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活化后小鼠真菌性角膜炎中的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合酶(iNOS)、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水平,探讨机体免疫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角膜表层镜法建立Balb/c小鼠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模型,分别在小鼠角膜感染真菌前注入乳胶微粒和PBS液,形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感染后第1,3,5,7 d,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角膜炎特点;H-E染色观察角膜病理变化;Real time-PCR检测角膜中细胞因子MIF、MPO、iNOS的表达。结果(1)临床特征:实验组,早期角膜浸润混浊且进行性加重,第7 d最严重;对照组,早期角膜浸润混浊进行性加重,第5 d后新生血管大量生长。(2)H-E染色:实验组可见早期角膜中央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至第7 d最重。对照组可见早期角膜缘、角膜基质及前房中有炎症细胞浸润,第5 d后明显减少,基质纤维细胞逐渐增多。(3)Real time-PCR检测结果表明,MPO、MIF、iNOS细胞因子基因mRNA在接种真菌后第1 d,实验组较对照组低,随后实验组细胞因子浓度持续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于第7 d达到顶峰。结论活化角膜巨噬细胞后,MPO、MIF、iNOS等细胞因子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表达增强,可能在真菌性角膜炎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小鼠活化巨噬细胞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人树突状细胞源性C型凝集素样受体-1(Dectin-1)受体、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水平. 方法 分别向小鼠角膜创口内注入乳胶微粒液或PBS液构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于感染后第1,3,5,7,9d,裂隙灯显微镜下观测各组小鼠真菌性角膜炎特点,H-E染色观测其病理特征;通过Realtime-PCR检测小鼠角膜中Dectin-1受体、IL-17及IL-12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1)实验组角膜浸润混浊,于第7天多发穿孔,未发现新生血管;对照组角膜混浊,于第5天广泛分布新生血管,未发现穿孔.(2)实验组角膜大量炎症细胞汇集,第5天基质细胞排列紊乱,破坏严重.(3) Realtime-PCR结果表明感染后第3,5,7,9d,实验组Dectin-1受体、IL-17、IL-12基因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ectin-1受体、Th1及Th17细胞免疫可能在角膜抵御真菌感染的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对小鼠肠源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作用,以阐明噬菌体潜在的应用价值。 方法:利用噬斑法从居民生活污水中分离和鉴定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用氨苄青霉素造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同时注射环磷酰胺使小鼠免疫功能下降,通过口服铜绿假单胞菌建立动物感染模型。将动物分为治疗组Ⅰ(在 感染前1 d给予噬菌体)、治疗组Ⅱ(在感染的第5天给予噬菌体)、治疗组Ⅲ(在感染的第10天给予噬菌体)和对照组(不给予噬菌体),观察噬菌体的抗感染疗效。结果:采用噬斑法分离和纯化4株铜绿假单胞菌噬菌体。电镜显示噬菌体头部呈立体对称,有一短尾。在肠源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中,小鼠的死亡率为100%。 治疗组Ⅰ小鼠存活率为70%,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Ⅱ小鼠存活率为8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在感染的第10天给予噬菌体治疗,小鼠存活率降至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噬菌体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肠源性感染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提示噬菌体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抗感染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4.
