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骨髓基质干细胞与骨基质明胶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祥池  李健 《广东医学》2005,26(10):1343-1345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与同种异体骨基质明胶(BMG)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的可能性。方法将SD大鼠来源的MSCs与同种异体BMG复合培养后植入SD大鼠竖脊肌肌袋内,于术后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大鼠,标本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MSCs与同种异体BMG复合植入体内可产生成熟的骨组织。结论利用MSCs与同种异体BMG复合可产生组织工程化新生骨组织。  相似文献   

2.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心脏的迁移及分化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Niu LL  Zheng M  Cao F  Xie C  Li HM  Yue W  Gao YH  Bai CX  Zhu SJ  Pei XT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38-42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大鼠心脏定居存活情况、同种异体移植是否可行。正常心脏微环境与梗死心脏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分化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5只,①正常心脏MSC移植组(10只);②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AMI,10只);③心肌梗死MSC移植组(10只);④单个核细胞治疗组(5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分离纯化来自雄性Wistar大鼠的骨髓MSC,于冠脉结扎后1~3h植入到雌性正常大鼠和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组织,模拟同种异体细胞移植治疗。于细胞移植后10周取心脏检测各种指标。结果(1)经纯化的大鼠MSC在同种异体大鼠心脏可定居、生存,而未经纯化的单个核细胞移植在同种异体大鼠心脏未见存活;(2)在正常心脏微环境中,带蓝色荧光的供体MSC细胞核呈小岛屿状分布,与宿主心肌纤维排列无关;而在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脏微环境中,蓝色细胞核分布广泛,呈椭圆形,似心肌细胞核,其排列方向与宿主心肌纤维排列方向一致,免疫组化检测胞浆心肌特异蛋白染色阳性。结论纯化的MSC具有免疫耐受特性,无需加用免疫抑制剂,可进行同种异体移植;同种异体MSC在正常心脏微环境中不发生迁移、分化;而在急性梗死大鼠心脏中具有向缺血梗死区迁移并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心肌声学造影在检测大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心肌灌注变化中的价值。方法采用BrownNorway大鼠23只为同种异体移植供体[雄性,12~15周,体质量(143±23)g],Lewis大鼠53只为同种异体移植受体、同系移植供体及受体[雄性,12~15周,体质量(158±19)g]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同种异体移植18只,同系移植12只),按移植后第2、4、6天分为3组(每组同种异体移植6只、同系移植4只),分别行心肌声学造影,自动拟合曲线,比较不同组间A、β及A×β值差异及同组内同系移植与同种异体移植大鼠间差异。结果成功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同种异体移植18只,同系移植12只)。同种异体移植大鼠于术后第6天A值(15.87±4.20)、β值(0.320±0.019)、A×β值(4.974±1.355)显著降低(P<0.05,P<0.01),同系移植大鼠术后第2天A值(21.71±0.017)、β值(0.365±0.013)、A×β值(7.908±0.374)低于第4、6天(P<0.05)。在同种异体与同系比较中,A与β值于术后第6天均有差异(P<0.05),而A×β值则于术后第4天出现差异(P<0.05),到第6天差异更加显著(P<0.01)。结论心肌声学造影可反映大鼠心脏移植后缺血再灌注及急性排斥反应发展过程中心肌灌注逐渐下降的变化特点,对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监测具有应用价值,A×β值为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M-MNCs)移植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将制备的培养基和BM-MNCs悬液经心外膜下种植对照组和实验组梗死心肌周围.结果 移植术后4周,实验组左心室非梗死区心肌骨桥蛋白基因(OPN mRNA)、Ⅰ型胶原和Ang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AngⅡ、Ⅰ型胶原与OPN mRNA三者之间两两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能通过抑制大鼠心肌Ⅰ型胶原合成,下调心肌AngⅡ和OPN基因表达,减轻左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1987年进行了成年大白鼠同种异体大脑皮层移植实验,并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进行神经细胞标记.在大鼠顶骨钻孔,植入2mm~3同种异体大鼠大脑皮层,动物存活2周到5个月取材.之前,经骨孔向移植区内注入20%HRP,让大鼠存活48h,然后,用2%多骤甲醛和  相似文献   

6.
