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尼莫地平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CVDI)的影响和指导尼莫地平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接受开颅手术、 止血、脱水、抗炎、激素等综合治疗;尼莫地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尼莫地平治疗,连续用药达伤后30d。采用CVA LH-450型脑血流动力学检测仪观察伤侧颈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mean) 、平均血流量(Qmean)、脑血管阻力和动态血管阻力。结果:严重脑外伤后Vmean、Qmean明显下降,脑血管阻力与动态血管阻力明显升高。尼莫地平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比常规治疗组有提前改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尼莫地平治疗组的预后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尼莫地平具有改善重型颅脑 损伤患者脑血液循环及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依达拉奉对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4月20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94)和研究组(n=10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脑血管动力参数脑血管平均流速(Vmean)、脑血管平均流量(Qmean)、血管外周阻力(R)、动态阻力(DR)及临界压(CP),神经功能量表mRS、SS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脑血管动力参数Vmean、Qmean、R、DR及CP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P、DR和R均低于对照组,Qmean和Vmean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脑血管动力参数Vmean、Qmean、R、DR及CP均明显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RS、SS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RS、SSS评分与各自治疗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可改善患者脑血管功能,改善脑血管动力学参数,神经功能得到提高,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钙拮抗剂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CVDI)的影响和指导尼莫地平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接受开颅手术、止血、脱水、抗炎、激素等综合治疗;尼莫地平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尼莫地平治疗,连续用药达伤后30 d。采用CVA LH-450型脑血流动力学检测仪观察伤侧颈动脉血流平均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脑血管阻力和动态血管阻力。结果严重脑外伤后Vmean、Qmean明显下降,脑血管阻力与动态血管阻力明显升高。尼莫地平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比常规治疗组有提前改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且尼莫地平治疗组的预后明显好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尼莫地平具有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液循环及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丹参对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期脑梗塞患者30名,应用丹参粉针剂,于治疗前后进行脑血管功能(CVA)平均血流量(Qmean)、最小血流量(Q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小血流速度(Vmin)、脑循环阻力(R)等参数及体感诱发电位中枢传导时间(CCT)检测.结果:治疗后患侧脑循环动力学参数(CVAI)Qmean、Qmin、Vmin明显增加(P<0.05),Vmean显著增加、R显著减小(P<0.01),治疗后患侧CCT明显缩短,与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丹参粉针剂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及中枢传导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椎动脉发育不良与脑动脉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关系,为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后循环缺血性病变及症状提供血流动力学±据。方法选取椎动脉发育不良患者53例,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椎动脉超声检查,测量椎动脉内径( vertebral artery diameter,VAD),收缩期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流速时间积分( velocity-time integral,VTI)、心率( heart rate,HR),并计算血管截面积( A)及血流量( Q),分析椎动脉发育不良对后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结果病例组后循环血流量为(299.83±58.52) mL/min,对照组为(351.26±49.17) mL/min,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量(47.57±18.41)mL/min、舒张期流速(11.46±3.97)cm/s、阻力指数0.78±0.09,与健侧椎动脉及对照组左右侧椎动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不良侧椎动脉的血流量与椎动脉内径呈高度正相关性(R2=0.8878),而与阻力指数呈高度负相关性(R2=0.8494)。结论发育不良侧椎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减低,虽然健侧存在代偿,但后循环总血流灌注量仍较健康人显著减低,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后循环缺血性病变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高血压对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cerebral vascular dynamic index,CVDI)的影响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VA-LH3000A型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仪,对两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CVDI进行检测.结果:ACI合并高血压组的患者病灶侧大脑半球最大血流速度(Vmax)、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小血流速度(Vmin)和平均血流量(Qmean)、最小血流量(Qmin)比ACI组和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而外周阻力(R)、特性阻抗(Zc)、脉搏波波速(Wv)和动态阻力(DR)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是造成脑循环动力学异常和脑供血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及脑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33),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亚低温治疗,治疗时间为72 h.动态监测所有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开始第1~7天ICP,入院时和治疗第7天脑血流指标动态阻力(DR)、脉搏波速(Wv)、脑部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和脑氧代谢指标脑氧摄取率(CE-R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CjvO2、CaO2.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ICP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982、6.324,P<0.05);第2天开始,观察组ICP显著低于对照组,持续至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入院时比较,两组第7天DR、Wv、CaO2均显著降低,Qmean、Vmean、CjvO2、CERO2、SjvO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第7天比较,观察组DR、Wv、CaO2显著低于对照组,Qmean、Vmean、CjvO2、CERO2、SjvO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善脑血流和脑氧代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损伤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参数(CHP)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颅内压(IC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HPSonos3000型彩色多普勒声像仪对所有对象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检查,同时采用监护机监测其颅内压,记录所得的颈总动脉血流速度(Vmean)、颈总动脉血流流量(Qmean)、血管特性阻抗(Zc)、动态阻力(DR)、ICP值。