汉密尔顿焦虑评分[(23.3±2.6) vs(14.5±1.9)]、汉密尔顿抑郁评分[(21.2±2.7) vs(15.4±3.1)]、疼痛数字等级评分[(5.1±0.8) vs(2.6±0.4)]显著降低;血氧饱和度(96.30±10.32)%、血胰岛素水平(10.23±1.32) mU/L,以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机械通气组.结论 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能够有效促进病情恢复、缓解应激状态、改善远期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hs-CRP的疗效。方法选择9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缬沙坦,80mg/d,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2次/d。疗程为12周。在治疗前后测定空腹hs-CRP、血糖、胰岛素水平,用HOMA-IR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治疗前后hs-CRP、空腹胰岛素、HOMA-IR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血清hs-CRP、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hs-CRP、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hs-CRP、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hs-CRP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金爱萍  许谌  张岁龙 《医学争鸣》2009,(24):3123-3125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探讨其在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50例糖尿病心肌病患者(实验组)和3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GL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计算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实验组空腹血糖、2hPG、收缩压、FINS、HOMA-IR、hs-CRP、IL-6和TNF-α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GLP-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GLP-1水平与hs-CRP(r=0.556,P=0.002)和HOMA-IR(r=0.445,P=0.007)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生发展是GLP-1、炎性因子、胰岛素抵抗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双水平气道内正压(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BiPAP无创通气治疗,分析两组血气(PH、PaCO2、PaO2)、呼吸频率(RR)、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接受BiPAP无创通气治疗24h后、72h后血气分析,RR、HR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无创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激活疗法对2型糖尿病(T2DM )大鼠的降糖作用和对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及亲和力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NC组),糖尿病对照组(DC组),干细胞激活疗法治疗组(M I组),MI组给予rhG-CSF 3μg/(kg · d)隔日一次皮下注射,给予rhG-CSF d2开始每日行促肝细胞生长素3 mg/(kg · d)腹腔注射及烟酰胺100 mg/(kg · d)灌胃,连续28 d;NC组和DC组大鼠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隔日一次皮下注射, d2开始每日给予同体积5%葡萄糖加中和量胰岛素腹腔注射、高压灭菌水灌胃,持续4周。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结果】造模后,与NC组对比,DC组、M I组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升高( P<0.01);MI组较DC组血糖值下降33.95%,HOMA-IR显著降低( P<0.05);DC组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较 NC组显著降低( P<0.05),MI组较DC组显著升高( P<0.05),三组间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亲和力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rh-CSF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和烟酰胺治疗可降低T2DM大鼠高血糖,并改善其胰岛素抵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