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的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以及ADC值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前列腺15例、BPH32例、前列腺癌22例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分析DWI和ADC图表现.测量不同b值(b=400、500、700、800、1000s/mm^2)下前列腺癌区域、BPH及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CG)及外周带(PZ)的ADC值,并同时测量膀胱区域的ADC值.结果DWI和ADC图能清晰地显示正常前列腺的中央腺体和外周带;BPH在DWI和ADC图上外周带信号较均匀,中央腺体信号欠均匀;b=700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前列腺中央腺体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602±0.275)×10^-3 mm^2/s;和(1.884±0.378)×10^-3 mm^2/s;BPH组中央腺体增生结节与外周带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514±0.326)×10^-3 mm^2/s和(1.816±0.473)×10^-3 mm^2/s;前列腺癌组前列腺中央腺体非癌灶区与外周带癌灶平均ADC值分别为:(1.499±0.345)×10^-3 mm^2/s和(1.118±0.484)×10^-3 mm^2/s.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前列腺及BPH的ADC值,Pca组与正常前列腺组组间差异及Pca组与BPH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909,P=0.00),正常前列腺组与BPH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可用于前列腺的检查,能反映病变的病理变化,提供定量诊断信息.前列腺癌的ADC值低于正常组织及BPH的增生组织,ADC值可用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扩散加权成像(DWI)时,不同b值对脑组织灰白质对比、信号强度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方法:随即选择20例正常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DWI技术检查。DWI扫描序列依次为:①TR/TE/激励次数为8284ms/106.0ms/1次,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500s/mm^2,一次扫描时间相应为40s;②TR/TF/激励次数为8284ms/112.8ms/1次,b值为800s/mm^2,一次扫描时间为49s;③TR/TE/激励次数为6817ms/116.5ms/1次,b值为1000s/mm^2,一次扫描时间为40s;④TR/TE/激励次数为7647ms/133.1ms/2次,b值为2000s/mm^2,一次扫描时间为1min 8s;⑤TR/TE/激励次数为8284ms/145.8ms/4次,b值为3000s/mm^2,一次扫描时间为2min 4s。结果:ADC值随b值升高而降低。当b值小于1000s/mm^2时,DWI上灰白质信号的对比与T2WI上相似,灰质信号高于白质;b值为1000-2000s/mm^2时,灰白质信号对比大致相等;b值为3000s/mm^2时,灰白质信号对比倒置,图像信噪比下降。结论:b值对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有重要影响,不同b值时正常成人脑组织信号强度和ADC值不同。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肝脏常见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影像特点,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肝正常25例及94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ADC值。结果在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600s/mm^2的DWI上,正常肝组织ADC值为(1.52±0.24)×10^-3 mm^2/s。肝囊肿、肝血管瘤、肝细胞癌、肝转移瘤ADC值分别为(4.04±0.64)×10^-3 mm^2/s、(2.57±0.47)×10^-3 mm^2/s、(1.43±0.51)×10^-3 mm^2/s、(1.76±0.76)×10^-3 mm^2/s,肝脏恶性肿瘤与肝囊肿、肝血管瘤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扩散加权成像及测量ADC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测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宫颈癌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间的关系,为宫颈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42例(其中A组为腺癌、12例,B组为鳞癌、30例,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行常规盆腔MRI及DWI扫描(取b值分别为0,400s/mm^2;0,1000s/mm^2);于矢状位及横断位ADC图划取ROI,测量宫颈癌病灶平均ADC值(ADC mean)。结果取b值0,400s/mm^2时测得宫颈癌病灶ADC mean值较取b值0,1000s/mm^2测得的明显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9,p〈0.001),且后者产生的ADC图对盆腔解剖及病灶的显示较前者清晰;取b值0,1000s/mm^2时,宫颈腺癌(A组)平均ADC值较宫颈鳞癌(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5,P=0.008)。