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蛋白酶-9及白介素-8水平的变化及对预后的判断。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基质蛋白酶-9及白介素-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预后不佳患者血清基质蛋白酶-9及白介素-8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与急性期血清基质蛋白酶-9及白介素-8水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4名健康人的血清IL-6的含量,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重型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中型、轻型组(P<0.01)。结论:血清IL-6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璐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7):2279-2280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0例,其中轻度患者21例,作为病情轻度组;病情中度患者36例,作为病情中度组;病情重度患者共23例,作为病情重度组。同时选择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共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上述对象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发病第1天、第3天、第14天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发病第3天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发病后第1天和发病后第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重度组的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高于病情中度组和病情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监测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了解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其预后。  相似文献   

4.
崔银香  陶艳琴 《吉林医学》2009,30(19):2315-2316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支气管哮喘(哮喘)急性发作的关系。方法:对哮喘急性发作组和缓解组患者取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IL-6、IL-8及sICAM-1水平,同时以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IL-6、IL-8及sICAM-1较缓解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组血清IL-8和sICAM-1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组血清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6、IL-8及sICAM-1参与哮喘的气道炎症反应,而且哮喘缓解期患者的气道炎症反应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不同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白介素-8水平;结果:随着病情加重,血清HCY与IL-8浓度逐渐增加;结论:HCY可能参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动态监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8(IL-18)和白介素-27(IL-27)的浓度变化.方法 选取伤后24 h内入院的TBI患者112例,分3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并选取27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段(第1、3、5、7天)血清IL-6、IL-18和IL-27的浓度变化,对TBI与IL-6、IL-18、IL-27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3组患者入院的血清IL-6、IL-18、IL-27浓度均升高,重型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型组和中型组,差异有显著性.颅脑损伤严重分级与血清IL-6浓度(r=0.891,P<0.01)、血清IL-18浓度(r=0.833,P<0.01)、血清IL-27浓度(r=0.922,P<0.01)呈正相关;血清IL-27浓度与血清IL-6浓度(r=0.925,P<0.01)、血清IL-18浓度(r=0.843,P<0.01)呈正相关;血清IL-18浓度与血清IL-6浓度(r=0.673,P<0.01)呈正相关.结论 颅脑损伤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IL-6、IL-18和IL-27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如浓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提示脑组织损伤严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研究者已经开始通过阻断促炎性细胞因子引起的免疫损伤来治疗肾小球疾病。我科运用延肾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2例,并与爱西特治疗42例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变化,了解该药的疗效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7例稳定心绞痛(SAP),33例不稳定心绞痛(UAP),28例心肌梗死(AMI)及95例正常健康者血清白介素-18、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IL-18、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MI患者血清IL-18、CRP水平显著高于UAP及SAP患者,UAP患者血清IL-18、CRP水平高于SAP患者(P<0.05).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两者水平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介素l8、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作为冠心病危险性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白介素-6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11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高尿酸血症组)检测一般身体指标、生化指标及血清白介素-6,并与同期住院的无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无血缘关系其他疾病患者200例(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体质指数、甘油三酯、白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白介素-6水平与尿酸及高密度脂蛋白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尿酸及高密度脂蛋白为其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血清白介素-6水平与高尿酸血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及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60例NAFLD患者(NAFLD组),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0例(NAFL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30例(NASH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IL-8、TNF—α的水平;常规方法检测ALT、AST、TG、TC的水平。