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竹友《简明中医训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出版.该书是继钱超尘《中医古籍训诂研究》、王筑民、辛维莉《中医古籍训诂概论》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中医训诂理论著作.该书对中医训诂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引进了广义训诂学和狭义训诂学的概念;拓展了训诂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分析了中医训诂的基本特点;指明了中医训诂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医训诂学是普通训诂学的一个分支,是利用传统小学即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研究中医古籍语言的一门学问.这门学问虽历史悠久,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总结和指导,因此难免有一定欠缺.钱超尘先生秉承传统小学良好师承,将普通训诂学引进到中医界,有力推动了中医训诂学及中医古籍的整理研究.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全面阐述中医古籍训诂学的理论;运用文字音韵训诂考据之法,解决中医古籍疑难问题;开创中医古籍训诂史的研究;致力中医训诂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3.
王筑民、辛维莉二位先生合著的《中医古籍训诂概论》,出版于1994年,是对钱超尘先生《内经语言研究》《中医古籍训诂研究》的继承和发展,突出表现在:阐明了学习训诂学与学习中医学的关系;丰富了训诂学的研究材料和训诂内容;拓展了中医训诂的方法;阐述了中医训诂的理论基础;概述了中医古籍训诂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成就.本书对以后的中...  相似文献   

4.
训诂学是古代汉语的一门分支学科,以词义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各种训释词义的方法 ;传统的训诂学中还研究古代文献语言的语义规律.医古文在中医学课程体系中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语言,提高认识古代语言能力,为深入学习中医、阅读古代医籍准备必要的文字基础.从而也为继承传统并进一步创新发展开出一条路径.考察训诂学在医古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训诂方法的运用,二是运用训诂学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古代医籍的语词和非医典籍的医学语词合称为医词。医词保存在医籍和多种非医学典籍之中。汉代医学经典著作的医词在构词材料、构词方式、历时袭用等方面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奠基和示范作用。非医典籍保存医词最多的是历代辞书。医词是中医训诂工作的基本对象。以往的医词训诂材料主要保存在医籍正文自为解说、古籍注释、辞书释义中。不同的训诂形式各有长短。简帛典籍中的医词和佛经音义中的医词训解值得重视。当前医词训诂的工作在医籍注释、辞书编纂、语词考证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空白和粗疏之处。医词训诂的任务包括医词的语用态意义和贮存态意义的研究、医药性状修饰语和重言词的研究、医药名物词的研究、中外文翻译过程中医词意义变化的研究、医学和非医学辞书的编纂和释义研究、医籍训诂史研究等。这些研究对训诂学、词汇学以及中医药术语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其基本理论及前人经验主要存在于中医古籍里,要对中医古籍进行深入的解读,知晓并运用传统训诂学的相关知识则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梳理归纳中医训诂的概念范畴及体式方法,阐明中医训诂对于中医学及中医学者的重要性,在中医学者了解中医训诂的同时深入学习,为我所用,使之成为研读中医古籍,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工具;并分析探讨中医训诂学普及度低的原因及解决方法,以期对中医训诂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训诂学是语言解释之学。近代学者刘师培说:训诂即“以今语释古语”“以雅言证方言”《中国文学教科书·周代训诂学释例》。黄侃则更明确地指出:“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训诂学讲词》)为了将古代医籍所用语言解释准确清楚,训诂的内容应包括解释词义、分析句读、注明读音、阐明语法、说明修辞手段、阐述医理、串讲大意等,其中解释词义是训诂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本文所说的训诂方法,即专指词义训释的方法。训释词义的方法宜分探求词义的方法和说解词义的方式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徐复先生兼综章、黄 ,克绍师裘 ,完成了“经验训诂学”向“理论训诂学”的转化 ,成为章、黄之后的一代训诂学大师。其训诂学说包括七个方面 :全凭语言事实材料得出结论 ,以声音阐明训诂 ,以上古音通训诂 ,借文法求训诂 ,视校勘为训诂的首要环节 ,发展并运用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 ,从训诂学向词汇学过渡  相似文献   