结论高b值(0,1000s/mm^2)ADC图测定的ADC值能更精确地反映宫颈癌肿瘤内部水分子扩散受抑制的状况;ADC值对宫颈癌腺癌、鳞癌的病理组织学分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常前列腺3.0T磁共振扩散加成像(DWI)的影像表现,为合理选择扩散敏感系数(b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每名志愿者行3次前列腺DWI扫描,b值分别取600、800、1000 s/mm2,其他参数均一样。测量3种b值DWI图像中前列腺中央带和外周带的信号强度、背景信号强度标准差、表观扩散系数(ADC),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 b值为600、800、1000 s/mm2时,SNR分别为(18.36±1.75)、(14.63±2.32)、(11.83±1.65),CNR分别为(0.55±0.14)、(0.47±0.11)、(0.39±0.90),3组间比较SNR和CNR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600 s/mm2时,前列腺外周带和中央带的ADC值分别为(2.07±0.26)×10-3 mm2/s和(2.01±0.15)×10-3 mm2/s,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800 s/mm2时,外周带和中央带的ADC值分别为(1.80±0.22)×10-3 mm2/s和(1.65±0.24)×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000 s/mm2时,外周带和中央带的ADC值分别(1.54±0.14)×10-3mm2/s和(1.31±0.19)×10-3 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b值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0.68)、(3.05±0.69)和(2.75±0.9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3.0T磁共振对前列腺进行DWI扫描时,选择b值为800 s/mm2较为适当,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反映水分子的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定量分析在前列腺癌(PCa)与前列腺增生(BP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疾病的2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PCa者100例,BPH者1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1.5TMRI扫描和多b值DWI检查,比较不同b值两组ADC值。结果PCa患者DWI上可见局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ADC图显示有对比周围组织较低的低值区;BPH患者DWI显示前列腺增生结节,呈高或稍高信号,ADC图显示有对比周围组织较低的低值区。不同b值下,PCa组ADC值均存在差异,其中b值=1500s/mm^2时的ADC值小于b值=800、1000s/mm^2时的ADC值(P<0.05),b值=1000s/mm^2时的ADC值小于b值=800s/mm^2时的ADC值(P<0.05);b值=800、1000、1500s/mm^2时,PCa组ADC值均低于BPH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b值=1500s/mm^2时,ADC值诊断效果最佳,所得阈值为1.013×10^-3mm^2/s,敏感度为96.00%,特异度为93.94%。结论1.5TMRI多b值DWI及其ADC值定量分析可有效鉴别PCa和BPH,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周应媛  张继明 《重庆医学》2015,(14):1876-1878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和肝炎活动度的价值。方法设置不同的弥散敏感系数b值对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炎组)和2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磁共振DWI检查,测定并比较两组肝脏感兴趣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肝炎组进一步分为纤维化组(n=74)和无纤维化组(n=28)。结果设置b值为100和200 s/mm2时,两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400、600和800 s/mm2时,肝炎组ADC值低于对照组,肝纤维化组ADC值低于无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600及800 s/mm2时,肝纤维化组S3及S4期ADC值低于S0及S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00、200和400 s/mm2时,不同肝纤维化程度分期 ADC值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800 s/mm2时,不同炎症活动度组G1与G4级的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WI技术在评价不同分期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和活动度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设置b值为800 s/mm2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细粒棘球蚴病的影像学表现及ADC值。资料与方法: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细粒棘球蚴病行CT及MRI平扫,并行DWI成像,分析ADC图,计算ADC值。其中7例行CT增强扫描,1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20例中单发病例12例,多发病例8例。发生钙化14例。2例感染病灶增强后呈环形强化。根据CT表现分为:单囊型(3例);多子囊型(2例):外囊钙化型(8例);实变型(2例);感染型(2例);退变型(5例)。