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临床上用快速血糖仪测定微量法血糖时,护士在操作的过程中,有使用自然流出法,热水热敷按摩法及手指挤血法等不同方法采血。而快速血糖仪很多,而使用说明书中很多无此说明。为了探讨不同的采血方法对快速血糖仪检测的血糖与静脉抽血葡萄糖测定值有无差异。笔者对7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试验,结果,自然流出法采血时结果无显著差异。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不同手指采血方法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测量值间的影响加以观察。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1-12月所接治的糖尿病患者中任选60例,按照采血方式不同,均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自然流出法,B组采用摩擦法,C组采用挤血法。三组患者均在清晨取右手无名指采集血液并用快速血糖仪测定,同时抽取同侧静脉血按照葡萄糖氧化酶检测。对比检测结果间差异。结果三种手指采血方法血糖检测值均与实验室检测值存在有一定差异,其中A组相对较为接近,B、C组相差较大(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鉴于自然流出法检测结果较为准确,临床可将该采血法作为快速测定血糖值手术采血方案。  相似文献   

3.
不同采血方法对快速血糖测量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手指不同采血方法对快速血糖仪测量值的影响,按采血方法随机分为自然流出组(A组),按摩组(B组)、挤血组(C组),每组25例。患者晚餐后空腹12小时,于次日晨选择其左手无名指端采取末梢血即在床边用快速血糖仪检测,然后于2分钟内在同侧上肢抽取静脉血即送实验室用葡萄糖氧化酶(GOD)法作检测对照,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A组快速血糖仪测量值与GOD法较为接近;B组快速血糖仪测量值与GOD法相差较大;C组快速血糖仪测量值与GOD相差最大。提示不同采血方法会影响快速血糖仪测量值的准确性,在进行快速血糖仪测定时宜采用自然流出法采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不同方法检测血糖过程中的缺陷,减少检测偏差和提高临床应用效率。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方式,使用静脉血法(静脉法)、指端自然法(自然法)、指端阻断法(阻断法)采集血标本用微量血糖仪测定血糖值,并将测得值与静脉血生化法(生化法)所测值进行比较。结果:使用三种采血方式所测血糖值与生化法测得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法组发生重复穿刺的机率(0%)较自然法组(15.69%)明显降低(P<0.01);阻断法组疼痛发生率(1.96%)明显低于自然法组(45.09%)(P<0.01)。结论:静脉法、自然法、阻断法三者均可用于临床的微量血糖监测,阻断法可明显降低重复穿刺率和减轻疼痛,有助于提高临床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指尖血标本采集的挤压法和自然流出法对便携式血糖仪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33例患者两种采血法血糖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数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通过正确的挤压法采血,使用快速血糖检测仪检测,同样可以检测到准确的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6.
赵美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5):3395-3395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快速而准确的微量血末梢血糖测定的方法。方法为1例ICU科患者定时测量指尖血糖,按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手指末端常规消毒后,发射一次性使用采血针,第1滴血吸入1号快速血糖仪,其值为观察组;用无菌棉棒迅速蘸去余血,第2滴血吸入2号快速血糖仪,其值为对照组。比较经两种方法测量指尖血糖值的差异。结果两种方法测量指尖血糖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K(P〉0.05)。结论无需擦拭,第1滴血即可快速、简便、科学地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血糖参考值。  相似文献   

7.
末梢血与静脉血测定血糖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采血部位不同、检测方法不同,测定的血糖值是否有差异以及相关性.方法:糖尿病病人清晨空腹静脉血、指血第1滴、指血第2滴,立即用罗氏Advantage血糖仪测定上述3种标本血糖值,并同时用Beckman 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静脉血浆血糖值.结果:血糖仪测定指血,第1滴指血血糖值高于第2滴,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血均低于生化分析仪测定的静脉血血糖值,静脉血较指血高8.7%;同一个体其静脉血浆标本测定值显著高于指血.结论:指血第1滴血血糖值更接近于静脉血浆血糖值,因此第2滴指血不宜采用;静脉血浆适用于全自动生化仪,但不适宜血糖仪,数值偏低.因而建议沿用某一固定的取血方法及检测方法,依此来进行血糖的监控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过程中血糖监测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CVVH治疗的危重患者30例,根据其入选时的循环状态将患者分为休克组和非休克组,同时监测两组患者动脉血糖、末梢血糖及CVVH导管动脉端血糖,比较同一时点各部位血糖监测值。结果所有患者动脉血糖值与末梢血糖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动脉血糖值与CVVH导管动脉端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存在明显相关性(r=0.989,P0.001),末梢血糖值与CVVH导管动脉端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组末梢血糖值较动脉血糖值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休克组末梢血糖值与动脉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末梢血糖监测值偏低,该差异在休克患者中更加明显;CVVH时可通过导管动脉端采血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结果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快速血糖仪对这60例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为静脉全血血糖微量法( AdvVG)及末梢血微量法( AdvCG),再应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这60例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是静脉血糖激酶法(VG)。观察对比这两种仪器的检测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应用静脉血微量法测得的血糖值为(9.71±4.15)mmol/L,应用末梢血微量法测得的血糖值为(9.42±4.13)mmol/L,应用静脉血己糖激酶法测得的血糖值为(10.14±3.92)。应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静脉血己糖激酶法测得的血糖值更为接近患者的真实血糖值,明显高于应用快速血糖仪测得的血糖值,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应用快速血糖仪采用末梢血微量法测得的血糖值明显低于采用静脉血微量法测得的血糖值,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快速血糖分析仪检测血糖值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然而从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来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血糖检测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
王爱琳 《吉林医学》2010,31(27):4701-4701
