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芬太尼在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耳鼻喉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儿手术麻醉用舒芬太尼;对照组患儿麻醉用芬太尼;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并发症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自主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小儿耳鼻喉手术中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耳鼻喉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护理体会。方法:选择年龄2~12岁行耳鼻喉手术患儿65例进行术后复苏监护和护理,密切观察意识、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四肢活动等。结果:65例全身麻醉手术后患儿均在恢复室顺利拔管,完全清醒,呼吸、心率平稳,肌张力恢复。结论:耳鼻喉术后患儿于恢复室经严密监测和精心护理,有效减少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及转运途中躁动、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患儿围手术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耳鼻喉手术治疗的8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儿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镇静、镇痛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在术后各时间的疼痛和镇静评分变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 32±2. 49) min、睁眼时间为(9. 13±3. 59) min、拔管时间为(13. 65±5. 81) min、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 2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在小儿耳鼻喉手术麻醉中的表现优于舒芬太尼,值得在小儿耳鼻喉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陈学均  梁涛 《西部医学》2013,25(7):1036-1038,1041
目的通过在耳鼻喉手术麻醉与苏醒期间,对成人与小儿患者前额双侧进行脑电监测,探索其双侧BIS值不对称的可能机制及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63例(成人组)和61例(小儿组)患者,在耳鼻喉手术术中及术后持续监测其前额左右两侧BIS的变化情况。将患者仅出现单纯一侧BIS值超过或低于其基线的10%判定为"BIS值不对称";在出现BIS值不对称后给予吸痰刺激,若患者出现体动,则认为该BIS值不对称有临床意义。结果术中麻醉达稳态后,分别有93%和43%的成人与小儿患者发生了BIS值不对称现象。术后麻醉苏醒期,分别有57%和37%的成人与小儿患者发生了BIS值不对称现象。其中,成人患者中15%的BIS值不对称具有临床意义,小儿患者中13%的BIS值不对称具有临床意义。结论在耳鼻喉手术中,具有临床意义的BIS值不对称现象在成人与小儿患者人群的发生率均超过10%,且成人患者术中BIS值不对称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小儿患者。  相似文献   

5.
七氟醚在小儿耳鼻喉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耳鼻喉手术为短小手术,但由于患儿不合作而常实旅全身麻醉.临床上难以控制麻醉的深度和时间以及合适的拔管时间,七氟醚的血/气分配系数仅为0.63,在常用的挥发性吸入麻醉药中较低。故其诱导迅速平顺,停药后苏醒迅速。七氟醚具有溶解度低,气道刺激小.心血管抑制小等特点。我院自2005年将七氟醚用于小耳鼻喉外科手术麻醉,来观察其麻醉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耳鼻喉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4-12岁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丙泊酚组(A组)与芬太尼、丙泊酚和七氟醚组(B组)。麻醉诱导后,A组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B组持续输注芬太尼、丙泊酚,辅助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术中循环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开始后、手术结束时B组患儿HR、MAP均高于A组(P〈0.01);A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而在躁动发生率B组低于A组(P〈0.01)。结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耳鼻喉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缩短耳鼻喉手术接台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6月中山市中医院未实施PDCA循环的耳鼻喉接台手术286例和2015年7—9月实施PDCA循环的293例耳鼻喉接台手术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上一台手术出室至下一台手术入室时间(T1),入手术室至麻醉完成时间(T2),麻醉完成至手术开始时间(T3),上一台手术出室至下一台手术开始时间即手术接台时间(T)。结果与实施PDCA循环前相比,实施后T1、T2、T3及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能缩短耳鼻喉手术接台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小儿麻醉与成人麻醉有很大差异。小儿解剖生理与成人明显不同,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麻醉剂量和麻醉方法的反应各有不同。因此,小儿麻醉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如何做好麻醉手术时的护理配合工作是小儿能否顺利接受、完成手术,平安返回病房的重要工作之一。现将小儿麻醉的护理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础麻醉 骶管麻醉在小儿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3例小儿腹部手术进行基础麻醉 骶管麻醉,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基础麻醉 骶管麻醉是小儿腹部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解剖生理与成人有明显不同,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麻醉剂量和麻醉方法的反应也不同,尤其3岁以下小儿与成年人差异更大。因此,小儿麻醉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麻醉手术期间的配合更显重要。如何配合麻醉医生使小儿能顺利、安全地接受手术,平安地返因病房,是巡回护士的重要工作之一。现将小儿局麻的护理配合体会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1.
