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急性肺损伤具有肺泡塌陷、肺顺应性下降、肺内分流增加和低氧血症的病理特点,而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使肺动脉高压及缺氧进一步加重。因此,高原地区发生急性肺损伤后病死率高,且治疗困难。目标容量压力支持通气方法既可防止肺泡过分扩张,又可保持足够的通气量,可能是在高原地区治疗急性肺损伤较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部分液体通气对急性肺损伤家猪血气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部分液体通气治疗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猪时,肺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方法 16只健康家猪,随机分为部分液体通气组(PLV)及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组于急性肺损伤(ALI)后进行呼吸机常规机械通气;PLV组动物于ALI后气管内灌入氟碳化合物(perfluorocarbon,PFC,FC77,3M)30mL/kg。二组动物每小时均作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肺内右向左分流(Qs/Qt)和pH值,4h后处死动物。结果 部分液体通气组PaO2及SaO2显著改善,AaDO2及Qs/Qt显著降低。结论 以氟碳化合物为呼吸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可明显改善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猪的肺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乃杰 《当代医学》2001,7(9):28-32
本文评述了近年有关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标准、药物治疗及机械通气的国内外进展。  相似文献   

4.
莫亚华 《河北医学》2016,(8):1310-1312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ALI /ARDS 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2例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其中使用肺保护性通气的(VT5~6mL/Kg)的27例(PEEP10~15cmH2 O),使用常规潮气量(VT 9~10mL /Kg)的25例((PEEP6~8 cmH2 O),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出现急性肺损伤的诊治过程。结果:常规机械通气组机械通气时间9.29±1.11d,肺保护性通气组机械通气时间7.01±1.05d,肺保护性通气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较常规机械通气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保护性通气组在氧合指数、P(A-a)O2、乳酸、PO2等呼吸功能指标的改善方面优于常规通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比常规潮气量+PEEP 效果更优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关键,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詹庆元  王辰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0):635-637
急性肺损伤 (ALI)病变的不均一性和具有正常通气功能肺泡的明显减少 ,使其在应用机械通气时容易发生呼吸机所致肺损伤 (ventilator inducedlunginjury ,VILI)。对VILI的深入认识和研究是对ALI病例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基础。目前的研究证明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采用将有助于改善ALI患者的预后。一、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种类1.肺气压伤 :包括由于气道压过高导致的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等 (统称为肺泡外气体 )。气压伤的发生机制为 :肺泡和周围血管间隙的压力梯度增大 ,导致肺泡破裂 ,形成肺间…  相似文献   

