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对下尿路症状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行TURP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BPH的432例患者进行研究。剔除术前和术后合并有影响下尿路症状因素的病例,参照国际前列腺炎组织学分类诊断标准,分为A组:单纯BPH组(30例)、B组:合并轻度炎症组(55例)、C组:合并中度炎症组(31例)、D组:合并重度炎症组(28例)。采取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估各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下尿路症状,将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合并组织学前列腺炎患者399例,检出率为92.4%。其中轻度炎症组269例(67.4%)、中度炎症组86例(21.6%)、重度炎症组44例(11.0%)。术前各组IPSS评分为:A组(21.43±6.09)分、B组(21.75±5.97)分、C组(27.84±4.18)分、D组(31.00±2.92)分,仅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各组IPSS评分为:A组(5.60±2.16)分、B组(7.36±2.77)分、C组(11.55±3.39)分、D组(16.89±3.37)分,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手术治疗后各组IP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合并炎症的BPH患者的病理切片中浸润的炎性细胞几乎均为淋巴细胞。结论:BPH大都合并有组织学慢性前列腺炎。合并组织学炎症的BPH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要高于无炎症的BPH患者,且与炎症分级程度呈正相关。对合并中、重度炎症患者,术后仍需积极运用药物控制下尿路症状。  相似文献   
2.
正上尿路结石术中大多常规放置双J管,不仅起到支架作用,还起到良好内引流的作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J管长期滞留,不仅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且会引起病人身心损害和增加负担经济。2000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21例双J管长期滞留合并结石,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1~75岁,平均47.6岁。均有腰部胀痛不适、尿频、尿急、尿  相似文献   
3.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并发症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我院应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267例,出现并发症19例,经处理治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2-73岁,平均38.6岁;左侧13例,右侧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6例,中段结石8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信息化预警管理系统在留置双J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规范双J管管理,减少导管滞留所致的相关并发症。方法 我科与相关人员联合开发了可嵌入医院HIS信息系统的“双J管信息预警系统”。以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系统应用前收治的泌尿外科术后留置双J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以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系统应用后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随机抽取200例。比较两组患者双J管相关信息登记耗时、登记遗漏率、双J管按时处置率及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双J管相关信息登记耗时为(7.15±1.49)s,少于对照组的(55.55±8.94)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信息登记遗漏率低于对照组(1.50%vs 13.00%),且双J管按时处置率高于对照组(97.00%vs 52.50%),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9.50%vs 7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J管信息化预警系统能够快速、便捷、准确地进行患者信息登记,有利于缩短登记耗时、提高患者双J管按时处置率、降低登记遗漏率和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而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胺酮通过抑制ERK1/2/NF-κB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的炎症相关机制。方法:15只正常大鼠为空白对照组(Blank组),慢性不可预知刺激抑郁模型法构建成功的45只抑郁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安慰剂组(Place组)、实验组(Exp组)3组,每组15只。Con组不予药物,Place组建模成功后给予安慰剂灌胃,Exp组给予氯胺酮灌胃21 d。治疗前后,采用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检测行为学改变;ELISA、qRT-PCR检测海马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各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ERK1/2、NF-κB炎症相关信号分子改变。结果:在行为学实验中,氯胺酮能显著缩短抑郁大鼠游泳不动时间(P0.05)及悬尾不动时间(P0.01)。无论在蛋白水平还是mRNA水平,Con组IL-1β、IL-6、TNF-α表达高于Blank组(P0.05);Exp组的IL-1β、IL-6、TNF-α表达较Con组下降(P0.05)。Con组的p ERK1/2、p NF-κB蛋白表达高于Blank组,Exp组的pERK1/2、pNF-κB蛋白表达较Con组下降(P0.05)。结论:氯胺酮通过抑制ERK1/2、NF-κB信号分子,抑制炎症反应,显著改善抑郁大鼠的行为学。  相似文献   
6.
<正>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已成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体内碎石可以采用气压弹道、钬激光、液电及超声碎石术等不同的方式。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我科采用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156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治疗肾脏疾病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经后腹腔镜肾切除术治疗肾脏疾病23例,其中肾肿瘤8例,重度肾积水致肾功能丧失6例,肾萎缩4例,肾结核5例.结果 2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平均手术时间200.2min.结论 经后腹腔镜肾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适用于多种病因引起的肾脏疾病的肾切除,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按照影像学图像实施手术,观察组利用数字化重建图像制作等比例肾脏3D打印模型,实施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及肾动脉或肿瘤供支血管找出时间),术后指标(住院时间、术后1d血肌酐水平、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流阻断时间及肾动脉或肿瘤供支血管找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观察组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D打印技术能有效缩短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血尿酸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精浆生化指标在精浆不液化致不育患者中的变化,探讨其与精液不液化的相关性.方法:根据WHO对精浆不液化的定义,随机选取56例精液不液化患者及正常生育男性20例作为对照.各自留取精液并分离精浆后,分别测定pH、中性α-葡萄糖苷酶(NAG)、果糖(Fru)、锌(Zn)、柠檬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淀粉酶(AMY).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精浆不液化(异常组)中除了果糖含量无差异外,其他生化指标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分泌功能的损害是导致精浆不液化的主要病因之一,精浆生化检测是寻找精浆不液化病因的快捷、方便、准确、有效的临床手段,值得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慢性前列腺增炎(前列腺炎组)和30例前列腺癌(PC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PCA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PSA水平,并与同期健康体检的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6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均采用抗炎治疗,测定其治疗后血清PSA的变化。结果 PCA组的血清PSA显著高于前列腺炎组和对照组,P<0.05。前列腺炎组治疗后2周、4周的血清PS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血清PSA可作为检测前列腺炎治疗和预后的指标,对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