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影响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探讨支架血管成形术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良事件的影响及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对不良事件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神经内科及外科302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不良事件分为正常组及不良事件组,收集2组患者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治疗方式、事件相关诱发电位、颈动脉狭窄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颈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血管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CAS)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良事件的保护因素(P < 0.001),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vent-related evoked potential,ERP)(P = 0.007)、颈动脉狭窄程度(P < 0.001)、总胆固醇(P = 0.001)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对不良事件诊断试验:灵敏度 = 0.70,特异度 = 0.78,颈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血管成形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优于内科治疗(P < 0.001)。  结论  颈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血管成形术能减少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良事件的发生,事件相关诱发电位对评判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有关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存在很大争议,高龄患者的治疗未被重视。文章分析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高龄患者(年龄≥80岁)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比较13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其中置入裸支架106例,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26例)与284例不伴糖尿病冠心病高龄患者(冠心病组,其中置入裸支架237例,置入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47例)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与冠心病组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更复杂、更严重,B2型和C型病变多(63.25%vs40.53%,P〈0.05)。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近期疗效好,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出现9例穿刺部位血肿(2.33%),冠心病组出现11例穿刺部位血肿(4.87%)。远期随访显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高于不伴糖尿病冠心病高龄患者,但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5%vs9.7%,P=0.21),再次血运重建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9.1%vs3.9%,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更复杂、更严重,与不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高龄患者相比,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支架膨胀不全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同时行术前和术后IVUS检查的102例患者(102个罪犯病变),包括临床特征、造影资料和IVUS数据;支架膨胀率定义为100×最小支架横截面积/参考管腔面积,以中位数分成两组:支架膨胀相对不良组[(66.2±8.8)%]和支架膨胀相对良好组[(88.9±8.0)%],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血管病变特征,分析支架膨胀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支架膨胀不良组有更多的造影下钙化病变(37.3%vs17.7%,P<0.05)和IVUS下钙化病变(76.5%vs56.9%,P<0.05),更大的最大钙化角度[85毅(26毅,120毅)vs28°(0°,102毅),P<0.05],更长的病变长度[(38.5±10.1)mmvs(30.1±11.4)mm,P<0.01)],更小的最小支架内面积[(6.0±1.9)mm2vs(7.7±2.2)mm2,P<0.01]。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最大钙化角度(OR=1.21,95%CI:1.02~1.44,P<0.05)和病变长度(OR1.51,95%CI1.12~2.04,P<0.01)是支架膨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支架膨胀不良的截点,最大钙化角度是80°,AUC0.643(P<0.01);而病变长度截点是32mm,AUC0.715(P<0.01)。结论尽管有非顺应性后扩球囊辅助扩张,IVUS下支架膨胀不全并不少见,浅表钙化最大角度和病变长度是支架膨胀不全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胸主动脉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腔内修复术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短瘤颈胸主动脉疾病患者58例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支架植入(大部分或全部遮盖左锁骨下动脉)36例,左锁骨下动脉血管重建+支架组22例(“烟囱”支架12例,台上预“开窗”6例,左颈总-锁骨下动脉转流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内漏、支架移位、左锁骨下动脉通畅度、围术期死亡、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无支架移位事件发生。单纯支架组手术时间45.7±11.3 min,明显少于左锁骨下动脉血管重建组的134.3±32.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单纯支架组发生截瘫3例。结论:“烟囱”和体外预“开窗”血管内修复术是治疗近端锚定区不足的胸主动脉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管定向溶栓(CDT)减容治疗对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TASC Ⅱ D 级主髂动脉闭塞症(AIOD)近中期有效性与 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20 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管外科腔内治疗的105 例(158 条患肢)TASCⅡ D 级AIO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不同术式分为溶栓组(n=13)、支架组(n=53)及联合组(n=39)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术中射线暴露 时间、支架置入长度、围手术期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随访期间一期通畅率、免于不良事件发生率、各时段ABI、Rutherford 分级 改善程度等。结果:共100 例患者(148 条患肢)成功开通靶病变,患肢手术成功率93.6%(148/158)。52例经CDT治疗的患者围 术期间未见CDT 相关出血事件发生,其中41 例(78.8%)患者TASCⅡ分级降低,52 例经CDT 治疗的患者中有39 例联合金属 裸支架置入,置入支架长度明显短于原始病变长度(t=5.019,P=0.000)。