唐瑜健  湛晓勤   《四川医学》2017,38(11):1249-1252
目的研究白介素35(IL-35)蛋白在小鼠铜绿假单胞肺炎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健康清洁级昆明小鼠9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30只)、肺部感染组(PA组:30只)、干预组(30只)。PA组:造模前12h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戊巴比妥钠(50mg/kg)麻醉小鼠后固定,待麻药显效后,常规消毒铺巾,依次切开小鼠颈部皮肤、皮下、皮下组织,显露气管上段,从气管环状软骨间隙内穿刺注入铜绿假单胞菌(PA)菌液0、03mL(2个麦氏单位浓度即6×108cfu/mL),以建立小鼠肺炎模型;干预组:在造模前12h自腹腔注射白介素35蛋白1mL(含白介素35蛋白2μg),肺炎模型建立同PA组;正常对照组:操作同前两组,在造模前12h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最后从气管环状软骨间隙内穿刺注入生理盐水0.03mL作为正常对照。造模成功后,三组均在第3、9、24h随机抓取10只小鼠,留置标本后处死小鼠。取各个实验组在不同时间点小鼠右肺肺泡灌洗液,经离心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肺泡灌洗液中IL-17、IL-8的浓度;取左肺大部分肺组织经甲醛固定后,行HE染色比较肺炎炎症的范围和程度,取左肺小部分肺组织,用于制作肺组织匀浆并行细菌培养及菌落计数。结果感染组、干预组小鼠肺组织在各个时间点存在明显的炎症改变,以24h组炎症改变最明显,但干预组在3、9、24h炎症改变明显轻于感染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各时间组IL-17,IL-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感染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IL-35对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具有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其炎症反应。(2)IL-35减轻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炎症反应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IL-8,IL-17有关。  相似文献   

5.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中CC16 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中CC16 mRNA及其蛋白水平与肺内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铜绿假单胞菌经支气管接种制备小鼠感染模型,肺组织切片病理检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了解炎症反应程度,RT-PCR检测CC16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CC16蛋白质水平.结果接种细菌后24 h肺内炎症反应最明显,CC16表达水平最低;至72 h炎症反应减弱,CC16水平有所恢复.结论 CC16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所致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同时亦可能对抗炎症反应所致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玉屏风散治疗实验性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对实验性小鼠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HSK)的治疗效果,探讨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将9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模型对照组及空白组各30只。通过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60只小鼠60眼(实验组、模型对照组各30只)的角膜建立HSK小鼠,实验组小鼠灌服玉屏风散水煎剂,模型对照组和空白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每日一次在裂隙灯下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小鼠角膜上皮炎的愈合情况及角膜的混浊度;并分别在给药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随机取3组小鼠眼眶静脉血,离心取血清,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同时行眼球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小鼠角膜混浊度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治愈率75%,对照组治愈率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小鼠第14天、第28天血清IL-2含量高于模型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小鼠角膜组织病理检查示实验组第7天、第14天、第28天角膜炎症反应程度较模型对照组轻。结论玉屏风散能调节小鼠免疫功能,对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角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症.是常见的角膜炎之一.通常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情多较危重.临床上常见的有匐行性角膜炎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性角膜炎.病理改变主要是角膜缘血管充血扩张,炎症细胞及炎性渗出侵入病变区,角膜形成灰白色浸润灶,称为角膜浸润,如炎症及时控制,角膜仍能恢复透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分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TLR4以及NF-κB的表达情况,以此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方法分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及治愈后外周单个核细胞,并通过免疫荧光技术进行鉴定,总RNA的提取,反转录成cDNA后进行Real-time PCR检测TLR4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Western-blot对NF-κB p65的活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引起TLR4表达的升高,引起NF-κB途径的p65磷酸化导致炎症反应。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单个核细胞表面的TLR4,进一步磷酸化NF-κB途径的p65引起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中内毒素血症与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关系。方法 21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建立小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以小剂量多黏菌素B拮抗内毒素活性,观察各组小鼠血浆内毒素水平、肺组织中IL-1βmRNA、TNF-αmRNA水平。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小鼠24 h后血浆内毒素水平[(71.2±9.9)EU/mL]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黏菌素B组[(50.5±10.8)EU/mL](P〈0.01);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小鼠24 h后肺组织中IL-1βmRNA水平[(0.89±0.06)]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黏菌素B组[(0.64±0.07)](P〈0.01);TNFαmRNA水平[(0.61±0.07)]也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黏菌素B组[(0.43±0.06)](P〈0.01)。