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是胸科手术中常用的通气方法。OLV在胸科手术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此种方式会增加术中肺损伤的发生风险,术后易出现肺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近年来,术侧肺持续中低流量给氧对单肺通气期间的肺保护作用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本文讨论了术侧肺持续中低流量给氧对单肺通气期间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单肺通气是胸科手术中必不可少的麻醉技术,为手术操作提供了便利,但也有导致肺损伤的潜在风险。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ressure controlled volume garantee,PCV-VG)是一种智能化的新型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3.
熊凯 《当代医学》2016,(31):67-68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行胸科手术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单肺通气麻醉组和双肺通气麻醉组,各28例,比较2组麻醉方式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双肺通气组的PETCO2、SpO2与单肺通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通气组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发生率为25.0%,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2.1%,均高于单肺通气组的3.6%和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中,应用单肺通气麻醉能够减少患者HPV发生率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手术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肿瘤患者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全麻下拟行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手术全麻患者750例,术中切除肺叶时取远离病变处>8 cm以上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肺组织黑色素瘤缺如因子2(AIM2),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和半胱天冬酶-1前体(pro-Caspase1)的表达。采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出的诊断标准判断是否发生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和精确率召回率曲线(PR曲线)预测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准确程度。结果 最终纳入678例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将患者分为单肺通气肺损伤组(I组,115例)和单肺通气非肺损伤组(NI组,563例)。术后单肺通气肺损伤发生率是16.9%。I组和NI组相比较,年龄、FEV1/FVC、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AIM2、ASC和pro-Caspase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EV1/FVC、单肺通气时间、AIM2、ASC和pro-Caspase1是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并且通过二次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AIM2、ASC和pro-Caspase1蛋白表达仍是发生术后单肺通气肺损伤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和PR曲线分析显示,AIM2炎性小体预测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 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升高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可准确预测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  相似文献   

5.
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在肺结核26例胸科手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在肺结核患者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对肺结核26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DLBT)插管单肺通气全身麻醉,部分患者先行胸段硬膜外置管,术后静脉泵或硬膜外自控泵镇痛.结果: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部成功,术中单肺通气效果好,术侧肺组织萎陷满意.手术时间30~200min.麻醉过程中出现低氧血症4...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胸科于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3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双肺通气麻醉,研究组患者采取单肺通气麻醉,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呼末二氧化碳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等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可比性(P0.05)。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科手术中应用单肺通气麻醉可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发生率,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开胸术中单肺通气时发生低氧血症的临床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肺通气时发生低氧血症的机率明显高于双肺通气,为了探明单肺通气时发生低氧血症的临床原因,找到快捷对应低氧血症的办法,笔者对154例胸科手术中行单肺通气的患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苏瑞雪 《甘肃医药》2014,(7):526-529
单肺通气(OLV)是胸科手术麻醉的一种常用但非生理性通气方式,也是引起急性肺损伤(ALI)的原因之一。为预防或减轻ALI, OLV中的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保护性通气策略中小潮气量(VT)通气、呼气末正压(PEEP)、肺复张策略(RM)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适宜的通气策略可以改善氧合减少肺损伤并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现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利用了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连续无创的监测来反映脑组织的氧供需状态。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心脏手术及神经外科、胸科、腹部等非心脏手术~([1])。尤其在胸科手术中,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行单肺通气。由于单肺通气会影响正常生理机制,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导致通气/血流比失衡,产生肺内分流,引起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研究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时,使用容量控制(VCV)和压力控制(PCV)两种呼吸模式对气道压力与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双肺通气期间均采用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单肺通气开始后V组采用VCV模式,P组采用PCV模式。术中连续监测气道峰压值(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和分钟通气量(MV)。在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30min后做血气分析,记录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分压(PaO2)。结果 PCV模式时,Ppeak、Pmean都明显低于VCV模式,MV明显高于VCV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肺通气(TLV)期间,两组PaCO2和PaO2无统计学差异;OLV期间,两组PaCO2无统计学差异,但PCV组的PaO2明显高于VCV组(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行单肺通气时,采用PCV模式能够降低气道压力,预防气压伤的发生;同时PCV模式使肺内分流减少,能够预防和减轻单肺通气造成的低氧血症,比VCV模式更适合用于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  相似文献   

11.
胸部手术中的急性肺损伤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忠海  许林 《医学综述》2008,14(10):1494-1496
随着胸外科的发展,胸部手术中各种因素导致的急性肺损伤(ALI),已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术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肺组织的切除、术中麻醉药、输血、补液、通气方式等因素会导致ALI,而缩短阻断时间、缺血预处理、药物干预、术中注意等积极的预防能避免或减少ALI的发生。ALI的治疗包括机械通气、一氧化氮吸入、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免疫治疗、药物治疗、血液净化、体外循环膜肺氧合及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文章就胸部手术中的ALI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胸科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例数、侧卧位后气道峰压增加率、方便术侧肺的吸引和供氧、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可以相互转换例数、肺萎陷程度、具有多种形式的两肺分别通气功能、咽痛声嘶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导管移位例数、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可以相互转换例数、方便术侧肺的吸引和供氧、具有多种形式的两肺分别通气功能、肺萎陷程度均降低(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技术是大多数胸科手术病人首选的肺分隔技术,与单腔支气管堵塞导管相比较,导管移位例数、单肺通气和双肺通气可以相互转换例数、方便术侧肺的吸引和供氧、具有多种形式的两肺分别通气功能、肺萎陷程度均降低。  相似文献   

