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目的 探讨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三柱植骨融合治疗治疗严重胸腰椎脱位型骨折伴脊髓损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严重胸腰椎脱位型骨折伴脊髓损伤9例,行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三柱植骨融合治疗,观察手术前后和随访时的胸腰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柱高度、椎管骨块占位的变化、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角、伤椎前柱高度及椎管骨块占位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或钛网、植骨块移位等现象。脊髓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Ⅰ~Ⅲ级的恢复。结论Ⅰ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360°;椎管减压并三柱植骨融合是治疗胸腰椎脱位型骨折的较好选择,但应把握手术适应证为:严重爆裂型骨折伴椎间盘损伤及前后纵韧带损伤、尤其伴脱位的患者,且载荷评分7分以上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入路行椎管内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根据椎管骨块占位程度将11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前入路组55例和后入路组56例,分别行椎管内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对比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伤椎高度与后凸Cobb角的变化。结果:前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植骨融合时间高于后入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能够提高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和降低后凸Cobb角,但前入路组提高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和降低后凸Cobb角幅度明显高于后入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入路椎管内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能够通过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风险,前入路椎管内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能够通过恢复伤椎高度和降低后凸Cobb角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应根据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和椎管受压程度选择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选择性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7例无神经损伤且无严重椎管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局麻下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伤椎高度,观察术后患者症状改善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7例无神经损伤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4h内疼痛均明显缓解.骨折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基本恢复,患者均能于术后早期下地行走,未发现神经损伤、骨水泥渗漏,椎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对无神经损伤且无严重椎管占位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进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有可行性.宜局麻下手术.如果操作准确,观察严密可避免椎管狭窄和骨水泥渗漏,能恢复伤椎的高度,并能早期活动和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6月至2008年1月手术治疗的94例无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患者,术前神经功能评价采用Frankel分级,均为E级。CT提示椎管占位>50%,骨折块突入椎管>10 mm。患者均采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方法治疗。其中应用Kaneda内固定6例,Z-plate内固定40例,VentroFix内固定14例,Antares内固定28例,其他6例。椎体及上下椎间盘后3/4切除植骨71例,椎体上部和上位椎间盘切除植骨23例。结果术后无神经系统损伤加重的症状,后凸畸形矫正满意,平均Cobb’s角2°,矫正率90%。伤椎平均椎体矢状面指数为4°。术后随访1~10年,平均4.6年,脊柱高度恢复,后凸矫正度数无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前路手术治疗不合并神经损伤症状的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是有效的。可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生理曲线。后期随访后凸角度矫正丢失少。无远期腰背慢性疼痛的症状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优缺点。方法:采用三种不同的手术入路治疗腰椎爆裂骨折46例,其中经后路32例,前路10例,前后联合入路4例。采用ASIA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Cobb角的矫正及丢失,评估椎管减压范围、植骨块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46例随访8~36个月,平均13个月,术前不完全性损伤的40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级或1级以上。脊髓神经功能术前为A级6例,术后均无恢复。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术式的选择取决于脊柱稳定性、神经损伤情况以及椎管内占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管内骨块占位手术治疗方式。方法采用椎板减压术、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横突、关节突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管内骨块占位52例。结果术后52例患者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后突完全消失,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截瘫程度明显改善。2月至5年随访,Frankel评分法均提高2~3级。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椎管内骨块占位存在有明显致瘫因素或使截瘫程度加重,需积极手术治疗,通过椎板减压术改善神经功能、AF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恢复椎体高度,椎体横突,关节突间植骨可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骨外科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伤椎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和伤椎椎体后缘骨块在椎管内占位大小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椎体后缘骨块在椎管内占位大小和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减小,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后缘的平均高度均较术前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患者术后脊髓损伤较术前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远期疗效好、安全性高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同定结合椎间植骨。术前,术后及随访观察骨折椎体前后缘压缩率变化,Cobb角改善情况,神经恢复情况及内固定物有无断裂松动情况。结果:术后椎体前后缘压缩率,矫正后凸Cobb角丢失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手术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无显著差异,无术后并发症。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经椎弓根椎间植骨、GSS-Ⅱ型内固定后,可以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经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为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82例手术治疗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前入路手术42例,后入路手术40例。通过X线、CT片评估伤椎Cobb角的矫正和丢失、椎管减压范围及植骨融合情况,ASIA分级评价神经功能,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加重等严重并发症。前路较后路手术组时间长、出血量多,椎管清除率及植骨融合率均高;前入路组较后入路组椎体压缩及后凸畸形程度重,二组后凸Cobb角矫正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丢失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各有优缺点,应根据骨折类型、伤椎椎体压缩程度、椎管内骨性占位程度以及是否伴有脊柱后柱结构不稳或骨折脱位来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经榷弓根短节段内固定(SSPI)并椎间/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3月~2009年10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32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一期后路SSPI并椎间/椎体植骨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手术前后骨折椎椎体前缘高度、椎管狭窄指数、cobb角度数、胸腰背功能及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善等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骨性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4个月,损伤节段骨性融合率为100%.其中,骨折椎椎体前缘高度从术前的(13.8±4.2)mm恢复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26.4±5.6)mm;后凸角从术前的(23.4±7.2)°恢复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5.5±2.9)°;cobb角度数从术前的(21.3±6.4)°恢复至术后末次随访时的(5.3±2.7)°;椎管狭窄指数全部恢复为0;胸腰背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神经功能(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情况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一期后路SSPI并椎间/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骨性融合良等特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特别是对于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更具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截瘫的价值。