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9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SF组、H组和KH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术后分别应用舒芬太尼(2μg/kg~3μg/k g)、氢吗啡酮(0.12mg/kg~0.14mg/kg)和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0.12mg/kg+50mg)静脉自控镇痛.记录三组患者镇痛泵(PCIA)按压次数,术后2h、6h、12h、24h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皮肤瘙痒、嗜睡、眩晕、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KH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SF组和H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骨科下肢手术术后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剖宫产手术产妇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三组术后自控镇痛的配方(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ml):F组,芬太尼1.0mg+托烷司琼10mg;H组,氢吗啡酮4mg+托烷司琼10mg;KH组,氢吗啡酮3mg+氟比洛芬酯50mg+托烷司琼10mg.分别记录各组患者术后1h、3h、6h、10h、24h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消化道出血、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镇痛结束时对患者情绪进行评估.结果:KH组术后24h PCIA按压次数和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F组和H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H组术后TMD评分明显低于术前,且明显低于F组术后(P<0.05).结论:氢吗啡酮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及术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4 h、8 h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2 h、4 h、8 h时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术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镇痛效果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麻醉诱导结束后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及氟比洛芬酯0.5 mg/kg(D1组)、1.0 mg/kg(D2组)、1.5 mg/kg(D3组),每组3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病人术后疼痛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D1组、D2组和D3组术后24 h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后2 h(P<0.01).术后2、12、24 h,D1组、D2组和D3组的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1组、D2组和D3组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3组IL-6、IL-8和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影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氟比洛芬酯1.5 mg/kg能更显著降低术后炎症反应状态,有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脊柱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术后结束时观察组加用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观察组使用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对照组使用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结果:两组24 h后VAS评分和Ramesay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点使用氟比洛芬酯对开胸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行开胸手术的患者113例,根据用药时间点的不同分为:组1,32例,为对照组;组2,43例,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组3,38例,关胸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3组均行静脉全身麻醉.术毕缝皮时3组开启同样配方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AutoMed 3300,韩国),2 mL/h,内含芬太尼1 mg、氟比洛芬酯200 mg、昂丹司琼8 mg,稀释至100 mL.术后患者根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自行调控镇痛泵,静息时VAS评分≥4分另行镇痛处理.活动后VAS评分≥4分启动自控按钮给予一次补救剂量的镇痛药(单次自控剂量为0.5 mL,锁定时间为15 min).在术毕患者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1)及术后24 h(T2)、48 h(T3)静息时对患者行疼痛VAS评分.并记录术毕~术后24 h、术后24~48 h患者的PCIA泵按压次数.结果 组2、组3在T1T2时间点的VAS评分及术毕~术后24 h、术后24~48 h患者的PCIA泵按压次数显著低于组1(P值均<0.05);组2在T1T2时间点的VAS评分及术毕~术后24 h、术后24~48 h患者的PCIA泵按压次数显著低于组3(P值均<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有较强的镇痛作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及术后静脉维持联合使用能发挥最佳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组(对照组)和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实验组),每组15例,术毕接PCA泵静脉自控镇痛,记录术后24h内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镇静程度和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的不良反应,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ESS)患者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下FESS的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日期的单、双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缓慢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50 mg,对照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给予9 g·L-1氯化钠注射液5 m L。2组患者均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1、舒芬太尼0.4μg·kg-1、丙泊酚2.0 mg·kg-1、苯磺酸顺阿曲库铵0.15 mg·kg-1进行麻醉诱导。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及术后1、6、24、48 h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后48 h内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比较2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1 min和5 min躁动评分(R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48 h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拔管时HR及MAP显著高于术后1、6、24、48 h(P <0.05); 2组患者术后1、6、24、48 h之间HR及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时及术后1、6、24、48 h,观察组患者HR及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拔管时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6、24、48 h,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拔管时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1、6、24、48 h(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6、24、48 h之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 h 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6、24、48 h(P <0.05);对照组患者术后6、24、48 h之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拔管时及拔管后1,5 min,观察组患者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2组患者拔管后1、5 min RS评分显著低于拔管时(P <0.05); 2组患者拔管后5 min RS评分显著低于拔管后1 min(P <0.05)。2组患者术前血清中hs-CRP、TNF-α和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患者术后24、48 h血清中hs-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 <0.05); 2组患者术后48 h血清中hs-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术后24 h(P <0.05)。术后24、48 h,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s-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7%(11/3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应用于FESS患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及拔管时躁动程度,降低术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镇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术前给药联合术后地佐辛自控静脉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全麻的老年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术后给予地佐辛镇痛,观察组术前给予氟比洛芬酯术后给予地佐辛自控镇痛(PCA)。分别记录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48 h内PCA按压次数;观察恶心、呕吐、头晕和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测定血清钾离子和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观察组3、6、12、24、48 h的VAS评分,48 h内PCA按压次数,血浆β-E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手术室前1 h、术后8 h、术后第1天观察组低钾血症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术前给药能够增强术后地佐辛自控静脉镇痛的镇痛效果,且减少老年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低钾血症的发生,进一步减少术后严重心脑疾病并发症的出现,适用于老年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镇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超前镇痛用于颌面外科围术期镇痛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颖  刘西娟  杨菊花  王智  张淼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469-147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超前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例ASA~级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对照组)、全麻诱导前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1 mg/kg(观察1组)、全麻诱导前及术后6 h分别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1 mg/kg(观察2组)三组,每组20例。