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T灌注成像对大鼠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在活体状态下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技术,评价大鼠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方法 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分别行CTPI检查、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及HE染色.结果 ①每组CTPI各时间点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flow,CBF)图核心区与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图低灌注区体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者所示体积与TTC染色梗死区体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图缺血区体积比较有统计学筹异(P<0.05).MTT缺血区体积与TTC染色梗死区体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CTPI各参数图与TTC染色梗死体积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CBV相关性最好(r=0.74).③梗死区CBF、CBV较对侧均明显减低,MTT延长;缺血半暗带区(Ischemic penumbra,IP)CBF较对侧明显减低,CBV较对侧正常或升高,MTT轻度延长;周围相对正常区CBF、CBV及MTT较对侧未见明显改变.④取梗死区脑组织做HE染色,结果显示以神经细胞死亡表现为主;取IP区脑组织做HE染色,显示以神经细胞变性损伤为主.结论 CTPI可在活体状态下快速、准确、无创地评价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脑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显示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的部位、大小、程度,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治疗及复查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监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对治疗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急性期和治疗15d时行CT平扫和CTPI检查。记录不同时间段血肿中心区、边缘区和外层区三处位置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差异,分析CTPI检测对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的评估意义。结果急性期内,血肿及周围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肿中心区急性期CBV、CBF、MTT水平均显著低于血肿边缘区及血肿外层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处观察区域急性期TTP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检测可准确区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病灶,在临床疗效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积极作用,利于医师掌握患者病情发展动态,确保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排CT全脑低采样灌注及血管成像在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早期脑梗死患者30例,应用16排螺旋CT行颅脑CT灌注及CTA扫描,测量并比较脑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与对侧正常对照区CBV、CBF及MTT的不同,从CTA图像观察脑动脉狭窄情况。结果 1.与对侧正常对照区相比,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CBF明显降低,MTT显著增加(P<0.05)。脑梗死区CBV及CBF明显低于缺血半暗带区,MTT显著长于缺血半暗带区(P<0.05)。2.CTA显示存在脑动脉局限性狭窄的比例为80.0%,以大脑中动脉比例最高。结论 16排CT灌注及血管成像能够为早期脑梗死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其早期和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多排CT灌注成像对大鼠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排CT灌注成像(CTPI)技术对大鼠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雄性SD大鼠5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40只。实验组按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0.5h、1h、2h、3h、6h均分为5个 时点,每个时点8只;对照组也分为5个时点,每个时点2只。2组采用GELightSpeed16排CT机于MCAO后各时 点行灌注扫描,分别计算脑血流量(CBF)图、脑血容量(CBV)图、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在三色的功能图像上画 取双侧对称性兴趣区(ROI),获得病灶侧与对侧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计算CBF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比较 CBF、CBV、MTT成像结果与TTC染色结果并分析2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各参数图均未见异常灌注区,TTC 染色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性红染。实验组各参数图均可见缺血梗死区域。MACO后各时点CBV图中的低灌注 体积与CBF图核心区体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C染色梗死体积与CBF核心区、CBV异常灌注区 体积均呈正相关较低(r=0.960,P<0.01;r=0.911,P<0.01);TTC染色梗死体积与MTT异常灌注区体积相关性 较低(r=0.800,P<0.01)。结论:16排CTPI可早期发现梗死病变,能全面显示并可量化梗死和缺血半暗带的部 位、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个性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8层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32例脑胶质瘤患者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21例和高级别组(Ⅲ~Ⅳ级)11例,分别行CT灌注扫描,测量病灶区域和对侧正常脑组织区域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相对脑血流量(r CBF)、相对脑血容量(r CBV)。结果病灶区域CBF、CBV值明显高于对侧正常区域(P<0.05);高级别组病灶区CBF、CBV、r CBF、r CBV均明显高于低级别组(P<0.05);低级别组和高级别组正常区域CBF、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组CBF、CBV离散程度较高级别组大。结论 128层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64排动态CT脑灌注成像技术探讨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情况。方法观察测量43例存在缺血半暗带脑梗死患者的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区及其镜像对侧各灌注参数值。结果 43例缺血半暗带区表现为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均延长,脑血流量(CBF)下降,而脑血容量(CBV)表现为轻度升高、正常或轻度降低。缺血半暗带区与梗死核心区比较,CBV、CBF、MTT及TT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半暗带与健侧对应区比较,CBF、MTT、TT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64排动态CT脑灌注成像,对脑梗死患者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以及有无缺血半暗带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单侧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脑灌注成像及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该院确诊为单侧ICA/MCA中度以上狭窄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将对侧颈内动脉系统无血管狭窄或仅存在轻度狭窄作为对照组,行颅脑CT灌注成像(CTP)及同步CT血管造影(CTA)检查,比较两组脑灌注成像参数[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并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组(狭窄率50%~69%,n=35)、重度狭窄组(狭窄率70%~99%,n=23)和完全闭塞组(狭窄率100%,n=16),比较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患者的TTP、MTT、CBV、CBF,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TP、MTT、CBV、CBF与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MTT、TTP长于对照组,CBV、CBF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闭塞组单侧ICA/MCA狭窄患者MTT、TTP长于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CBV、CBF低于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单侧ICA/MCA狭窄患者MTT、TTP长于中度狭窄组,CBV、...  相似文献   

8.