方法对前路手术治疗6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截瘫进行分析。结果伤椎椎管侵占率、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术后初次及末次复查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末次较初次复查无明显变化(P〉0.05);神经功能ASIA分级术后绝大部分有1~3级的提高;植骨全部融合;发生轻度脊柱侧弯3例、后凸2例,内固定松动、钛网内陷1例;肺部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结论前路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截瘫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汪昌柱 《实用全科医学》2007,5(2):173-174,F000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在X线平片和CT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时50例急性胸腰椎外伤患者的X线平片和CT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胸椎13例。腰椎35例,胸腰椎2例;外伤后全部拍摄X线正侧位片及CT平扫,其中7例行CT冠矢状位重建。结果50例急性脊柱外伤中X线平片清楚显示椎体骨折32例34个椎体为爆裂性骨折,CT清楚显示椎体骨折50例54个椎体骨折(48个椎体为爆裂性骨折),附件骨折13例,小关节脱位1例,见到骨折片突向椎管内22例,椎管内高密度血肿3例,脊髓或神经受压22例。结论X线平片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有一定价值.CT在显示脊柱三柱结构、附件骨折、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等细节方面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21例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3例择期应用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和椎管前后径,12个月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时伤椎椎管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椎椎管前后径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在短时间内解除脊髓和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单一后路减压联合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单一后路手术进行减压、复位并行椎体前-中柱支撑重建.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评分来评判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通过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片测量患者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以此来评估骨折复位及脊柱前-中柱的重建及维持情况.结果 术中无重要血管以及医源性神经损害发生,亦无死亡病例.术后有2例合并腰背部皮肤挫伤的患者并发切口浅表感染,经扩创换药后愈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除了6例A级的无恢复外,其他患者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高度分别为33.6、57.9、56.2、54.8 mm;后凸Cobb角分别为20.1°、4.3°、4.6°、5.1°.患者术后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高度及后凸Cobb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一后路减压联合前-中柱重建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以有效恢复和维持椎体间的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ThoraCOlulnbal bUISt fractures are chamtelhal byheight loss Of the anterior minion of the Vert6bnd ~ anddismption of the POsterior cortex. It .is usually accompanied with the retrOPulsion of the POsterior cortex into the spinal canal and subseqUent neUIDlogical injmp.NeUIDlogical injury has been ~ in 30% to 90% OfPatients with thoracolulnbal hint flac~,[l]. HOweV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inal canal stenosis and kwtotic defondty, and spinal coal lesion in tholacoltllnbarburst fme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新鲜严重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观察9例患者,患者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8.2岁,均为新鲜的、压缩超过1/2或爆裂严重的椎体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复位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穿刺于骨折椎体中注入适量骨水泥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骨折椎体的疼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骨折椎体的Cobb角进行对比。 结果 随访6~12个月,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的VAS分别为6.78、1.44、0.22,术后2~3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术后伤椎Cobb角恢复满意,椎管容积明显改善,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无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等,3例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术后明显改善。 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治疗老年新鲜胸腰椎骨折术后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矫正后凸畸形,能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选择及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于伤后72 h内接受手术治疗,共54例;B组于伤后72 h后接受手术治疗,共36例。两组均采取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前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椎管容积、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椎管占位、伤椎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有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可有效解除压迫,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但也应考虑到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综合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讨论X线诊断脊柱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胸腰椎骨折的X线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X线显示椎体自然形态不同程度消失,骨质密度低,并见碎片向椎体周围膨出.附件骨折(椎弓根间距增宽或变窄)压迫椎管,继发椎管狭窄,小关节紊乱、脱位,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结论 良好的平片能显示脊柱结构,并对对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9月经前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根据应用的椎间植骨支撑材料不同分为钛网组41例和人工椎体组40例,测量并比较各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节段后凸角(Cobb角)大小、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结果 8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两组的Cobb角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bb角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网组的Cobb角及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改变明显大于人工椎体组;术后复查CT,椎管容积扩大,致压骨块消失,植入骨已与相邻椎体融合,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2级.术中无较大副损伤出现,术后未发生钛合金板与螺丝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彻底,重建方式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分布原则,脊髓功能恢复较好,与钛网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具有术后Cobb角改变小,相邻椎间隙高度降低小,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脊柱前路手术中使用具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选择性单侧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0月~2011年8月采用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选择性单侧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28例。外伤至手术时间1~7d,平均3d。男16例,女12例。年龄25~69岁,平均45岁。比较术前及术后Cobb角、伤椎前、中缘高度丢失率及椎管占位情况,并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定手术前后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28例患者中未出现切口感染,无医源性脊髓损伤及大血管损伤,未出现术后神经损伤加重,无内固定失败.平均随访时间12.5个月。术前及术后Cobb角、伤椎前、中缘高度丢失率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术后伤椎前、中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Cobb角度明显减小,椎管占位情况明显缓解。结论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结合伤椎选择性置钉可显著提高伤椎前中柱高度,纠正后凸畸形角度。具有损伤小、固定牢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