联合组射线暴露时间少于支架组(P=0.000)。36 个月随 访时支架组及联合组一期通畅率优于溶栓组(Log-Rank=5.409、6.748,P=0.020、0.034),60个月随访时联合组一期通畅率优于溶 栓组(Log-Rank=4.414,P=0.036)。不同手术方式患者在随访36、60个月时免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术前ABI值相比,术后各组ABI值均提升(P<0.05),随访6 个月时联合组和支架组ABI 值优于溶栓组(P=0.014、0.046),联合组 与支架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各组Rutherford 分级均较术前降低(P=0.000),联合组和支架组比溶栓组术后 Rutherford分级改善程度更优(P=0.001、P=0.021),支架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6)。结论:CDT辅助支架血管 成形术治疗TASCⅡ D级AIOD患者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研究国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Partner乐普公司,中国)与进口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强生,美国)治疗慢性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CTO)后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术后再狭窄率。方法:本研究共选病例5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组成、吸烟比例、糖尿病比例、血压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和左室超声EF值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侧支循环。术后严格要求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持续9个-12个月。其中植入Partner支架组28例,植入Cypher支架组31例,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术后患者主要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部分患者进行了冠脉造影复查。结果:平均随访6.2个月,失访者5例(2例Partner支架组患者,3例Cypher支架组患者),失访率为8.5%,在随访的26例Partner支架组患者有2例发生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在随访的28例Cypher支架组患者有2例发生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临床随访结果表明CTO病变应用Partner支架和Cypher支架治疗后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都很低,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造成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66例(71处病变)接受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因素。结果:71例次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血流动力学损害发生率为32.4%(23/71),其中低血压发生率为11.3%。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距离颈动脉分叉的距离(P=0.002 0)、斑块分布(P=0.000 2)、斑块性质(P=0.001 9)和后扩张(P=0.002 6)与血流动力学损害有关,然而多因素分析中只有偏心斑块(P=0.015 3)和钙化斑块(P=0.009 7)与血流动力学损害相关。所有病例在术中通过药物治疗即能达到循环稳定,无围手术期短暂性脑缺血事件及卒中事件,无围手术期心血管缺血事件。结论:病变与分叉部的距离、偏心斑块、钙化斑块是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颈内静脉的局部应用解剖及两种穿刺入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尸体右颈内静脉局部解剖,比较改良穿刺法同传统入路法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差异,为临床医生顺利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提供参考。方法:对26具尸体进行解剖学观测颈内静脉的外径及体表投影,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的关系,为不同的穿刺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选择215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改良颈总动脉旁穿刺法)和对照组(前路法),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最终穿刺成功率、置管时间的差异;同时记录误入动脉、血胸、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分别为83.6%和67.6%(P〈0.01),最终穿刺成功率为97.3%和89.5%(P〈0.05)。置管时间分别是(2.16±0.31)min和(3.00±0.39)min(P〈0.01)。误穿动脉数分别是2例和10例(P〈0.05)。结论:通过局部解剖学观测和临床实验比较,改良颈总动脉旁穿刺法比传统的前路法更安全和快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286例在我院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40mg/d+氯吡格雷75mg/d组(146例)和泮托拉唑40mg/d+氯吡格雷75mg/d组(140例),连续用药30d,观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结果奥美拉唑组心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发生率分别为1.37%、2.05%、3.42%、0.68%;泮托拉唑组分别为0.71%、2.85%、2.85%、0.71%,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奥美拉唑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分别为7.53%、1.37%,泮托拉唑组分别为7.14%、0.71%,两组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6.16%)和9(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6)。结论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采用氯吡格雷联合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治疗的近期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冠脉旋磨术(RA)联合切割球囊(CB)预处理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选取经IVUS检查出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且需行冠脉介入(PCI)的患者12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在PCI前分别给予不同的预处理方案:SB组[RA+普通半顺应性球囊(SB),60例]和CB组(RA+CB,60例)。预处理后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比较两组患者的即刻PCI成功率、PCI术后IVUS检测指标(最小支架内管腔直径、最小支架内管腔横截面积、管腔横截面积残余狭窄程度、即刻管腔直径获得、即刻管腔横截面积获得),统计病变残余狭窄<10%的优良率,随访术中并发症及术后24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CB组患者的手术即刻成功率高于SB组(P=0.032);预处理及支架置入后,CB组患者的最小支架内管腔直径(P=0.035)、最小支架内管腔横截面积(P=0.029)、即刻管腔获得、即刻管腔横截面积获得及病变残余狭窄<10 %的优良率均明显大于SB组(P<0.001),CB组患者的管腔横截面积残余狭窄程度轻于SB组(χ2=7.859,P=0.005);CB组患者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χ2=5.997,P=0.014)及术后24月MACE发生率均低于SB组(χ2=4.285,P=0.038)。