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在良性前列腺增生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7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以了解患者排尿状况改变的客观原因.结果:8l例有不同程度膀胱出口梗阻,45例可疑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轻微不稳定38例,逼尿肌不稳定47例,逼尿肌收缩增强74例,逼尿肌收缩减弱31例,逼尿肌无力15例.结论:尿动力学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疗提供客观依据及有重要指导意义,可提示如何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由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膀胱过度充盈所致逼尿肌损伤,进而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诊断、尿动力学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35例患者全部行尿动力学检查,均提示逼尿肌收缩无力,诱发存在逼尿肌不稳定收缩者8例,伴膀胱内压达40 cm H2O以上,采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留置18F尿管,8周后拔除,排尿通畅。27例逼尿肌无力患者门诊留置导尿,2个月后再次复查尿动力学检查,23例提示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压力达60 cm H2O以上,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愈;余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几乎无任何改善,行膀胱造瘘治疗。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患者,术前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膀胱逼尿肌损伤程度进行认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经留置尿管后大多数患者膀胱功能可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评估逼尿肌的功能状态,确定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结果:202例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BOO)162例,可疑28例,无膀胱出口梗阻12例。不稳定膀胱(DI)61例,逼尿肌功能受损(DUA)52例,逼尿肌低顺应性45例。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标准,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与否及术后疗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急性尿潴留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们随机选择43例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留置尿管时间、逼尿肌收缩力、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5.6(52~78)岁。43例患者中,发生逼尿肌不稳定者29例(67.4%),逼尿肌不稳定幅度5~164(97±35)cmH2O;有随意性逼尿肌收缩者36例(83.7%),明确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32例(74.4%);逼尿肌收缩力与留置尿管时间无相关性(P〉0.05),与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不稳定幅度、梗阻程度有相关性(P分别为〈0.05、〈0.01、〈0.01);逼尿肌不稳定与梗阻程度无相关性(P〉0.05),逼尿肌不稳定幅度与梗阻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前无需留置尿管2~3周以上;有逼尿肌不稳定者的逼尿肌收缩力强于无逼尿肌不稳定者;膀胱出口梗阻越严重,逼尿肌不稳定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  相似文献   

5.
[背景]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合并有脑卒中后遗症的前列腺增生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病例报告]对100例临床诊断为脑卒中后遗症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见6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膀胱出口梗阻(BOO),逼尿肌反射亢进(DH)为68例,逼尿肌无力为9例.给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讨论]前列腺增生是引起脑卒中后尿潴留的重要原因,行尿动力学检查对合并有脑卒中后遗症的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排尿障碍患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BPH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排尿障碍主要原因为逼尿肌不稳定12例,逼尿肌收缩乏力或无力5例,膀胱出口梗阻3例,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1例.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对前列腺增生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手术适应症中的应用。方法 对5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尿动力学研究。结果 52例患者中46例测出程度不等的膀胱出口部梗阻,膀胱出口部梗阻常与其它动力学异常同时存在,外科手术可解除膀胱出口部梗阻,合并的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术后大多可消失,但逼尿肌收缩无力术后恢复较差。结论 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提供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尿道功能状况,为治疗方案设计、手术时机选择以及术后效果评估提供量化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用尿动力学检测仪检测合并急性尿潴留(AUR)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逼尿肌功能及膀胱出口情况,评价手术可行性及预测术后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98例经B超证实的合并急性尿潴留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术前、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测.结果 98例患者全部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53例患者发生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DI),10例患者逼尿肌无力,6例患者膀胱顺应性增高,88例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3个月再行尿动力学检查,进行术前术后尿动力检测结果以及患者主观感觉对比,DI幅度与逼尿肌收缩力呈正相关性.结论 存在DI和BOO的BPH患者术后疗效最显著,术前DI幅度越大,逼尿肌收缩力越强,术后疗效就越满意,而膀胱顺应性增高及逼尿肌无力患者术后疗效较差.因此尿动力学检测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方式选择及对术后疗效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动力学数据,为合理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121前列腺增生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直肠指诊、泌尿系彩超、膀胱镜检查及抽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明确诊断前列腺增生。对所有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121例患者中有118例存在膀胱出口梗阻,3例正常。118例膀胱出口梗阻患者中有4例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50例膀胱逼尿肌不稳定。114例患者(除去正常3例,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4例)平均最大尿流率(8.32±3.15)mL/s,平均残余尿量(87.68±79.46)mL,平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62.32±7.54)cmH2O,平均最大尿道闭合压为(86.43±18.35)cmH2O,平均前列腺尿道长度5.6 cm,与正常值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7例患者不适合行手术治疗,50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可能延迟显效。