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单次插管剂量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ASAⅠ或Ⅱ级的择期全麻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P)组和七氟醚(S)组。麻醉诱导后予0.6 mg/kg的顺式阿曲库铵插管;P组和S组麻醉维持分别采用丙泊酚TCI-泵注瑞芬太尼和吸入1 MAC七氟醚泵注瑞芬太尼。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使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观察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记录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肌松维持时间及恢复指数等指标。结果两组之间肌松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及T125%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25%四个成串刺激比(TOFr)及恢复指数都比P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单次插管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在丙泊酚TCI泵注瑞芬太尼麻醉下肌松维持及恢复无明显变化,而在吸入1 MAC七氟醚.泵注瑞芬太尼麻醉下恢复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2.
七氟醚复合顺式阿曲库铵对全麻患者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阳兴  黄漫  王远胜 《当代医学》2010,16(7):71-72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顺式阿曲库铵对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成年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Ⅰ组)和七氟醚组(Ⅱ组)各30例。麻醉诱导后予以0.3mg/kg的顺式阿曲库铵插管;麻醉维持分别采用丙泊酚TCI-泵注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和吸入1~1.3倍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醚-泵注瑞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用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观测T1恢复至25%、75%及四个成串刺激(TOF)比值(T4/T1)恢复至0.75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麻醉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恢复指数(T1从25%~75%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I组比II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不会延长患者苏醒时间,而且不延长顺式阿曲库铵的残余肌松作用,是理想的吸入麻醉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分成1MAC七氟醚组(Ⅰ组)、1.5MAC七氟醚组(Ⅱ组)、全凭静脉麻醉组(Ⅲ组),每组20例。全部患者均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行麻醉诱导,Ⅰ组与Ⅱ组在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稳定于1MAC与1.5MAC 5min后5s内快速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Ⅲ组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稳定5min后,5s内快速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三组患者调节异丙酚及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浓度维持麻醉,保持BIS值在40~60。采用HXD-Ⅰ型多功能监护仪中力-位移换能器刺激尺神经和测定拇内收肌收缩,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记录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药理作用时间、TOFr恢复0.7时间、TOFr恢复0.9时间。结果组间比较临床作用时间、药理作用时间、TOFr恢复0.7时间、TOFr恢复0.9时间Ⅰ组、Ⅱ组较Ⅲ组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较I组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起效时间、恢复指数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可增强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效应,其强化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加大,麻醉中应减少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七氟醚和异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赛娟  黑子清  池信锦  田国刚 《广东医学》2008,29(10):1682-1684
[摘要] 目的 观察七氟醚和异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ASAⅠ级,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EV组)和异氟醚组(ISO组)。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异丙酚、芬太尼,2%利多卡因3ml舌根部及咽喉部表面麻醉,3min后行气管插管。所有患者插管后均靶控输注3n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SEV组和ISO组分别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维持麻醉,当呼气末浓度稳定为1.3MAC后继续维持40min,静脉注射总量为45ug/kg的顺式阿曲库铵,用TOF GUARD(丹麦)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顺式阿曲库铵45ug/kg分为3等份分次静注,记录每次注药(15ug/kg)后的起效时间及最大阻滞效应。用累积剂量法建立两组患者的剂量反应曲线。在最后一次注药后记录:T1恢复到25%、50%、75%的时间(T125%、T150% 、T175%);TOF比值(T4/T1)恢复到70%的时间(TOFR 0.7)以及恢复指数(RI)。