病变的ADC值平均为(3.74±0.46)×10^-3mm^2/s(b=100),(3.43±0.64)×10^-3mm^2/s(b=500),(3.24±0.63)×10^-3mm^2/s(b=1000)。病灶与正常肝组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脏细粒棘球蚴病影像表现呈多样性。扩散加权成像诊断肝脏细粒棘球蚴病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b值下正常老年前列腺的DWI表现,并初步提出正常老年前列腺外周带ADC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113例60岁以上正常老年前列腺行MRI检查,分别测量不同b值(b=500、800、1000s/mm^2)下前列腺外周带的ADC值,并对其外周带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b值的增大前列腺外周带ADC值逐渐减小,两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正常老年前列腺外周带ADC值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b值=500s/mm^2时(1.26~2.46)×10^-3mm^2/s、b值=800s/mm^2时(1.19~2.29)×10^-3mm^2/s、b值=1000s/mm^2时(1.15~2.17)×10^-3mm^2/s。结论不同b值下正常老年前列腺外周带ADC值有差异,正常老年前列腺外周带ADC参考值范围的提出对前列腺外周带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宁 《当代医学》2014,(16):72-73
目的探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外胆管癌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自陕西省合阳县医院2008~2013年收治的疑似肝外胆管癌患者共80例,对其进行DW1以及MRCP序列等腹部检查,DWl成像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EPI(SE—EPI)序列,对肝外胆管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还有信噪比(SNR)进行测量。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各项诊断指标。结果有52例患者为肝外胆管癌,22例为胆管炎以及6例为胆管结石;49例患者由DWI检测出肝外胆管癌并对其定性,随着B值增大病灶的ADC呈现下降的趋势,sNR也在逐渐下降,B1000g/mm^2对应ADC(O9±02)×10^-3mm^2/s,SNR(30.6±8.5),B800g/m^2对应ADC(11±03)×10^-3mm^2/s,SNR(48.3±10.3),B500g/m^2对应ADG(1.3±0.4)×10^-3mm^2/s,SNR(68.0±15.7),B300g/mm^2对应ADC(1.8±0.4)×10^-3mm^2/s,SNR(97.4±21.0),B 100g/mm^2对应ADC(26±0.7)×10^-3mm^2/s,SNg(132.0±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MIgCP的诊断,DW1诊断各项指数对比均具有显著优越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外胆管癌患者应用DW1进行诊断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病变,在临床上有着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例正常乳腺、20例乳腺良性病变和3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3.0TMRI扫描仪,行SE序列和DWI。b值分别取0,50,200,500,800,1200S/mm2。比较正常组、良性和恶性病变组的磁共振表现,测量其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乳腺占位性病变在DWI上大多为高信号(48/60,80%),随着b值升高病灶DWI信号下降,恶性病变的下降程度低于良性病变。(2)b值不同时,各组所取得的ADC值因b值不同而不同,且之间差异具显著性意义。(3)当b=1200~0S/mm2时,恶性病变组平均ADC值为(0.94±0.09)×10—3mm2/S,良性病变组平均ADC值为(1.57±0.14)×10—3mm2/S,正常组平均AI)C值为(1.77±0.17)×10—3mm2/S。同一b值,正常组、艮性组和恶性组分别对应的ADC值间差异具显著性意义。(4)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取ADC值≤0.97×10—3mm2/S(b=1200~0s/mm2)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阈值,其诊断敏感性83.78%,特异性91.30%,准确性86.96%,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3,P〈0.001)。结论DWI结合ADC值测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股骨头MR弥散加权特征,ADC值范围,以及年龄与ADC值的相关性;为DWI在股骨头病变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志愿者90人,共180个髋关节参与研究,其中男42例,女48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7.3岁。志愿者纳入标准:①双侧髋关节发育对称、无髋关节疼痛症状,影像学排除髋关节疾病;②无髋关节外伤及手术史;③无代谢性骨病、肿瘤史。应用GEsigna1.5TMRI扫描仪,DWI应用SE-EPI序列进行图像采集,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选取500s/mm2,700s/mm2。应用Functool软件进行分析,得到ADC图。选取感兴趣区大小为100mm2,测量双侧股骨头的ADC值。