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院自1983年1月~1987年底行纤维食管镜检查1732例,除良性病变外,检出食管癌862例,贲门癌369例;活检阳性率分别为88.6%和84%。本文认为内镜检查须进一步提高肉眼识别力,消灭视觉死角,对不同类型肿物选取不同位置及深度进行咬检以提高活检阳性率。活检病理阴性或可疑时不应轻易否定内镜诊断。本文强调内镜和X线检查互补的重要性,认为早期诊断最重要的手段是镜检;而管腔严重狭窄或阻塞者常需X线造影来弥补其不足。指出早期诊断必须“四环”紧密配合。即症状 X线 镜检 病理,才能极大地发挥内镜检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活化后小鼠真菌性角膜炎中的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合酶(iNOS)、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水平,探讨机体免疫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角膜表层镜法建立Balb/c小鼠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模型,分别在小鼠角膜感染真菌前注入乳胶微粒和PBS液,形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感染后第1,3,5,7 d,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角膜炎特点;H-E染色观察角膜病理变化;Real time-PCR检测角膜中细胞因子MIF、MPO、iNOS的表达。结果(1)临床特征:实验组,早期角膜浸润混浊且进行性加重,第7 d最严重;对照组,早期角膜浸润混浊进行性加重,第5 d后新生血管大量生长。(2)H-E染色:实验组可见早期角膜中央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至第7 d最重。对照组可见早期角膜缘、角膜基质及前房中有炎症细胞浸润,第5 d后明显减少,基质纤维细胞逐渐增多。(3)Real time-PCR检测结果表明,MPO、MIF、iNOS细胞因子基因mRNA在接种真菌后第1 d,实验组较对照组低,随后实验组细胞因子浓度持续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于第7 d达到顶峰。结论活化角膜巨噬细胞后,MPO、MIF、iNOS等细胞因子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表达增强,可能在真菌性角膜炎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模拟临床人角膜棘阿米巴感染的动物模型,探讨角膜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后角膜炎症细胞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MIP-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应用角膜表层镜片法,即刮除角膜上皮,覆盖角膜植片,右眼在层间注入棘阿米巴滋养体混悬液,左眼注入生理盐水,缝合眼睑24h,建立棘阿米巴角膜炎模型,观察角膜溃疡形态,并行角膜HE染色或PAS染色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不同病程角膜组织中的IL-1β、MIP-1的表达。结果 20只兔右眼均感染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病变角膜组织中IL-1β含量与MIP-1含量于术后第1天、3天、5天、7天、9天均明显升高(均为P<0.01),分别于术后第5天(53.360±1.083)与术后第3天(34.445±1.072)达最高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IL-1β是反映兔棘阿米巴感染角膜局部炎症反应程度的敏感指标;而MIP-1的表达则是兔棘阿米巴角膜炎中机体重要的防御和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经电子气管镜取出嵌顿七年异物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胡建章 《天津医药》2005,33(12):797-797
1病例报告 患者男,73岁。因咳嗽咯痰伴气喘加重半年.于2005年8月25日入院。既往无明确心肺疾病史。外院CT示:右肺上叶边缘型占位病变;左主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图1)。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下肺可闻及干湿哕音,余未见异常。血尿便正常。心电图未见异常。肺功能:肺活量(VC)69.7%,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80.1%。全麻下气管镜检查示:左主支气管末端可见异物不全阻塞(图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2 ,MMP 2 )、金属蛋白酶 2组织抑制因子 (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 2 ,TIMP 2 )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octorbeta ,TGF β1)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2 3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和 7例正常人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MP 2、TIMP 2及TGF β1的表达 ,并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MP 2和TGF β1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χ2 =2 4 5 48,16 78;P <0 0 1) ,而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IMP 2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0 6 2 1,P >0 0 5 )。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晶状体上皮细胞中 ,MMP 2和TGF β1的阳性表达率存在正相关 (r =0 5 16 ,P <0 0 1) ;MMP 2和TGF β1与TIMP 2阳性表达率间均无相关 (r =- 0 0 45 ,0 0 42 ;P >0 0 5 )。结论TGF β1介导的MMP 2和TIMP 2表达失衡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后囊膜下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肺不张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246例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6例肺不张患者中有222例经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明确了病因,诊断率为90.2%,其中肺癌居首位(61.8%),其次为炎性反应(15.0%)、结核(10.6%)、痰栓阻塞(1.6%)、异物(1.2%).结论 肺癌、炎性反应及结核是肺不张主要病因;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是目前确定肺不张病因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及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和影响两者作用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octor-β1,TGF-β1)在翼状胬肉头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MP-1、TIMP-1及TGF-β1在翼状胬肉头部(22例)和正常结膜(12例)中的表达.结果MMP-1与TGF-β1在翼状胬肉头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膜(P<0.01),而TIMP-1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知,翼状胬肉中MMP-1与TGF-β1阳性表达间存在正相关(r=0.625,P<0.01);TIMP-1与TGF-β1阳性表达间无相关性(r=-0.0512,P>0.05).结论MMP-1,TIMP-1及TGF-+β1可能积极参与翼状胬肉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质重构与角膜Bowman's膜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MMP1)及其抑制剂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和影响两者作用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octorβ1,TGFβ1)在翼状胬肉头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MP1、TIMP1及TGFβ1在翼状胬肉头部(22例)和正常结膜(12例)中的表达。结果MMP1与TGFβ1在翼状胬肉头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膜(P<0.01),而TIMP1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知,翼状胬肉中MMP1与TGFβ1阳性表达间存在正相关(r=0.625,P<0.01);TIMP1与TGFβ1阳性表达间无相关性(r=-0.0512,P>0.05)。结论MMP1,TIMP1及TGFβ1可能积极参与翼状胬肉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基质重构与角膜Bowman’s膜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李凤玲  胡建章 《河北医药》2006,28(3):215-217
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是一种直视性的腔内超声检查手段,结合了超声和内镜双重功能.自1980年美国Dimagno等首次应用至今,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大大提高了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溶血磷脂酸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建立体外原代培养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PE)方法。方法 :取自愿者贡献的意外事故成年眼球 ,用 0 .2 5 %胰酶消化获取人RPE细胞、置 15 %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 ,细胞接近融合状态时进行传代培养。用溶血磷脂酸 (lysophosphatidicacid ,LPA)观察RPE增殖的影响。结果 :RPE原代细胞镜下为圆形 ,大小不一 ,内含较多的色素颗粒 ,胞核无法辨认。原代细胞培养贴壁后第 3天增殖速度明显加快 ,至 4~ 5d即可基本融合 ,细胞浆内色素颗粒则随传代次数增多而逐渐减少。第 3代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膜表面可见微绒毛 ,细胞质内细胞器丰富 ,线粒体量多 ,体积较小 ,内外膜分界清晰 ,嵴较短。色素颗粒散在分布于胞浆内 ,多数细胞质内含量较少 ,呈高电子密度包含物。LPA对原代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结论 :LPA可促进人类RPE细胞体外培养的增殖 ,第 3代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可保留原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