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调查江苏省农村结核病控制示范项目县和新项目县慢性咳嗽患者的就医行为和医疗费用,探讨影响结核病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因素.方法对连续3周内在建湖县(项目县)和阜宁县(新项目县)县综合医院就诊的291例咳嗽2周以上的患者进行调查表询问,利用因子分析获得研究对象经济学评分并均分为4组,并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对研究对象的就医行为、医疗费用和接受的医疗处置(转诊、痰检)进行分析.结果咳嗽患者在症状出现2周后仍有36%人次选择村诊所就诊.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有6例被转诊至县结防所,8例接受痰涂片检查.经济状况是影响慢性咳嗽患者选择首次就诊医疗机构的主要因素(P=0.036).所在县别与所支付的交通食宿费用(r=-0.58,P=0.005),医疗费用(r=-0.38,P=0.023)和总费用(r=-0.54,P=0.005)显著相关,公费患者支付的总费用低于自费患者(r=0.35,P=0.046).结论加强农村人群中的结核病患者及时到正规结核病防治机构就医意识,强化综合医院结核患者归口转诊的落实,控制和降低咳嗽患者的医疗费用,对结核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疫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琳彬 《中国热带医学》2013,13(8):990-991,1007
目的 调查城区流动人口中结核病患者诊断延误情况和向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儋州市区2010年9月1日~2011年8月30日期间诊治的42例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就诊经历和治疗转归资料,分析该部分结核病患者诊治延误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42例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20例,城区24例(57.14%),农村18例(42.86%).90.48% (39/42)患者的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缺乏、因症就诊发现病人38例,占病人总数的90.48%,健康检查3例,占7.3%;其它1例,占1.2%.误诊时间为3~ 23d,平均12d.首诊延误(14.17±2.21)d,病人延误(30.19±9.28)d,医生延误(21.46±7.38)d,治疗延误(1.52±0.54)d.执行全程督导化疗(DOTS)治愈40例患者,治愈率为95.3%,治疗失败2例,占4.76%.结论 流动人口中的结核病患者结核病知识缺乏,对专业机构不了解,普遍存在诊治延误情况,不但加重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可导致传染源扩散.因此,应裁决包括加大流动人口结核病管理力度,广泛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建活动在内的综合性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便提高结核病发现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云南省2010年及2011年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筛查效果及全球基金双感防治项目对HIV/AIDS患者中发现结核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整理2010年及2011年云南省双感防治工作年报,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导出双感患者病案,使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年间项目县与非项目县之间筛查率及检查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云南省2011年可疑症状筛查率及结核病检查率较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项目地区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可疑症状问卷筛查率及结核病检查率均优于非项目地区(P<0.01);非项目地区2011年工作成效优于2010年,仍低于项目地区;2010年及2011年,全省发现双感患者652例,项目地区550例,非项目地区102例;项目地区重症患者比例少于非项目地区,发现延迟天数亦较非项目地区短.结论及早从HIV/AIDS人群中发现结核病患者并给与规范治疗是提升双感患者生命质量的有效干预措施,全球基金双感防治工作模式在云南省取得较好效果,此模式可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全干 《医学文选》2006,25(4):655-657
目的探讨社会经济、卫生服务、文化背景、症状、行为等因素对农村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的影响。方法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年龄在15岁及以上到县人民医院诊治的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运一调查。结果共106例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接受了面谈并完成调查问卷。从症状出现到被确诊为肺结核的平均总延迟时间为84.6d(中位数65.0d);平均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分别为50.8d(中位数30.Od)和33.8d(中位数24.0d);分别有62例(58.4%)和66例(62.2%)患者就诊和确诊延误。导致患者就诊延误的影响因素有:有无咯血、居住地的距离、有无迷信行为、有无接受民间偏方行为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等;导致确诊延误的影响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是否接受抗结核治疗的宣传教育、有无迷信行为、有无接受民间偏方行为和患者对结核病的感受等。结论需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包括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关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和相关专业技术的培训,合理设置结核病诊治点和广泛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等,以减少结核病患者的发现延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山东省设立乡镇卫生院查痰点地区农民疑似肺结核患者的就诊延误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按地理特点、乡镇查痰点查痰情况多阶段分层抽样,抽取8个县作为调查现场,对抽取到的疑似肺结核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245例疑似患者,其中农民患者204例(83.3%),平均就诊延误时间为38.54d(中位数为5d);28.4%的农民患者就诊延误天数超过14d。在乡镇卫生院、县结核病防治所登记查痰的农民疑似患者,就诊延误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距乡镇卫生院越远的患者越易发生就诊延误,低收入者发生就诊延误的危险性高,家庭成员因病住院治疗者发生就诊延误的危险性高,未获得过结核病知识宣传的患者更易发生就诊延误。结论 影响农民患者就诊延误的影响因素有距乡镇卫生院的距离、经济状况、是否有家庭成员住院治疗以及是否获得过结核病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6.
