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2):125-128
目的:探讨脂肪细胞增强子结合蛋白1(AEBP1)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挖掘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和中国脑胶质瘤基因谱数据库(CGGA)数据,分析AEBP1在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表达差异与胶质瘤分级、IDH突变、1 p/19 q联合缺失的关系。通过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临床胶质瘤标本及正常脑组织中AEB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利用GEPIA网站对TCGA生成的生存期数据进行分析,绘制无病生存曲线及总生存期曲线。结果:TCGA及CGGA数据库数据分析均显示AEBP1在胶质瘤组织中相对于正常脑组织高表达,且随着胶质瘤分级的增高表达也逐级增高。AEBP1在IDH野生型、非1 p/19 q联合缺失型中表达分别高于IDH突变型及1 p/19 q联合缺失型。临床标本同样证实AEBP1 mRNA及蛋白在胶质瘤中高表达。生存期分析显示AEBP1高表达患者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BP1在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并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Ren XH  Cui XL  Lin S  Wang ZC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5):1781-1784
目的 研究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胶质瘤中1p/19q的联合缺失情况及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收集胶质瘤标本127例,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肿瘤组织标本中1p和19q的缺失状态,统计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胶质瘤组织的1p/19q联合缺失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联合缺失相关的临床因素.结果 1p/19q联合缺失率为42.52%,其中星形细胞肿瘤、少枝星形细胞肿瘤和少枝胶质细胞肿瘤中1p/19q联合缺失率分别为19.30%、50.00%和80.77%,少枝星形细胞肿瘤和少枝胶质细胞肿瘤的1p/19q联合缺失率显著高于星形细胞肿瘤(P<0.01),少枝胶质细胞肿瘤的1p/19q联合缺失率高于少枝星形细胞肿瘤(P<0.05);1p/19q单独缺失率为9.45%,星形细胞肿瘤、少枝星形细胞肿瘤和少枝胶质细胞肿瘤的1p/19q单独缺失率分别为12.28%、11.36%和0.1p/19q联合缺失与年龄、性别和病理级别的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胶质瘤中,联合缺失是染色体1p和19q最常见的缺失形式,并且与少枝胶质细胞成分密切相关,在胶质瘤的病理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与胶质瘤1号和19号染色体多体相关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因素.方法 254例胶质瘤患者,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肿瘤组织中染色体1p/19q缺失状态和染色体多体比率.染色体多体定义为肿瘤组织中30%以上的肿瘤细胞含有两个以上的1q和19p荧光信号.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级别和部位通过回顾分析病历和影像资料获得.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确定与1号和19号染色体相关的因素.结果 254例中,68(26.8%)例同时为1号和19号染色体多体,1号和19号染色体多体显著相关(P<0.000 001).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显示1号和19号染色体多体与年龄小和1p/19q联合缺失相关,与性别、肿瘤病理类型、级别、肿瘤部位无关.结论 1号和19号染色体多体共存于胶质瘤中.1号和19号染色体多体不能用于预测病理类型和级别,年龄小和1p/19q联合缺失是与染色体多体相关的独立因素,提示染色体多体对良好预后可能存在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应春  刘丽媛 《重庆医学》2013,42(20):2347-2348,2351
目的观察少突胶质细胞瘤1号染色体短臂(1p)和19号染色体长臂(19q)联合杂合性缺失(LOH)与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探索预测少突胶质瘤化疗敏感性的分子标记物。方法少突胶质瘤肿瘤组织标本31例作为实验组,少突胶质瘤瘤旁正常脑组织标本13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Ki-67蛋白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p/19q的缺失情况。结果对照组有1例Ki-67表达呈现阳性(7.7%),实验组有14例Ki-67表达呈现阳性(45.0%),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1p/19q缺失,实验组有13例(41.9%)1p/19q联合缺失,其中1p单独缺失2例(6.4%),19q单独缺失1例(3.2%)。Ki-67蛋白表达与1p/19q联合缺失显著相关(r=0.403,P<0.05)。结论 Ki-67蛋白表达是预测少突胶质瘤化疗敏感性的潜在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基于肿瘤全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信号灰度直方图鉴别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分子亚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WHO Ⅱ、Ⅲ级胶质瘤,术前接受过头颅磁共振成像平扫、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检查的55例患者的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先将其分为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IDH mut)组和IDH野生(IDH wt)组,再将IDH mut组分为IDH突变伴1p19q联合缺失(IDH mut1p19q del)组和IDH突变不伴1p19q联合缺失(IDH mut1p19q int)组。其中IDH wt组14例、IDH mut1p19q int组19例、IDH mut1p19q del组22例。