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歼击机飞行员的疲劳状况和睡眠质量进行调查,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疲劳评定量表(fatigue scale-14,FS-1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t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空军、海军某部歼击机飞行员的疲劳状况和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空军飞行员体力疲劳和疲劳总分明显高于海军飞行员(P〈0.05,P〈0.01);海军飞行员体力疲劳和疲劳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空军和海军飞行员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空军飞行员睡眠药物明显高于海军飞行员(P〈0.01);空军飞行员睡眠障碍异常比例明显高于海军飞行员(P〈0.05)。结论空军歼击机飞行员疲劳程度较重、睡眠质量较差,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野战和联勤部队官兵的疲劳状况和睡眠质量进行调查,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疲劳评定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野战和联勤部队官兵的疲劳状况和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野战部队官兵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疲劳总分明显高于联勤部队和正常对照组(P〈0.05,P〈0.01);联勤部队官兵体力疲劳和疲劳总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除睡眠效率和睡眠药物外,野战部队官兵的PSQI各指标明显高于联勤部队官兵(P〈0.01);除睡眠药物和睡眠障碍外,野战部队和联勤部队官兵的PSQI各指标和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结论野战部队官兵疲劳程度较重、睡眠质量较差,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和自行设计的患者失眠原因问卷调查表对22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5.9%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身体不适、环境及生活习惯改变、担心疾病及预后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失眠最常见的原因。结论呼吸内科患者失眠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应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积极对症处理,采取针对性护理,减少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失眠率,以利于呼吸内科患者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陆军某训练基地官兵野外训练期间疲劳状况和睡眠质量进行调查,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疲劳评定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基地官兵的疲劳状况和睡眠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本组资料除睡眠药物外,FS-14量表和PSQI量表各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干部体力疲劳、脑力疲劳总分和疲劳总分明显高于士官(P〈0.05);干部疲劳总分明显高于义务兵(P〈0.05);义务兵入睡时间明显长于干部和士官(P〈0.05)。结论该基地官兵野外训练期间疲劳程度较重、睡眠质量较差,应注重做好卫勤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颅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的失眠症状表现。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脑外伤患者95例,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估他们住院期间的失眠症状表现和睡眠质量,并与同龄、同性别健康人比较。结果95例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在睡眠紊乱患者43例(45.26%)。脑外伤组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等条目评分和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脑外伤患者住院期间存在明显的失眠症状表现。  相似文献   

6.
乔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34-35,38
目的:探讨失眠患者与健康人之间对睡眠状况主观感知和客观评价的差异,分析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感知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2006年3月~2010年12月神经内科就诊患者120例,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失眠组)及6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并完成早晨问卷[用于评估睡眠知觉,睡眠知觉(%)=主观睡眠时间/客观睡眠时间×100%]。采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R)、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等描述失眠程度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受试者的睡眠自我评估参数对照组睡眠潜伏期(SL)(18.75±5.59)min、觉醒时间(WT)(27.00±6.08)min、睡眠效率(SE)为(90.40±6.07)%、总睡眠时间(TST)(438.00±41.75)min,失眠组SL(62.97±35.56)min、WT(174.22±93.90)min、SE为(54.78±17.36)%、TST(285.94±90.4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ISR(1.69±2.19)分、SAS评分(27.91±3.37)分、SDS评分(0.29±0.03)分;失眠组ISR(20.59±6.14)分、SAS评分(46.62±11.64)分、SDS评分(0.53±0.10)分;失眠组受试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失眠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睡眠知觉紊乱,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高海拔地区部队官兵睡眠状况,探讨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以高海拔地区(海拔3 000 m以上)396名官兵为观察组,以210名西宁地区海拔2 270 m官兵为对照组,依据通用的调查量表自制成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不足综合征、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睡眠梦多梦魇症、失眠、鼾症、睡眠肌痉挛综合征、睡眠梦语症和倒班综合征患病率均高于西宁地区(P〈0.05);高海拔地区官兵头痛、多梦惊醒、消化不良、打鼾、夜间如厕、咳嗽、发冷、发热和其他身体不适症状患有率高于西宁地区(P〈0.05);高海拔地区生活条件差和入睡环境差回答率高于西宁地区(P〈0.05)。结论 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质量低于西宁地区,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了高海拔地区官兵睡眠。  相似文献   

8.