结果 1.3MAC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下顺式阿曲库铵的ED50、ED95分别为21(17~25)ug/kg、39(31~62)ug/kg和24(19~28)ug/kg、44(36~68)ug/kg,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之间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恢复至T175%、TOFR 0.7及RI无显著性差异(P >0.05)。SEV组顺式阿曲库铵的T125%、T150%较ISO组明显延长(P <0.05)。结论 1.3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量效关系的影响相似;但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恢复至T125%、T150%的影响大于异氟醚。 [关键词] 顺式阿曲库铵 七氟醚 异氟醚 剂量-效应关系 ED50 ED95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耳鼻喉科行全麻择期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后,A组患者全凭静脉靶控(TCI)异丙酚麻醉,麻醉平稳后单次静脉推注顺式阿曲库铵0.02mg/kg;B、C组均以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监测呼气末麻醉气体浓度稳定在1MAC时,分别在15min及45min时单次静脉推注顺式阿曲库铵0.02mg/kg。记录各组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完全肌松时间,T2、T3、T4出现的时间,TOFr恢复至25%、50%、75%的时间。结果 B、C组起效时间较A组缩短(P<0.05);B、C组完全肌松时间较A组延长(P<0.05),并且C组较B组延长(P<0.05);B、C组T2、T3、T4出现的时间均长于A组(P<0.05),并且C组较B组延长(P<0.05);B、C组的TOFr恢复至25%、50%、75%的时间较A组延长(P<0.05),并且C组较B组延长(P<0.05)。结论七氟醚能强化阿曲库铵肌松效应,并且强化效应对时间有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84例择期腹部手术的全麻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组(七氟烷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对照组)。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使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刺激前臂尺神经,观察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记录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肌松维持时间以及恢复指数等指标。结果两组肌松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以及T125%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七氟烷组25%四个成串刺激比(TOFr)恢复时间,恢复指数以及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能明显增强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对新斯的明拮抗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48例择期行颌面部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四组: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组(P组异丙酚输注速度2~5μg.kg-1.min-1),0.4MAC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组(S-1组,维持七氟醚呼气末体积浓度0.7%)、0.7MAC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组(S-2组,维持七氟醚呼气末体积浓度1.0%)和1.0MAC七氟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组(S-3组,维持七氟醚呼气末体积浓度1.7%),首量2倍ED95罗库溴铵保持肌松。当TOF的T1恢复到25%时,给予新斯的明0.04 mg.kg-1.min-1。记录T1和TOFr恢复过程。结果给予新斯的明后S-2组和S-3组的T1恢复时程基本相似,但恢复时间均明显比S-1组长。而S-1组T1恢复到50%、75%、95%和100%的时间和P组基本相同。结论0.4MAC七氟醚对罗库溴铵肌松效应无明显影响。0.7MAC七氟醚能增强罗库溴铵的肌松效应,影响程度与1MAC七氟醚相似,延迟新斯的明拮抗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牟林  邓燕宏 《四川医学》2010,31(9):1284-1285
目的观察丙泊酚-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在胸科手术中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胸科手术(包括肺叶切除和食管癌切除术)64例患者,ASAⅠ或Ⅱ级,年龄46~72岁,随机分为丙泊酚-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组32例(七氟烷组)和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组32例(对照组)。麻醉期间监测有创桡动脉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使BIS维持在40~60,使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刺激前臂尺神经,观察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记录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肌松维持时间以及恢复指数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以及T125%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七氟烷组25%四个成串刺激(TOFr)恢复时间、恢复指数以及拔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七氟烷明显增强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单次注射法探讨舒芬太尼对全麻病人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ASAI~II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单纯丙泊酚(A组),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B组)。A组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mg/kg;B组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mg/kg,舒芬太尼1ug/kg。