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方丽  储成凤  杨明  陈龙桂  张俭 《现代医学》2006,34(2):116-118
目的评价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对肺癌性与肺结核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周围型肺癌41例和肺结核球20例,病灶平扫后静脉注入对比剂,行同层动态增强CT扫描,测量增强前后病灶CT值,计算最大净增值,并观察其强化类型。结果周围型肺癌与肺结核球平扫时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强后除195s外,二者间所有时间段的CT强化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的最大净增值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周围型肺癌增强后各时间段强化值与其平扫CT值相比,皆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肺结核球增强后各时间段强化值与平扫CT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周围型肺癌的强化类型以中-重度结节状强化为主,肺结核球以无强化或轻度边缘性强化为主。结论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有利于周围型肺癌性与肺结核性结节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对非钙化性肺癌结节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原发周围型肺癌43例,分别为腺癌28例(包括细支气管肺泡癌9例),鳞癌10例,腺鳞癌2例,小细胞未分化癌、鳞腺癌及黏液表皮样癌各1例。所有病例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并与同期行动态CT增强的肺结核球15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T增强前非钙化性肺癌结节与肺结核球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钙化性肺癌结节增强后各时间段强化值与增强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钙化性肺结核球增强后各时间段强化值与增强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技术对良、恶性肺结节,尤其是非钙化性肺癌与肺结核瘤的鉴别诊断作用较大,可明显提高肺癌性结节的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赵坚 《中外医疗》2009,28(30):163-164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SPN患者行增强CT扫描,分别在平扫及增强后30s、1min、2min、3min、4min测量病灶的CT值,进行分析。结果增强扫描后肺癌和炎性结节的CT值均明显高于平扫CT值(P〈0.05);但是良性结节增强扫描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增强扫描肺癌、炎性结节与良性结节的CT强化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经过增强扫描后,肺癌、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诊断准确率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结论增强CT扫描能显示SPN的强化特征并有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对2cm内肺癌及肺结核球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评价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对 2cm内肺癌及肺结核球的定性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直径≤ 2cm的肺癌 2 8例及肺结核球 10例 ,静脉注射对比剂 10 0ml后 ,行肺结节的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直径≤ 2cm肺癌增强后除15s外各时间段CT值与平扫值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5 ) ,而肺结核在增强后各时间段CT值与平扫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5 ) ;直径≤ 2cm肺癌的时间 密度曲线呈缓慢持续升高型 ,至 195s时间段峰值最高 ,而肺结核球的时间 密度曲线呈平坦型 ,至 195s时间段峰值仍未见升高。结论 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有利于直径≤ 2cm的肺孤立性结节的定性诊断 ;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与三维重建相结合 ,可提高直径≤ 2cm肺结节的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鲁勇  肖香佐  曾献军 《中外医疗》2012,31(34):167+169-167,169
目的研究并探讨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定性价值。方法以该院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收集的5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同层动态CT增强扫描,分别为患者进行平扫与增强之后的15s、75s、135s以及195s测量患者的病灶CT值,进而观察患者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肺癌、肺炎性结节以及肺结核结节的平扫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可以较为清晰的显示小肺癌与结核瘤的CT强化程度,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肺癌、肺炎性结节以及肺结核结节3种疾病的密度曲线形态不同。结论动态CT强化扫描能够较为清晰的扫描出孤立性肺炎结节的特征,对于该项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性与恶性的有效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评价螺旋CT在肺孤立性结节(SPN)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提高肺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54例SPN患者行CT检查,男28例,女26例,年龄25~84岁。常规扫描后进行薄层扫描,薄层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层厚为3mm,螺距1.0。分析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肺癌和炎性假瘤增强后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斑片状强化,结核球无强化或边缘强化。依据平扫征象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53%。以净强化值>20HU为界值,依据增强表现诊断恶性SP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6%、57%。结论依据CT平扫特征及增强表现,结合病史可以对SPN的良恶性做出基本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刘永胜 《中外医疗》2009,28(13):144-145