记录不同分子亚型组的ADC直方图参数,包括平均值、最小值、 ADC5%、ADC10%、 ADC25%、 ADC50%、 ADC75%、 ADC90%、ADC95%、最大值、众数、峰度、偏度、标准差、不均一性、极差、熵值,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偏态分布)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ADC直方图参数鉴别诊断WHO Ⅱ、Ⅲ级胶质瘤不同分子亚型的效能。结果 IDH mut组的 ADC75%(P=0.021)、 ADC90%(P=0.015)、ADC95%(P=0.014)、最大值(P=0.035)、标准差(P=0.001)、不均一性(P=0.001)和极差(P=0.009)均低于IDH wt组,而最小值(P=0.031)和峰度(P=0.020)则高于IDH w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DH mut1p19q del组的平均值(P=0.010)、ADC5%(P=0.016)、ADC10%(P=0.012)、 ADC25%(P=0.007)、 ADC50%(P=0.005)、ADC75%(P=0.015)及众数(P=0.002)均低于IDH mut1p19q int组。不均一性鉴别IDH wt组和IDH mut组的效能优于其他参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811,以0.229为截断值鉴别二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73.2%;众数鉴别IDH mut1p19q del组和IDH mut1p19q int组的效能高于其他参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744,以1448.75×10 -6mm 2/s为截断值鉴别二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9%和90.9%。结论 基于肿瘤全域感兴趣区的ADC信号强度直方图可以为弥漫性较低级别胶质瘤分子亚型的鉴别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BICD货物接头蛋白1(BICD1)基因在中国人群各级别胶质瘤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低级别胶质瘤向高级别胶质瘤进展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从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的全转录组表达谱芯片数据库和全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收集BICD1的mRNA表达数据,结合胶质瘤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级别、分子亚型、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及经典分子标志物的表达与突变数据,分析BICD1表达与胶质瘤的级别进展及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收集WHO Ⅱ、Ⅲ和Ⅳ级胶质瘤组织各10例,提取RNA并反转录为cD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各级别胶质瘤样本中BICD1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差异。结果 CGGA全转录组表达谱芯片和全转录组测序数据库中提取的表达数据显示,BICD1的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瘤的级别升高而升高(WHO Ⅲ及Ⅳ级vs WHO Ⅱ级:t=7.901,P<0.01)。qPCR结果显示较高级别的胶质瘤组织中BICD1的表达水平更高(WHO Ⅲ级vs WHO Ⅱ级:t=3.514,P<0.01;WHO Ⅳ级vs Ⅲ级:t=2.128,P=0.037 6)。BICD1高表达与胶质瘤患者更短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有关(P均<0.01)。BICD1在前神经元型、神经元型、经典型和间质型胶质瘤样本中的表达水平不同(F=21.8,P<0.01),其中间质型胶质瘤样本中BICD1表达水平最高,前神经元型胶质瘤样本中表达水平最低。BICD1的表达水平与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突变等指示胶质瘤恶性程度的经典分子标志物相关,其中IDH1突变胶质瘤样本中BICD1的表达水平低于野生型样本(t=7.769,P<0.01)。结论 BICD1可能是指示低级别胶质瘤发生级别进展和恶性进展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11C-蛋氨酸(11C-methionine,11C-M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 半定量参数在筛查幕上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grade glioma, LrGG)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ic dehydrogenase, IDH)突变以及1p/19q共缺失状态的应用价值。 方法 分析37例幕上较低级别胶质瘤患者术前11C-MET PET/CT图像以及病理学资料。测量11C-MET PET/CT图像上病灶最大肿瘤/正常组织摄取比值(maximum tumor/normal tissue uptake ratio, TNRmax)、平均肿瘤/正常组织摄取比值(mean TNR, TNRmean)以及肿瘤/正常组织摄取比值峰值(peak TNR, TNRpeak)。根据IDH基因突变以及1p/19q共缺失状态,将患者分为3组:IDH野生型(IDHwt),IDH突变-1p/19q共缺失型(IDHmut1p/19qdel)以及IDH突变-1p/19q非共缺失型(IDHmut1p/19qint)。比较不同分子分型的LrGG间的TNRmax、TNRmean以及TNRpeak。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单参数对于IDH突变和1p/19q共缺失状态的筛查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对预测概率进行ROC分析,评估多参数联合筛查效能。 结果 TNRmax、TNRmean、TNRpeak在3组LrGG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Hwt组TNRmax、TNRmean、TNRpeak最高,其次为IDHmut1p/19qdel组,IDHmut1p/19qint组最低。IDHwt LrGG的TNRmax、TNRmean、TNRpeak均高于IDHmut LrG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TNRmax、TNRmean、TNRpeak筛查LrGG IDH突变的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27、0.847、0.807,以3.09、1.84和2.58为阈值,准确率分别为70.3%、75.7%和75.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筛查模型能提高诊断准确率, AUC值为0.943,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83.3%和94.6%。