张全干 《微创医学》2006,25(4):655-657
目的 探讨社会经济、卫生服务、文化背景、症状、行为等因素对农村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的影响.方法 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年龄在15岁及以上到县人民医院诊治的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逐一调查.结果 共106例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接受了面谈并完成调查问卷.从症状出现到被确诊为肺结核的平均总延迟时间为84.6 d(中位数65.0 d);平均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分别为50.8d(中位数30.0 d)和33.8 d(中位数24.0 d);分别有62例(58.4%)和66例(62.2%)患者就诊和确诊延误.导致患者就诊延误的影响因素有有无咯血、居住地的距离、有无迷信行为、有无接受民间偏方行为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等;导致确诊延误的影响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是否接受抗结核治疗的宣传教育、有无迷信行为、有无接受民间偏方行为和患者对结核病的感受等.结论 需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包括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关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和相关专业技术的培训,合理设置结核病诊治点和广泛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等,以减少结核病患者的发现延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核病患者的就医认知行为,为结核病的有效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个人深入访谈法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就医认知行为调查并收集整理和分析调查资料.结果 成都地区部分结核病患者的就医认知缺乏,尤其是农村结核病患者被动就医和延误治疗现象比较明显.结论 成都地区结核病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的就医认知仍然缺乏,加强其就医认知行为的宣传教育有利于结核病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8.
江苏农村医务人员结核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苏北农村地区医务人员有关结核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为农村结核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在专题小组讨论(FGD)和个人深入访谈的形式对从事结防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1)医务人员具有结核病发生、诊断和治疗的基本知识,认为结核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外出打工、贫穷和营养差;病人经济条件和年龄是影响病人能否坚持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延误就医和不规范治疗可能导致治疗失败;(2)结防专业医务人员能与病人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3)对结核病人能及时准确地按照规程开展诊治,积极宣传结核病预防知识。结论 医务人员对结核病具有一定的认识;能诊治当地的结核病,但过程不甚规范,进一步业务培训应郑重强调病人教育、早期识别病人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3年-2007年在边远贫困地区同仁县实施开展结核病控制项目DOTS策略结果分析。方法:收集并分析2003年—2007年项目报表及有关资料。结果:5年共接诊可疑症状者2 763例,年均新发涂阳登记率46.38/10万,初治、复治涂阳治愈率分别为85.63%和73.53%;初治涂阳治愈率逐步提高到92.86%。结论:同仁县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5年,取得了显著成效,发现和治愈了大量结核病患者,证明在贫困的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正确执行结核病控制项目,也能够成功推广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达到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的目的,获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秦皇岛地区农民工结核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区域结核病控制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秦皇岛地区2006-2007年结核病控制项目登记发现的农民工中240名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发病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文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结核病接触史(X^2=18.556)、卡介苗接种卡痕情况(X^2=54.01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既往有结核病接触史的农民工结核发病率增加,而卡介苗接种有卡痕对结核预防有保护作用。因而结核病接触史、无卡介苗接种史等因素是该地区农民工结核发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莉  解雅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12):1158-1160
因小儿耳鼻喉手术刺激强,时间短,且常与气道相关,故麻醉的控制有一定难度,现对国内外现阶段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的改良方法及新观点进行评述,以期对临床工作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2006年登革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登革热的疫情动态、人群抗体水平、媒介伊蚊种群(包括成幼虫孳生和密度变化)的动态变化、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各级医疗、卫生、检疫机构的医务人员对疑似、临床病例进行及时发现和诊断;在流行季节前随机抽取正常人群血清,-20℃保存,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在6~10月采用定时、定点调查法,对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的种群、孳生环境、伊蚊幼虫指数和成蚊密度进行监测,每月1次。结果2006年云南省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8例;健康人群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8.09%。伊蚊幼虫密度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l)分别在14~98、4.7~73.68之间,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在3.5~34只,人工小时之间。结论云南省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人群抗体水平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较高,提示当地人群中可能存在该病毒的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媒介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均较高。对登革热传播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应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3.