结论 对适合PCI的冠状动脉重度钙化病变实施RA+CB,可明显提高即刻PCI成功率,扩大PCI术后支架内管腔直径及横截面积,即刻管腔获得显著,降低术中并发症及术后24个月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对于颈动脉串联病变急诊血管内治疗是否进行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仍存在着争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急性颈动脉串联病变急诊血管内治疗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省漳州市医院2015年5月至2021年4月连续入组的24小时内发病就诊的颈动脉串联病变急诊血管内治疗的患者131例。根据急诊血管内治疗中是否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分为两组:一组为支架置入组,一组为无支架置入组。收集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资料。评估主要终点事件是90天良好预后率(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2,mRS≤2),次要终点事件是急性期支架再闭塞率、支架内血栓形成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及90天死亡率。结果 总入组131例,支架置入组93例,无支架置入组38例,与无支架置入组对比,支架置入组年龄(70.5 ± 10.8 vs 66.0 ± 11.6)更大(t=2.084,P=0.039)、就诊时NIHSS评分更低(14.4±6.1 VS 18.0±3.8,t=-4.073,P<0.001)、罹患糖尿病率更多(30.5% vs 10.5%,χ2= 5.603,P=0.018),支架置入组90天良好预后率更高(57.0% vs 36.8%,P=0.036)而90天死亡率、症状性出血、急性期再闭塞率及急性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支架置入是良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4.583,95%CI:1.476-14.228,P=0.008)。结论 颈动脉串联病变急诊血管内治疗同期颈动脉支架置入是安全可行的且急诊颈动脉支架置入是良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但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介入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在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入选141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DM)分为DM组(38例)和非DM组(103例)。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和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与非DM组相比,DM组平均冠状动脉病变处数、长病变、分叉病变和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两组之间的PC I操作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组支架内再狭窄、再次血运重建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支架内再狭窄和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需强化血运重建术后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单纯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围术期并发症率、死亡率。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的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患者各133与289例,通过1:1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配对后每组各104例,两组间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比较两组间的围术期并发症率及死亡率。结果 支架组的出血并发症率、缺血并发症率及死亡率分别为6.7%(7/104)、3.8%(4/104)、1.9%(2/104),单纯栓塞组为1.9%(2/104)、1.9%(2/104)、1.0%(1/104),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173、P=0.679、P=1.000)。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单纯栓塞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均具有较高的围术期安全性,支架的应用不会显著增加围术期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性103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52.2±12.9)岁;平均透析龄(5.8±3.3)年,以RDW正常值上限14.6%为界分为RDW正常组124例和RDW升高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RDW与各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RDW正常组平均年龄、转铁蛋白低于RDW升高组,血清前白蛋白、肌酐、血钾、铁蛋白高于RDW升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DW与血清前白蛋白(r=-0.216,P=0.005)、透析前血肌酐(r=-0.156,P=0.046)、血清铁蛋白(r=-0.170,P=0.040)呈负相关(P<0.05),与C反应蛋白(r=0.207,P=0.008)、转铁蛋白(r=0.216,P=0.005)呈正相关(P<0.05)。结论:RDW与血液透析患者年龄、营养状况、炎症状态等因素有关,对RDW的监测有助于发现预后不良的高危人群,并可以通过干预其相关影响因素达到提高透析质量及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小板平均容积对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介入治疗患者长期预后的 影响。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2014 年10 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为NSTEMI 且行经皮冠状动 脉介入(PCI)治疗的885 例患者。基于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水平,将患者分为低MPV 组756 例(MPV<10.94 fl) 和高MPV 组129 例(MPV ≥ 10.94 fl)。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研究MPV 对NSTEMI 行PCI 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平均随访30.9 个月,与低MPV 组比较,高MPV 组全因死亡及心源性死亡率更 高(P <0.05);多因素校正后Cox 分析显示,高MPV 是行PCI 的NSTEMI 患者全因死亡[H^R=1.390(95% CI :1.130,1.710),P =0.002] 及心源性死亡[H^R=1.306(95% CI :1.027,1.662),P =0.030] 事件的危险因素; 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显示,高MPV 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预后不佳(P <0.05)。结论 MPV 是 NSTEMI 患者PCI 术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秋实  谢晓林  林萍  边昶 《浙江医学》2022,44(8):866-869