小鼠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肺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r=0.98,P〈0.01;r=0.97,P〈0.01)。结论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内毒素血症与IL-1β、TNF-α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豚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肺感染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豚鼠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肺感染模型.方法 40只Hartley品系雄性豚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经气管注射含琼脂微颗粒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模型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第30天取肺和支气管组织,观察组织形态变化以及生物膜形成,从肺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内分离细菌并测定其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 模型组豚鼠肺泡壁萎缩,肺组织实变,炎症细胞聚集,脓肿形成,肺泡间隔炎症细胞浸润,肺不张;支气管纤毛上皮脱落,黏膜下淋巴细胞浸润,部分支气管管腔内炎症渗出.支气管以及肺泡内壁有细菌生物膜生长.左肺和BALF内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能力无差异(P=0.82).结论 豚鼠气管内注射含琼脂微颗粒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可建立可靠的生物膜肺感染模型,该模型适用于探讨细菌生物膜感染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TLR)2、4mRNA在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小鼠肺内的动态改变及其作用。方法56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气道接种含有铜绿假单胞菌(PA)琼脂糖珠(感染组,34只)和无菌琼脂糖珠(对照组,22只)。于第1、3、5、7、10天处死小鼠,取肺组织细菌培养,行肺组织病理观察,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自介素(IL)-6和IL-17的含量,采用Real—timePCR检测TLR2mRNA及TLR4mRNA表达。结果感染组在接种后第3天IL-6和IL-17水平均达高峰,分别为(154.83±12.51)ng/L和(601.05±25.53)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5±2.98)ng/L和(213.75±9.2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在接种后第10天仍处于高水平。感染组中TLR4mRNA的相对表达量第7天达高峰(4.09±0.25),与对照组第7天(0.97±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LR2mRNA在感染组和对照组各时间相比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TLR4与小鼠肺部慢性感染PA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TLR4在肺的免疫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舒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支气管扩张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9月支气管扩张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单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静滴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替米星静滴。治疗周期为2周,而后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细菌清除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8.4%(P<0.05)。结论:哌拉西林舒巴坦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支气管扩张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有效率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农庆文  王润秀  刘达恩  林源 《广西医学》2004,26(10):1465-1466
目的 探讨烧伤病区内铜绿假单胞菌的流行病学分布及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房现场采样、血清分型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 ,并用 1∶1配对病例 -对照的研究方法 ,进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的分析。结果 采集的 12 5 8份样本共检出铜绿假单胞菌 6 6株 ,平均检出率为 5 2 % ,但从患者各种标本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与环境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型差异较大。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医院感染与环境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关系不大 ,外源性感染并非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包扎、受压及烧伤严重程度等为烧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大鼠铜绿假单胞菌(PA)慢性肺部感染模型.方法 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与对照组.将铜绿假单胞菌包被的硅胶管(3Fr,直径1.0 mm,长3.0 mm)置入感染组大鼠的一侧主支气管处;对照组置入生理盐水浸泡的无菌硅胶管.接种后28 d处死大鼠,分离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和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结果 硅胶管置入后28 d,感染组肺组织培养出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匀浆菌落计数超过103cfu/g;大体病理表现为纤维增生、肉芽肿形成,镜下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未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病理上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包被的硅胶管置入大鼠一侧主支气管,可成功建立慢性肺部感染模型.该方法造价低廉、可操作性较强,易于推广,为PA肺部感染药物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氢青蒿素(DHA)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角膜上皮细胞的清除作用与机制。