9.
我院88级研究生于1989年3月下旬,召开了一次"中医典籍训诂"研讨会.会上,大家就是否需要独立出一门"中医训诂学"以及中医典籍训诂的历史分期等问题,展开了讨论.研讨会气氛活跃,争论双方各执己见,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0.
卫生部委托我院举办的不脱产中医古籍整理学习班第一期学员70人,从2月27日开课,已于6月13日结束,参加学习的学员都是承担中医古籍整理课程的教师,65年以前中医学院毕业生或教师中的研究生以及四川省级卫生单位的有关人员。学习内容有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语法学、中文工具书、古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学科的高度交叉、渗透和融合,已成为21世纪的主导力量,现代西方医学也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与中国古代特别是中医学的思维方式靠近。文章从多方位、多视角对中医学的科学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内涵及其继承创新思考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从语素、词、句子三个层次分析中医术语词法的结构特征,为中医术语的英译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学史与中国思想史的关系研究,其目的是寻求研究的开放性体系,打破学科的本位性。一方面中国美学史内在地进入中国思想史,诸如“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道器相合的审美追求、和谐允中的审美原则、物我双融的审美行为以及思想思潮扩覆为美学思潮。另一方面,包纳、兼容美学思想又是思想史的建构需要和应有之义。然而,两者之间又处在“离形得似”状态之中。美学史有着不可混淆和无法替代的品格,某些美学范畴、形态纯粹根据审美自身需求所提出;某些美学思想、思潮的出现,则是美学自身运动的结果;并且愈到美学史后期。美学思想愈具有个人化特征。思想史上的思想因素、范畴变成美学史的思想成果、范畴,需加以转化,而转化的途径则是整合。思想享和美学家合一性的角色扮演是完成思想史与美学史整合的基础性因素。整合的趋向是中国思想史使中国艺术不是走向宗教,而是走向美学;整合的类型是审美形态和思维方式:整合的功能是使中国美学史语系以审美的形式出现,成为独特的话语形态。于是,以灿烂的艺术、丰富的感性表达隽睿的理性思想,便成为中国思想史与中国美学史相融合的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虫类药是动物药中的一部分,包括一些昆虫、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以及小的爬行类脊椎动物等.其临床使用历史悠久,<山海经>中已有虫类药使用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
整体观念是中华民族的主要思维特征.汉语言文字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穿越了数千年历史文化隧道.汉语言文字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科技等领域中体现出的思维方式是互为影响的,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与汉语言文字的整体性思维息息相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本精神.中医的整体论虽然有其模糊不足之处,但有着非常丰富的有机整体或日系统整体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和中医英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中医英译中,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和掌握英汉语言、了解英美文化知识一样重要.中国文化知识主要包括人文、哲学、历史、宗教、地理等知识.一些译者不重视中国文化知识,认为不管是英汉翻译还是汉英翻译,出现错误往往是因为英语水平不高,而汉语毕竟是母语,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翻译的问题往往正是出在对汉语词义一知半解,甚至是错误理解上,所以在中医英译时应注意中国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学史与中国史学史”作为一项新的研究命题,具有寻根、整合性质。它主要从四方面展开:史实为美学史输送了足可征信的原始资源,具有史料的直接性甚或惟一性,评述的权威性甚或经典性;史撰展现了美学史的生态现场和发展历程,提出具有时代特质的审美理想,撰著者宏深的史学眼光凝定为闪光的史识,给美学史家以深刻启迪;史论在论史中暗合或勾连了审美论,为美学史铸就了相关的审美范式和范畴体系,其中,意象论、个体论最为称名;史传则转换为传记文学审美形态,对小说审美形式和特质产生了诸多影响。形成以史为本体的叙述模态。这样,便在审美发生学、史学一美学精神、审美原则、叙事学、价值评判标准、主体审美要素等契合点上出现话语置换和深度整合历代文史大家在“大通”思维光照下,运用相应的方法论,经过学理化的连手和“光合”作用,最终建构起独具华夏风采、智慧和涵质的史学一美学范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中药方剂网络与中药化学空间,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方剂网络与化学空间性质的分析,对中药配伍禁忌理论给出解释.方法 利用复杂网络技术,通过Pajek和ORA等软件构建中药方剂网络,并对该方剂网络进行网络直径、平均距离、聚类系数、平均度数等网络性质的分析.在化学空间理论基础上,通过描述符计算、重心处理、空间降维等步骤...  相似文献   

19.
许赣申 《医学教育探索》2002,(12):1139-1141
实现中药现代化,促进中药更广泛地为全人类做贡献是整个中药业应负的责任,尽管中药材加工业是被人们忽视的一部分,在整个中药业所占比重不大,但是,没有中药材加工业(包括中药饮片加工业)的现代化发展,不实施GMP管理也就谈不上实现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学应随着我国的"四化"建设,逐步实现中医现代化.至于中医现代化概念、中医现代化的前景以及怎样去实现中医现代化,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首先,中医现代化不等于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应在中医药学理论指导下,既保持和发扬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又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阐明中医学,反映时代科学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