背景 睡眠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既往研究提示欺凌可能是睡眠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目前初中生校园欺凌与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初中生睡眠质量与校园欺凌经历的相关性。方法 2020-03-18至04-18选取三亚市公立学校在读的初中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参与本次调研的9所公立学校分布在三亚市三个主要常住人口聚集区:天涯区5所、吉阳区3所、崖州区1所。以电子问卷方式调查三亚市初中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失眠严重指数(ISI)量表评分、临床失眠诊断、既往被欺凌经历及其造成的困扰或伤害程度等信息,根据有无被欺凌经历分为有欺凌组和无欺凌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被欺凌经历与睡眠状况之间的关联。结果 发放问卷3 050份,共回收2 727份问卷,最终合格问卷2 167份,有效应答率为79.5%。初中生报告有被欺凌经历者125例(有欺凌组),无被欺凌经历者2 042例(无欺凌组)。两组年龄、性别、年级、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同学有被欺凌经历比例高于女同学,初二、初三学生有被欺凌经历比例高于初一学生,有焦虑、抑郁者有被欺凌经历比例高于无焦虑、抑郁者(P<0.05)。两组PSQI量表总分、睡眠质量差比例、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长、睡眠紊乱累加问题、使用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ISI量表总分、失眠症状比例、医生诊断失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评因校园欺凌造成的困扰或伤害的程度与PSQI量表总分(rs=0.166,P<0.001)、ISI量表总分(rs=0.151,P<0.001)呈正相关。调整年龄、性别、BMI、年级、民族、是否独生子女、是否住校、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学习成绩后,被欺凌经历与睡眠质量差(OR=3.54,P<0.001)及主观睡眠质量(OR=3.47,P<0.001)、入睡时间(OR=2.28,P<0.001)、睡眠时长(OR=1.88,P<0.001)、睡眠紊乱累加问题(OR=2.93,P<0.001)、使用睡眠药物(OR=10.49,P<0.001)、日间功能障碍(OR=4.31,P<0.001)、失眠症状(OR=4.95,P<0.001)及医生诊断失眠(OR=2.76,P<0.001)均相关。在模型1中协变量的基础上,增加焦虑、抑郁作为协变量后,被欺凌经历与睡眠质量差(OR=2.45,P=0.001)及主观睡眠质量(OR=2.71,P<0.001)、入睡时间(OR=1.92,P=0.002)、睡眠时长(OR=1.59,P=0.025)、睡眠紊乱累加问题(OR=2.27,P<0.001)、使用睡眠药物(OR=4.75,P=0.039)、日间功能障碍(OR=3.19,P<0.001)、失眠症状(OR=3.18,P<0.001)均相关。结论 被欺凌经历可能是初中生睡眠质量差和失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焦虑障碍患者睡眠结构和觉醒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焦虑障碍患者睡眠结构和觉醒指标以及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52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3例正常人群的多导睡眠图,并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群相比,焦虑障碍患者表现为入睡潜伏期时间延长(P〈0.01),睡眠时间减少(P〈0.05),睡眠效率下降(P〈0.01);整夜中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增多(P〈0.01),觉醒比异常(P〈0.01);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第一期(S1)增多(P〈0.01),第三、四期睡眠(S3、S4)减少(P〈0.01);快速眼动期(REM)睡眠时间和周期减少(P〈0.01)。焦虑自评量表总分与觉醒次数成正相关(r=0.89,P〈0.01),与S4和REM睡眠时间成负相关(r=―0.64、―0.56,P〈0.05)。结论焦虑障碍患者的睡眠以睡眠维持障碍为主要特征,患者觉醒过度,并伴有入睡困难和睡眠效率下降;睡眠质量差,快速眼动期睡眠减少;焦虑程度越高,睡眠中觉醒次数越多,同时深睡眠S4期和REM期睡眠时间减少。  相似文献   

10.
失眠患者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失眠症患睡眠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对76例失眠症患进行心理分析,结合多导睡眠图评价进行心理-行为矫正。结果:76例患,评估性失眠23例(30.2%)、疑病性失眠14例(18.0%)、依赖性失眠17例(22.4%)、紧张性失眠22例(28.9%);经干预后,睡眠潜伏期缩短依赖性和紧张性失眠显(P<0.01)、睡眠时间增加以紧张性失眠显(P<0.01)、依赖性失眠REM睡眠改变有显性(P<0.01)。结论:失眠与心理因素有关;对患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昆明市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的流行趋势、分布特征,为制定昆明市中小学生高血压的预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云南省昆明市2个县(区)11所学校9至18岁中小学生,进行现场体格测量及问卷调查。本研究共调查12 026人。  结果  昆明市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8.15%,标化检出率为7.85%。中小学生血压偏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P < 0.01)。流行特征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血压偏高的风险也相应的增加(P < 0.01);男生高于女生(P < 0.01);汉族学生血压偏高检出水平上升较快,年平均上升1.11%(P < 0.01);城区学生高于郊/县区学生,但郊/县区学生血压偏高检出水平上升速度快于城区学生, 年平均上升2.78%(P < 0.01);超重(OR = 2.45)、肥胖(OR = 4.78)是血压偏高的高危人群(P < 0.05)。  结论  昆明市中小学生血压偏高问题不容忽视,应尽快开展昆明市中小学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探究,以降低中小学生不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发生,从而减少成人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东莞市大学生痤疮患病率与认知状况,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东莞市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痤疮患病情和感染危险因素认知情况,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大学生痤疮危险因素知晓率为24.75%(202/816),患病率为37.82%(253/669);男生患病率高于女生,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 =2.42,P>0.05),不同年级、学科和生源大学生痤疮危险因素知晓率和患病率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大学生痤疮患病率其痤疮感染危险知晓率呈明显负相关(r=-0.896).结论:东莞市大学生痤疮患病率较高,感染危险因素知晓率较低.