TNRmax、TNRmean、TNRpeak筛查LrGG 1p/19q共缺失的AUC分别为0.766、0.792、0.812,以3.35、1.44和2.02为阈值,准确率分别为76.0%、80.0%和80.0%。Logistic筛查模型不能提高诊断效能。 结论 11C-MET PET/CT有助于筛查幕上较低级别胶质瘤IDH突变以及1p/19q共缺失状态。多参数联合能够提高对于IDH基因突变的筛查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异柠檬酸脱氢酶基因1(IDH1)突变作为神经胶质瘤发生、发展的早期行为,频发于继发性胶质细胞瘤或低级别胶质细胞瘤,是胶质瘤分子生物学的新焦点。IDH1突变对胶质瘤细胞可能的作用机制包括改变细胞代谢,氧化还原电位或表观遗传甲基化状态等。IDH1在诊断评估与鉴别诊断上也具有巨大发挥空间。对放、化疗敏感的IDH1突变胶质瘤患者预后生存期更为可观,IDH1突变分子机制的进一步明确将促进神经胶质瘤的基因靶向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提高少突胶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病人预后的相关指标。前期试验证实了少突胶质细胞瘤有很高的比例发生染色体1p/19q缺失。因此,我们进一步检测染色体1p/19q缺失,与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p53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与病人预后关系。方法:用PCR-微卫星技术检测161胶质瘤染色体1p/19q缺失情况;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MGMT基因甲基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GMT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少突胶质细胞瘤和星形细胞源性胶质瘤都易发生MGMT基因的甲基化。但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MGMT基因甲基化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GMT蛋白表达并不完全相符。在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未发生1p/19q缺失的病例常伴有p53蛋白的异常表达。在低级别少突胶质细胞瘤中,发生1p/19q缺失的病例常伴有MGMT基因的甲基化。发生1p/19q缺失或p53蛋白表达阴性的少突胶质细胞瘤,病人预后较好。但是MGMT基因有无甲基化与病人的预后无关。结论:检测少突胶质细胞瘤染色体1p/19q和p53蛋白表达情况可能提高临床病理诊断及提示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肺癌患者淋巴细胞及肿瘤组织遗传物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玮  钱桂生  黄桂君 《重庆医学》2006,35(6):507-509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肿瘤细胞染色体异常变化,了解肺癌患者染色体畸变规律。方法应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分析50例原发性肺癌住院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及55例肺癌肿瘤组织染色体,55例组织标本中鳞状细胞癌24例、腺癌13例、腺鳞癌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8例、小细胞癌4例、非典型类癌1例。结果32%的肺癌患者有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16/50),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中晚期肺癌患者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为59.1%(13/22),显著高于Ⅰ、Ⅱ期肺癌惠者(10.7%,3/28)。55例新鲜肺癌手术标本常规G显带染色中23例核型分析成功,成功率为41.8%。23例肺癌标本均有明显的染色体异常,除整条染色体丢失外,鳞状细胞癌表现为2q(3/6)缺失,3q(3/6)、3q13(1/6)和12p(3/6)扩增;肺腺癌为1q(5/6)、5p(2/6)、8q(2/6)扩增,9q(4/6)、10p(2/6)缺失;腺鳞癌为1P(2/3)、6q(1/3)缺失,1q(2/3).3q(2/3)扩增;细支气管肺泡癌为3p(1/4)、8p(3/4)、11q23缺失,1q(3/4)扩增;小细胞癌为3p(2/3)缺失。3q(2/3)、5p(1/3)、5p11(2/3)扩增。结论原发性肺癌不同病理分型存在广泛的遗传物质不平衡现象。染色体基因扩增和缺失可能是不同类型肺癌发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定量参数对脑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的术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9月至2020年1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WHOⅡ~Ⅳ级脑胶质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颅脑MRI常规和IVIM-DWI检查。其中,IDH1突变型17例,IDH1野生型38例。测量肿瘤最大层面实性区域和对侧正常白质区域,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真性水分子扩散系数(D)、微循环灌注系数(D*)和灌注分数(f)4个定量参数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IDH1突变组与IDH1野生组IVIM-DWI各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IVIM-DWI定量参数预测脑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的效能。结果IDH1突变组ADC、D、f值分别为(1.197±0.242)×10-3mm2/s、(0.985±0.191)×10-3mm2/s、0.496(0.282,0.712),IDH1野生组ADC、D、f值分别为(0.951±0.252)×10-3mm2/s、(0.774±0.173)×10-3mm2/s、0.269(0.118,0.871)。IDH1突变组ADC、D、f值均明显高于IDH1野生组(均P<0.05),但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ADC、D、f值预测脑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的AUC分别为0.793、0.807、0.818,ADC值预测IDH1基因突变的特异度最高,f值的灵敏度最高。