方法 将热灭活铜绿假单胞菌(MOI=1:100)感染5 h后的人角膜上皮细胞系HCEC细胞分为空白组、不同浓度DHA组(生理盐水预处理30 min后,分别加入10、20、40μmol·L-1 DHA培养24 h)、氯喹(CQ)组(5μmol·L-1 CQ预处理30 min后,加入生理盐水培养24 h)、DHA+CQ组(5μmol·L-1 CQ预处理30 min后,加入40μmol·L-1 DHA培养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核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和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选取50只6~8周SPF级C57BL6J雌性小鼠构建铜绿假单胞菌角膜炎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组(n=5)、模型组(n=25)、CQ组(n=5)、雷帕霉素组(n=5)、3-甲基腺嘌呤(3-MA)组(n=5)和DHA组(n=5),除假手术组外,其余5组小鼠在眼表滴加10μL铜绿假单胞菌菌液(107个·mL-1);CQ组、雷帕霉素组、3-MA组、DHA组分别于术前1 d起每日分别用CQ(30μmol·L-1)、雷帕霉素(3μmol·L-1)、3-MA(3 mmol·L-1)、DHA(40μmol·L-1)点眼6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检测各组小鼠模型角膜组织载菌量。结果 10、20、40μmol·L-1 DHA处理均可显著增加HCEC细胞中LC3B-II/LC3B-I蛋白表达比值与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62蛋白与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分离胞核和胞质蛋白,DHA处理显著上调细胞质RelA/p65蛋白表达水平并下调核RelA/p65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与空白组相比,40μmol·L-1DHA组LC3B-II/LC3B-I蛋白表达比值显著升高,CQ组LC3B-II/LC3B-I蛋白表达比值显著降低(均P<0.05);而DHA+CQ组LC3B-II/LC3B-I蛋白表达比值显著低于DHA组(P<0.05)。TNF-α(100 ng·mL-1)预处理可显著降低DHA组LC3B-II/LC3-I蛋白比值(P<0.05)。在建模24 h后,CQ组和3-MA组小鼠角膜载菌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均P<0.05),而雷帕霉素组和DHA组小鼠角膜载菌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A可通过抑制NF-κB激活进而诱导自噬的机制促进角膜上皮细胞清除铜绿假单胞菌。  相似文献   

16.
宋敏  向成玉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72-1373
目的:对氨基糖苷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蛋白分型,为医院感染监控和制定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9月—2012年6月临床分离的82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SELDI-TOF MS技术筛选出氨基糖苷耐药组和氨基糖苷敏感组的差异蛋白,基于差异蛋白对氨基糖苷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蛋白分型。结果筛选出4个蛋白峰,质荷比分别为9900.02,9101.25,7600.04,10372.87。在欧氏距离等于10时,氨基糖苷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分为3型6亚型。结论我院氨基糖苷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克隆传播流行,应及时实施医院感染的防控策略,控制其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三维细胞培养系统(RCCS)模拟微重力对铜绿假单胞菌莫西沙星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RCCS建立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模拟微重力环境培养体系,实验组旋转瓶轴心与地面平行模拟微重力环境,对照组即重力组旋转瓶轴心与地面垂直,分别于培养第1、7、14天取实验组与对照组菌悬液,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莫西沙星作用的最低抑菌浓度(MIC).K-B法检测莫西沙星抑菌环直径,采用荧光染色剂SYTO-9和碘化丙啶(PI)进行染色,检测不同浓度(0.125 ~64.000μg/ml)莫西沙星作用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活菌比例.结果 肉汤稀释法检测各时相点实验组与对照组铜绿假单胞菌莫西沙星MIC均为0.25 μg/ml.K-B法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时相点莫西沙星抑菌环直径明显延长(P<0.05),且随模拟微重力时相延长,实验组抑菌环直径呈不断延长趋势(P<0.05).实验组各药物浓度下活菌比例均小于对照组,且随模拟微重力时相延长,同一药物浓度下,实验组活菌比例逐渐减少(P<0.05).结论 14天RCCS模拟微重力能增加铜绿假单胞菌对莫西沙星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5~2008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法测定临床分离到共111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首选药物仍然是碳青霉烯类,其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71.3%(2008年)。4年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率在干部科、ICU呈上升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2005~2008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5~2008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法测定临床分离到共111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均呈现上升趋势,目前首选药物仍然是碳青霉烯类,其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71.3%(2008年)。4年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发生率在干部科、ICU呈上升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尽早进行病原学检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方法:随机选择50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者,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用ATB鉴定仪鉴定铜绿假单胞菌,并进行铜绿假单胞菌体外药敏试验(K-B法)以测定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结果:所有患者基础疾病评分为4.58±2.13;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的患者都有发热和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或减小;17例患者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17例患者死亡,患者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在药敏试验结果中发生多重耐药菌株感染12例,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耐药率为17.02%,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性较低,耐药率是25.03%。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具有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具有多重耐药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及时根据临床药敏检测结果选择敏感药物及时治疗,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