加强大学生痤疮健康教育和提高对痤疮危险因素的认知度可能是降低痤疮患病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营养状况、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以便为提高大学生的营养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医学院校3~4年级本科学生205人,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测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医学生对营养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80.53±11.99)分,女生高于男生(t=5.61,P〈0.01);护理学专业(86.60±10.27)高于预防医学专业(79.41±11.87),高于临床医学专业(75.91±11.28),专业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39,P〈0.01);医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64.5%)、书刊报纸(46.0%)和电视广播(15.5%);BMI指数女生倾向于营养不良,消瘦发生率为27.2%,男生倾向于营养过剩,超重发生率为14.3%;男生锌、铁缺乏率分别为73.5%和8.2%,女生分别为80.8%和32.5%,铁缺乏率在性别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P〈0.05)结论医学生对营养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总体较好,但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女性血清铁和总体血清锌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职生焦虑状况,为高职院校开展相应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两所高职院校共3809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高职生焦虑状况。结果高职生焦虑情绪的总检出率为17.3%,男生的检出率为19.7%,女生为16.1%,男生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是否为独生子女、城乡学生焦虑情绪的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年级、不同性格、不同脾气、是否偏食、不同社会支持(密切朋友数)的焦虑情绪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高年级是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职生中普遍存在焦虑状况,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失眠对医学院校学生的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认知能力筛查量表(Mini-MentalState Examination,MMSI)、数字划销测验(number cancellation test,NCT)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WisconsinCard Sort Test,WCST-M)对202位具有失眠现象的大学生进行统计学调查研究,另取202名无失眠现象大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测验,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具有失眠现象的大学生MMSI测验在注意力、心算、远时记忆和类聚流畅性4项评分较差,与对照组大学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T的各项得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WCST-M测验的错误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高于对照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认知功能,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重视并有针对性的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调查昆明地区大学生群体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分布情况、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昆明市7所高校的18~29岁的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抽取1 500名大学生,设计AR调查问卷,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1 500份,回收问卷1 484份,回收率98.9%,昆明市18~29岁在校大学生中自报患病率为25.4%(377/1 48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29.3%(170/580),女性患病率为22.9%(207/904).AR患者中,3.7%伴有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BA);19.1%伴有家族遗传史;昆明地区大学生AR的主要诱因为灰尘.结论 昆明地区大学生AR发病率约为25.4%,男性患病率稍高于女性,AR的相关潜在危险因素主要为BA及家族过敏史,诱发因素主要为灰尘,动物皮毛及植物花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惠城区城乡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知晓率、控制率及遵医行为。方法 2013年4~6月以惠城区18岁以上的城乡居民为样本点,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个街道办事处的4个居民委员会和2个乡镇4个村民委员会共2800户(城市、农村各1400户),共计城乡居民7868人(城市居民3632人,农村4236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观察其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控制率、生存质量及遵医行为。结果 7898名居民中2439例患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为30.9%,男、女分别为35.0%和26.9%。1级高血压1124例,2级高血压899例,3级高血压616例。不同分级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知晓率(1级〈2级〈3级)、控制率(1级〉2级〉3级)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级高血压患者生理健康、心理状况、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评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级的高血压患者完全遵医、部分遵医、不遵医率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惠城区城乡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及遵医率均较低,应合理制订管理档案或治疗方案,以提升居民健康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法对抑郁症患者失眠的效果。方法将54例伴有失眠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均进行系统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施以耳穴压豆法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9%(P〈0.01)。结论对抑郁症患者施以耳穴压豆法治疗,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职生网络成瘾状况,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使用中文网络成瘾修订版(CIAS-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孤独感量表(UCLA)对广州三所高职院校共l602名高职生进行研究。结果网络成瘾率为9.87%,网络依赖率为24.78%。其中男生网络成瘾的发生率高于女生(χ2=19.775,P〈0.01)。高职生低领悟社会支持组与处于严重孤独水平组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得分均高于其他水平各组(P〈0.01)。网络成瘾倾向总分与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呈负相关(r=-0.183,P〈0.01);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243,P〈0.01)。孤独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中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率为69.63%。结论高职生网络成瘾倾向问题应得到更多关注。低社会支持与孤独感问题均可能增加网络成瘾倾向发生率。孤独感对网络成瘾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