CT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中的作用。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31例,其中低级别星形细胞瘤14例,高级别星形细胞瘤17例。行常规CT及CTP检查,构建分析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及表面通透性(PS)图像,计算平均CBF、CBV及PS值。并分别在病变对侧脑组织中区测定正常区域的各相应值,分析各组间灌注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星形细胞瘤的CBF、CBV及PS值较对侧正常脑组织均明显升高(P<0.01)。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CBF、CBV、PS值明显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病变区(P<0.01)。星形细胞瘤病变区的CBF、CBV及PS值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CTP对星形细胞瘤术前分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经胶质细胞瘤与脑出血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2月于我院首诊的神经胶质细胞瘤及脑出血患者各30例,对比其CT影像特征及脑灌注相关参数局部脑血流量(CBF)、局部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结果 30例神经胶质细胞瘤,13例病灶位于脑边缘部,脑皮质10例,基底节区7例,出血灶区形态均欠规则,且大小不一,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均可见边界清晰、边缘锐利的高密度影,17例高密度出血灶掩盖软组织,8例高密度出血灶伴囊变,24例病灶周围有明显水肿带,21例有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均可见病灶组织有不同程度强化,以环状(13例)、片状(8例)或结节状(9例)强化为主;30例脑出血患者中,21例病灶位于基底节区,4例位于小脑,3例位于脑干,2例位于脑叶,2例破入脑室,CT可见高密度均匀影,呈类圆形,仅4例表现为出血灶周围轻微水肿,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两种病变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神经胶质细胞瘤患者病灶不具特异性,而脑出血多位于基底节区,且灶周明显水肿、占位效应例数显著高于脑出血;CBF、CBV、MTT、PS等参数均显著低于脑出血(P0.001)。结论神经胶质细胞瘤与脑出血的CT影像在病灶位置、水肿、占位效应上有显著差异,且脑灌注相关参数也呈特异性表达,有潜力成为疾病诊断鉴别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T灌注(CTP)与MR灌注(PWI)加权成像评价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对烟雾病患者短期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47例经DSA证实的单侧血管重建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血管重建术治疗,术前术后接受CTP、PWI检查,获得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参数,比较手术前、手术后大脑中动脉(MCA)分布和同侧小脑对照区灌注参数(r CBF、r CBV、r MTT、r TTP),比较术前、术后CTP与PWI灌注参数相对值差异。结果术后CT灌注图可见右侧MCA分布区CBF、CBV、MTT、TTP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变,术后PWI灌注图CBF、CBV、MTT、TTP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变;术后术侧MCA分布区与对照区r CBF、r CBV值与术前比较显著较高(P0.05),r MTT、r TTP与术前比较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CT灌注与MR灌注加权成像均为行血管重建术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变化的有效观察方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徐裕  邓生德  王良炯  张霞萍  葛明亮 《现代实用医学》2013,25(6):673-674,718,F0004
目的探讨256层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CTP-CTA)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全脑灌注成像,一次对比剂注射,一站式检查完成CT平扫、脑灌注成像以及CT血管成像,全面评估脑梗死。结果 20例患者梗死区供血血管狭窄19例,闭塞1例。梗死中心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明显延长,脑血容量(CBV)和脑血流量(CBF)明显下降,与健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周边区TTP和MTT延长,CBV增高,CBF下降,与健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CTP-CTA方法简便,能准确判断缺血后脑组织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明确血管狭窄部位及程度,实现对急性脑梗死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CT全脑灌注联合CT血管成像(CTA)检测在急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76例疑似为急性脑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CT全脑灌注及CTA检查,并观察检查的图像及相关参数。