6.
姚为学  廖品琥 《医学文选》2006,25(2):311-313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肺损伤(ALI)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但机械通气和呼吸机的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产生和加重肺损伤,其机理主要与肺组织的过度牵张、萎陷肺泡反复闭合-开放产生的剪力损伤及机械通气诱导产生的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密切相关。以往对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AL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气道压和高容积引起的力学损伤。1988年由Tremblay首次提出的主要由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参与的肺损伤的过程,也称肺的生物性伤(Biotrauma),近年来已被认为是VILI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冯锦昉  张兴胜  肖秋生 《海南医学》2010,21(14):76-77,73
目的研究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创伤性急性肺损伤(ALI)的疗效。方法对84例ALI病人采用小潮气量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潮气量为6-8ml/kg,根据下拐点(Lip)调节最佳呼气末正压(BestPEEP),观察机械通气前后血气、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胸片变化。结果机械通气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片有明显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最佳PEEP和小潮气量的肺保护性通气在治疗创伤性肺损伤中能改善氧合,合理PEEP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对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影响,适合在创伤性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由感染、创伤、中毒、失血等病因使肺内大量炎症细胞聚集而介导的肺内失控性炎症反应。广泛的肺泡上皮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坏死、凋亡、功能失调,导致肺泡一毛细血管膜损伤、通透性增加及大量蛋白和炎症细胞因子的渗出,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增加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部分液体通气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6只SD大鼠经颈静脉注射内毒素制成急性肺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急性肺损伤(ALI)组和部分液体通气(PLV)组。所有动物行机械通气,PLV组在注射内毒素30min后经气管插管给予氟碳液,剂量10ml/kg,造成ALI,在6h内测定血气、血流动力学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实验结束后取肺作病理检查。结果:两组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PLV可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采用大型多功能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胸部外伤导致ALI患者进行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1例)和有创机械通气组(26例),观察无创通气组(通气前、通气1 h、通气12 h和撤机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呼吸频率及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以及两组间病死率、呼吸机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无创通气组不同时间(通气1 h、通气12 h和撤机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较无创通气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呼吸频率及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在通气后12 h及撤机后较无创通气前下降(P〈0.05);有、无创通气治疗组间比较,无创通气治疗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有创通气治疗组(P〈0.05),但在病死率方面两组间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型呼吸机无创通气是治疗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有效方法,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仍是胸部外伤所致ALI,特别是恶化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肺损伤行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静滴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干预改善肺呼吸功能,降低病死率的作用。方法76例急性肺损伤(ALI)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对照组n=37)和肺保护性通气加乌司他丁干预组(实验组n=39),实验组予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每天2次,6天为一疗程。观察两组间生命体征、HR、平均动脉压、血气等改变,统计住院期间ICU病死率。结果实验组乌司他丁治疗后,肺损伤得到控制者28例(71.79%),与对照组的17例(45.9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HR明显下降,PaO2上升,PaO2/FiO2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住院中ICU病死率实验组为25.64%,与对照组的59.45%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具有改善肺功能作用,并可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1例早期急性肺损伤患者,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S/T通气模式,呼吸机参数设置为EPAP3-8cmH2O,IPAP不超过18 cmH2O,潮气量6~8ml/kg,连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采取不同时间段的动脉血气,计算氧合指数并记录。结果:26例急性肺损伤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逐渐试脱机成功;5例改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早期急性肺损伤患者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部分液体通气 (partialliquidventilation ,PLV)治疗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 (acutelungin jury ,ALI)家兔时 ,肺气体交换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12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兔 ,麻醉后气管切开生理盐水反复肺内灌洗 ,直至动脉氧分压 (PaO2 ) <10 0mmHg(13 33kPa)达 1h ,即为ALI。随机分为部分液体通气组及对照组 ,对照组以呼吸机行常规机械通气 ,PLV组动物于ALI后气管内灌入氟碳化合物 (FC32 80 ,3M) 15ml/kg ,补充剂量 4ml/(kg·h) ,每小时记录各参数 ,4h处死动物。结果 部分液体通气组PaO2 及动脉血氧饱和度 (SpO2 )显著改善 ,PaCO2 显著降低 ,而血流动力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基本维持恒定。结论 以氟碳化合物为呼吸媒介的部分液体通气可明显改善肺灌洗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家兔的肺气体交换 ,对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肺保护性通气(如低潮气量、应用呼气末正压等)对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有益,已成为 重症监护病房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现在一些专家对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保护性通气策略是 否同样有益于手术后患者提出质疑,特别是那些大多数术前无肺部病变者。本综述将讨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肺保 护策略,以期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Pediatric patients are susceptible to lung injury. Acute lung injury in children often results in high mortality. 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 (PLV) has been shown to markedly improve oxygenation and reduce histologic evidence of injury in a number of lung injury model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hypothesis that PLV would attenuate the production of local and systemic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 in an immature piglet model of acute lung injury induced by oleic acid (OA).
Methods  Twelve Chinese immature piglets were 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by OA. The animal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wo groups of six animals, (1)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 group and (2) PLV with 10 ml/kg FC-77 group.
Results  Compared with MV group, the PLV group had better cardiopulmonary variables (P <0.05). These variables included heart rate, mean blood pressure, blood pH,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 (PaO2), PaO2/inspired O2 fraction (FiO2) and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CO2). PLV reduced TNF-α levels both in plasma and tissue compared with MV group (P <0.05).
Conclusion  PLV provides protective effects against TNF-α response in OA-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in immature piglets.
  相似文献   

16.
陆骏灏 《中外医疗》2016,(14):113-114
目的:研究探讨大型多功能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整群选择该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82例急性肺损伤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型多功能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呼吸频率、PaO2/FiO2、呼吸机支持时间等医学检测指标。结果观察组呼吸频率、PaO2/FiO2分别为(18.4±2.4)次/分、(82.4±3.2)mmHg,对照组分别为(10.2±2.9)次/分、(39.5±2.9)mmHg;各项医学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急性肺损伤患者应用大型多功能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避免气管插管,通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兰霞  黎贵湘  陈本会 《西部医学》2012,24(4):781-783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的疗效及护理价值。方法对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和加强综合护理措施,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 30例患者采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前与治疗后SaO2、PaO2、心率及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并配合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SAP患者的低氧血症,减少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及由低氧血症诱导的器官功能障碍,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程远大  董硕  张春芳 《医学综述》2012,(24):4187-4189
急性肺损伤(ALI)是胸外科手术后潜在并发症,单肺通气是引起ALI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损伤机制主要与牵张性肺损伤、低氧血症及氧化应激有关。保护性通气策略减少了单肺通气过程的机械应力,术中患侧肺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联合健侧肺呼气末正压通气以及高频正压通气等模式改善了单肺通气过程中的低氧血症,提高了单肺通气中动脉氧合。一些新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的应用也减少了单肺通气过程中ALI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肺损伤(ALI)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1年1月~2010年12月救治的124例ALI病例资料。以时间前(2001年1月~2005年12月)后(2006年1月~2010年12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006年1月后收治患者(治疗组)采用了NPPV治疗。结果:治疗组NPPV治疗2、72h后,与对照组同一时间段比较氧合指数明显增加(氏O.05),并保持较高水平。治疗组在患者滞留ICU时间、无创通气率及住院死亡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PPV治疗明显降低了ALI患者有创通气率,减少了ICU滞留时间和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