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复杂动脉瘤行搭桥血管重建术围手术期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复杂动脉瘤行搭桥血管重建术围手术期安全管理重点.方法:回顾性总结了采用搭桥血管重建技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24例的临床治疗护理资料.结果:随访3~52个月(平均9.6个月),出院时GOS(Glasgow Outcome Scale)评分5~4分者22例(91.67%),重残1例(4.17%),死亡1例(4.17%).结论:术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动脉瘤的再出血,进行有效的Matas试验,可提高患者对术中临时阻断载瘤动脉的耐受性,减少术后脑缺血的发生.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做好此类患者围手术期各个环W的安全管理,才能确保手术治疗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杂型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50例复杂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综合使用新型球囊、颅内支架铺助栓塞技术、超柔软微弹簧圈成篮技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探讨技术难点.结果:本组50例患者共应用支架53个,每个支架内分别填入弹簧圈1~13只,平均5.4只.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进行脑血管造影,动脉瘤均获栓塞.术后2例患者出现轻微失语症状,经扩张血管、扩容、活血化瘀治疗后好转.对本组45例患者(其余5例均为2011年后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45例患者均未复发,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缓解.结论:采用支架及球囊辅助超柔软微弹簧圈成篮技术治疗复杂型颅内动脉瘤效果理想,且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重建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中个体化应用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16例行颅内血管重建术的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16例共18个动脉瘤,其中16个动脉瘤因处理动脉瘤需要行不同术式的颅内血管重建术,6个动脉瘤行移植血管重建,10个动脉瘤行原位血管重建。1例患者因移植血管闭塞致急性脑梗死,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余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对于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颅内血管重建术是一重要治疗手段;应根据颅内动脉瘤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微侵袭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74例颅内动脉瘤分别采用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用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C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48例血管内治疗和26例显微手术患者中,术后早期恢复良好者分别为43例和18例,轻度残疾例数各为2例,重度残疾例数2例和3例,死亡例数1例和3例。术后6-12个月有24例得以随访,恢复良好21例,重度残疾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以及手术者的经验采取两种不同的微侵袭治疗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重建用于难治性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难治性脑动脉瘤治疗中的脑血管重建适应证、手术技巧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起采用挠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进行颞浅动脉-挠动脉-大脑中动脉(STA-RA-MCA)搭桥手术,共治疗9例难治性动脉瘤患者.脑血管重建后采用颈部颈内动脉慢性阻断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闭塞载瘤动脉或行动脉瘤孤立术.结果术后血管造影显示8例吻合血管通畅,并通过阻断载瘤血管而使动脉瘤不显影.1例吻合口狭窄伴血管痉挛.随访显示8例治愈患者无动脉瘤复发或破裂.结论脑血管重建,结合急性或慢性闭塞载瘤动脉是治疗难治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采用挠动脉作为移植血管行颅内外血管搭桥是目前较为合适和有效的脑血管重建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116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后的栓塞效果以及手术前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依据患者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动脉瘤血管平均栓塞范围(98.49±9.12)%,完全栓塞达90.52%,术后MR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在高血压病史、入院时GCS评分、Hunt-Hess分级、CT-Fisher分级和发病至手术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Ⅲ~Ⅳ级、CT-Fisher分级3~4级是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前循环破裂颅内动脉瘤可获得较好的栓塞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效果肯定。但有高血压病史、Hunt-Hess分级Ⅲ~Ⅳ级、CT-Fisher分级3~4级均是导致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视并积极防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各种栓塞技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治疗的7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常规可脱弹簧圈技术、球囊再塑形技术、支架载瘤动脉成形术及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72个,完全或近全栓塞率为83.3%,部分栓塞率9.7%,永久性致残率2.8%,死亡率1.4%。20例患者随访2~13个月,平均6.5个月,均无颅内出血或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相对安全有效的选择,各种新型栓塞技术、栓塞材料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将使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与手术夹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血管内治疗组30例和手术夹闭治疗组30例。结果:血管内治疗组ADL、NIHSS、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手术夹闭组,同时血管完全闭塞率、预后良好率也优于手术夹闭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效果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于该院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包括33例预后良好、9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对照组患者包括30例预后良好、12例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而言,无论是显微手术或是血管内栓塞均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种治疗方式均有优缺点,术中需结合患者自身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文卓 《吉林医学》2010,31(8):1022-102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采用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并与手术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结果作对照。