目的探讨抑郁对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9年4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MINOCA患者318例,诊断为抑郁85例(抑郁组),非抑郁233例(非抑郁组),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复发、心力衰竭和缺血性脑卒中。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期间,发生全因死亡47例,发生心血管事件86例。抑郁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均P<0.05),抑郁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3,95%CI:1.74~2.72,P<0.05;HR=2.48;95%CI:2.11~2.78,P<0.05)。结论抑郁与MINOCA患者临床预后的不良风险增加有关,积极治疗抑郁症状可能改善MINOCA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时常存在急性血糖升高,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多种复杂的临床因素可能引起急性血糖升高。急慢性血糖比值可能成为评估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但目前国内尚缺乏相关研究。目的 探讨急慢性血糖比值与AMI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短期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CCU住院的AMI患者,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共272例,进行30 d随访,终点事件是死亡。依据终点事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住院即刻测量急性血糖(静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依据HbA1c计算慢性血糖,并计算急慢性血糖比值。分析A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急慢性血糖比值预测A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ROC曲线,计算急慢性血糖比值的最佳截断值;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急慢性血糖比值分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存活组256例、死亡组16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s分级Ⅱ~Ⅲ级、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及急慢性血糖比值为A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110、0.073、35.885,P<0.05)。依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n=138)和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n=134)。生存分析显示,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的短期累积生存率(90.3%)低于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短期累积生存率(97.8%)(χ2=6.932,P=0.008)。进一步行非糖尿病及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亚组分析显示,非糖尿病患者中,急慢性血糖比值>1.01亚组患者短期累积生存率(92.3%)低于急慢性血糖比值≤1.01亚组(97.5%)(χ2=4.465,P=0.035);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急慢性血糖比值>1.01亚组累积生存率(86.0%)低于急慢性血糖比值≤1.01亚组(100.0%)(χ2=5.658,P=0.017)。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较急慢性血糖比值≤1.01组增加(P<0.05)。结论 急慢性血糖比值是反映A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不论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急慢性血糖比值较高时,患者累积生存率低,短期预后差;急慢性血糖比值对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有预测价值。可将急慢性血糖比值>1.01作为预测AMI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高于此水平不良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加,且患者短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ypherTM)及普通裸支架对C反应蛋白(CRP)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45例老年急性AMI患者,分为CypherTM支架组(n=23)和裸支架组(n=22),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6 h、术后1 d、术后7 d、术后1个月测定CRP,临床随访造影及主要心血管事件。 结果:CypherTM支架组23例患者共植入27枚支架,术后TIMI血流3级23例,成功率100%;22例接受随访,随访时间3~11个月,无支架内再狭窄及心血管事件等发生。裸支架组22例患者共植入支架26枚,术后TIMI血流3级21例,临床成功率为95.5%;20例接受随访,随访时间5~13个月,2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9.09%)。1例猝死,2例新生 血管病变。两组术后6 h、术后1 d CRP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用CypherTM支架治疗老年AMI近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房志华  王建中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088-1088,109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型心肌梗死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介入治疗(PCI)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80例)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64例)。对比观察:1)穿刺成功率与PCI成功率;2)术中置入支架数及指引导管的选择;3)穿刺的并发症;4)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置入支架数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并发症低于股动脉组(2.5%:12.5%,P〈0.05)。经桡动脉途径往往需要支撑力较好的指引导管。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时,经桡动脉途径安全、有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完整的前瞻性功能性胃肠病数据库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相关发病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 按照病例报告表(CRF)收集完整的个人信息和临床资料,将各项信息与资料录入到网络在线功能性胃肠病数据管理系统,部分 病例完成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和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导出检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数据库中录入了504例NERD 临床资料及152 例对照组资料,NERD患者中,女性266 例(52.8%)、男性238 例(47.2%);商人(23.1%)、公务员(19.6%)、无业 (19.2%)、工人(17.1%),城市病源(67.3%)、农村病源(32.7%);平均病程(27.88±16.33)月;不良生活事件(P=0.045,OR=1.954)、 长期频繁饮酒(P=0.040,OR=3.957)、打鼾(P=0.002,OR=2.334)、进食夜宵(P=0.002,OR=2.752)、合并焦虑抑郁(P=0.003,OR= 2.723)等是NERD的独立危险因素;60.81%NER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管体部无效收缩,其中存在食管裂孔疝(HH)与无HH 的NERD患者两组之间在总液体反流事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良生活与饮食习惯、焦虑抑郁与不良事件、打 鼾、食管运动功能差、HH等与NERD的发病具有重要相关性,30~50岁为高发人群,并与职业和生活区域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