目的 探讨肺内小结节样肺癌与炎性假瘤增强后薄层动态CT上病灶强化程度的表现及鉴别。方法 本文采用CT对常规平扫发现的15例肺内小结节病灶进行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并跟踪,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 炎性假瘤增强后动态扫描灶实质部分仅呈轻度强化,前后CT值测定差异不大,在17HI左右。而周围型肺癌其前后CT值差异大于30HU以上,且呈逐渐上升的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良恶性病变强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此法对SPN变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利CT增强扫描CT值改变这一指标进行SPN诊断分析时,应做全面综合的分析,以防产生偏差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与常规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效能差异。方法选取于本院检查的SPN患者15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平台型强化CT增强平扫)和对照组(行常规CT增强),绘制CT值时间-密度曲线,通过观察曲线形态及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对2组患者SPN诊断情况进行比较,通过容积分割法体素指数(VI)评估观察组患者SPN诊断CT阈值范围,并比较2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中肺癌45例、炎性结节11例、肺结核14例,增强平扫64 s及124 s CT值及最大净增值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45例、炎性结节10例、肺结核1例TDC曲线呈台阶型(Ⅰ型),1例炎性结节呈双峰型(Ⅱ型)、13例肺结核呈平坦型(Ⅲ型),三者TD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敏感度为42/45(93%)、特异度为23/25(92%)、符合率为65/70(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案在SPN诊断上有相似的诊断效能。但平台型强化CT增强扫描方案在足够显效的时间内即给药1 min内即可满足SPN的鉴别诊断要求。结论多期动态CT增强扫描平台型强化方案对SPN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动态CT增强扫描对结节样肺癌与结节样肺炎的定性价值。方法随机选择83例SPN患者,先行薄层(3.0-5.0mm)平扫,再静脉注射对比剂(优维显)100mL后,对选定的结节中心行动态CT增强扫描,测量其增强前后的CT值,并对其中47例行三维表面重建。结果肺炎性结节以重度强化为主,净增值〉60HU,动态曲线呈持续上升型;肺癌性结节以轻。中度强化为主,净增值为20-60HU,动态曲线呈缓慢持续升高型;三维重建成像显示:恶性结节以Ⅰ、Ⅱ型血管异常为主;良性结节以Ⅳ型血管异常为主。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中追加三维重建对孤立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64排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良性和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影像科检查的118例良恶性肺结节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和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良恶性SPN患者64排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良恶性SPN患者CT动态增强CT值比常规平扫CT值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恶性SPN的CT值相比常规平扫CT值变化幅度更大。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于良恶性SPN的鉴别诊断更为有效,可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CT动态增强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平扫及增强后CT值。依据增强后各时期CT均值和平扫CT值计算孤立性肺结节的最大增强值。结果周围型肺癌的最大CT强化均值为(71.59±17.61)HU,周围型肺癌增强后除15s之外,各期CT至与平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增量峰值开始于75s,至195s最高。其中,15s时增强值与75、135、195s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75、135、195s增强值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平扫定性正确率根据有无分叶、毛刺、空泡征、血管连接征及胸膜凹陷征为85.00%,增强扫描后定性正确率为98.33%,显著高于CT平扫,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对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为临床医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概括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CT影像学特点,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4月~2010年4月诊断的46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消瘦、气喘、痰血、胸痛、盗汗、低热等。46例患者中,12例患者的肺癌部位为出现肺结核的肺段、肺叶,19例患者的CT影像具有明显的中央型肺癌特点,15例患者的CT影像具有明显的周围型肺癌特点,2例患者的CT影像不能诊断为肺癌。大部分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明显。结论临床诊断中常有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患者,肺癌影像无典型特点的患者不易被诊断出来,针对进展期和陈旧性肺结核CT影像异常的患者应检查是否合并肺癌并及早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肺癌的CT表现,探讨结节或肿块型不典型肺结核病的CT征象,以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CT表现认识.方法 收集CT初诊误诊为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结核的结节或肿块25例,分析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密度、增强等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同时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肺癌35例,对结核及肺癌的CT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例肺结核包括18例结节,7例肿块.边缘光滑3例,边缘欠整齐22例;浅分叶18例,深分叶4例;短毛刺2例,长毛刺4例;胸膜凹陷征3例;支气管充气征3例,空泡征1例,空洞3例;钙化2例;密度均匀12例,密度不均匀13例;轻度强化16例,中度强化7例,显著强化2例.25例结节或肿块型结核与35例肺癌比较,深分叶征、短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征象出现越多越提示周同型肺癌.增强方面,轻度强化及显著强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强化提示结核,显著强化更倾向于肺癌.