三组均行静脉全身麻醉,术毕三组开启同样配方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分别记录术后1、4、6、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IA泵的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VAS评分在术后6h以内观察1、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12 h观察2组显著低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术后PCIA泵按压次数观察1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2组显著低于观察1组。镇痛结束后,观察1、2组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诱导前及术后6 h追加氟比洛芬酯用于颌面外科围术期镇痛,能减少术后的芬太尼用量,并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12月骨科病房收治的100例ASAⅠ~Ⅱ级择期骨科手术需全麻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监测插管后注入脂肪乳的对照组和插管后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实验组的HR、MAP、拔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VAS评分、术前和术后的Hs-CRP、IL-6、TNF-α。结果实验组患者T1、T2、T3时点的HR和MAP、口述疼痛评分、各时段VAS评分、术后Hs-CRP、IL-6和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不但可有效预防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而且能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增加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应激指标和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术后给予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比较2组术后即刻、术后12 h、术后24 h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Ramsay评分;比较2组开放静脉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术后48 h应激反应[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皮质醇(cortisol,Cor)、肾上腺素(adrenaline,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 ephrine,NE)]和血浆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 结果2组VAS评分均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Ramsay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DA、Cor、E、NE水平均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观察组MDA、Cor、E、NE水平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NF-α、IL-2、IL-6、IL-10均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观察组TNF-α、IL-2、IL-6、IL-10水平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地佐辛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缓解过度应激反应,获取满意镇静、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手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联合前路腰方肌阻滞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下肢手术病人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手术结束后观察组病人患侧在超声引导下行前路腰方肌阻滞,注射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30 mL,对照组不进行腰方肌阻滞,2组病人均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分析2组术后6 h(T1)、12 h(T2)、24 h(T3)、48 h(T4)5个时间点的静态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舒芬太尼用量及谵妄发生情况,观察2组术后T2、T3、T4各时段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和外展度。比较2组术后次日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分析2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T1、T2、T3、T4各时段静态、运动VAS评分,舒芬太尼用量及谵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术后T2、T3、T4各时段髋关节最大屈曲度和外展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次日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老年下肢手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联合前路腰方肌阻滞,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及早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超前镇痛用于局麻下眼科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眼科局麻手术90例。随机分为三组。F组于手术开始前15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1mg/kg,P组于手术开始前15min肌肉注射哌替啶,N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SS),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VAS评分F组无论术中或术后各时段均显著低于P、N两组;RSS评分F组低于P组;不良反应F组少于P组。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超前镇痛效果良好,作用时间长,能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安全地应用于眼科手术的围术期镇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围术期脑脊液和血浆中前列腺素E2(PGE2)、白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趋势以及应用氟比洛芬酯后对上述介质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随机分为F组(芬太尼组)和K组(氟比洛芬酯组),分别于术前,切皮后6h、24h、48h留取静脉血和脑脊液,ELISA法检测血浆和脑脊液中PGE2、IL-4和TNF-α的含量。观察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F组脑脊液中PGE2和IL-4含量明显升高,TNF-α无显著变化。K组脑脊液中PGE2升高的幅度低于F组,在切皮后24h时显著低于F组(P〈0.05)。切皮后48hK组血浆中IL-4浓度显著高于F组(P〈0.05)。TNF-α的浓度在两组均未观察到显著变化。两组术后镇痛均满意。结论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脊液和血浆中的PGE2、IL-4上调,TNF-α无变化;给予氟比洛芬酯能够获得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降低脑脊液和血浆中PGE2的含量,增加血浆中IL-4的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宫颈癌广泛根治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方法:选择静脉复合全麻下宫颈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n=30例,芬太尼组n=30例。术毕拔管后接一次性镇痛泵行PC IA。观察并记录术后1 h、4 h、8 h、12 h、24 h、36 h、48 h各时点VAS评分;BCS舒适评分;监测并记录上述时各时点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及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VAS评分Ⅰ组<Ⅱ组(P<0.05);BCS舒适评分I组>Ⅱ组;镇痛期间呼吸循环指标均较稳定,静脉自控镇痛组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低于Ⅱ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宫颈癌广泛根治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较好,且减少50%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胸部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12月于本院进行胸部手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自控镇痛组)和观察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各34例,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5 d的肺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进行比对。结果术后1、3、5 d观察组的肺活量、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呼气峰流速、潮气量与血清IL-6、IL-8、IFN-γ、hs-CRP及TNF-α水平的波动幅度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术后不同时段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改善胸部手术患者术后肺功能及控制炎性状态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术后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的节俭作用。方法:3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术后分别分次于不同时段静注氟比洛芬酯,同时应用病人自控静脉吗啡镇痛泵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镇痛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 h和48 h,三组间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F1与F2组的吗啡总量、PC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与M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orP<0.01);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以M组为多,F1及F2组较少,头晕的发生三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能够节俭吗啡的用量,减少吗啡的副作用,提高术后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乳腺癌病人的术后镇痛、炎症因子及早期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采用全身麻醉,术毕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组舒芬太尼2 μg/kg+艾司氯胺酮0.5 mg/kg+阿扎司琼20 mg,对照组舒芬太尼2 μg/kg+阿扎司琼20 mg。比较2组病人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T1(术后6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T0(术前24 h)时2组病人TNF-α、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观察组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T0时2组AIS、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观察组AIS、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观察组术后补救镇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头晕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艾司氯胺酮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病人的术后镇痛,可以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机体术后的炎症反应, 明显改善病人睡眠质量,减少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病人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