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岩尖斜坡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岩尖斜坡区脑膜瘤手术入路和手术效果。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1例岩尖斜坡区脑膜瘤,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MRI的表现分为三种类型:Ⅰ型5例,主要向中颅窝生长(包括海绵窦);Ⅱ型4例,主要向后颅窝生长;Ⅲ型12例,骑跨岩骨分别向中、后颅窝生长。额颞开颅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肿瘤5例。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肿瘤4例,乙状窦前入路10例和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Ⅰ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Ⅱ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Ⅲ型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结论:Ⅰ、Ⅱ型多数能全切除,术后效果良好;若Ⅰ型岩斜坡脑膜瘤侵犯海绵窦则难以全切除,术后容易并发动眼神经损伤。Ⅲ型岩斜坡脑膜瘤全切除非常困难,乙状窦前入路是Ⅲ型岩斜坡脑膜瘤最佳的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采用颞-枕下-经岩骨入路切除岩骨斜坡区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分析116例岩斜区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法,所有病人均采用颞-枕下-经岩骨入路切除肿瘤,其中采用经迷路后-乙状窦前入路110例,经乙状窦入路2例,经迷路-乙状窦前入路2例,经颧弓-经岩骨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75例(64.7%),次全切除33例(28.4%),大部切除8例(6.9%)。手术死亡3例,占手术总数2.6%。结论颞-枕下-经岩骨入路适用于病变位于斜坡中线部位,或肿瘤横跨颞骨岩部内侧,侵及中、后颅凹和累及海绵窦、三叉神经切迹(Meckel凹陷)肿瘤的切除,该方法在术中对岩骨斜坡区能够获得良好的暴露。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治疗岩斜坡区病变的新手术入路,采用经岩骨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岩斜坡区肿瘤。结果:共治疗11例,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无严重合并症及死亡,随诊5~29月,无明显复发,生活情况好。结果提示:本手术入路具有显露充分,操作距离近,对颞叶、小脑牵拉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侧方入路切除斜坡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1例岩骨斜坡区肿瘤患者分别采用以下手术入路:(1)改良翼点入路;(2)颞枕经天幕,岩骨入路;(3)经岩骨乙状窦前幕上,下联合睡;(4)远外侧经髁入路。结果 61例岩骨-余坡区肿瘤,全切54例,近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61例中,其中有37例患者术后得到了随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桥小脑角胆脂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桥小脑角(CPA)胆脂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和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方法:28例桥小脑角胆脂瘤,采用枕下开颅乙状窦后入路16例、颞枕开颅颠下小脑幕入路10例、颞枕开颅幕上下联合入路2例。其中5例手术应用神经内镜辅助。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近全切除7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枕下开颅乙状窦后入路适用于胆脂瘤位于CPA以及由CPA向斜坡生长者;颞枕开颅颞下小脑慕入路适用于CPA胆脂瘤向岩骨尖斜坡及幕上鞍区发展者;巨大胆脂瘤同时累及CPA、鞍区和下斜坡时采用颞枕开颅幕上下联合入路。神经内镜辅助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提高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治疗岩斜坡区病变的新手术入路,采用经岩骨-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岩斜坡区肿瘤。结果:共治疗11例,全切除6例,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无严重合并症及死亡,随衣5-29月,无明显复发,生活情况好。结果提示:本手术入路具有显露充分,操作距离近,对颞叶、小脑牵拉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膜瘤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方法在传统颞下-经小脑幕入路的基础上,离断颧弓切除Labbe氏静脉前颞下回脑组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7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肢体轻瘫2例。面神经和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各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8~36个月,2例恢复良好,4例生活自理,1例生活需要照顾。结论改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易于掌握,特别适用于中上斜坡脑膜瘤手术,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邱乃锡  许作奎 《广东医学》2006,27(2):243-244
目的 总结岩斜坡区胆脂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8例岩斜坡区胆脂瘤患者均采取全麻下枕下乙状窭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其中有6例术中采用内镜辅助。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近全切除1例,13例出现颅神经一过性受损症状,均于3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和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是岩斜坡区胆脂瘤全切除的保证,神经内镜辅助有助于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回顾分析我科1997年8月~2006年3月经显微切除19例岩斜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主要采用岩骨乙状窦前入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乙状窦后入路3种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63.2%),5例次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充分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娴熟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岩斜坡区脑膜瘤的切除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10例斜坡脑膜显微手术切除,4例岩斜型取耳后切口,经CPA入路,3例单纯斜坡型取颞枕入路,3例蝶骨岩斜型中,1例取颞后—枕下联合入路,另2例分期手术,分别取耳后CPA入路和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全切肿瘤,术后恢复良好,显效4例,进步4例,无变化1例,恶化1例,无手术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改良颞下一经小脑幕人路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膜瘤瘤的显微手术技术.方法 在传统颞下一经小脑幕人路的基础上,离断颧弓切除Labbe氏静脉前颞下回脑组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7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肢体轻瘫2例.面神经和动眼神经不全麻痹各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8~36个月,2例恢复良好,4例生活自理,1例生活需要照顾.结论 改良颞下一经小脑幕入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易于掌握,特别适用于中上斜坡脑膜瘤手术,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2.