比较不同b值股骨头ADC值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健康成人股骨头DWI影像呈均匀的低信号;在b值分别为500s/mm2,700s/mm2时,健康成人股骨头的ADC值分别为(1.87±0.76)×10-4mm2/s,(1.49±0.53)×10-4mm2/s;并且ADC值与年龄具有相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ADC值有变小趋势。结论本研究得到了1.5T健康成人股骨头的ADC值范围,ADC值与年龄呈负相关;为DWI在股骨头相关疾病的研究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ADC值的测量,分析肝脏占位性病变的DwI图像表现以及ADc值范围,探讨其成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肝脏占位性病变(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肝囊肿、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及肝脓肿)患者153例,共296个病灶。每位患者均在3.OT磁共振扫描仪上行肝脏常规成像、选取不同b值(b=500S/illm2、b=1000S/mm2、b=1500S/mm0)DWI成像及高分辨T2加权成像.另外,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患者每一病灶及病灶对侧正常肝组织分别取三个感兴趣区(ROI),尽量避开血管及液化坏死区测量ADC值,取其平均值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幂使用低b值(b=500S/him。)时,肝脏各种占位性病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b值(b=l000S/mm2)及高b值(b=l500S/mm2)时,肝脏良、恶性病变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5);另外,高b值时肝癌和肝转移瘤的ADC值与正常肝组织的ADC值之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肝脏占位性痛变的DWI图像特点及ADC值的不同范围,可准确的判断病变的性质,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有较大的价值,瘤/肝比对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瘤的鉴别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局灶性肝脏病变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在局灶性肝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E-EPI DWI(b=500s/mm2)序列,对局灶性肝脏病变11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35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7例,转移瘤25例,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血管瘤22例,囊肿19例)进行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不同疾病ADC值的差异。结果 b值选用500s/mm2时,正常肝脏的ADC值为(1.49±0.14)×10-3mm2/s,原发性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血管瘤和囊肿的ADC值分别为(0.93±0.14)×10-3m m2/s、(0.9 7±0.1 5)×1 0-3m m2/s、(1.0 6±0.1 7)×1 0-3m m2/s、(1.5 3±0.2 9)×1 0-3m m2/s、(2.1 8±0.2 3)×1 0-3m m2/s和(3.15±0.21)×10-3mm2/s。肝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小于正常肝脏(P0.01),血管瘤和囊肿的ADC值大于肝脏(P0.01)。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脏的ADC值之间、肝癌与转移瘤的ADC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及ADC值测定,能较准确的判断局灶性肝脏病变的性质,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27例共38个乳腺病灶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WI,取2个扩散敏感因子(b)值(500 s/mm2、1000 s/mm2)行横断面扫描,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结果①导管原位癌[(1.483±0.257)×10-3mm2/s、(1.296±0.239)×10-3mm2/s]与终末导管-小叶上皮增生组[(1.718±0.190)×10-3 mm2/s、(1.462±0.159)×10-3 mm2/s]、正常组织间[(2.347±0.339)×10-3mm2/s、(1.902±0.164)×10-3mm2/s]2种b值(b=500、1000)条件下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组[(1.577±0.276)×10-3 mm2/s、(1.308±0.223)×10-3 mm2/s]与终末导管-小叶上皮增生、正常组织组之间2种b值条件下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导管-小叶上皮增生与正常组织组间2种b值条件下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34.21%病灶在DWI图像上表现出异常高信号或稍高信号。