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了解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麻醉恢复室接收的5060例全麻术后患者进行病情评估、记录,并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小儿组、成人组及老年组,统计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各年龄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1297例(25.63%),其中循环系并发症548例(10.83%),呼吸系并发症490例(9.68%),神经系统并发症192例(3.80%).结论:应制定个性化的麻醉和复苏方案,以减少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SARS患者恢复期胸部后遗病变的CT表现,评价CT在SARS恢复期复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恢复期SARS患者进行追踪随访,为期1a,分4次(于出院后30~40d、90~100d、240~250d、350~360d),行胸部CT检查,并对其影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5例患者随访观察最后胸部CT正常的59例占78.66%;散在磨玻璃样影未完全吸收的5例占6.66%;部分纤维化的6例占8%;部分纤维化伴细支气管囊状扩张的3例占4%;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例占1.33%;结核1例占1.33%。【结论】高分率CT是恢复期SARS患者胸部检查最佳方法,能清晰地显示胸部病变的细微改变,指导临床医师采取较积极的治疗措施,以减少病人遗留肺部病变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恢复期SARS病人心境障碍状态调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关SARS患者心境障碍的情况虽然已有相关报道[1],但是因客观原因调查数量较少,调查方法尚欠标准,对于心境障碍情况存在最普遍地恢复期SARS患者的情况,并没有具体调查分析.本研究随机选择恢复期SARS病人200例,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调查量表评定其心境障碍情况[2],通过掌握具体数据,并进行分析,有利于今后对该期患者开展进一步的临床治疗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探索麻醉恢复室安全护理的方法。方法对本院麻醉恢复室所收治的5 156例术后患者进行病情记录、分析,统计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结果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并发症1 093例(21.20%),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441例(8.55%),循环系统并发症504例(9.77%),神经系统并发症25例(0.48%),其他123例(2.39%)。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观察,针对患者的不同护理需要,与其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将并发症的危险程度降低,保证患者安全平稳的度过麻醉恢复期。  相似文献   

5.
20名医务人员感染SARS追踪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SARS在医务人员中感染状况、抗体检测、临床和预后等特点.方法对该院2月份感染SARS的20名医务人员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抗体检测、肺功能检查.结果20名医务人员感染者中,男4例,女16例;医生8例,护士12例,平均年龄(26.8±6.0)岁;医务人员感染SARS的潜伏期是1~13 d,常见潜伏期是2~6 d(14例),平均潜伏期(3.6±1.3)d,平均住院时间(26.1±11.5)d;该院一线工作人员231人,医务人员的感染率是8.7%(20/231),治愈率是100%,无一例死亡.由于消毒隔离防护措施得当,最近3个多月以来,该院未再有医务人员感染SARS.跟踪调查显示,20例医护人员预后良好,目前已全部恢复临床一线工作;19/20例(95.0%)肺功能检测完全恢复正常,1例通气功能轻度异常;抗体检测90.0%恢复期SARS抗体阳性,双份血清5/6例恢复期SARS抗体滴度升高,4/60例未感染一线人员抗体阳性.结论医务人员感染SARS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与一般SARS患者基本相同,我院医务人员的SARS感染率较低,临床治愈率高,追踪3个多月大多预后良好.目前的SARS抗体检测可以诊断大部分SARS患者,SARS存在隐性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苏醒时间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620例全麻术后患者作病情评估和记录,按年龄分为少儿组、成人组和老人组,对麻醉恢复期各年龄组并发症的发生及苏醒时间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麻醉恢复期患者各种并发症共发生649例(24.77%),三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常见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异常,少儿和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麻醉恢复室的留观时间应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SARS患者恢复期排毒情况以及粪便SARS—CoV可能的来源,北京佑安医院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通过对46例SARS患者206份系列、同期的粪便及漱口液标本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不同病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227例临床诊断为SARS的患者和50名健康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比较病程不同阶段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健康人外周血CD3 、CD4 、CD8 分别为(1736±493、860±275、695±253)个/ul;227例SARS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8 分别为(1162±649、621±399、443±290)个/ul,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病程1~2周达最低值,在发病的第2~3周开始明显回升.12例死亡患者外周血CD4 均低于200个/ul;SARS患者恢复期外周血CD3 、CD4 、CD8 分别为(1378±746、742 474、521±295)个/ul,多数恢复正常.结论:SARS患者急性期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均减少,但可逆转,恢复期可恢复正常,与病程进展相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恢复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是否携带病毒及具有传染性.方法选择SARS抗体(ELISA检测法)阳性的177例恢复期SARS患者,利用实时定量PCR法对患者的尿、粪便、咽漱液共531份标本中的SARS冠状病毒(SARS-CoV)核酸进行定量检测.结果177例患者中有49例(27.7%)标本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其中31例(17.5%)1种标本阳性,14例(7.9%)2种标本阳性,4例(2.3%)3种标本阳性.尿、粪便、咽漱液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4.7%(26例)、11.9%(21例)和13.6%(24例).标本中病毒核酸的拷贝数在100~47 000copies/ml之间,3种标本中病毒核酸不同拷贝数量级的患者阳性例数经χ2检验无明显差异.结论住院中的恢复期SARS患者约有十分之一仍然携带SARS-CoV.有必要将SARS冠状病毒核酸的实时定量PCR检测作为SARS患者出院与解除隔离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0.