幕上下联合经岩骨入路切除巨大岩斜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例岩斜区巨大肿瘤中,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认为岩斜区肿瘤和向脑干腹侧生长的CPA区巨大肿瘤采用幕上下联合经乙状窦前岩骨入路可切肿瘤,缩短到斜坡的距离,直接视角扩大,较早阻断肿供血,减少对小脑和颞叶的牵拉,保留血管和神经等重要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扩大的经前颅底入路切除蝶筛窦及斜坡区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扩大的经前颅底入路切除蝶筛窦及侵犯斜坡区肿瘤的临床应用。方法:自19997年6月至2001年3月采用该入路切除蝶筛窦及斜坡区肿瘤26例,其中肿瘤位于筛板8例,筛蝶窦8例,鼻筛窦5例,蝶斜坡区5例。结果:26例中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结论:该入路可充分暴露病变,术野开阔,对脑组织损伤小,适合作蝶筛窦区及侵犯斜坡肿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鞘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效果.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6例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鞘膜瘤,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MRI的表现分为二种类型:Ⅰ型,肿瘤起源于神经节主要向中颅窝生长(包括海绵窦)16例;Ⅱ型,肿瘤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主要向后颅窝生长10例.额颞开颅(包括断颧弓)颞下入路切除肿瘤12例,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肿瘤5例,颞枕开颅联合乙状窦前入路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近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Ⅰ型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鞘膜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1例;Ⅱ型岩斜坡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2例.结论: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鞘膜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绝大多数可以全切除,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经内镜下斜坡脊索瘤切除的手术方法,探讨内镜在下斜坡脊索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例下斜坡脊索瘤,均采取内镜引导下经口-咽后壁入路进行肿瘤切除。结果 术后MRI显示2例肿瘤获得全切,1例次全切除;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手术后遗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1例术后1年死亡,2例无瘤生存。结论 内镜弓1导下经口-咽后壁入路切除下斜坡脊索瘤具有手术径路短,周围组织结构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等优点;特别是采用不同视角的内镜能显示并切除其他手术方法所不能显示的位于隐蔽解剖区域的病变,更有利于肿瘤的彻底切除,是切除下斜坡脊索瘤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21例偏侧生长的巨大鞍上脑膜瘤经眶.额.翼点联合入路手术切除。方法:分析肿瘤的临床特点、神经放射学资料.详细介绍该入路的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结果:本组全切除和次全切除18例(86%),无手术死亡.无严重井发症。结论:此^路适用于偏侧生长的巨大鞍上脑膜瘤切除木。  相似文献   

17.
林宜生  漆松涛  戴学军 《广东医学》2000,21(11):947-948
目的 探讨巨大下斜坡脑膜瘤的手术入路方法。方法 对16例下斜坡巨大脑膜瘤患者在全麻下经外侧枕下入路显微直视下分块切除肿瘤,术后加强监护及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 肿瘤全切12例,次全切4例,镜下全切率达75%。后组颅神经保留率90%,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3a,疗效满意。结论 经外侧枕下入路符合解剖生理要求,能充分暴露手术野,较全面切除肿瘤,降低手术病死率,可作为下斜坡肿瘤的首选入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外科治疗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至2000年6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7例岩斜区肿瘤。12例肿瘤直径大于4cm。采用6种手术入路:颞下-小脑幕;天幕上下联合;颞下-乙状窦前;枕下乳突后;枕下远外侧;额眶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71%),术后恢复良好者11例(65%),术后新增颅神经损害6例(35%)。结论:选择和掌握适合的颅底手术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岩斜区肿瘤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9例岩斜区肿瘤患者采用经乙状窦前入路的手术治疗。结果6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改善6例。提示乙状窦前入路能最大限度地暴露乙状窦前空间,充分暴露岩斜区肿瘤。是岩斜区肿瘤的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岩斜型脑膜瘤的手术切除相当困难 ,本文对经颞下 -乙状窦前入路切除该区肿瘤作一评价。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94年 11月~ 1996年 1月经颞下 -乙状窦前入路切除的巨大岩斜型脑膜瘤 5例。  结果 :5例患者中 ,全切除 3例 ,其中 2例恢复良好 ,1例术后偏瘫和多脑神经麻痹 ;因肿瘤与脑干不能分开而行肿瘤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各 1例 ,其中 1例遗留永久性动眼神经麻痹 ,另 1例术后长期昏迷。  结论 :经颞下 -乙状窦前入路切除该区肿瘤具有以下优点 :1.到达岩斜区最直接、路径最短 ;2 .手术野开阔 ,显露良好 ;3.可多视角操作 ;4 .只需很轻的脑牵拉。肿瘤不能全切除和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 ,肿瘤包裹了基底动脉及其分支及侵犯了软脑膜 ,使肿瘤与脑干间失去蛛网膜界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