目的:探讨手指末梢血血糖和静脉血糖的差异。方法:本样本用罗氏活力型血糖仪测定末梢血血糖,与传统静脉血以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进行检测。对116例门诊检测血糖患者的末梢血、静脉血血糖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16例门诊患者检测末梢血空腹、餐后2h、餐后8h血糖平均值与静脉血以上各对应时间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糖仪可用于门诊糖尿病筛选、普查,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反复监测,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对于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脑外伤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脑外伤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依据将其分为轻度组(n=42)、中度组(n=40)、重度组(n=30),患者均在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进行空腹血糖检测;按患者入院后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组:空腹血糖<10 mmol/L组(n=85),≥10 mmol/L组(n=27),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明显负相关于GCS评分(P<0.05);重度组入院第1天的空腹血糖水平与中度组、轻度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出现降低。<10 mmol/L组中GCS 5分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10 mmol/L组,GCS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10 mmol/L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定期检测脑外伤患者的空腹血糖,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预后,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早期糖代谢异常对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级高血压病患者90例,其中2 h PG正常的2级高血压患者51例为单纯高血压组;2 h PG血糖增高的2级高血压患者39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均测定2 h PG、BP,采用心脏超声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计算左室质量(LVM)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分析比较各组的2 h PG和左室结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 h PG和BMI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1)。观察组和单纯高血压组患者的IVST、LVPWT、LVM、LVMI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IVST、LVPWT、LVM、LVMI水平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2 h PG升高可能加速和加重左心室重构,早期糖代谢异常可能是影响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硫化氢(H2S)对代谢综合征小鼠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8~10周的雄性C57BL/6J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ON组),同周龄雄性KK/Upj-Ay/J小鼠随机分为MS+NaHS组和MS组,每组各6只,MS+NaHS组每日腹腔注射0.25 mL H2S供体NaHS(78 μmol/kg),CON组和MS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干预4周.采用ONE TOUCH Ultra血糖仪测定血糖值,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胰岛素值,荧光显微镜观察小鼠C2C12骨骼肌细胞株对2-脱氧荧光葡萄糖(2-NBDG)的摄取能力.结果 KK/Upj-Ay/J小鼠的腹围、Lee指数和空腹血糖、胰岛素以及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比CON组显著升高(P< 0.01);MS+NaHS组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比MS组分别降低24.2%和46.98%(P< 0.05);NaHS干预后,骨骼肌摄取葡萄糖增加(P<0.05);在高糖(16.7 mmol/L)刺激下,不同浓度NaHS干预后,胰岛素分泌水平下降(P<0.05).结论 NaHS可以促进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同时可以直接抑制高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4.
敖勇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7):56-58
目的 研究血糖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2012年重庆九龙坡区中医院就诊的老年AMI患者432例,根据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史把患者分为A组(无糖尿病史+血糖<7.8 mmol/L,121例),B组(无糖尿病史+血糖≥7.8 mmol/L,205例),C组(有糖尿病史+血糖<7.8 mmol/L,42例),D组(有糖尿病史+血糖≥7.8 mmol/L,64例).对4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梗死、全因死亡4种结局的发生率.结果 ①4组患者中肌酸激酶(CK)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6,P<0.05),其中A组与B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84,P< 0.05),其中A组与B组、B组与C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组患者之间心绞痛、心律失常、再梗死、全因死亡4种结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水平升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AMI治疗过程中应控制血糖水平从而降低AMI患者的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舒糖宝复方口服液及其原料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将小白鼠分为正常组、治疗1组、治疗2组、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共五组。后四组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后,治疗1组用舒糖宝复方口服液灌胃治疗,治疗2组用番石榴果提取液灌胃治疗,阳性对照组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模型组灌等量蒸馏水。测定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后血糖含量。结果阳性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模型组和正常组,造模前血糖分别为(7.47±1.31)、(6.48±0.52)、(6.38±0.99)、(6.81±0.54)、(6.72±0.89)mmol/L(F=0.47,P=0.75);造模后72h血糖分别为(11.17±3.13)、(10.16±3.24)、(10.88±4.25)、(12.24±4.43)、(5.18±0.58)mmol/L(P<0.01);治疗后血糖分别为(9.02±0.98)、(7.90±1.49)、(6.54±0.61)、(10.69±4.83)、(6.09±0.57)mmol/L(P<0.01)。