孙志成  李世荣  曹川  郑红  吴军 《重庆医学》2002,31(8):663-665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RANTES在同种异体移植的大鼠耳廓组织中的表达与相关免疫细胞的浸润。方法 使用Lewis大鼠 8只作为供体 ,BN大鼠 8只作为受体 ,进行异体耳廓移植 (LewisBN) ;使用BN大鼠 16只进行自体移植 (BNBN)。观察移植耳廓的生存时间及病理改变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RANTES的表达与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 同种异体移植耳廓平均生存 (7 3± 0 2 5 )d ,移植耳廓组织中RANTES的表达于术后 3d达到高峰 ,并与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浸润有明显的关系 ,同时可见大量单核细胞的浸润。结论 同种异体大鼠耳廓移植后 1周左右发生排斥反应 ,并与趋化因子RANTES的表达及进一步T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液氮低温保存对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物抗原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液氮低温保存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类 (MHC 类抗原 )表达的影响 .建立大鼠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研究新鲜主动脉和低温保存的主动脉同种异体移植后 MHC 类抗原和 MHC 类抗原表达的区别 .结果 正常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和成纤维细胞 MHC 类抗原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88.7± 4.3) %和 (84.8± 2 .0 ) % ;液氮低温保存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和成纤维细胞在复苏后 MHC 类抗原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89.4± 3.5 ) %和 (81.9± 2 .7) % .统计学分析表明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 MHC I类抗原表达在液氮低温保存前后无显著性差别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研究表明新鲜主动脉和低温保存的主动脉同种异体移植后MHC 类抗原和 MHC 类抗原表达无显著的差异 .结论 液氮低温保存对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MHC类的抗原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分享、培养、鉴定的方法.方法 重组大鼠rGM-CSF、 rIL-4在体外培养大鼠骨髓前体细胞获得大量DCs, DCs经形态学观察、表型检测、功能学鉴定.结果 大鼠骨髓来源的DC在体外9d后完全成熟,90%以上培养纯化后DC表达大鼠特异性表面标志OX62,高表达MHCII、 CD80、 CD86成熟的DC具有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体外大鼠骨髓DC扩增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技术.方法600例大鼠肾移植,切除自体肾后分别行异体原位肾动脉、静脉和输尿管的端端吻合.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4.9%.结论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肾移植是一种成功率较高的简便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白细胞介素10和γ干扰素基因表达在大鼠肝移植排斥反应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成年、健康的二级雌性SD大鼠、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体重为(250±20)g,实施肝移植手术,术后采用RT-PCT技术对大鼠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γ干扰素基因(IFN-γ)表达进行检测,并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将大鼠分为排斥组与非排斥组,对比观察两组大鼠的IL-10与血清IFN-γ含量及移植肝脏内IL-10与IFN-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同系移植组肝移植后肝细胞、组织、结构轻微变化,同种异体移植组则变化显著,严重紊乱。同系移植组血清IL-10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同种异体移植组与对照组(P0.05);同种异体移植组IFN-γ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同系移植组与对照组(P0.05)。同系移植组肝脏IL-10 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同种异体移植组(P0.05);同种异体移植组IFN-γ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同系移植组(P0.05)。结论:大鼠肝移植手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IL-10表达显著降低,IFN-γ表达显著增高,两者表达的变化可作为早期诊断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艇基质干细胞复合同种骨移植在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的成骨作用。方法6月龄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髓芯减压组及复合骨组。每组12只。取4周龄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三代细胞复合同种骨粉;采用圆韧带离断方法制备大鼠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于术后1、2、4、6周分别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三组间病理形态学改变;骨形态计量学参数测量及计算新骨生成量,得出骨小梁相对体积(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分离度(Tb.Sp)。结果成功的复制出大鼠股骨头坏死模型,呈现出典型股骨头坏死不同时期病理改变;术后6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检测结果:复合骨组新骨生成量均多于模型组及髓芯减压组,其参数BV/TV、Tb.N、Tb.Th、Tb.Sp与其他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复合同种骨支架可作为“活骨”用于ONFH模型治疗并在其修复中可提高诱导成骨能力及股骨头坏死的骨修复能力,其作用优于单纯髓芯减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与胰岛细胞共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能否转化为胰岛样细胞,并探讨将其移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对血糖的控制效果。方法:体外共培养BMSCs及胰岛细胞;18只雄性SD大鼠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PBS组、BMSCs组、BMSCs与胰岛细胞共培养组。将Brdu标记的细胞从尾静脉移植入糖尿病大鼠模型体内,观察临床疗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定Brdu标记的细胞及胰岛素抗体在胰腺的分布。结果: 细胞移植后用血糖仪检测大鼠尾静脉血糖,PBS组血糖较移植前无明显下降(P>0.05),BMSCs组及共培养组大鼠血糖移植后14 d血糖开始下降,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共培养组大鼠移植后血糖较BMSCs组血糖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SCs组及共培养组Brdu标记的细胞在细胞核显色,为棕黑色。其相应的胰岛素表达阳性,主要显色在胞浆,为棕红色。PBS组大鼠胰腺未发现Brdu标记细胞及胰岛素表达阳性。结论:大鼠BMSCs在体内微环境下经尾静脉移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可以降低大鼠血糖,而经体外微环境与胰岛细胞共培养的BMSCs移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后能起到相同作用,且降糖作用强于前者。  相似文献   

13.
