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考察明代的方书类文献,对其中所载方剂组方配伍理论进行研究,从药物配伍理论的发展、药物归经理论的发展、方剂归经思想的出现、方剂组方原则的发展等几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明代医家对于方剂组方配伍理论在继承前代医家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如李时珍、缪希雍等对药物配伍理论的论述与应用;徐彦纯、刘纯等的方剂归经思想;君臣佐使组方原则、阴阳五行组方原则、标本组方原则、综合原则的发展与应用,尤其以方剂归经思想的出现及多种组方原则的运用最具特点。  相似文献   

2.
鼻渊通窍颗粒从“六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渊通窍颗粒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鼻窦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其组方立旨,以丹溪"六郁"理论为基础,依据病情的变化特点,从"六郁"理论,阐释鼻窦炎的发病机制。本文并全面分析了组方特点,提出"火郁发之"的治疗原则,这对于进一步研究鼻窦炎的理论和临床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清营汤组方特点,学习前贤配伍用药经验,以期指导临床配伍用药。[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文献资料,结合药物性味理论综合分析,从药物的药性和滋味对清营汤进行拆方分析,总结阐述清营汤性味组方特点。[结果]从性味配伍方面探析清营汤组方特点,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咸寒苦泄,清热解毒凉血;甘寒滋营,滋养肺胃之阴;苦寒散瘀,活血祛瘀生新;辛凉清宣,轻清透热转气。吴鞠通临床根据热入血分的证候特点,结合辨证论治采用上述所述的性味配伍遣方用药,为中医因证立法选药处方之典范,堪称后世之师法。[结论]性味配伍理论为临证遣方用药组方重要依据,对清营汤进行性味配伍拆方研究,可加深世人对性味配伍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临床组方用药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不断改进<方剂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方法巩固专业思想,突出配伍特点及组方方法,明确用方指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结果掌握方剂组方原则及应用规律.结论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助于专科生更好地掌握方剂的基本理论和组方能力,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不断改进《方剂学》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方法 巩固专业思想,突出配伍特点及组方方法,明确用方指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结果 掌握方剂组方原则及应用规律。结论 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助于专科生更好地掌握方剂的基本理论和组方能力,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基于桃红四物汤分析研究当归-红花药物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桃红四物汤的组方结构和特点,寻找有意义的药物组合。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对组方药味的性味归经和功效模糊量化处理,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探讨组方结构和特点;从中医方剂数据库中(源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检索治疗妇科血瘀证痛经的古方,用关联规则方法中Apriori算法分析组方药味在治疗痛经的古方中使用频率及桃仁、红花分别与四物汤组方药味两两配伍频率。结果桃红四物汤中当归和红花的相似度最高,在治疗妇科血瘀证痛经方中出现频率最高;在中医古方方剂数据库中出现频率较高,尤其在治疗内科、妇科、骨伤科疾病时频率最高。结论运用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能较好的发现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用药规律,有利于探索古方的组方结构和特点,寻找到有意义的药物组合,充实和发展中医药对理论,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理论指导;也为研究药对及方剂的效应物质基础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补阳还五汤的组方和临床应用入手,通过对脑心通胶囊组方特点,立方之法,理论基础,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5个方面的剖析探讨了赵步长教授提出的"脑心同治"理论的内涵。同时体现了"脑心同治"理论的代表方药——脑心通胶囊源于补阳还五汤又优于补阳还五汤的现代依据。为临床上使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的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翔实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提出因病组方、君臣佐使组方及气味配伍组方的相关理论,并且依据因病组方原则,根据病位与病情不同制定了大、小、缓、急、奇、偶、重七方以及反佐的配伍方法;用君臣佐使来归纳药物在方剂中的主次;根据药物的气味与功用,与五脏苦欲联系起来确定五脏的补泻组方,与五运六气的规律联系起来确定不同运气格局下的气味配伍方法。《黄帝内经》组方理论为后世的临证组方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加良附方由良附丸加穿山龙而成,具有“温中散寒、理气化痰、活血止痛”之功效,研究表明其具有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抗新生血管生成等多种抗肿瘤效应机制.本文就新加良附方组方、临床研究、抗胃癌效应机制研究及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抗肿瘤作用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方剂学中组方配伍的理论和方法 ,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相互对应关系及规律,明确这些关系将有助于提升对方剂学组方配伍规律的进一步的认识,为确立新的治法和组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的40897份抗肿瘤药物医嘱,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40897份抗肿瘤药物医嘱中,有187份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率为0.46%。不合理用药原因前3位依次为溶媒选用不当,占比64.71%(121/187);溶媒用量不当,占比19.25%(36/187);药物用量不当,占比8.56%(16/187)。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肿瘤药物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不合理用药常见原因为溶媒选用不当、溶媒用量不当和药物用量不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肝癌的用药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集2003~201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文献51篇,应用频数法对其用药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治疗用药中,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应用频率较高,累计频率71.81%,其中以茯苓、白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黄芪、柴胡应用最多。结论: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医用药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用药特点。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7月就诊于刘尚义教授国医堂门诊宫颈癌患者信息输入系统中,采用关联规则阿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刘尚义教授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用药特点,确定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及治疗原则等。结果筛选出的150例处方,共涉及药物106种,挖掘出4个核心组合和2个新方。结论刘教授治疗宫颈癌多用活血散结、滋阴清热之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石志超教授应用中药治疗结肠癌的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方法收集石志超教授应用中药治疗结肠癌的医案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所有处方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20首,涉及中药32味,其中用药频次≥10的中药有15味,其中排名前5的中药分别为白术、山药、茯苓、炙甘草、蜈蚣。药物分类中,补虚药使用最多,频率高达43.48%;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等。四气分布中,温性药使用最多,频率高达31.18%;其次为平性药、寒性药等。五味分布中,甘味药使用最多,频率高达39.72%;其次为苦味药、辛味药等。归经分布中,前5位分别为脾、胃、肝、肾、肺经,共占全部药物归经的78.20%。将支持度个数设为10,得到使用频数≥15的药物组合62组,排名前5位的药物组合分别为白术-山药、白术-茯苓、山药-茯苓、白术-山药-茯苓、炙甘草-白术。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演化出3味药的核心组合26个,4味药的核心组合共5个,同时得出“丹参、白芍、薏苡仁、半边莲、砂仁、半夏”“党参、蒲公英、白芍、炮姜”“白花蛇舌草、半边莲、黄连、半夏”“蜈蚣、白芍、薏苡仁、黄芪”“丹参、五味子、黄芩、地榆、淫羊藿”等5个新方组合。结论石志超教授临床治疗结肠癌恪守扶正祛邪之大原则,善于从络病角度采用补益脾胃而温养肠络、化瘀散结而祛邪通络之中药,同时尤为重视清热解毒药和虫类药的灵活应用,以增强全方祛邪之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转基因肿瘤疫苗与大蒜素联合治疗膀胱肿瘤的效果与机理.方法:脂质体转染法将B7.1基因导入鼠膀胱肿瘤(MBT-2)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测定B7.1分子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TT法和LDH释放法观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MTT法测定大蒜素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动物实验测定联合治疗效果.结果:B7.1转基因肿瘤疫苗能有效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与大蒜素能产生协同抗癌效果.这种协同抗癌效果与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活性有关.结论:转基因肿瘤疫苗与大蒜素合用有更好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胃癌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收集、整理《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癌的方剂,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治疗胃癌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有248个治疗胃癌的方剂符合纳入要求,收录药物414味,出现频次≥15药物32味,以白术、陈皮、茯苓等行气健脾、清热散结药物为主,支持度≥15药物组合有39个,关联规则(支持度≥15,置信度≥0.7)11条,演化出包括石见穿-白英-白花蛇舌草、白术-甘草-人参等46个核心组合,新处方23个。结论:明确了《肿瘤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癌方剂的组方规律,主要为益气健脾、理气散结。  相似文献   

