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等职业教育药剂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制剂与应用技术和现代化药物分析等技术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实践技能教学与临床实际需求接轨,笔者根据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年出版的《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专业教学大纲》(简称教学大纲),将药剂专业医院方向设置的药剂学、药物化学基础、药物分析、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网络课程、教材和师资方面论述了如何结合药学教育的特点进行药物分析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培养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相似文献   

3.
《西北医学教育》2016,(5):712-714
药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能胜任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各环节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的药学专门人才。我校的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设了具有综合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强的专业选修课程"现代药物分析技术与应用"。本文阐述了该课程开设的意义、课程建设和实践过程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的开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药物分析是药学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知识面广但内容枯燥。文章介绍了Sandwich教学法在我校药物分析理论和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体会。考试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Sandwich教学法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药物分析教学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西北医学教育》2016,(4):544-547
我国传统药学教育由于受到前苏联模式的影响,人才培养以制药及药物研发为核心。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公众健康需求的提升,传统"化学-药学"培养模式下的药学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生物医学、药物应用知识的药学服务型人才正成为社会的紧缺人才。本文阐述了培养"应用型、服务型"药学人才的重要性,根据医学学科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药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加强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增加实践课程比重等措施,为培养新型药学人才提供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创新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高等教育及教学改革的热点。本文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为例,紧密结合我校"培养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可与国际教育接轨,又能立足本土实际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开放式教学的应用。为创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结合实际,在药学和药物制剂两个专业开展了“药学综合试验”和“药物制剂新技术与药物新剂型设计性实验”,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使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都得到显著的提高,为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外护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构建由基本技能、专科技能和专业相关技能三个模块组成的"2+1"护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其中基本技能和专科技能培训交叉进行,而专业相关技能贯穿其中,通过立体化、多形式实验教学和教学评价,培养"人文素质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独立学院缺乏和谐的软环境支持,主要表现为在创新和实践方面,学生、学校及家长、社会存在认知和扶持的软肋。破解这一制约瓶颈的思路就是:丰富学院文化内涵,构建以"创新文化"和"实践文化"为主题的应用型特色"学院文化",并贯穿于医学创新教育的全过程,对应用型医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培养药学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更新教学理念和师资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在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郭琦  傅强  石娟  常春 《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464-465
目的评估我校药学系2002级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期末考试试卷的质量,为改进药物分析教学方法和提高考试试卷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教育测量学原理与教育统计学方法对试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70.2分,标准差13.9分,平均难度0.70,区分度0.73,信度0.76,效度0.87。结论本次考试的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试卷可信、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导致上火的现象、原因、机制及上火的防治方法。[方法]从临床及理论的角度考察上火的机制,并分析上火现象产生的种类。同时,以脏腑虚实为主要参考,辨证治疗上火现象。[结果]1."气有余便是火"是出现"上火"现象的根本原因,而之所以会出现气有余,主要原因还是人体气机不畅。2.火热病的原因分两种,因为邪气甚导致全身性的气有余则出现实火,主要表现在大肠火、胃火、胆火等阳性的脏腑之中;如果因为气机不通畅,气结于局部,则导致局部上火。3.上火分实火、虚火。实火主要是因为五脏六腑气盛化火,即所谓的"气有余便是火",主要从胃、心、大肠、肝、胆等脏腑加以考虑;虚火主要是脾、肾、肺等脏腑加以考虑。4.在治疗上,实火采取的是苦寒泄火法,只需要用苦寒之药即可得到很好的疗效,可以使用黄芩、黄连、栀子、大黄、龙胆草等苦寒之品;虚火则需要从虚火上炎、脾失运化等角度加以考虑,必要时可用茯苓、白术、泽泻等除湿之品,也可用黄柏、知母、地黄等滋阴之品,适时也可以用附子、肉桂、砂仁等辛温之药。[结论]上火作为生活中及临床上常见的现象,通过中医的辨证论治不仅可以治疗,还能够根据患者的现状事先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3.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认识脏腑生命活动规律的思维方式,即"象思维",其与经络标本、根结理论及五腧穴的命名均有密切联系。根结理论进一步发展形成五腧穴理论,而井穴作为五腧穴位于肢体末端的第一个穴位,是十二经脉阴阳交会、气血流注的起点,其概念的形成、定位及主治功效的确定必然受到"象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目前"肝应春"理论研究文献发现,研究多是基于春夏秋冬这一时间层次研究肝气的应春特性,而对肝气随春天不同时间节点的循环变化状态阐述不够,"肝应春"理论仍待深化和细化.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肝应春"理论的实质内涵是肝气与春气相通应,且应春肝气在春三月体现出阴阳强弱盛衰、方向圆融而升、位移上下表里的细化特性.在"肝应春"理论指导下治疗肝病,不仅要因时制宜地辨明肝气强弱、认清肝气方向、分清肝气层次,还应拓展肝气的细化特点对肝病的指导意义,使其不局限于因时制宜.对"肝应春"理论的深入研究,不仅细化了对应春肝气生理特性的认识,而且使得"肝应春"理论的临床指导更精准有效.  相似文献   

15.
心肾相交理论根源于《内经》、阐微于《周易》,其机理与五行方位、易学属性及二脏功能均有关.心肾相交理论千百年来不断补充与完善,内涵丰富、外延广达,虽对其机理有不同的理解,但其在中医临床运用的广度与深度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体现了理论的核心价值.本文试从《周易》与《内经》浅析心肾相交的机理,溯本求源,刍议陋论,以期抛砖引玉,明澈理论,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16.
对《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标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精品课程评审标准体系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2004年广东医学院省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的建设实践,提出了当前精品课程评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7.
许琛珂  贾成祥 《中医学报》2020,35(6):1158-1161
"中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观念,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故"中和"观念与中医学更是水乳交融,互补互用。《伤寒论》的精髓和创造性发明在于六经辨证,六经辨证就是把病证按病性分为阴阳,按病位可分表里(包括半表半里)。故"经方"所论亦无外乎"阴阳""表里"和"半表半里"3个层面,所体现的"中和"理念相应为"调和阴阳""表里双解"与"和解少阳"。《伤寒论》中提到的"和",并不是作为一种具体的治疗方法提出的,主要是指机体生理机能的和谐、平和,或者是指使处于病理状态的机体恢复到协调、和谐的生理状态这一治疗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改良式剖宫产术 112例 (研究组 ) ,即采用钝性分离皮下组织、不缝合腹膜、简化缝皮等方法 ,并与传统的下腹纵切口剖宫产术 2 2 0例 (对照组 )进行比较统计。结果显示 :研究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产后病率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而新生儿评分、切口感梁率等两组相差无异 ,认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燕平  张维波  叶丰瑶 《中医学报》2020,35(7):1391-1396
《黄帝内经》中的十二经水有时指自然界的十二条河流水系,可称自然经水;有时指人体十二经脉中气的通道,称为人体经水。后者位于血脉之外,与血脉和五脏六腑相互影响。经脉之气相应于人体组织液,与水的性质相似,故古人把经脉之气比喻为经水。  相似文献   

20.
从目标追求看"非指导"疗法与"无为"思想的共通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系统理解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与老子"无为"思想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非指导"与"无为"这两个概念在目标追求的共通性.比较分析的过程是建立于这样一个平台:"非指导"与"无为"概念都可以用来作为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指导思想与方法技术.关于目标追求,"非指导"主张将价值观建立在自己的真实体验之上,"无为"主张消除一切有违本性的价值观规定,按照自己的本然状态生活.简言之,前者是要"自立",把自己从他人的世界中独立出来;后者是要消融自我,完全进入自然,与自然一同化演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