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芬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56-1557
目的:对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现察。方法:随机抽取在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这三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采用手术治疗的患儿病例14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70例。A组患者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B组患者采用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和芬太尼联合进行麻醉。对两组患儿的手术过程中相关指标和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躁动现象、氯胺酮用量、苏醒时间都明显低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HR、MAP、SpO2值的改变幅度也都明显低于A组患儿,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芬太尼辅助小儿区域麻醉的方法对接受手术的患儿进行麻醉,其效果较传统方法比较要理想得多,不会引起患儿生理指标的较大波动,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信度高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用予以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脆骨病手术麻醉的要求。方法:选择收治的小儿脆骨病60例,都给予手术结合全身麻醉治疗。结果:所有小儿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5.63±4.25)min,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小儿麻醉前、诱导时与手术后的收缩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脆骨病临床上少见,多需采用手术治疗,但是要合理进行麻醉选择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对14岁以下小儿全麻615例发生呼吸抑制14例进行分析,发现其原因主要与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复合用药不当、用药量过大、用药集中或过快、手术部位及小儿病理状态等有关,指出要防止小儿全麻下发生呼吸抑制,必须合理地使用复合药物,而且麻醉用药宜小剂量分次注射,并注意用药间隔和注药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七氟烷诱导喉罩置入麻醉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81例实施气道异物取出患儿采用七氟烷吸入喉罩置入全身麻醉方式,观察在行气道异物取出时患儿的无创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的变化。结果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围麻醉期HR、SBP、SpO2、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例行气道气道异物的小儿均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操作,而且术后苏醒迅速。结论七氟烷吸入喉罩置入全麻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疼痛应对在儿童局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门诊局麻手术的患儿448例进行随机分组:干预组采用疼痛应对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以业务技能来配合手术。结果干预组228例患儿有225例能配合手术,3例患儿拒绝手术治疗;对照组220例患儿有192例能配合手术,28例患儿拒绝手术治疗。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疼痛应对在儿童局麻手术中的应用能使儿童较好地配合医生,顺利地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研究瑞芬太尼对小儿手术患者呼吸功能、应激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8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5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组)29例和观察组(瑞芬太尼组)29例,然后将两组麻醉诱导前及麻醉后5、10min,术后5min的呼吸功能、应激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麻醉后5、10min,术后5min的呼吸功能、应激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地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对小儿手术患者呼吸功能、应激程度及血流动力学的不良影响程度小于芬太尼,因此安全性更高,更适用于小儿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7.
许植 《医学综述》2012,18(6):943-945
目的通过快通道麻醉与常规麻醉比较,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麻醉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病例中72例快通道麻醉(手术室内拔管)和同期75例常规麻醉(手术室外拔管)先心病患儿的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麻醉方法、术后转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快通道组患儿年龄及体质量均大于常规组患儿,常规组术前并发症多于快通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使用剂量在常规组术中较大,而瑞芬太尼则多应用于快通道麻醉组;术后快通道组早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少;两组患儿术后进食时间及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严重肝肾功能疾患的先心病患儿实施快通道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快通道麻醉可明显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缩短出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对患儿麻醉诱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213例(年龄2~12岁,ASA分级Ⅰ~Ⅱ级,发育正常,无精神系统及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试验1组患儿手术当天由家长陪伴进行麻醉诱导,试验2组患儿在术前对家长进行舒适麻醉技术指导后在手术当天由家长陪伴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术前常规访视,手术当天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师陪伴进行麻醉诱导.结果 患儿年龄偏大、有手术经历及其父母不焦虑、心理控制类型为内控型者与对照组比较麻醉诱导期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家长进行麻醉诱导指导与不进行指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父母陪伴舒适麻醉诱导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年龄偏大、有手术经历、其父母不焦虑且心理控制类型为内控型患儿麻醉诱导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全麻中成人与小儿血乳酸,血糖变化的差异。方法:择期全麻手术的小儿,成人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及麻醉后60min测定血乳酸,血糖值。结果麻醉后60min,成人组血糖和乳酸均明显较诱导后升高,小和组血糖和乳酸亦均比诱导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