A组和B组诱导时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待肌松抑制达到最大(T1=0)行气管插管,通过记录刺激尺神经时拇指内收肌的收缩加速度诱导期采用单个刺激(频率0.1Hz,持续0.2ms)监测肌松起效时间(顺式阿曲库铵注药毕至肌颤搐抑制100%的时间)。结果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在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并不影响全麻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在全身麻醉中使用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40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中青年组(18 ~ 65岁),两组再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10例.麻醉诱导使用咪达唑仑、异丙酚、芬太尼和利多卡因喷雾剂,插管后七氟醚组吸入1.73%七氟醚,丙泊酚组每小时使用4~6 mg/kg丙泊酚静脉维持,30 min后静脉注射总量为50 μg/kg的顺式阿曲库铵(首次静脉注射20 μg/kg,剩余分三等分,分次注射),采用4个成串刺激刺激(TOF)引起4个肌颤搐(肌颤搐幅度T1、T2、T3、T4)进行肌松监测,记录每次注药后起效时间及最大阻滞效应,用累积剂量法建立剂量效应曲线,获得50%和95%有效剂量(ED50、ED95)数据;在最后一次注药后记录T1恢复到25%、75%和90%的时间(T125%、T175%和T190%)、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TOF70%)和恢复指数(RI).结果 老年七氟醚组、老年丙泊酚组、中青年七氟醚组和中青年丙泊酚组的顺式阿曲库铵·ED50分别为28.51、33.47、26.16和31.77 μg/kg,ED95分别为50.93、59.86、48.69和55.43μg/kg.七氟醚组顺式阿曲库铵的ED50和ED95显著小于相同年龄段的丙白酚组(P<0.05);但相同麻醉情况下,老年组与中青年组ED50和ED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的RI长于同年龄段的丙泊酚组,老年组的RI长于同等麻醉条件下的中青年组(P<0.05).老年七氟醚组T125%、T175%、T190%和TOF 70%显著长于其余各组(P<0.05),中青年七氟醚组T125%、T175%、T190%和TOF 70%显著长于中青年丙泊酚组(P<0.05).结论 相对于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吸人麻醉后,顺式阿曲库铵的ED50和ED95明显减小,肌松药消退时间明显延长.在相同麻醉条件下,与中青年患者比较,老年患者使用肌松药的消退时间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递减法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与间断给药两种方式的药效学比较,探讨其最佳给药方式。方法ASAI-Ⅱ级,拟行择期脊柱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两组,递减法持续输注组(I组)、间断输注组(Ⅱ组)。应用TOF刺激方式,监测拇指内收肌颤搐的变化。记录两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总用药量,计算平均输注速度:记录Tl恢复至25%、75%的时间以及恢复指数(RI)。使用静脉麻醉诱导,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神经肌肉阻滞的监测直至TOF(T4/T1)≥75%,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拔去气管导管。结果I组平均输注速度明显慢于Ⅱ组(P〈0.05),T1恢复至25%、75%的时间I组明显快于Ⅱ组(P〈O.05)。两组恢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间断给药相比,递减法持续输注能够减少术中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获得更稳定的神经肌肉阻滞效果,且停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郭英  张宏  孙立 《北京医学》2010,32(8):619-621
目的观察神经外科术中行核磁检查(iMRI)对顺苯磺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术中核磁检查组(iMRI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采用加速度仪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顺苯磺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起效、维持及恢复。麻醉诱导后给予顺苯磺阿曲库铵0.15mg/kg,TOF值T1为0时静脉输注顺苯磺阿曲库铵松0.05~0.10mg/(kg·h),维持T1在0~5%;关闭硬脑膜时停止顺苯磺阿曲库铵输注,记录T1恢复25%、TOF恢复25%、75%、90%的时间,手术结束时间、回神经外科ICU(NICU)时间及两组顺苯磺阿曲库铵用药量、用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顺苯磺阿曲库铵用药量、用药时间、T1恢复25%时间、肌松恢复指数(TOF75%~TOF25%)、手术结束时间和返回SICU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iM-RI组患者体温逐渐升高,而对照组体温下降,开颅后3h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并维持至手术结束分别为(37.14±0.39)℃和(35.58±0.83)℃。结论术中行核磁检查可使患者体温升高,但对于顺苯磺阿曲库铵肌松恢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果糖对全麻患者顺苯磺阿曲库铵肌松效果的影响。方法ASAI~II级、择期全麻下行体表手术患者40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果糖组(F组)(n=2O)。麻醉诱导前30min内F组静滴10%果糖注射液2.5ml/kg,C组静滴生理盐水2.5ml/kg。丙泊酚、芬太尼麻醉诱导后,注入2倍ED95(0.1mg/kg)顺苯磺阿曲库铵。麻醉维持:七氟烷和瑞芬太尼。肌松监测用刺激尺神经拇内收肌四个成串刺激(TOF),记录肌松起效时间和临床有效时间及麻醉诱导前、诱导后30min、60min、90min的食道温度T0、T30、T60、T90结果食道温度:二组间比较,T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T60、T90明显高于C组(P〈0.05)。组内比较,与T0相比,二组T30、T60、T90均明显降低(P〈0.05)。肌松效果:二组肌松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临床有效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麻醉前输注果糖可缩短顺苯磺阿曲库铵肌松临床有效时间,但不影响其起效时间。其原因可能与果糖减缓全麻时体温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静脉麻醉下顺式阿曲库铵同罗库溴铵联合应用时药效学的变化。