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U形可折断椎弓根螺钉利用椎旁肌间隙通过小切口微创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及其优越性。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共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27例,女13例,年龄22~60岁。T11骨折4例,T12骨折13例,L1骨折17例,L2骨折6例。依据Denis骨折分型,均为爆裂型骨折,椎管占位小于1/3。依据AO分型,均为A型或B1型损伤。均无神经损伤症状和体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微创组)20例采用U形可折断椎弓根钉小切口微创内固定手术方法于伤椎上下一个节段植入椎弓根钉;B组(开放手术组)20例采用常规后正中入路开放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VAS评分、X线暴露时间、远期随访结果。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早期缓解疼痛等方面较开放手术组有显著优势,在X线暴露时间和远期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U形可折断椎弓根螺钉小切口微创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好,具有微创、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无需特殊器械,不增加X线暴露。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优劣差异。方法整群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4例,采用随机分组将其均分成微创组和开放组,每组患者22例。开放组采用传统的开放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微创组实施Sextant系统下经皮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胸腰椎术后矫正情况,并随访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微创组在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均要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治疗后,两组在椎前缘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高于微创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出血少、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治疗与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取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微创治疗组)以及同期收治的40例患者采取开放治疗的患者(传统治疗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相关的影像学指标以及围术期指标的改变,比较2种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结果:微创治疗组的患者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住院天数均少于传统治疗组(P〈0.05);而2种方法均可以改善患者手术前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上椎椎体前缘高度等影像学指标,但是2种治疗方法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Quadrant微创通道下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57例,其中微创组27例,采用Quadrant微创系统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开放组30例,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前后VSA评分及Cobb角变化。结果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长度及住院时短(P均<0.05),术后VSA评分低于开放组(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Quadrant脊柱微创系统下进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单纯胸腰椎骨折具有切口小、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经皮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7)及对照组(n=39)。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手术前后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中流血量、住院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对照组患者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即刻Cobb’s角、失状面指数、椎体前缘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相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具有创伤小、流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8例腰胸椎骨折患者(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将其依据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比较2组治疗的结果。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48例获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断钉断棒、无死亡或神经损伤患者。术后X线片检查伤椎高度,Cobb角,CT检查椎管矢状径。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附加伤椎置钉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确切,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8月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按手术方法将其分为2组。微创组36例,选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开放组24例,选用开放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前及术后2周的VAS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以此对比分析。结果微创组的住院天数(8.94±1.90)d,少于开放组的(12.67±2.59)d,微创组的术中出血量(50.00±1.43)m L,明显少于开放组的(128.33±53.54)m L,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术后2周VAS评分(2.89±0.66)分,低于开放组的(3.42±0.57)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与开放型基本无差别,但是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患者术后疼痛轻,可使患者快速康复,同时减轻患者经济压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6例,其中15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1例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相关指标、疼痛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6~18个月)。微创组与开放组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切口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术前与术后胸腰椎骨折处脊柱后凸畸形的矫正、骨折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皮微创组术后骨折处后凸畸形的矫正、骨折椎前缘高度的恢复程度与开放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末次随访经皮微创与开放组在畸形矫正度丢失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微创组术后恢复更快,疼痛更轻,创伤更小。结论: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经皮微创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骨折复位效果良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经皮椎弓根螺钉与传统开放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0年12月20日至2015年1月31日入住骨科86名胸腰椎骨折患者, 患者年龄15~56岁之间, AO分类A3型胸腰椎骨折不伴有神经症状, 接受经皮椎弓根螺钉的微创手术治疗或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伤椎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丢失情况。结果 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均优于开放组;术后2组间VAS评分及ODI值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远期随访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间伤椎局部Cobb角无统计学意义;椎体前缘高度复位丢失有统计学意义, 微创组显著大于开放组 (P<0.05) 。结论经皮椎弓根钉能有效地治疗A3型胸腰椎骨折, 出血少, 创伤小, 恢复快, 远期临床疗效满意, 尤其适合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10.