造模后血糖明显高于造模前(P<0.01),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结论造模后血糖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舒糖宝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颈静脉血糖和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e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n=3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n=30只),电针预处理加脑缺血再灌注组(EA组,n=30只)。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合并全身低血压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缺血15 min实施脑血流再灌注。电针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开始前给予电针刺激穴位预处理30 min,穴位选择"百会"(Du20)与"水沟"(Du26)穴。在缺血再灌注后2、6、24 h,从颈静脉抽取血样测定血糖含量,然后断头取血,采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IR组和SH组以及EA组的脑含水量在术后2 h无明显差别。与SH组比较,IR组和EA组脑含水量在再灌注后6 h明显升高(P〈0.01)。EA组在再灌注后6 h和24 h脑含水量显著低于IR组(P〈0.01)。和SH组比较,EA组和IR组在再灌注后2 h血糖明显升高,6 h达到高峰至24 h后有所回落(P〈0.01)。EA组在再灌注2 h,6 h和24 h血糖值显著低于IR组(P〈0.01)。结论电针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脑缺血灌注大鼠血糖上升水平,可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部队男性干部不同年龄组血脂、血压、血糖检测结果,找出差异,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好健康教育。方法将2005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疗养的3 026例男性干部根据年龄分为:老年前期组484例,老年组1 785例,高龄组757例,对各组血脂、血压、血糖异常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前期组低高密度脂蛋白、高舒张压、饮酒、吸烟、缺乏运动的检出率分别为8.7%、23.8%、47.3%、28.1%、36.8%明显高于老年组的3.4%、16.2%、35.1%、18.1%、18.2%;而高收缩压、高空腹血糖、高餐后2h血糖及超重/肥胖的检出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组高收缩压、缺乏运动的检出率分别为40.2%、27.3%明显高于老年组的32.6%、18.2%,高三酰甘油、高舒张压、高餐后2 h血糖,超重/肥胖,饮酒、吸烟的检查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军队男性干部老年前期组低HDL-C、高DBP检出率高于老年组、高年组SBP、缺乏运动检出率明显增高;老年前组饮酒、吸烟、缺乏运动检出率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不同目标血糖值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入住ICU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危重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Ⅰ组、Ⅱ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Ⅰ组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Ⅱ组6.2~8.0 mmol/L,对照组10.0~11.1 mmol/L。观察3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脏器功能不全率、日平均胰岛素用量、日平均血糖值、低血糖发生率及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等参数。结果Ⅰ、Ⅱ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天数、ICU最后1 d APACHEⅡ评分、院内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及脏器功能不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Ⅰ组和Ⅱ组以上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3.8 mmol/L)发生率Ⅰ组高于Ⅱ组、对照组(P<0.05或P<0.01),Ⅱ组和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ICU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4.4~8.0 mmol/L可改善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及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氨基酸对小鼠血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氨基酸对昆明(KM)小鼠餐后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将KM小鼠按空腹血糖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氨基酸组,每组15只;氨基酸组给予氨基酸(2g/kg)和葡萄糖(2g/kg)混合液灌胃,对照组仅给予葡萄糖(2g/kg)灌胃,测定灌胃后0.5h、1h、2h的血糖水平。结果 1)摄入D-亮氨酸或L-亮氨酸后0.5h、1h、2h血糖和血糖曲线下面积(AUC)明显低于对照组;与D-亮氨酸组相比,摄入L-亮氨酸后0.5h、1h和2h血糖及AUC降低,并具有显著性差异;摄入D-苯丙氨酸或L-苯丙氨酸后0.5h血糖和AUC明显低于对照组;与D-苯丙氨酸组相比,摄入L-苯丙氨酸后0.5h血糖水平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2)摄入苯丙氨酸0.5h血糖和AU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摄入缬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后0.5h、1h血糖和AU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摄入亮氨酸、色氨酸后0.5h、1h、2h血糖和AU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摄入谷氨酰胺和丝氨酸后0.5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摄入甘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后0.5h、1h血糖和AU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摄入天冬氨酸、酪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及天冬酰胺组0.5h血糖水平与其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基酸可明显降低KM小鼠餐后血糖水平,其中亮氨酸降糖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与餐后2h血糖(2h BG)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BG和2h BG,根据FBG水平分以下3组:FBG〈6.10mmol/L、FBG6.11—7.80mmol/L、FBG〉7.80mmol/L,以及总体水平,分析FBG与2hBG的相关性。结果各组FBG与2hBG的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如下:FBG〈6.10mmol/L(r=0.214,P〈0.05);FBG6.10—7.80mmol/L(r=0.394.P〈0.01);FBG〉7.80mmol/L(r=0.492,P〈0.01);总体(r=0.769,P〈0.01)。结论32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FBG和2hBG总体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其他三组均呈正相关,且随着FBG水平增加,相关程度愈高;因此,诊断和监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比空腹血糖更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