结果: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其特异性、灵敏性与准确性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3D-CTA是一种微侵袭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技术,能很好地显示颅内动脉瘤的特征和与周围解剖结构的三维图像,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收治于该院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包括33例预后良好、9例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4例植物生存;对照组患者包括30例预后良好、12例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两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而言,无论是显微手术或是血管内栓塞均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两种治疗方式均有优缺点,术中需结合患者自身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栓塞技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35例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常规可脱弹簧圈技术、球囊再塑形技术、支架载瘤动脉成形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35个,完全或近全栓塞率为62.9%,部分栓塞28.6%,永久性致残率5.7%,死亡率2.9%。29例患者随访3~14个月,平均7.5个月,均无颅内出血或再出血。结论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相对安全有效,特别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对不同形式的颅内动脉瘤及不同病情的病人的治疗适应征.方法 144例颅内动脉瘤病人,分为显微手术组72例,介入治疗组72例.根据病人人院时的Hunt-Hess病情分级结合出院时病人的GOS评分分析其治疗结果 .结果 72例显微手术者中院内死亡2例;6个月后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51例,4分(轻度残疾)10例,3分(严重残疾)6例,2分(植物生存)3例,1分(死亡)0例.7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者中院内死亡2例;随访6个月,COS评分:5分58例,4分4例,3分4例,2分4例,1分0例.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这两种治疗方法 疗效无明显差异,部分患者联合应用两种方法 效果更好.远期疗效还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经血管内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随访的137例患者的临床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资料。结果137例患者中共152个颅内动脉瘤,其中多发颅内动脉瘤患者15例。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其中117个颅内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35个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随访发现动脉瘤完全闭塞123个(80.9%),瘤颈残留17个(11.2%),瘤腔残留12个(7.9%)。结论基于3D-DSA双容积重建的单模融合技术能够更好发现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残留或复发,并能排除金属伪影的干扰,提供更直观、清晰的重建影像,在DSA随访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颅内破裂瘤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效果。方法:将我院89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4例给予显微手术夹闭,观察组45例给予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治疗疗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GOS评分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能够有效改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时机、术中术后的处理和疗效。方法对13例16个颅内动脉瘤分别采用显徽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显微手术治疗5例7个,血管内栓塞内治疗8例9个,并用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C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8例血管内治疗和5例显微手术患者中,术后早期恢复良好者分别为8例和4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以及手术者的经验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两种治疗方法互有优缺点,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预后.方法 本组63例均证实为颅内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均行GDC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栓塞结束后临床随访结果和影像学随访结果.观察患者性别、年龄、动脉瘤部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手术时间、急性脑积水程度、迟发性脑积水程度、术后颅内压力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63例患者中,栓塞治疗中1例弹簧圈部分脱出瘤腔,无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无动脉栓塞或血栓发生.临床随访恢复良好39例,轻、中度残疾22例,重度残疾或死亡2例,均无栓塞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影像学随访42例,1例动脉瘤栓塞术后瘤颈复发,41例动脉瘤均保持手术栓塞结束当时的状态.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因素依次是: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②发病后的Hunt-Hess分级;③术后颅内压力.结论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是影响小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眉弓锁孔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1月~2011年4月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3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眉弓锁孔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恢复良好22例、轻度残疾13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出院时患者的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均明显改善,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眉弓锁孔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的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并且安全性可靠,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在治疗颅内前循环复杂动脉瘤过程中实施颅内外血管吻合联合血管内栓塞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至2018年所收治的颅内前循环复杂动脉瘤患者5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夹闭治疗手术,观察组患者实施颅内外血管吻合联合内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内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颅内外血管吻合联合血管内栓塞术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1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150例患者均接受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其中6例患者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临床对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的破裂进行及时处理,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原因与防治。结果:本组6例患者发病期均3d,处于发病急性期,占同期栓塞动脉瘤的4.0%。6例患者在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后收缩压均上升至200mm Hg左右,其中第1例和第4例患者出现瞳孔扩大症状,显示动脉瘤破裂,经血管造影确诊为破裂。动脉瘤破裂时机分别为:第1例发生在微导管及导丝导入过程中,第2-5例患者发生在栓塞过程中,最后一例患者发生在最后1枚弹簧圈脱落之时。经过术中栓塞和CT检查发现,第1-5例患者预后恢复状态良好,第6例患者在术后24h内死亡。后经DSA复查,5例患者均未出现动脉瘤再通。结论:在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过程中,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与手术操作、动脉瘤形态以及术中患者血压变动具有密切的联系,针对颅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对动脉瘤进行填塞等,将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恢复效果,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