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避免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治疗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0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流率测定、残余尿量测定、充盈性膀胱测压、压力一流率同步测定、尿道压力测定,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103患者行尿流率测定,25例不能自行排尿,78例患者最大尿流率〈15ml/s、平均尿流率〈10ml/s;逼尿肌稳定67例,逼尿肌不稳定36例;高顺应性膀胱11例,低顺应性膀胱22例,顺应性正常70例;膀胱充盈感觉减退21例,感觉增强23例,感觉正常59例;逼尿肌收缩有力78例,P/Q图显示膀胱出口梗阻66例,可疑梗阻12例,逼尿肌收缩力降低,未能排出尿液25例;103例患者均显示前列腺及功能尿道长度延长,75例患者显示膀胱颈压升高。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有膀胱出口梗阻,还可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在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方法应用尿动力学的方法对50例BPH术后症状改善不良的9例患者进行检查分析。结果本组术后疗效不良的主要原因为逼尿肌不稳定2例、低顺应性膀胱2例、高顺应性膀胱3例、膀胱出口梗阻2例。结论BPH术后疗效不良的主要原因是不稳定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和膀胱出口梗阻。尿动力学检查对预测术后疗效、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以及查明不良原因等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尿动力学检测在糖尿病患者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手术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对180例BPH伴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测,将逼尿肌收缩强度分为6级:极弱(VW)、弱减(W-)、弱加(W+)、正常减(N-)、正常加(N+)和强烈(ST),把相应的患者分为6组,除了逼尿肌收缩极弱组保守治疗外,其余均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结果 18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膀胱出口梗阻(BOO).124例患者表现为逼尿肌收缩力降低,2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其中13例经药物和针灸治疗后好转,7例治疗无效,因残余尿量增多而留置尿管.17例术后尿失禁,经药物和针灸治疗后好转,该类患者最大逼尿肌压均大于最大尿道闭合压.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通过尿动力学检查明确逼尿肌功能状态损害程度,以准确选择手术时机.逼尿肌收缩力为极弱患者,不宜行TURP,建议保守治疗,溴吡斯的明和巴氯芬等药物治疗TURP术后排尿困难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Urodynamic analysis of non- improvement after prostatectomy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方法:应用尿动力学方法对50例BPH术后症状改善不良的患进行检查分析。结果:本组患术后疗效不良的主要原因为逼尿肌不稳定20例(40%);逼尿肌收缩无力12例(24%);膀胱出口梗阻18(36%)例。结论:BPH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逼尿肌不稳定、逼尿肌收缩无力和膀胱出口梗阻是常见原因。尿动力学技术对确定前列腺术后疗效不良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尿动力学检查在BPH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诊治中的意义。方法:对74例BPH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残余尿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74例中有69例存在膀胱出口梗阻,3例可疑梗阻,2例无梗阻。逼尿肌压力正常或增强10例,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或无力8例(3例表现高顺应性膀胱),逼尿肌功能不稳定37例,19例伴有低顺应性膀胱。根据检测结果选择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其中,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61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6例,Madigan前列腺摘除术2例,膀胱造瘘术3例,保守治疗2例。治疗后3个月复查,取得满意疗效。结论:BPH患者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测可以明确膀胱出口有无梗阻,了解逼尿肌顺应性和收缩功能,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估计预后,对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Schafer列线图在确定前列腺手术适应证中的作用。方法 :对 45例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进行了压力 -流率测定 ,经Schafer列线图和线性被动尿道阻力关系 (Lin -PURR)定量分析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 (BOO)程度和逼尿肌收缩强度。结果 :本组患者无BOO和轻度BOO者为 2 0 .0 % ,逼尿肌收缩强度很弱者为 8.9% ,不适合前列腺手术者为 2 8.8%。结论 :对BPH患者术前作出准确的评价 ,在前列腺治疗的方法选择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可能存在的下尿路症状,结合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其原因。方法:采用丹迪尿流测定仪对2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尿流率、充盈性膀胱侧压、压力—流率测定、尿道侧压及肌电图检查。结果:不稳定性膀胱9例(45%),低顺应性膀胱5例(25%),膀胱出口梗阻11例(55%),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7例(35%),其中不稳定膀胱合并膀胱出口梗阻6例,低顺应性膀胱合并膀胱出口梗阻4例,不稳定膀胱合并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2例。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下尿路症状与不稳定性膀胱、低顺应性膀胱、膀胱出口梗阻及逼尿肌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有关,了解这些相关因素对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能综合评价膀胱出口梗阻情况及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尿动力学诊断列线图,以期区分逼尿肌活动低下(DU)、膀胱出口梗阻(BOO)及DU合并BOO,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在行压力-流率测定( PFS)的男性下尿路症状( LUTS)患者。通过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寻找研究人群PFS参数的分布规律及差异,并构建诊断列线图。列线图制作由MATLAB软件完成,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结果1278例患者纳入统计。根据数学模型将患者分组比较:<10%分位数组与10%~25%分位数组患者大部分PFS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分位数组与25%~50%分位数组患者大部分PFS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膀胱剩余尿量(86.4 mL vs.61.4 mL)、膀胱测压容量(275.9 mL vs.241.9 mL)、膀胱排空率(40.3% vs.75.4%)可能与DU相关。故以25%分位数为界限区分DU,从而得到诊断列线图。结论基于临床尿动力学数据构建的评价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列线图,有助于区分诊断DU、BOO及DU合并BOO的男性LUTS患者,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