结果 76例患者经CT及磁共振成像(MRI)复查最终有59例患者确诊为急性脑梗死(ACI),剩余17例患者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CT全脑灌注联合CTA诊断敏感度较CT平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患侧异常区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较健侧对应区域低,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峰值时间(TTP)较健侧对应区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患侧MTT及TTP较健侧对应区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患侧CBV、CBF较TIA患者患侧对应区域低,MTT、TTP较TIA患者患侧对应区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全脑灌注联合CTA检测,可为急性脑缺血患者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MR灌注成像(PWI)技术观察高血压脑血肿及周围继发的损害。方法对35例高血压脑出血(ICH)患者分别行常规MR及PWI扫描。分别计算出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血流变化参数即局部脑血流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进行相关分析。对水肿强度(血肿周围体积/血肿体积)按发病至首次扫描时间间隔(IOFS)进行分组(2-4天组、5-9天组、10-14天组、15-22天组),然后进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rCBV的差异。结果35例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体积与对侧脑组织的比较显示rCBV减低、MTT延长;rCBV和血肿大小呈轻度负相关(R=-0.216);水肿体积与血肿大小呈正相关(R=0.604);水肿强度(水肿体积/血肿体积)和rCBV之间呈正相关性(R=0.44);IOFS分组间血肿周围rCBV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局部血流量下降可导致血肿周围组织的缺血性损害,但水肿高峰时间明显滞后于缺血高峰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多层CT灌注成像各参数在急性脑缺血中心梗死区及周围半暗带区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19例急性脑缺血患者行CT灌注成像,分别测量CBF、CBV、MTT、TTP的数值变化,并于1周后再行CT平扫复查。结果:中心梗死区各参数的平均阈值为CBF<15.1%,CBV<25.7%,MTT>253.3%,TTP>106.3%。半暗带区各参数的平均阈值为CBF>34.7%,CBV>62.7%,MTT<230.6%,TTP<115.0%。对两区域相应参数差别行秩和检验,其中CBF、CBV、MTT的P值<0.001,而TTP的P值>0.05。结论:急性脑缺血多层CT灌注成像CBF、CBV、MTT的差别可以很好地反映中心梗死区及半暗带区,为溶栓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CT 脑灌注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该院于2014年1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在1周内经CT平扫并复查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在6 h内进行接受16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比较分析健侧正常区、半暗带区及脑梗死区的影像。结果通过统计、计算CT脑灌注成像数据可知,在 CBF、CBV及MTT的平均值方面,脑梗死区与健侧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区域、半暗带区及健侧区的CBV和MTT平均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而CBF成上升趋势。结论急性脑梗死可利用16层螺旋 CT进行诊断,早期诊断效果良好,可为治疗提高准确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0层CT脑灌注成像(CT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其发病时间在4.5h之内且均进行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治疗前行CT平扫和CTP,根据患者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性转化(HT)分为HT发生组和HT未发生组,比较病灶侧与健侧、HT发生组和HT未发生组CTP相关参数值[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并探讨CTP相关参数值与HT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52例患者均取得良好CT平扫和CTP图像,其中36例患者CT平扫图像显示低密度缺血性病灶,局部脑沟消失;所有患者CTP图像均可见与临床症状对应的大范围异常低灌注区。病灶侧CBF、CBV、MTT值均低于健侧(P0.05),PS值高于健侧(P0.05)。HT发生组病灶侧CBF、CBV值均低于HT未发生组(P0.05),PS值高于HT未发生组(P0.05)。CBV、CBF、PS均与HT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中CBV、CBF与HT发生呈负相关,PS与HT发生呈正相关。