结论IVIM-DWI的定量参数ADC、D、f值在术前预测脑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有重要价值,以f值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联合检测脑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R132位点核苷酸突变(IDH1R132突变)、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Ki-67蛋白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脑胶质瘤病理标本13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理标本中IDH1R132突变、MGMT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此部分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从而分析这3种分子标志物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35例脑胶质瘤标本中IDH1R132突变总阳性表达率为31.1%(42/135),Ⅱ级、Ⅲ级及Ⅳ级脑胶质瘤标本中IDH1R132突变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1%、22.2%、11.8%,三者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DH1R132突变阳性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分别为27个月和13个月(P<0.01).MGMT总体阳性表达率为42.2%,不同级别的胶质瘤之间MGMT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GMT阳性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低于阴性者(23个月)(P<0.01).所有患者Ki-67呈阳性表达,Ⅱ-Ⅳ级胶质瘤中Ki-67的表达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级别的胶质瘤之间Ki-67阳性表达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表达程度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IDH1R132突变、Ki-67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IDH1R132突变、MGMT在不同级别胶质瘤的预后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1号染色体(1p)短臂缺失被认为是神经胶质瘤的有利预后因素。对108例胶质瘤的高密度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表明存在2种类型的1p缺失。1p全部半合子缺失与19q缺失和少突神经胶质瘤表型密切相关;而1p部分缺失主要见于星形细胞瘤,与19q缺失无关。尽管前者预示着更长的总存活期和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与人脑幕上WHOⅡ级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95例幕上WHOⅡ级胶质瘤患者的术后病理标本及临床资料。通过对标本组织IDH1基因直接测序,分析IDH1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 95例患者中发现69例(72.6%)IDH1突变,均为R132H型突变。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混合性少突星形细胞瘤的突变率分别为73.6%、68.8%、73.1%。IDH1突变型和野生型患者平均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6±7.4)岁 vs.(46.9±11.6)岁,P<0.05]。年龄 ≥ 50岁和<50岁组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43.8% 和78.5%(P<0.05);男性和女性组的突变率分别为68.6%和77.3%(P>0.05);肿瘤大小(直径) ≥ 5 cm和<5 cm组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60.0%和90.0%(P<0.05);肿瘤仅累及单个脑叶和累及深部组织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93.3%和32.0%(P<0.05)。 结论 IDH1在幕上WHOⅡ级胶质瘤中突变率较高。IDH1突变与幕上WHOⅡ级胶质瘤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生长部位密切相关,与患者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5.
李茜  林勇  冯琼瑶 《重庆医学》2023,(1):97-101+107
目的 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对脑胶质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2015年该院手术病理证实的208例患者胶质瘤标本。基因测序检测IDH1突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VD,分析IDH1在不同类型胶质瘤中的突变情况及其与MVD之间的关系。构建IDH1突变细胞系,分析IDH1突变对胶质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泌的影响。结果 IDH1突变主要发生于WHOⅡ级和Ⅲ级胶质瘤中,突变率分别为56.96%和55.36%。在相同级别胶质瘤中,IDH1突变型胶质瘤标本的MVD明显低于IDH1野生型(P<0.05)。在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中转染IDH1突变型质粒后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 h内,IDH1突变型和对照组细胞增殖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IDH1突变主要发生于低级别胶质瘤,IDH1突变患者MVD降低,其机制与VEGF分泌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GFR、EGFRvⅢ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其与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胶质瘤患者的生存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8年10月在本院经手术治疗的胶质瘤病例104例,其中低级别胶质瘤(WHO Ⅱ级)27例,间变性胶质瘤(WHO Ⅲ级)20例,胶质母细胞瘤(WHO Ⅳ级)57例。存档蜡块免疫组化检测EGFR、EGFRvⅢ蛋白表达,收集临床病理参数、分子标记物,并进行随访。