14.
大鼠脑出血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内糖原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出血后局部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只,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细菌胶原酶注射制作纹状体脑出血模型,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在相应部位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脑出血后24h病变局部及其周围和对照组超微结构的变化和糖原的水平变化.结果:电镜观察到在脑出血动物出血灶周围区,不同类型的细胞内均可见到各种各样的超微结构改变.最为醒目的是在脑内血肿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胞质和突起内有大量的糖原颗粒聚集,尤其在毛细血管周围的胶质细胞突起内非常明显;小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内均未发现明显糖原颗粒存在.在生理盐水对照组动物,相应部位的各种细胞的超微结构正常;而且神经元、各种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均无明显糖原颗粒聚集.结论:脑出血周围糖原含量增高,局部存在明显的糖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15.
Adenovirus infection in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in Taiwa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 J Clarke  I A Phillips  E R Alexander 《JAMA》1969,208(9):1671-1674
  相似文献   

16.
反复的癫痫发作可导致突触蛋白的表达异常、突触重塑和异常神经元网络的形成,这是难治性癫痫的病 理生理学机制之一。近年来发现突触蛋白在原发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中同样发挥重要的作用。多个突触调控蛋白以及 突触后膜受体蛋白表达异常可导致癫痫发作。绝大多数的抗癫痫药物是以离子通道为作用靶点,但卡马西平及唑尼 沙胺可通过影响突触融合蛋白及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复合物的功能而发挥抗癫痫作用。 突触囊泡蛋白2A是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布瓦西坦和seletracetam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外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我国医药技术在2001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提前完成了我国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汁划中的1%测序任务,到2000年,中国科学家在功能基因研究和基因组多样性领域共完成研究论文1850篇,遍及医药各领域,研究手段和水平可于国际先进水平媲美,中国完全有条件在“后基因时代”成为主角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昆明市某高校大学生失眠情况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对昆明市某高校957名学生进行睡眠质量和失眠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 27.3%的同学有不同程度的失眠,女生失眠率高于男生(P〈0.01);本科生的失眠检出率高于研究生(P〈0.05);三年级学生失眠率高于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P=0.01).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学生失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性别、年级、学历是影响高校学生睡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e prevalence of malocclusion in modern popul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xcavated samples from the ancient times. Presently, the prevalence of juvenile malocclus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permanent teeth is as high as 72.92% in China. This study aimed to observe and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malocclusions in a sample of Xia Dynasty in China, and to compare these findings with the modern Chinese population.
Methods  The material consisted of 38 male and 18 female protohistoric skulls of Xia Dynasty 4000 years ago. Of 86 dental arches, 29 cases had the jaw relationships. Tooth crowding, diastema, individual tooth malposition and malocclusion were studied.
Results  Of the samples, 23.3% showed tooth alignment problems including crowding (8.1%), diastema (9.3%), and individual tooth malposition (5.8%). The prevalence of malocclusion was 27.6%, mainly presented as Angle Class I.
Conclusions  It is indicated that over thousands of years from Neolithic Age (6000–7000 years ago) to Xia Dynasty (4000 years ago), the prevalence of malocclusion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The prevalence of malocclusion of Xia Dynasty samples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modern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20.
黄芪在体内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水提物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的生物活性。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芪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7天,采血后,迅速取出肝组织,制成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黄芪可减少MDA含量,增强SOD活力。结论:黄芪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具有减少氧化应激引起的器官损伤和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