微创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4月~2010年4月,收治28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12例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例行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VAS疼痛评分相比,微创组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术中X线透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年,两组的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半年两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复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王昊 《中外医疗》2015,(4):40-41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方法该选取100例腹股沟疝患儿作研究对象,均为该院小儿普外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随机分组,就腹腔镜手术(观察组,n=50)与开放性手术(对照组,n=50)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患儿手术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阴囊水肿1例,无切口感染,术后复发1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1例,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对保障疗效和患儿生命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思睿  项耀钧  李静 《中国医院》2008,12(10):72-73
手术室是为病人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核心技术部门。手术室的正常、高效、科学运行关系到了所有外科科室及与手术相关科室的整体效率。因此,针对目前手术科室术前等待时间过长,手术台次安排低效的情况,通过专家咨询、调查问卷、头脑风暴、六西格玛等方法就关系手术整体运转的关键环节--手术接台管理进行探讨和改革,破除制约手术科室的瓶颈,提高手术科室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白内障手术工作流程,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提高手术患者和医师满意度。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手术室白内障日间和住院手术患者1 046例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6月至9月的482例患者归入流程优化前组,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的564例患者归入流程优化后组。对优化前、优化后白内障手术间工作效率、首台开台时间、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优化前组相比,优化后组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提高,非手术时间缩短,患者、手术医师、护士的满意度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合理的手术工作流程可以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减少手术室资源浪费,提高手术患者及医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内气管,隆突,支气管手术中气管插管和肺通气方式的选择。方法:(1)气管插管:根据手术部位不同选择经口和经术野两次插管法,双腔管和单腔管法。(2)肺通气方式:气管,支气管离断吻合期间选择单肺通气,双肺通气和双肺分别通气方法;连续监测MAP,HR,EKG,SpO2和PetCO2,于麻醉前,诱导毕,气管支气管离断和呼吸道重建时查动脉血气。结果:30例胸内气管,隆突和支气管手术选择欠插管法8例,双腔管14例,单腔管8例。气管支气管离断时,单肺通气25例,双肺通气2例,双肺分别通气3例。监测MAR,HR,EKG,PaO2,PaCO2,SpO2和PetCO2变化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胸内气管,隆突,支气管手术中,3种不同方式的气管插管和肺通气能有效建立和维护呼吸道通畅;3种不同的肺通气方式能满足各部位通气需求,其中单肺通气最为常见,而双肺通气和双肺分别通气更接近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切除大子宫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和东莞东华医院收治的38例大子宫(体积如孕12~20周大小)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全切除。术中通过上移进腹穿刺点、套扎后旋切瘤体、缩小子宫体等方法完成子宫全切术。结果38例患者术中根据子宫大小酌情将置镜孔及操作孔相应上移,以扩大镜下视野及操作空间,并采用逐步套扎的方法,逐步旋切缩小宫体,释放出被宫体占据的手术空间,克服了手术空间狭窄,使本组大子宫全切手术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中采用上移穿刺点、套扎后旋切缩小子宫体等方法能有效地为手术创造操作空间,有助于提高腹腔镜切除大子宫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在腹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目的:观察损伤控制外科(DCS)理论在腹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结果。方法:2例腹部巨大包块择期手术患者,第1例术中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后,应用DCS理论进行治疗;第2例术前根据DCS理论制订了手术方案,并在术中实施。结果:2例患者的治疗均获得成功。尤其第2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平稳。结论:腹部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若术中可能出现引起生命危险的情况,应根据DCS理论制定手术方案及处理术中出现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与传统手术治疗胸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胸腺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术切除胸腺瘤,观察组患者给予VATS切除胸腺瘤,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9%和52.38%,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切除胸腺瘤安全可靠,创伤小,愈合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合理切除范围。方法总结46例甲状腺微小癌切除范围。其中行甲状腺一侧全切+对侧次全切28例,甲状腺双侧叶次全切8例,甲状腺一侧叶全切及部分切除术3例,甲状腺一侧叶全切+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对侧次全切7例。结果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1~5年,2例分别于术后3年及4年复发,余均未见复发及转移,无1例死亡。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合理的手术范围是患侧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TARR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跟踪随访我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行STARR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女性患者共155名,对术后2年的手术疗效满意度与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采用多因素有序回归分析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术后2年对手术疗效满意度情况与年龄、BMI指数、脑梗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生育史、是否手助排便、是否合并明显会阴下降、直肠前突程度、直肠内套叠程度、排便性状、是否术后进行盆底肌训练、是否合并肠疝、球囊排出实验结果、直肠最大耐受量、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存在关联性,其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60岁且≥40岁),生育史(无、1个),II度直肠前突、I度直肠内套叠、无明显会阴下降、术后进行盆底肌训练、无肠疝是术后2年手术疗效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较低的年龄、较少的生育史、直肠前突及直肠内套叠程度较轻、无明显会阴下降、术后进行盆底肌训练、无肠疝可提高STARR术后疗效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青年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青年自发性气胸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年无复发。结论 青年自发性气胸的病理基础多为肺大泡破裂,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