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与髂筋膜阻滞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术毕使用0.25%罗哌卡因30?ml行超声引导下后方穿刺入路腰方肌阻滞(QL3),B组术毕使用行0.25%罗哌卡因30?ml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每组30例。术后均留置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分别记录A组与B组操作完成时间,术后6?h(T1)、8?h(T2)、12?h(T3)、24?h(T4)患者的静息状态及被动运动VAS评分;舒芬太尼使用累计量;麻醉相关并发症;术后24?h患者麻醉满意度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静息及被动运动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T1、T2、T3、T4静息及被动运动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使用量少于B组(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P?<0.05)。A组总体满意度高于B组。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好,安全可行,能减少术后静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TTMP)阻滞对经乳腔镜甲状腺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该院择期行经乳腔镜甲状腺术的女性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C组)与试验组(S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0.33% 罗哌卡因10 m L.S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TMP阻滞,在每一侧胸横肌表面注入0.33% 罗哌卡因10 mL,C组不进行TTMP阻滞.阻滞完成后再进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记录两组切皮前(T0)、切皮时(T1)、术中(T2)、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手术时间、术中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舒芬太尼追加例数,术后24 h总体满意度评分.结果 T1、T3时S组HR比C组明显降低(P<0.05),T1、T3时S组MAP比C组明显降低(P<0.05).S组各个时间点HR、MAP均较稳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T0比较,T1、T3时HR明显增高(P<0.05),T1、T3时MAP相对增高(P<0.05).与C组比较,S组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需追加舒芬太尼例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恶心呕吐例数明显减少(P<0.05),24 h总体满意度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后入PACU时、2 h、6 h,S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12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MP阻滞用于经乳腔镜甲状腺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终末期肾病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年龄45~65岁,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局麻,B组采用0.5%罗哌卡因25 ml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C组采用0.5%罗哌卡因25 ml行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记录麻醉前(T_0)、阻滞完成后30 min(T_1)、切皮时(T_2)、置管时(T_3)、打隧道穿刺出皮肤时(T_4)和缝合切口时(T_5)的MAP和HR;记录舒芬太尼追加例数,记录T_2—T_5时VAS评分和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_3—T_4时C组MAP明显低于A组和B组,HR明显慢于A组和B组(P0.05),B组MAP明显低于A组,HR明显慢于A组(P0.05)。T_3—T_4时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C组舒芬太尼追加例数明显少于A组和B组(P0.05),A组舒芬太尼追加例数明显多于B组(P0.05)。三组下肢乏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无一例其他不良反应。三组围术期均未发生明显的穿刺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麻醉应用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腹膜透析置管术中效果确切,可减少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上入路与腋窝入路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寻找一种更理想的阻滞入路。方法: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2月择期行上肢手术的小儿患者50例,ASA I~II,男女不限,年龄5~14岁,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A组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B组行超声引导下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阻滞优良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还是腋窝入路,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前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对其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ive clotting time,AC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汕头市中心医院2008~2012年共41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LT计数和年龄分为4组:I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II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Ⅲ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Ⅳ组为PLT〉240×109/L,年龄〉14岁。4组肝素化后5~10 min抽取中心静脉血测定ACT。ACT〉480 s为抗凝满意;ACT〈480 s为肝素相对耐药;如追加肝素至50~60 mg/kg后ACT仍达不到480 s,则为肝素耐药。结果Ⅳ组与Ⅱ组相比,AC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6.12±201.93)s vs.(837.02±150.54)s,P〈0.05];且肝素相对耐药(ACT〈480 s)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11/83)vs.1.1%(2/187),P〈0.05]。Ⅲ组与I组A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PLT计数增高且年龄〉14岁的患者,容易引起ACT缩短,引发肝素相对耐药的可能性较大。而年龄〈14岁,即使PLT计数偏高,也较少出现肝素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菱形肌-肋间肌阻滞(RI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78例,男51例,女27例,年龄50~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PVB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RIB组(B组),每组39例。全麻诱导前,A组、B组分别采用0.33%罗哌卡因25 ml行超声引导下TPVB和RIB。记录阻滞操作时间和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后2、6、24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开始进食时间、开始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PACU低氧血症、气胸、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局麻药中毒、术后谵妄、术后肺不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B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阻滞持续时间、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开始进食时间、开始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行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阻滞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不差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8.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