方法将择期行耳鼻喉科手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4组,采用全静脉麻醉,研究期间维持同等麻醉深度(BIS值40~50)。分别给予2倍ED95罗库溴铵(ⅠA和ⅠB组)或顺式阿曲库铵(ⅡA和ⅡB组),采用TOF刺激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待T1恢复至25%(ⅠA和ⅡA组)或75%(ⅠB和ⅡB组)时追加1/2倍ED95顺式阿曲库铵。记录各组追加顺式阿曲库铵后,神经肌肉最大阻滞程度,神经肌肉阻滞达最大程度的时间(Tmax),T1恢复至25%(T25)、75%(T75)、95%(T95)的时间,TOF比值恢复到70%的时间(TR70)以及肌松恢复指数(RI)。结果ⅠA组最大阻滞程度(T1最小值0.6%)较ⅡA组(T1最小值5.3%)显著增强(P〈0.05);ⅠB组最大阻滞程度(T1最小值2.9%)较ⅡB组(T1最小值12.6%)显著增强(P〈0.05)。ⅠA组T25(22.8min)较ⅡA组(16.4min)延长39%(P〈0.05);ⅠB组T25(16.2min)较ⅡB组(11.6min)延长40%(P〈0.05)。ⅠA组T95(37.7min)较ⅡA组(30.9min)延长22%,P〈0.05;ⅠB组T95(30.5min)较ⅡB组(25.9min)延长18%(P〈0.05)。ⅠA组RI与ⅡA组相比,ⅠB组RI与ⅡB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罗库溴铵在肌松作用恢复期可影响维持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显著增强其阻滞程度,延长其维持时效,但对其恢复指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对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药效学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Ⅲ级,按体重指数的不同分为四组:偏瘦组(Ⅰ组),BMI18.5 kg/m2;正常体重组(Ⅱ组),BMI 18.6~24.9 kg/m2;超重组(Ⅲ组),BMI 25.0~30.0 kg/m2;肥胖组(Ⅳ组),BMI≥30.0 kg/m2。四组均按实际体重分别给予0.15 mg/kg(3 ED95)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使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TOF-Watch誖SX)行TOF监测拇内收肌肉阻滞(NMB)程度。麻醉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及维持。当T1达最大抑制值(T1降至最低值并重复3次以上不变时)时进行气管插管。记录起效时间(从肌松药注毕至T1达到最大抑制值的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注药结束到T1恢复至25%的时间)、药理作用时间(注药结束到T1恢复至90%的时间)、恢复指数(T1从25%恢复到75%的时间)和气管插管条件评级。结果体重指数与3倍ED95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的临床作用时间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Y=1.531X+8.479(R2=0.628,P0.01);BMI与3倍ED95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药理作用时间呈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Y=1.954X+15.049(R2=0.585,P0.01)。4组患者的临床作用时间和药理作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起效时间、恢复指数和插管条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按实际体重3倍ED95给药,随着患者的体重指数增高,其临床作用时间和药理作用时间亦随之延长,体重指数是影响该药恢复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研究0.7%异氟烷复合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对米库氯胺临床药效学的影响,为实际麻醉中使用静吸复合麻醉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全麻择期手术老年患者40例,ASA分级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随机分成异氟烷组(Ⅰ组),异丙酚组(Ⅱ组)。麻醉诱导后,Ⅰ组使用静脉输注异丙酚2~5 mg/(kg·h),瑞芬太尼2μg/ml血浆靶控输注,并维持呼出末异氟烷浓度为1MAC(浓度:1.2%);Ⅱ组使用静脉麻醉,用异丙酚4~10 mg/(kg·h)静脉输注,瑞芬太尼4μg/ml血浆靶控输注维持麻醉。以上指标稳定5分钟后,静脉注入米库氯胺0.15 mg/kg。选用TOF-Watch SX(Organon)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进行肌松监测。观察以下指标:起效时间,作用时间,恢复指数,维持T1为1~10%时肌松药的泵入速度。结果静脉注入米库氯胺0.15 mg/kg后,Ⅰ组和Ⅱ组的起效时间分别是(102.1±21.8)s和(96.9±25.7)s(P〉0.05),作用时间分别是(26.1±8.3)min和(18.7±7.5)min,维持90%~99%颤搐抑制所需米库氯胺的泵注速度分别为(6.25±1.78)μg/(kg·min)和(8.41±1.81)μg/(kg·min),恢复指数分别为(10.13±3.82)min和(7.22±2.51)min。结论在临床麻醉过程中异氟烷可以显著增强米库氯胺的临床肌松药时效,并且减少维持90%~99%肌松所需的泵入速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麻醉在老年人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手术老年患者30例,ASAI或Ⅱ级,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七氟烷(S组,n=15)和异氟烷(I组,n=15)两组。均同时复合TCI(TCI-I型泵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ng/ml静脉输注维持。术中记录两组基础值(T0)、气腹时(T1)、手术切皮时(T2)、气腹后5min(T3)、气腹结束时(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即刻(T6)、拔管后5min(T7)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从停止TCI开始分别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结果 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显著短于I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均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但是与I组比较,S组麻醉可控性更佳,可明显加速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