13.
胸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机械通气相关的占很大比例,另外尚有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手术创伤等等。机械通气的目的是指通过使肺泡的反复扩张一萎陷来达到机体足够氧合的目的,但同时又要避免肺泡过度扩张,从而带来最大限度地减少肺损伤。保护性通气并不是简单低潮气量通气的代名词,尚包括呼气末正压(PEEP)、低氧浓度(FIO2)、低的气道压力等等;而输血又作为一种引起急性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采用大型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胸部外伤导致ALI患者进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1例)和有创机械通气组(26例),观察无创通气组(通气前、通气1 h、通气12 h和撤机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呼吸频率及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以及两组间病死率、呼吸机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无创通气组不同时间(通气1 h、通气12 h和撤机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较无创通气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呼吸频率及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在通气后12 h及撤机后较无创通气前下降(P〈0.05);有、无创通气治疗组间比较,无创通气治疗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有创通气治疗组(P〈0.05),但在病死率方面两组间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型呼吸机无创通气是治疗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有效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仍是胸部外伤所致ALI,特别是恶化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的影响。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共120例,随机分成4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静脉麻醉,另3组静脉全麻联合0.5%(A组)、0.25%(B组)、0.125%(C组)浓度的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单肺通气前和单肺通气15 min、30 min后分别抽取患者的混合静脉血进行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均短于C组和对照组(P<0.05),而4组患者单肺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B组患者丙泊酚用量亦少于对照组(P<0.05),但A、B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单肺通气15 min与30 min后,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C组通气15 min SBP亦低于对照组(P<0.05),而通气15 min和30 minDBP均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的影响具有差异性,0.125%浓度的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相比而言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外科手术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西安市胸科医院胸外科2012—2016年经手术治疗的80例低肺功能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疗效、并发症以及术后肺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80例低肺功能肺结核患者手术治疗无1例死亡病例;有62例为术前痰菌阳性,其中60例手术后痰菌转为阴性,阴转率为96.7%;有18例术前咯血的患者,术后咯血症状均消失;术后并发症9例,2例为早期胸腔内活动性出血,4例为支气管残端瘘,3例为胸腔内残腔感染,均经相应处理后好转,并发症发生率11.25%。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除2例患者有持续微量排菌外,其他患者均治愈,临床治愈率为97.5%;术后患者的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和氧分压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胸外科手术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可行,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Univent Tube在双腔管插管困难病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Univent Tube用于双腔管插管困难开胸手术的价值。方法 利用Univent Tube插管容易,管径较细,可用光导引导插管等特点,对8例气管造瘘后、病人气管细小、小下颌等病例,采用Univent Tube进行开胸手术的单通气。结果 8例困难病例中,Univent Tube均能很好解决开胸手术单肺通气问题,无一例出现与Univent Tube相关的合并症。结论 Univent Tube操作简单,效果确切,能很好解决传统双腔管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由于Univent Tube自身存在一些缺陷,如价格昂贵、吸引不畅、对位困难等,所以Univent Tube不能全部替代传统双腔管用于开胸手术单肺通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预处理(RIPC)对全身麻醉下开胸手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时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对照组(C组)和肢体RIPC组(RIPC组).于OLV即刻(T1)、30 min(T2)、1 h(T3)、2 h(T4)时采集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和PaO2/PAO2,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NF-α、IL-1β和IL-10的水平,收集呼出气冷凝液,测定pH值.结果 与C组比较,RIPC组T2~T4时OI升高,RI降低,PaO2/PAO2升高,T3~T4时,血浆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呼出气冷凝液pH值升高,T4时血浆IL-10水平升高(P<0.05).结论 RIPC可抑制开胸手术患者OLV时的炎性反应,减轻气道酸化,从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术期静脉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的肺功能、术后 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胸外科2011 年5月至2012年5月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0例分为两组:氨溴素处理组(n=30)和空白对照组(n=30)。氨 溴素处理组自手术当日至术后3 d静脉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1 000 mg/d;空白对照组则在相应的时间段静脉给予 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采集并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手术前后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术后早期 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具有可比 性。氨溴素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在手术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the percent predicte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the 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he percent predicted di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 for carbon monoxide,DLCO%)、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手术前均有下降;而空白对照组比氨溴素处理组的下降更明显 (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氨溴素处理组肺部并发症明显减少;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 显缩短;总住院费用显著降低(P<0.05)。结论:围术期静脉给予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大剂量盐酸氨溴 索注射液,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总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吸烟患者开胸手术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吸烟患者择期在全麻下行胸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P组入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1,C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记录气管插管后切皮前(T1)、单肺通气后30min(T2)、单肺通气后60min(T3)、恢复双肺通气后15min(T4)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ompl)、气道压力(Paw)以和各时点的血气分析参数变化。结果:P组患者在T2、T3、T4时肺顺应性降低的幅度及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气道阻力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C组(P<0.05)。P组在T2、T3、T4时的SaO2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能够改善吸烟患者开胸手术中的呼吸力学、减轻肺损伤,从而达到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