结论 640层CTP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患者出现HT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初步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肿瘤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先用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部位,然后进行肿瘤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DW 4.2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 所有肿瘤的灌注图像均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出肿瘤大小和轮廓,清晰区分肿瘤区与水肿区.PS图较其他灌注图更能显示肿瘤的大小、轮廓及肿瘤的微血管通透性.星形细胞瘤的CBV、CBF、PS值均高于正常脑白质和瘤周水肿,高级星形细胞瘤的CBV、CBF、PS值均高于低级星形细胞瘤.Ⅲ~Ⅳ级星形细胞瘤瘤周水肿区CBV值高于正常脑白质,两者无明显差别.结论 MSCT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瘤的术前分级、指导治疗、监测疗效及判断预后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与脑血管造影在超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6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应用东芝Aquilion One容积CT在发病12小时内完成CT平扫、CT脑灌注成像( CTP)和CT血管造影( CTA)检查,分析对比起表现,并统计对比缺血区脑血流参数CBV、CBF、MTT、TTP。结果:32例患者经平扫有早期脑梗死征象,其余28例无异常;CTP显示全部患者有灌注异常区;CTP呈现CBF、CBV降低、MTT、TTP均推迟;患侧CBF、MTT、TTP与对侧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CBV2组无差异性(P>0.05)。结论:CTP可及早并准确显示缺血位置及病变程度,定位半暗带;CTA能够确定病变血管位置及程度;2组检查方法联合应用能够及早诊断急性脑缺血疾病。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9,(5):603-606
目的:探讨磁灌注加权(PWI)、扩散张量纤维束(DTI)、氢质子共振波谱(~1H-MRS)成像扫描在脑胶质瘤术前分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脑胶质瘤的48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术前行PWI、DTI、~1H-MRS扫描检查,测量瘤实质区、瘤周围水肿区及健侧CBV、CBF、FA、代谢物质成分及比值,并进行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DTT),依据术前三种功能成像结果对胶质瘤级别进行判断。结果:48例胶质瘤瘤实质区及周围水肿区CBV、CBF值显著高于健侧白质区,FA值低于健侧白质区;瘤实质区CBV、CBF值显著高于瘤周围水肿区,FA值低于瘤周围水肿区(P<0.05)。高级别瘤实质区和周围水肿区rCBV、rCBF值均显著高于低级别(P<0.05);但rFA值在高低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级别患侧Cho/Cr、Cho/NAA值均显著高于健侧,NAA/Cr值显著低于健侧,且高级别患侧Cho/Cr、Cho/NAA显著高于低级别,NAA/Cr值显著低于低级别(P<0.05)。综合三种功能成像对脑胶质瘤诊断的正确率达93.75%。结论:PWI、DTI、~1H-MRS在脑胶质瘤诊断中各有优势,术前联合应用三种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可更准确的判断胶质瘤级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CT灌注成像作为一种功能性成像方法,能够显示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定量分析、诊断快速、无创的特点。本实验探讨64排CT脑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并分析CT灌注成像中参数CBF、CBV、TTP、MT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扎兰屯市中蒙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脑梗塞(发病时间8小时)8例,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61.00±4.54(53~66)岁。CT灌注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就诊时行CT灌注成像检查,记录相应患者灌注成像参数:CBF、CBV、TTP、及MTT,以其灌注异常区与镜像区正常脑组织分别作为病理组和对照组。结果 8例脑梗塞患者CT灌注成像均显示异常,其中2例发现缺血性半暗带。对6例CT灌注四个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CBF、TTP及MT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CBV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显示缺血性半暗带患者梗死核心区、半暗带区与健侧对照均有明显改变。结论 (1)64排CT脑灌注成像急性脑梗塞患者可明确诊断病变部位、范围及判断脑梗塞患者有无缺血性半暗带的存在。(2)CBF、CBV、TTP、MTT的变化,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病变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可间接反映缺血部位的病理生理学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