透骨消痛颗粒对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透骨消痛颗粒舍药血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方法 从5只4周龄SD大鼠骨髓中分离出BMSCs,体外传代培养,取第3代BMSCs分为空白对照组、软骨诱导剂组及透骨消痛颗粒组,进行培养1、2周后,通过透射电镜、RT-PCR等实验技术,观察各组对BMSCs诱导成软骨细胞的影响. 结果 透射电镜观察可见软骨表型化的BMSCs多数为近椭圆形,表面突起多,细胞核大,粗面内质网丰富,内质网池扩张明显,高尔基体丰富.在TGF-β3等诱导因子作用下,透骨消痛颗粒舍药血清可以促进Sox9 mRNA、Cbfa1mRNA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与软骨诱导剂组相比表达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透骨消痛颗粒含药血清可促进BMSCs向软骨细胞转化,改善软骨组织的质量,延缓软骨的退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梗阻性肾病模型大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以及肾脏组织CD4+CD25+Treg特异性标志物FoxP3表达影响。方法自Wistar大鼠分离BMSCs,经体外传代培养、成脂诱导及鉴定后制备细胞悬液。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BMSCs干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每组18只。BMSCs干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大鼠经UUO建立梗阻性肾病模型,并于造模同时经下腔静脉分别注入BMSCs和等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后第3、7和14天,采集外周血后分批处死各组大鼠(每组6只),留取肾脏组织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占CD4+Treg的百分比(CD4+CD25+Treg/CD4+Treg);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脏组织CD4+CD25+Treg特异性标志物FoxP3表达。结果 BMSCs干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大鼠造模后各时点外周血CD4+CD25+Treg/CD4+Treg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BMSCs干预组与生理盐水注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继发性骨质疏松性的个体骨缺损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培养原代BMSCs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及使用成骨成脂特异性染色鉴定培养的BMSCs;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通过肌注地塞米松(DEX,1 mg·kg-1·d-1)8周,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所有大鼠经手术于胫骨平台下钻孔造骨缺损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NS组,骨折不处理)、DEX骨折+生理盐水(NS)组、DEX+BMSCs组,将BMSCs注射到大鼠骨缺损部位治疗(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对照),于术后4周和8周,采用Micro-CT检测各组大鼠的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经流式细胞表型鉴定及成骨成脂特异性染色实验均证实分离得到的细胞是BMSCs。Micro-CT结果表明,与DEX+NS组比较,BMSCs细胞治疗能促进DEX诱导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结论 BMSCs对继发性骨质疏松性大鼠的骨缺损具有显著的促进愈合作用,这为临床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个体的骨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内移植情况.方法:首先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分离和培养,传代扩增后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用D-氨基半乳糖(1.5g/Kg)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试验分三组(A、B、C组),经阴囊上静脉向肝损伤组(A组)及肝脏正常(C组)的大鼠移植标记BrdU的BMSCs 1~1.5x106,同时向肝损伤组(B组)的大鼠移植等量的生理盐水.2周后观察大鼠的存活率及肝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脏中BrdU 细胞数量及分布.结果:移植2周A组、B组动物存活率、肝功能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肝损伤组(A组)及肝脏正常组(C组)大鼠肝脏均可检测到BrdU 细胞分布,A组与C组相比,A组BrdU 细胞数较多,分布更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受损的肝脏及正常肝脏定植,定植的数量可能和肝脏是否受损伤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为诱导骨髓基质分化形成神经干细胞、神经元,以及移植鼠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奠定基础。方法取60~90g SD大鼠,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及不同传代细胞生长形态特点,并应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原代及不同传代细胞表型。结果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第3代,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标志CD90表达阳性的细胞已占到92.9%。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45表达阳性的细胞已从原代的73.4%降低到2.3%。结论传3代的细胞适合于细胞诱导分化,可作为理想细胞移植治疗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新生SD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的治疗作用。方法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移植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制备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3 d后BMSCs组左侧脑室接种1×105个BMSCs;分别于移植后第2周和第4周处死各组大鼠,取脑组织行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HE染色假手术组脑组织结构正常核仁大而圆,胞质丰富;模型组大鼠脑神经元大量坏死,出现空洞;BMSCs移植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损伤细胞较少,但是多于假手术组,无空泡,可见新生毛细血管生成。移植4周后BMSCs移植组神经元凋亡指数(0.170±0.0002)与假手术组(0.094±0.0003)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小于模型组(0.342±0.0002),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移植可降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神经元凋亡指数,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新生SD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低氧诱导因子(HIF)-1α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支架材料血管化组织工程骨,观察其在大鼠颅骨标准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 将目的基因HIF-1 α转染至BMSCs后,与支架材料PLGA复合,修复SD大鼠颅骨双侧直径5 mm的标准骨缺损(n=18),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HIF-1 α-BM-SCs/PLGA复合体(n=6),对照组植入BMSCs/PLGA复合体(n=6),材料组仅植入PLGA支架材料(n=6).术后8周处死大鼠取材,分别行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和HE染色观察缺损区骨形成情况.结果 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和HE染色均显示实验组缺损区新骨形成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及材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内研究表明HIF-1α能够介导BMSCs促进骨组织形成,PLGA是理想的支架材料,用其构建的血管化工程骨能够有效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腺病毒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Ad-rhBMP-2)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BM)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参照 Urist 方法制得兔同种异体 DBM 材料,免疫组化观察转染后 BMSCs 内 BMP-2表达情况;转染48 h 后复合同种异体 DBM 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贴附情况,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腺病毒转染48 h 后,BMSCs 能够表达 BMP-2,扫描电镜可见转染后的细胞在 DBM 上贴附良好并且大量增殖。MTT 检测结果显示,种植于DBM 上的转染后细胞增殖情况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d-BMP-2转染 BMSCs 与同种异体DBM 的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