全麻恢复期常常出现许多并发症。为了提高对并发症的预防 ,我们对 16 0例全麻恢复期的患者进行了分析总结 ,对出现的主要并发症进行了分析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6 0例全麻恢复期患者 ,男 10 5例 ,女 5 5例。年龄 5~ 72岁。体重 16~ 90kg。普外科 6 2例 ,胸外科 2 8例 ,儿外科10例 ,口腔科 6例 ,泌尿外科 2 4例 ,脑外科 30例。2 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原因分析2 .1 苏醒延迟 全麻后超过 2小时患者意识仍不恢复 ,即可认为麻醉苏醒延迟[1] 。主要原因有 :1)麻醉镇痛药用量不当或镇静药用量偏大 ,主要见于短小手术、手术即将结束时应用长…  相似文献   

11.
100例SARS恢复期患者的胸部高分辨CT表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恢复期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其与其他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出院约2个月的SARS患者行胸部高分辨CT检查,并有65例同时行实验室检查,91例行肺功能检查。结果49例(49.0%,49/100)患者的CT仍有异常表现,以磨玻璃样病变(95.9%,47/49)和细小网格状病变(59.2%,29/49)最为常见。按CT表现程度分组后,各组间淋巴细胞计数、CD4细胞计数的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1);2和3级患者通过单次呼气弥散法测定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iffusingcapacityforcarbonmonoxide,DLCO%)低于0级患者(P<0.01)。结论SARS患者恢复期与病中的影像学表现有所不同,而高分辨CT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弥散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ARS冠状病毒包膜(M)蛋白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蛋白,并对其进行血清学鉴定。【方法】克隆编码SARS冠状病毒M蛋白的基因,并在原核系统中表达GST-M融合蛋白,用Western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析GST-M融合蛋白。【结果】10份SARS患者恢复期血清均能识别M-GST融合蛋白,并在Mr=52000附近出现特异性结合带;而10份正常人血清不与M-GST融合蛋白起反应。【结论】本研究获得了SARS冠状病毒GST-M融合蛋白,它可与SARS患者的恢复期血清产生特异性的结合反应,为研究SARS冠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和制备重组疫苗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SARS恢复期的中医分型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探讨中医药对SARS恢复期的治疗,结合临床实际分为余热未尽、肺胃阴伤,邪热已退、余湿困中,痰浊瘀阻、肺失宣降,心肺阴虚、神不内守,阴不制阳、阴阳失调,气阴两伤、肺络瘀滞等6型,每种类型都有具体方药及随症加减。最后在讨论中提出激素引起的内分泌功能失调,代谢紊乱,以及“非典”所致的肺部损害、肺纤维化等,是构成“非典”恢复期的主要特征。所以,“非典”恢复期,在激素递减的同时,配合中医药综合调治,对预后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SARS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比较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SARS病毒(SARS-CoV)感染动物模型是否适用于SARS肺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阐述SARS肺纤维化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比较医学的研究的方法,将SARS病人肺纤维化的发病特点及可能的机制同目前已经建立的SARS动物模型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病种的肺间质纤维化性改变都是从肺泡炎开始,在发展和修复过程中导致的肺纤维化倾向有共同之处。SARS中大约有7.8%的康复者中出现比较严重的肺纤维化后遗症。SARS肺纤维化发生早,病情进展快,病人可于数日内死亡,病理改变严重。SARS-CoV感染动物模型已经建成,出现了拟人SARS的临床、病理学和血清学改变。SARS肺纤维化在模型动物中表现也比较明显,纤维母细胞及胶原纤维明显增多。结论SARS—CoV感染动物模型可以用于SARS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康复期肺功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期的肺功能动态变化状态。方法对68例康复期SARS患者在出院1、2、3及6个月进行随访,了解其症状、体征和基础疾病,测定肺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SARS病毒抗体IgG、血气分析,作胸部高分辨CT。对肺功能各项指标与其他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SARS病毒抗体IgG为阳性。出院1个月时44例有肺功能异常(674%),43例为轻、中度异常(632%),41例有弥散障碍(603%),其中单纯弥散障碍31例(456%),6个月后仍有16例(235%)存在弥散障碍。出院3个月的TLCO较出院1个月明显好转(P<005),出院3个月与6个月的TLCO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1个月的患者中有35例(515%)胸部CT表现异常,出院3个月的CT变化较出院1个月明显好转(P<005),出院3个月与6个月时的CT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LCO与CT异常改变有明显相关性。