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黎亮  王德伟  潘和 《海南医学》2011,22(4):16-19
目的探讨导致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ARF)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海南省人民医院自2000年以来手术治疗的20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筛选出可能导致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发生ARF的危险因素。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有肺部合并症、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持续时间〉4h、术后二次开胸手术五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1.633、2.381、3.185、1.610、4.827(P〈0.05),而术后镇痛的偏回归系数为-2.373(P〈0.05)。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在对手术风险评估时应尤其注意术前有肺部合并症、术前合并糖尿病、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持续时间长、术后二次开胸手术等这几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06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年龄、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有无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部疾患)、FEV1/FVC%、MVV%、术前血钾、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患及术前心电图异常、FEV1/FVC%<70% 、术前血钾<4.0 mmol/L 6个因素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心肺部合并症、术前心电图异常者进行针对性处理及术后重点心电监护、术前改善低肺功能、术前适当补钾均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35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结果经χ2检验,实验组年龄大于65岁,吸烟指数大于400,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时间大于5h,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大于65岁,吸烟指数大于400,合并COPD,术前肺功能中、重度损害,手术时间大于5h及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4例食管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判定年龄、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有无合并症、术前血钾、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部疾患及术前心电异常、吻合部位、术前血钾〈4.0mmol/L6个因素与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术前积极治疗心肺部合并症,术前心电图异常进行针对性处理及术后重点心电监护、术前适当补钾均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针对性预防其发生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收集194例进行肺癌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指数、术前有无高血压、术前有无心律失常、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有无肺部感染、术后有无胸腔积液、术后有无气胸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导致术后发生心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术前合并心律失常、手术切除范围大、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500 ml、术后肺部并发症,5个因素与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纠正术前心律失常、减少全肺切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等是预防和减少术后心脏并发症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发生肺部感染10例,未发生肺部感染70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吸烟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术前放疗与否、术中喉返神经损伤与否、术前血清白蛋白、术中是否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术前营养不良(术前血红蛋白≤100g/L、白蛋白≤30g/L)、术前未进行化疗、行开胸手术、未使用PCEA、有吸烟史、吸烟时间≥20年的食管癌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P<0.05或P<0.01)。将上述单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术前营养不良(术前血红蛋白≤100g/L、白蛋白≤30 g/L)、吸烟史、吸烟时间≥20年、术中喉返神经损伤是食管癌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在治疗食管癌的手术中应引起广大医生的重视,从而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月间31例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发生PSVT患者的临床资料(PSVT组),并随机抽取60例同期行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未发生PsVT的患者做对照(对照组),采用)(。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导致PVST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PVST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65岁)、术前合并高血压、术前肺功能异常、术前活动平板试验阳性、麻醉和手术时间、术后低氧血症、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而性别、手术入路、吻合口的位置等与PVsT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针对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PVST的危险因素,应积极地完善术前检查和准备,并辅以药物治疗,同时尽量缩短麻醉和手术时间,术后加强监测,方可降低PVS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9月至2012年9月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患者49例(呼吸衰竭组),并随机抽取同期食管癌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食管癌术后发生呼吸衰竭与下列因素有关:最大通气量(MVV)、1 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量、FEV1/用力肺活量、吸烟指数、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前并发呼吸系统疾病、吻合口位置、术后其他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FEV1≤1.5 L、MVV实测值/预测值≤50%、术后其他并发症及手术时间≥3 h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全面评估及改善术前肺功能,提高手术技巧,尽量减少手术时间,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肺部感染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在安阳市肿瘤医院进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174例老年患者(年龄≥70岁)的临床资料,对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新辅助治疗、手术时间越长、手术季节等是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易并发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新辅助治疗、手术季节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术前新辅助治疗、手术时间、手术季节等,术前新辅助治疗、手术季节是食管癌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针对性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民彪  潘和  王德伟 《海南医学》2011,22(24):66-67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结合文献重点讨论并发症与各项相关因素的相关性,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1年1月至2011年5月近10年间于海南省人民医院施行食管癌切除术的97例病例,调查食管癌术后主要并发症(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乳糜胸、胃瘫、膈疝、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并分析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各项因素的关系。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单因素分析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有无糖尿病史、术前肺部合并症、吸烟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颈部吻合、肿瘤切缘情况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P〈0.05)。