经统计学分析多种不同征象(浅分叶、轻度增强、无短毛刺、无空泡征、无胸膜凹陷征、无血管集束征、无空气支气管征)联合诊断结节性或肿块型肺结核,征象出现越多,结核可能性越大.结论 结节或肿块型肺结核少见深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浅分叶、轻度强化更多见于结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肺内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 方法:利用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方法对39例肺内孤立性结节(SPNs)患者的不同增强模式进行分析,并绘制SPNs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测量其强化峰值和CT净增值。 结果:良、恶性结节强化后具有不同的时间-密度曲线模式和CT净增值。肺癌的CT净增值[(41.9±2.8)]Hu高于结核的CT净增值[(11.7±7.85)Hu](P<0.01);炎性结节的CT净增值[(43.6±7.7)Hu]与肺癌的CT净增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肺癌的时间-密度曲线为初始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最后保持稳定水平;炎性结节曲线呈持续上升(无下降)趋势;肺结核的曲线呈平缓走行,无明显起伏。结论:CT同层动态增强扫描是用一种无创性方式对SPNs血流模式提供定量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增强cT协同磁共振(MRI)扫描在周围型肺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周围型肺肿块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研究分析56例周围型肿块的增强CT检查、MRI及增强CT协同MRI(增强CT+MRI)三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资料,采用5分制评分法,分别记录三种检查技术图像对病灶的评分,对照病理结果,采用t检验对比评价三种方法对恶性周围型肿块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朵以病灶评分≥3判定为癌症:增强CT诊断肺癌敏感度为81.58%,特异度为55.56%。MRI诊断肺癌敏感度为73.68%,U值0.83,与增强cT相比(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度为50.00%,与增强cT相比(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CT+MRI诊断肺癌敏感度为94.74%,U值1.76,与CT增强相比(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度为77.78%,与增强cT相比(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cT协同磁共振扫描扫描在周围型肺肿块鉴别诊断中,特异度较高,对良恶性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CT、病理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收集CT误诊为肺癌的40例肺结核及40例周围型肺癌,病灶直径≥1cm。回顾性分析病灶的形状、内部特征、强化特点、边缘、邻近肺组织改变及淋巴结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①病灶形状及部位:类圆形22例,分叶状10例,不规则8例。上叶18例,下叶12例,中叶10例。②内部特征:密度均匀28例,空洞3例,钙化7例,空洞伴钙化2例。③病灶强化特点:中度欠均匀强化18例,中度均匀强化5例,轻度欠均匀强化6例,无明显强化11例。④边缘特征及邻近组织改变:边缘不光整40例,边界模糊12例,毛刺征18例,卫星灶40例,胸膜增厚及粘连11例,胸膜凹陷征3例,引流支气管管壁增厚5例。⑤肺门及纵膈淋巴结:淋巴结肿大31例。肿大淋巴结均匀强化21例,环形强化4例,无明显强化6例。40例病理均可见到结核肉芽组织及干酪样坏死组织。结论误诊为肺癌的肺结核CT表现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病灶周围的卫星灶提示肺结核的可能,但需要组织活检才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周围型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入院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6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CT平扫和CT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位置,并结合有无淋巴结转移瘤的特征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6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有42例(约占60.8%),其中小细胞淋巴结20例(约占28.9%),腺癌淋巴结16例(约占23.2%),鳞癌淋巴结6例(约占8.7%),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有2 7例(约占39.1%),CT增强扫描未检测出病灶的有1例(约占1.5%);周围型肺癌患者中,转移性淋巴结的CT净增强程度略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肺窗与纵隔窗胸部CT图以及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CT增强扫描图,能清楚地显示病灶大小与位置。结论CT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检出率,提高了对病灶的定性能力,为肺癌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对于早期症状不明显的周围型肺癌淋巴转移瘤,CT增强扫描应用更为广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蔡亲磊  陈洋  郭珊熹 《海南医学》2012,23(16):97-100
目的探讨不典型肺结核影像学特点,以便与其他肿块性病变特别是周围型肺癌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的不典型肺结核的X线和CT影像学表现及误诊情况。结果根据CT征象,将58例不典型肺结核分为结节或肿块型31例(53.4%),节段或肺叶实变型12例(20.7%),空洞型6例(10.3%),支气管内膜结核、肺底结核及粟粒结节型各3例(5.2%)。不典型肺结核首诊误诊率26例,占44.83%,其中15例被误诊为肺癌,超过一半。结论不典型肺结核主要误诊原因是过分依赖影像学征象的诊断价值;对各种影像征象进行综合分析,并对病灶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提高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聂书伟 《吉林医学》2011,(32):6758-6759
目的:回顾性分析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或穿刺获取标本后经病理学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58例患者,进入螺旋CT检查工作站进行回顾性处理分析。对周围型小肺癌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和邻近组织的改变,以及增强后的CT征像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圆形及类圆形结节伴分叶征50例,呈斑片状8例;毛刺征44例,血管集束征28例,支气管充气征12例,空泡征10例,空洞4例,钙化2例,胸膜凹陷征30例,邻近胸膜增厚2例。增强扫描48例中,42例强化CT值增幅40~60 Hu。结论: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