结论SARS患者康复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但多数为轻、中度异常,肺功能损害以弥散下降为主。出院3个月肺功能明显好转,出院6个月与出院3个月比较肺功能改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30例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实验室特征。方法:对30例SARS病人的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分别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微生物学以及生化、免疫等各项指标检测,分析其变化特征,并与正常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SARS组多项指标与对照组有差别,其中血清酶AST、CK、CK-MB、LDH、LDH同工酶(LD1)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急性期高于恢复期(P<0.05),血常规WBC、LY%、GR%、RBC、Hb、Plt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别(P<0.01)。常见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显示血液及体液培养标本中条件致病菌检出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2/30)、嗜麦芽假单胞菌(2/30)、表皮葡萄球菌(MRSE)(1/30)、赛氏葡萄球菌(MRSCN)(1/30)。药敏结果显示头孢哌酮-舒巴坦、万古霉素对上述相应菌敏感率最高。结论:SARS的实验室特征显示出该病对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有损害,对进一步研究及诊治该病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探讨SARS—CoV感染患者急性病理损伤的免疫反应机制。方法:应用SARS—CoV感染康复者血清24h内多次注射豚鼠体内,观察肺脏损伤及血液气体变化。结果:动物在第3次注射康复者血清后出现急性严重呼吸困难,血氧明显降低、二氧化碳明显升高,肺组织病理显示肺组织大量炎细胞浸润,脾组织白髓淋巴细胞减少,而用正常人血清注射动物后未出现类似变化。结论:给豚鼠多次注射SARS—CoV感染康复者血清可导致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RT-PCR方法,观察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coronavirus,SARS-CoV)在SARS患者粪便中的排出状况。方法以2003年5月16日至23日在本院住院的46例临床确诊SARS患者为研究对象,连续留取粪便标本共103份,提取RNA后采用14对SARS-CoV特异性引物,对每份标本同时进行7次套式RT-PCR扩增,只要有1次RT-PCR结果阳性即判定该标本为阳性。结果在46例患者中,有17例(37.0%)患者的粪便SARS-CoV套式RT-PCR扩增结果为阴性,29例(63.0%)为阳性。粪便SARS-CoVRT-PCR结果阳性时SARS患者的病程为(31.76±10.78)d(12~64d),其中最长1例为64d,系2次连续留取的粪便标本均为阳性、每次标本用2个不同引物RT-PCR扩增结果均为阳性。结论SARS-CoV在患者粪便中排出的时间可长达发病后64d,平均32d,对SARS患者恢复期的消毒隔离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亚群的变化趋势,并评价其在SARS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对30例SARS重症及一般患者外周血DC1和DC2的百分比和绝对数进行跟踪观察,同时分析SARS患者DC细胞亚群变化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结果研究发现,SARS患者发病初期外周血DC细胞亚群数量就明显下降,并在随后4~5周维持低水平、甚至消失;重症患者病程较长,约持续9周以上,而一般患者病程约持续6周;前者在发病6周后DC亚群数量才恢复至正常值,而后者在发病4周后DC亚群数量就开始回升。结论SARS患者发病期间体内DC细胞亚群数量明显下降,提示DC细胞抗病毒能力降低;这既与SARS冠状病毒的直接攻击密切相关,又与临床大剂量激素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SARS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ARS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 :对 2 0 0 3年 3月至 2 0 0 3年 5月收治的 2 9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血常规及影像学检查特点。结果 :本组 2 9例全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有明确接触史者 2 5例 (占 86 .2 % ) ,第一次血常规白细胞降低者有 8例 (占 2 7.6 % ) ,淋巴细胞计数 <0 .9× 10 9 L者 19例 (占 6 5 .5 % ) ,白细胞计数出现进行性下降者 2 2例 (占 75 .9% )。所有患者胸片显示肺部阴影 ,其中迅速进展者 18例 (占 6 2 .1% )。治疗采用抗病毒、抗感染、支持等综合治疗 ,重症患者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和无创机械通气。结论 :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治疗采取综合方法 ,对重症患者使用大剂量激素、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