结果:损伤患儿伤侧与正常对照组及对侧部比较,Vmean值、Qmean值显著下降,反映脑血管变化指标的Zc值、DR值均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当损伤患儿伤侧ICP〈4 kPa,与正常对照组及对侧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流的下降是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可作为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上应经常进行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尽可能避免上述因素的发生,以维持脑血流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0例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血液黏度(全血高切及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脑血流参数[外周阻力(resistance,R)、动态阻力(dynamic resistance,DR)、平均脑血流量(quantity of mean blood flow,Qmean)及平均脑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ean)]。结果 观察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上述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脑血流参数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R、DR显著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血肿量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参数变化,探讨该手术对不同出血量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以简易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治疗46例脑出血患者,根据血肿量分Ⅰ组(<30 mL)、Ⅱ组(30~50 mL)、Ⅲ组(50~70 mL)、Ⅳ组(>70 mL)4组;以TCD术前、术后第3天及第7天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结果血肿量愈大,术前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平均流速愈低,Ⅱ、Ⅲ、Ⅳ组两侧不对称性改变,患侧低于健侧(P<0.05),而Ⅰ组患者健侧、患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大于30mL组患者手术前和术后第3天的健侧与健侧比较、患侧与患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第3天、第7天健、患侧MCA 流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30mL组患者术后第7天健、患侧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TCD参数呈不对称性改变;微创手术能有效地清除脑血肿,改善脑灌注,且血肿愈大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残疾评分以及血肿和水肿带体积改变。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残疾评分、血肿体积、水肿带体积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的减少血肿体积和水肿带的体积,减少脑出血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和残疾的可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颈动脉IMT和CVA的影响以及颈动脉IMT与CVA之间相关性.方法检测分析2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IMT和CVA并与120例健康成人对照.结果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IMT及IMT/D比率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加,高血压各期之间IMT及IMT/D比率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随高血压分期增加,Vmean及Qmean逐渐减少,而R及Zc逐渐增加.颈动脉IMT及IMT/D比率与Vmean、Qmean之间呈显著直线负相关,与R、Zc之间呈显著直线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循环动力学异常和脑血供障碍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是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尼莫地平和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和依达拉奉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尼莫地平组总有效率高于依达拉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肿体积及水肿带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且两组治疗后比较,尼莫地平组各参数均较依达拉奉组降低(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均有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尼莫地平应用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针刺颈夹脊穴和督脉穴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84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给予观察组针刺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认知疗效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流流变学指标并利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Vmean)、平均血流量(Qmean)、外周阻力(R)等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认知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较对照组显著较高;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较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较对照组均显著较低;治疗后观察组Vmean、Qmean较对照组显著较高;观察组R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结论:针灸颈夹脊穴和督脉穴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状况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脑室出血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治疗脑室出血患者22例为内镜组;以传统的单纯脑室体外引流术治疗同类患者20例为对照组,并进行比较评分.结果:内镜组术后24 h复查头颅CT,脑内或(和)脑室内血肿清除90%以上15例,而脑室引流组,仅有3例清除60%以下,均无继发出血;内镜组中无颅内感染,脑室引流组有2例;术后2个月格拉斯哥结果分级评分(GOS),内镜组和脑室引流组中分别为:5分各5例、1例;4分各9例、5例;3分各4例、7例;2分各2例、5例;1分各2例.脑室引流组与内镜组比较,术后好转优良率低(χ2=4.7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室内血肿,具有直视下操作、术后疗效好等优点,是外科治疗脑室出血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局部凝血酶与脑水肿、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性.方法:本实验按临床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在决定微创治疗组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与之匹配的病例作常规治疗组对照.常规治疗组30例,微创治疗组32例.微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颅内血肿微创治疗.常规治疗组分别在起病1d、3d、5d和7d测定外周血清凝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4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血肿量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肿量较对照组减少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1周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量,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西比灵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脑缺血变化的影响。方法 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峰流速(Vs)、平均流速(Vm)、舒张末期流速(Vd)等参数的变化;同时观察颅内血肿大小及周围水肿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脑出血后两侧各血管Vm均降低,但血肿侧较对侧更为显著;干预组显示,西比灵可使脑出血后血流动力学参数(Vm)的改变程度减轻,血肿及周围水肿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西比灵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的水肿和血肿吸收,改善脑水肿周围缺血状态,TCD可有效监测脑出血后脑局部缺血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周围水肿改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于入组第1、7、21天利用CT测量血肿体积、水肿面积,并行 临床神经功能评分(chinese stroke seale,CSS)。治疗组给予5%葡萄糖500ml加马来酸桂哌齐特320 mg/d,连用14 d。结果 治疗组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和CSS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后第21 天水肿面积由(4.3±O.6)cm2变为(2.8±0.7)cm2,血肿体积由(19±5)ml变为(6±6)ml,CSS由(22±9)变为(9± 7)。对照组第21天水肿面积由(4.5±O.7)cm2变为(3.2±0.6)cm2,血肿体积由(20±5)ml变为(11±7)ml,CSS由 (23±8)变为(1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