结论①MR弥散加权成像中b值越高,ADC值越低;ADC值越小,病灶越趋于恶性;②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在DWI图像上表现出异常高信号或稍高信号比率较低,认为仅依靠DWI对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诊断确立较困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3.0T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e,DWI)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及无骨髓病变的健康志愿者20例(>40岁),常规扫描后进行扩散加权成像扫描,取b值为0、50、600、1 000 s/mm2,分别测量健康组及MM病变骨髓信号强度比,用定性评分和定量计算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的方法来比较不同b值DWI的图像质量,同时通过比较两组的ADC值以及不同b值的ADC值,确定敏感性诊断的最佳b值。结果 在常规T1WI及T2WI压脂序列上检出的164处病灶,在DWI上检出156处,敏感度达95%。在b值为50、600、1 000 s/mm2时,图像的信噪比SNR为22.28±14.40、11.85±7.78、7.57±4.7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523,P<0.05);MM组ADC值分别为(1.52±0.81)×10-3 mm2/s、(1.32±0.74)×10-3 mm2/s、(1.11±0.71)×10-3 mm2/s,b值为600及1 000 s/m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值为50及600 s/mm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ADC值随着b值的增高而减低;其敏感度随着b值的增高而增高,但信噪比明显降低,图像模糊,所测ADC值很不稳定。b为600 s/mm2,MM组与健康组ADC值分别为(1.32±0.74)×10-3 mm2和(0.28±0.11)×10-3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0T MR DWI从分子水平定量的检出多发性骨髓瘤病变椎体的破坏程度,其检出率、敏感度较高,选择b值600测量数据较稳定,图像的信噪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经病理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40例进行研究,分别进行b值=300 s/mm2,800 s/mm2,1000 s/mm2 DWI扫描,测量不同b值条件下前列腺癌区信号强度(S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前列腺癌患者在b=300 s/mm2时,25例患者DWI呈等低信号,7例稍高信号,8例高信号;b值=800 s/mm2时,11例呈稍高信号,29例高信号;b=1000 s/mm2时均呈高信号。随着b值增加,前列腺癌区信号强度及ADC值逐渐降低,不同b值条件下,信号强度及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b值增加,DWI对前列腺癌越敏感,信号对比越明显,但图像信噪比降低,在b值=1000 s/mm2时,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对正常家兔肝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影响。方法六只健康新西兰家兔(体重2.13-2.78kg),于左侧耳缘静脉建立静脉通道,麻醉后在3.0-TMR扫描仪上进行肝脏磁共振DWI检查,静脉注射Gd-EOB-DTPA20分钟后再次行DWI检查,成像参数保持一致。工作站上观察DWI和ADC图像,测量并比较增强前后家兔肝脏右外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不同b值的DWI图肝脏信噪比(SNR)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家兔肝脏ADC值在静脉注射Gd-EOB-DTPA 20分钟时较增强前略下降((0.613±0.274)×10~(-3)mm/s vs(0.637±0.302)×10~(-3)mm/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0,P=0.501)。不同b值的DWI图上,肝脏SNR在增强扫描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正常家兔肝脏的ADC值和SNR在静脉注射Gd-EOB-DTPA 20分钟后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和炎症程度的评价价值。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9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磁共振DWI检查,测量b=100、500和1 000 s/mm2时的ADC值。 结果 b=100 s/mm2时,不同纤维化分期ADC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500和1 000 s/mm2时,不同纤维化分期ADC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化分期越高,ADC值越低。b=100、500、1 000 s/mm2时,纤维化分期和肝脏ADC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b=100、500、1 000 s/mm2时DWI诊断肝纤维化≥3期(严重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0.04、0.89±0.06、0.82±0.05,灵敏度分别为76.1%、87.7%、75.6%,特异度分别为58.4%、82.0%、83.6%。b=100 s/mm2时,不同炎症分级ADC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500和1 000 s/mm2时,不同炎症分级ADC值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分级越高,ADC值越低。b=500、1 000 s/mm2时,炎症分级和肝脏ADC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 磁共振DWI检查ADC值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肝纤维化和炎症程度呈负相关,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和炎症程度的评价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