而年龄、食管病变长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术后主要并发症无关(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术是高风险的手术,术后并发症多及死亡率高,必须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操作技巧确保手术质量的同时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量,并尽可能根治性切除肿瘤,从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肺功能与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937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前行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比较各项指标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并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比较。结果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在共振频率、呼吸总阻抗、周边气道总阻力上有明显差异(P<0.01),呼吸衰竭组共振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并发症组(P<0.01),脉冲振荡肺功能与常规肺功能各指标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脉冲振荡肺功能测定有助于预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切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ARF)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 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2月间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肺切除术患者,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将患者分为呼吸衰竭组和无呼吸衰竭组。收集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指数、心血管病史)、术前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手术方式(部分肺切除、全肺切除)、补液量(术中补液量、术后当天补液量),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患者肺切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率为31.8%。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吸烟指数、心血管病史、FVC<1.8 L、FEV1<1.5 L、FEV1/FVC<70%、手术方式、术中补液量、术后当天补液量是肺切除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肺切除患者术后易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年龄、吸烟指数、心血管病史、FVC<1.8 L、FEV1<1.5 L、FEV1/FVC<70%、手术方式、术中补液量、术后当天补液量是肺切除患者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发生ARF的危险因素,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发生食管主动脉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200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胸外科治疗的18例食管癌术后食管主动脉瘘患者为观察组,并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1∶3配比,选择同一时期具备近似基础疾病或危险因素的5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对照组.以观察组发病前具有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肿瘤TNM分期、肿瘤部位作为配比变量.对手术操作时间,术前肥胖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前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手术吻合方式,本后有无肺部并发症,术后有无心律失常,术前有无高血压,术前有无糖尿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等非配比变量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筛出5个可疑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肥胖、术前低密度脂蛋白、术后肺部并发症、手术吻合方式及淋巴结清扫数目,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肥胖(OR=8.63,95%CI=1.35~17.60,P=0.021)、术前低密度脂蛋白低水平(OR=0.81,95%CI=0.23~0.98,P=0.001)、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OR=0.32,95%CI=0.14~0.59,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其余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肥胖、术前低密度脂蛋白低水平、淋巴结清扫数目可能是食管癌术后发生食管主动脉瘘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桂莲  李挺  张清玲 《右江医学》2007,35(4):366-368
目的探讨术前肺通气功能各个指标对食管、贲门癌切除手术患者手术耐受力及术后并发症的预测能力,综合分析预测指标与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6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测,追踪手术患者术后1月内心肺并发症(PPC)的发生情况,综合分析肺功能指标对手术耐受力与PPC的评估能力。结果26例手术患者有8例术后1月内出现PPC(29.2%);有、无PPC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肺功能指标有:FVC、FVC%pred、FEV1及MVV;术前FVC<2.0 L,PPC发生率是100%;术前FVC<60%pred,PPC发生率是100%;术前FEV1<1.5 L,PPC发生率是75%;术前MVV<50 L,PPC发生率是50%;不同年龄与PPC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术前肺通气功能能够评估食管、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常规肺功能极低者发生PPC的机率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胸中下段食管癌的患者资料,对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前伴发疾病、围术期用血、抗生素使用等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412例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68例(16.5%),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者24例(5.8%),围术期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0.4%,长期大量吸烟、肺部基础病变、围术期用血、三切口术式、手术时间≥5h、机械通气时间延长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增加(P<0.05),而FEV1%、术中失血、抗生素使用时间、围术期放、化疗和TNM分期、病理类型对其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注重治疗肺部基础疾病,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巧,减少围术期用血将有利于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和控制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的死亡原因。方法:对56例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肺部并发症29例(51.8%),吻合口瘘11例(19.6%),失血性休克6例(10.6%),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5.4%),乳糜胸致全身衰竭3例(5.4%),胃后坏死、脓胸1例(1.8%),心脏性猝死1例(1.8%),心力衰竭1例(1.8%),膈疝引起绞窄性肠梗阻中毒性休克1例(1.8%)。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改善患者术前肺功能状况、选择合理的手术范围及术式、正确处理术后并发症对降低食管癌、贲门癌的围手术期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肺癌全肺切除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施行全肺切除手术的15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术前夹杂病史、肺功能、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51例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占32.90%,其中心律失常31例,肺部感染13例,急性呼吸衰竭1例,肺栓塞3例,支气管胸膜瘘2例,术后胸腔内活动性出血1例。全组围术期死亡5例,手术死亡率3.23%,其中3例考虑为肺栓塞引起死亡,其余2例为术后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肺癌全肺切除是一种高风险术式,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胸膜瘘及肺栓塞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拟行全肺切除的患者,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检查应更加全面准确;术后加强围术期管理,严密监护,做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