结果:EGFR蛋白表达阳性率为低级别胶质瘤(WHO Ⅱ级)44.4%(12/27),间变性胶质瘤(WHO Ⅲ级)50.0%(10/20),胶质母细胞瘤(WHO Ⅳ级) 68.4%(39/57),随着组织学级别的增加,EGFR阳性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vⅢ蛋白表达阳性率为低级别胶质瘤(WHO Ⅱ级)0,间变性胶质瘤(WHOⅢ级)为10.00%(2/20),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为10.53%(6/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1%(8/61)EGFR阳性胶质瘤表达EGFRvⅢ,EGFR阴性胶质瘤未发现有EGFRvⅢ的表达,两者呈正相关(r=0.242,P0.05)。EGFR表达与分子标记物1p/19q杂合性缺失有关(P=0.029),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及其他分子标记物无关。EGFRvⅢ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分子标记物无关。单因素分析显示EGFRvⅢ、年龄、组织学级别、KPS评分、治疗方案、IDH1基因突变、ATRX基因突变与胶质瘤患者生存有关(P0.05),Cox分析显示年龄、组织学级别、治疗方案及分子标记物IDH1是胶质瘤患者独立的预后预测因素(P0.05),EGFRvⅢ不是胶质瘤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胶质瘤EGFR、EGFRvⅢ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不能作为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Yu Y  Liu XP  Liu SH  Yu MH  Zhang Y  Xiao ZJ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8):2693-2697
目的研究伴染色体结构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584例有可分析细胞遗传学资料的MDS患者,对其中有染色体结构异常患者按WHO标准重新进行诊断分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DS患者染色体结构异常发生率为7.4%,常见染色体结构异常有i(17)(q10)、t(1;3)(p36;q21)、der(1;7)(q10;p10)和der(22),另13例患者的染色体结构异常迄今尚无文献报道。i(17)(q10)患者表现中、重度贫血,骨髓易见粒系核左移,少颗粒,假Pelger—Hiiet异常及淋巴样小巨核,多为单纯核型异常,预后差。t(1;3)(p36;q21)患者表现大细胞性贫血,骨髓可见粒系成熟障碍,单核细胞比例高,巨核系病态增生,以MEL1基因表达为主或仅表达MEL1。der(1;7)(q10;p10)患者多以感染起病,大细胞或正细胞性贫血,骨髓三系病态造血,中位生存期短。der(22)患者表现贫血,血小板不低,骨髓可见粒系少颗粒,假Pelger-Hiiet异常及单元核、双元核巨核细胞,伴累及22q11的易位。结论伴i(17)(q10)、t(1;3)(p36;q21)和der(1;7)(q10;p10)的MDS可能为独立的临床病理遗传学病种,而der(22)尚有待更多的病例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伴特征性der(1;7)(q10;p10)染色体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骨髓细胞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利用G显带的方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MDS相关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4例患者多数为中老年男性(3/4),血小板计数低(中位数33×109/L),病态造血细胞发育异常1~2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2例单纯der(1;7)(q10;p10)异常,1例附加+8,1例复杂异常核型附加del(3q)和+8;FISH均有D7S486基因位点缺失,2例CEP8基因位点多个拷贝;随访3例患者死亡,1例失访,单纯der(1;7)(q10;p10)异常患者生存期27个月,1例附加+8患者采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总生存期达到9年余,1例复杂核型患者生存期14个月。结论:伴der(1;7)(q10;p10)染色体异常的MDS患者具有某些独特的临床特点,如中老年男性居多、血小板计数低、三系病态造血少。伴单纯der(1;7)(q10;p10)患者预后中等,附加+8预后不受影响,复杂异常核型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术前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SC-MR)预测WHOⅡ级胶质瘤IDH1的基因状态.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5例Ⅱ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DSC-MRI检查,测量并计算肿瘤实质区的rCBVmax与rCBFmax.按照分子病理结果分为IDH1突变组(14例)和I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在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neurodevelopmental disailities,NDDs)患儿遗传学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NDDs患儿采集外周血之后,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CMA检测,检测结果用ChASv3.0软件和相关信息学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到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患儿22例(22.00%,22/100),其中携带病理性变异及可能致病性变异患儿14例(14/100,14.00%),涉及17个致病性及可能致病性CNVs,包括14个微缺失位点(1q21.1q21.2、6p22.3、7q11.23、7q11.23、7q31.1、8p23.3p23.1、9q34.3、10q26.13q26.3、15q11.2q13.2、15q11.2q13.1、15q11.2q13.1、Xp22.32p22.31、Xp22.33p11.23、Xq21.1q28);3个微重复位点(2q36.3q37.3、9q34.12q34.3、8q24.23q24.3);携带临床意义未知变异的患儿8例(8/100,8.00%)。78例患儿未见明显染色体异常,样本的检测成功率为100%。结论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是导致NDDs发生的重要遗传学因素之一。CMA检测能及时发现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染色体异常,同时能够检测出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无法发现的大量微缺失或微重复,在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