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两种不同剂量的细小病毒H-1(PVH-4)经腹腔内接种至成年健康仓鼠,动态观察其对实验动物各时相骨髓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时相骨髓增生程度无明显变化,均为增生增高,巨核细胞易见。骨髓细胞形态未见异常改变,PVH-1接种后第7天,两实验组骨髓粒细胞计数均呈轻度相对下降(P<0.05),红细胞计数相对增多(P<0.05)。至第14天后,细胞计数基本恢复。各组粒红比例范围十分接近。在统计学上,两实验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2.
杨庆华  罗鸿予 《上海医学》1994,17(4):202-204
健康成年金黄仓鼠腹腔内接种PVH-1,FCM动态检测肝细胞DNA周期动力学变化,结果显示:PVH-1接种后处于G0+G1期的肝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S期肝细胞在第3天显著高于对照组动物(P<0.05),且在第7天时仍呈上升趋势,第14天到30天趋于正常水平。G2+M期肝细胞在PVH-1接种后第30天升高(P<0.05)。结果提示,运物在PVH-1接种后第3到第7天是病毒在肝细胞中的复制高峰,  相似文献   

3.
健康成年金黄仓鼠腹腔内接种PVH-1(5×106pfu),FCM动态检测肝细胞DNA周期动力学变化,结果显示:PVH-1接种后处于G0+G1期的肝细胞与对照组动物相比无显著差异。S期肝细胞在第3天显著高于对照组动物(P<0.05),且在第7天时仍呈上升趋势,第14天到30天趋于正常水平。G2+M期肝细胞在PVH-1接种后第30天升高(P<0.05)。结果提示,动物在PVH-1接种后第3到第7天是病毒在肝细胞中的复制高峰,并阻滞仓鼠处于S期肝细胞分裂进入G2+M期,但是这种阻滞作用较短暂、并可逆,在PVH-1接种后14~30天自然消失。  相似文献   

4.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乙型肝炎37例的血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肝组织中的HBV-DNA存在情况,阳性率分别为57.1%,87.1%和83.8%,统计分析表明,血清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血清与肝组织中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肝组织中的HBV-DNA阳性率的相关系数是0.81(P〈0.05),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肝组织中的HBV-DNA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动态观察HBV与AFB1诱发树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中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阳性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ⅠGF-Ⅱ)发生情况,探讨HCC发生的可能机制。实验动物分4组,A组:HBV阳性和摄入AFB1;B组:HBV阳性组;C组:摄入AFB1;D组:空白对照。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活检组织。结果:(1)肝癌前病变GGT阳性灶在各实验组不仅灶数量,而且灶大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双诱癌因素组(A)灶数量明显大于单诱癌因素组(B、C)(P<0.05);(2)实验第15周,即有IGF-Ⅱ阳性表达,在第45周阳性率明显高于第75周(P<0.05);(3)HBV感染组(A,B)动物肝组织中HBsAg阳性率高达92.1%,首次在树肝组织中检出HBxAg,且阳性率达86.5%。提示:HBV与AFB1协同致树HCC;HCC发生早期就有ⅠGF-Ⅱ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6.
对509例门诊查体者进行了ALT及HAV,HBV,HCV,HDV,HEV标志物的检测;并对检测出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炎患者以及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者(对照组)的血液进行SOD,GSH-PX,LPO测定。结果显示:肝炎病毒感染者,肝炎患者血中SOD,GSH-PX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PO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P〈0.01),当多种肝炎病毒混合感染时血SOD,GSH-PX下  相似文献   

7.
以CAS-200型图象细胞仪(ICM)对99例肝细胞癌(HCC)行DNA定量分析,结果:包膜完整,包膜不完整,和无包膜三组HCC之间,增殖指数,细胞核面积,二倍体肿瘤比例均有显著性计学差异(P〈0.01,P〈0.05,P〈0.05),在无门静脉癌栓(TTPV),合并镜下TTPV,和合并肉眼TTPV的三组HCC间,增殖指数和DNA指数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P〈0.05)。合并肝内播散组HCC  相似文献   

8.
取家兔16只,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后均分为血液稀释组(HD)和正常红细胞压积(Hct)组(NG)。另取兔8只仅行开胸手术作为对照组(CG)。观察血液稀释对心肌梗塞兔循环。肾上腺素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剂量(E/V)及梗塞区大小的影响。结果Hct:HD31.3±2.7%,NG38.1±2.62%,CG39.1±1.6%。冠状动脉结扎后至半小时内三组HR,MAP,CVP及心肌耗氧量均明显增加。HD的增加达1h(P<0.05)。(EIV:CO23.3±4.5μg·kg-1,HD18.0±2.95μg·kg-1(P>0.05),NG,6.86±1.7μg·kg-1,差异显著(P<0.05)。心肌梗塞区占全心重HD为6.4%,NG8.1%。(P>0.05)。证实血液稀释有提高心肌应激性,成少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心肌微循环和减小梗塞范围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对儿童55个月后的免疫效果。小剂量组98人,剂量5ug×3次;对照组136人,剂量30ug、10ug、10ug。于0、1、6月三角肌部位注射。同时观察未接种乙肝疫苗儿童176人HBV感染情况。结果;首剂接种8、18、55个月后,抗-HBs≥10mIuu/ml的人数,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54对57/58(P>0.05);52/53及54/55(P>0.05);36/41对73/78p<0.05)。两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34±0.27对55.4±0.42(p<0.01);42.0对55.0(p<0.05);76.14对139.5(p>0.05)。55个月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接种儿童,不论抗-HRs滴度是否达到有效保护水平,HB、Ag均阴性。未按种儿童HBsAg(+)为11/176(6.25%)。结论:与正规剂量一样,小剂量乙肝疫苗同样产生有效的保护作平,接种后机-HBs低滴度儿童仍可防止HBV感染。  相似文献   