17.
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对Lewis肺癌小鼠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细胞及LAK(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细胞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小鼠动物模型,静脉输入CIK细胞做抗肿瘤治疗,同时设LAK对照,用同位素法检测各组小鼠T细胞增殖反应,同时用MTT法检测各组小鼠NK细胞毒活性。结果:CIK细胞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显著强于LAK细胞。结论:CIK细胞对Lewis肺癌小鼠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并且优于LAK细胞。  相似文献   

18.
胰腺癌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胰腺导管腺癌,和其他肿瘤一样,胰腺癌的侵袭转移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由于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胰腺癌患者手术治疗的机率相较于其他消化道肿瘤低,化学治疗是继手术治疗后中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有必要寻求疗效好、毒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中药以其药物来源广泛、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多靶点协同作用等优点正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黄芩作为许多中药治疗胰腺癌的方剂配伍药材之一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黄芩素是主要来源于黄芩的黄酮类化合物,是目前证实的黄芩中具有抗炎、抗肿瘤活性的主要成分之一。文章对黄芩素在胰腺癌以及其他多种消化道肿瘤中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现状及相关的作用及机制进行分析归纳,对黄芩、黄芩素的药物开发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医药防治乳腺癌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肿瘤良方大全》《肿瘤方剂大辞典》《中医肿瘤学》《乳腺癌与乳腺增生》《药典临床用药中药成方制剂》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中药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及核心处方,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其核心处方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最终纳入297首中药方剂...  相似文献   

20.
“十八反”药方的方药信息量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7500首方剂中筛选出119首包含有“十八反”药物配伍的方剂,对其组配形式、剂型、主治病证、组方药物的药性与功效、配伍规律等进行了量化分析,较深入地揭示了反药方的组方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