10.
对接种乙肝疫苗3年的幼儿及小学生216名进行抗-HBs测定,与对照组50名未接种者比较,两组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而幼儿接种组168名与小学生接种组48名的抗-HBs及抗-HBc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接种乙肝疫苗3年后,抗-HBs已达到保护水平,应加强接种1次,以延长疫苗保护时间。  相似文献   

11.
应用心率功率谱(HRPS)分析34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心率变异性(HRV)。结果糖尿病组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HF)及总功率(TP)成分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P〈0.01,P〈0.01),LF/HF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糖尿病患者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活性均降低,尤以迷走神经活性降低为著,交感神经活性相对占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LA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方法应用生物学方法检测HBeAg、HBVDNA均阳性慢乙肝患者治疗前后IL-2水平。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4%和68.6%。治疗前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有显著提高(P<0.005)。依HBV标记阴转情况分组:1组HBeAg(-)、HBVDNA(-)16例;2组HBeAg(+)、HBVDNA(-)9例;3组HBeAg(+)、HBVDNA(+)15例。1、2组治疗前IL-2均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均明显提高(P<0.005,P<0.01)。3组治疗前IL-2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IL-2比对照组低(P<0.02)。结论IL-2水平明显降低的慢性乙型肝炎采用LAK细胞回输治疗HBV标记阴转率高。  相似文献   

13.
用第二代抗-HCVEIA试剂盒检测688名医务人员。抗-HCV阳性率0.58%(4/688),与正常对照组(0.27%)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抗-HCV与从医年限相关(P<0.05),与年龄不相关(P>0.05)。医务人员分5组比较,抗-HCV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外科系医生抗-HCV阳性率最高。提示:医务人员虽非HCV高危人群,但存在HCV职业性感染,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4.
用PCR检测消化道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51例消化道疾病患者活检或手术标本的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DNA,阳性率9.80%;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随机检测其中41例患者血清HCMV-IgM。结果显示:消化道组织巨细胞病毒感染数低于血清HCMV-IgM阳性数(P〈0.01);血清HCMV-IgM检测中,恶性肿瘤和结肠炎患者HCMV感染均较对照组为高(P〈0.01和P〈0.05)。提示PCR是消化道巨细胞病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正常的黑色素细胞(MC)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ib)的生物学效应。方法 收集MC的上清液按不同的浓度加入培养的HSFib中,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率,^3H-TdR参入法测定细胞DNA合成率。结果 加入MC上清液的HSFib,培养48h后,较正常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增殖明显(P〈0.05(,DNA合成率各实验组(MC1组外)与对照组相差显著(P〈0.01),但高浓度组(75%)的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检测了140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HCV)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CHC)的HCV核酸(HCV RNA)和IgM抗体(抗-HCV IgM)两项指标。结果表明,原始诊断为不同临床型的肝炎(HC)患者,8年随访时,HCV RNA和抗-HCV IgM阳性率分别为80.7%和90.7%(u=2.39P〈0.05)。在原始诊断不同临床型HC转慢者中,上述两项指标均未发现统计学上的差异(均为P〉0  相似文献   

17.
L—精氨酸对慢性肺心病之心电图及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一氧化氮前体L-精氨酸(L-Arg)对慢性肺心病的治疗作用,将46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Arg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按分组分别口服L-Arg和安慰剂3.0g/日共4~6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X线胸片征象及血气变化,结果表明:L-Arg组心电图指标P1RV1+SV5,电轴,V1R/S,V5R/S和aVRR/S均明显改善(P〈0.05),肺动脉凸度也明显改善(P〈0.05)  相似文献   

18.
血脂康与脂必孕对高胆固醇血症的调脂作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超烈  贺淑梅 《广东医学》2000,21(5):430-431
目的 比较两种国产中药血脂康和脂必孕的调脂作用。方法 60例高脂血症患者(实际完成57例)随机分成两组,服药前及服药后4,8周则血脂。结果 (1)两种药物在4周时TC分别下降19%(P〈0.001)和11%(P〈0.05),TG分别下降21%,23%(P均〈0.01);LDL-C分别下降27%(P〈0.05),14%((P〉0.05);脂必孕在8周时LDL-C下降22%(P〈0.05),HDL-C  相似文献   

19.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乙型肝炎37例的血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肝组织中的HBV-DNA存在情况,阳性率分别是57.1%、87.1%和83.8%。统计分析表明,血清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血清与肝组织中的HBV-D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肝组织中的HBV-DNA阳性率的相关系数是0.81(P<0.05),提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肝组织中的HBV-DNA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江建宁  周桂英 《广西医学》1998,20(6):1005-1008
对374乙型肝患者血清用地高辛探针法检测HBV-DNA;用酶联法检测HBeAg、抗HBe、HBcAg、抗HBc-IgM。结果:HBV-DNA与HBeAg、抗HBeAg、抗HBe无明显相关(P〉0.05),与HBcAg、抗HBC-IgM呈正相关关系(r=0.18-0.2,P〈0.01);HBeAg组与抗HBe组HBV-DN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以HBV-DNA为标准评价HBeAg、H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