结果NAFLD组、NASH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18、IL-8、TNF—α、ALT、AST、TG、TC水平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NAFL组与对照组及NASH组与NAFL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L-18、IL-8、TNF—α水平随肝细胞受损程度加重而增加,并与ALT、TG水平呈正相关。IL-18是T细胞介导肝损伤的必须媒介,TNF-α是介导肝损伤的主要因子。血清IL-18、IL-8、TNF-α浓度的高低可用于判断NAFLD患者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及监测疾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IL)-6、8、10水平变化。方法50例HDCP患者(观察组)予以解痉、镇静、控制血压和利尿等对症治疗1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6、8、10水平变化。选择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孕妇30例作为健康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6、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8水平较前明显下降,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HDCP患者存在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紊乱,体内存在局部炎症反应。血清IL-6、8、10水平改变反映了HDCP病情程度,可作为治疗疗效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黄莺  王冬梅 《新疆医学》2008,38(12):10-12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中粘附分子-1、白介素-6、白介素-8水平对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64例胎膜早破孕妇,21例正常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sICAM-1、IL-6/8的含量,病理检查分娩后胎膜组织。结果:1.胎膜早破组血清中sICAM-1、IL-6、IL~8水平水平明显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胎膜早破中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清中sICAM—1、II-6、IL-8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ICAM-1、IL-6、IL-8与胎膜早破的发生有关。2.孕妇血清中sICAM—1、IL-6、IL-8水平可作为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18与慢性心力表竭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18的变化。结果随着心功能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水平也下降(P〈0.01)。结论白细胞介素-18可能参与心衰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IL)-1β、6和10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HFMD患儿60例(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症32例(轻症组)和重症28例(重症组),均予以抗病毒、退热及营养支持等常规基础治疗,连用5 d。观察患儿治疗前和治疗5 d后血清IL-1β、6和10水平的变化。另选择体检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IL-1β、6和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症组患儿血清IL-1β、6和10水平明显低于重症组(P<0.01)。治疗5 d后,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IL-1β、6和10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HFMD患儿存在血清IL-1β、6和10水平的异常上升,提示HFMD患儿发病早期存在促炎症/抗炎症因子网络水平紊乱,表现为免疫抑制和亢进同时存在现象,引起机体发生损伤性的混合性拮抗反应。IL-1β、6和10水平变化可作为HFMD患儿病情程度、疗效随访和预后判断的敏感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糖尿病易感患者酗酒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水平的变化.方法 选择一组(n=62)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酗酒者体重指数和血脂正常为A组(n=28)、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酗酒者体重指数和血脂升高为B组(n=34)、2型糖尿病患者为C组(n=23)、正常对照组为D组(n=21),分别测定血清TNF-α、IL-1、IL-6、GADA水平的变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酗酒者停酒3个月后再次检测血清TNF-α、IL-1、IL-6、GADA水平的变化.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A组患者酗酒时血清TNF-α、IL-1、IL-6、GADA水平高于D组(P<0.05),B组血清TNF-α、IL-1、IL-6、GADA水平高于D组(P<0.05),C组患者血清TNF-α、IL-1、IL-6、GADA水平明显高于D组(P<0.01);糖尿病易感患者酗酒者在停酒3月后再次检测血清TNF-α、IL-1、IL-6、GADA水平下降(P<0.05).结论 糖尿病易感患者酗酒时乙醇诱发和/或加重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的损伤,由此导致糖代谢紊乱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肾脏病患者体内白介素-6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脏病患者血、尿白介素 - 6 (s IL- 6、u IL- 6 )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EL ISA)方法测定 93例肾脏病患者的血、尿 IL- 6的浓度并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肾脏病患者血、尿 IL- 6水平均高于正常组 (P<0 .0 1 ) ,伴血尿、蛋白尿及尿路感染者 u IL - 6与血肌酐 (Sc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 .6 86 8,P<0 .0 1 ) ;伴高血压、肺部感染及心衰者 s IL - 6水平显著大于无上述情况者 ,后两者 s IL - 6与 Sc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在肾脏病患者中存在血、尿 IL- 6异常增高 ,血、尿 IL- 6可作为监测肾脏病患者的可逆性与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白介素 -6 (interleukin ,IL -6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3 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 15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IL -6含量。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值为 (5 2 .4± 16 .3 )pg/ml,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IL -6值 (2 8.6± 8.7) pg/ml。 3 8例中IL -6水平高 (>46 .0pg/ml)的患者 ,其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可达 10 0 % ,IL -6水平低 (≤ 46 .0 pg/ml)的患者 ,总有效率为 81.3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 -6表达水平升高的患者 ,临床疗效明显优于IL -6水平低的患者 ,提示IL -6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神经保护及神经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6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27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TNF-a和IL-6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及正常对照组。结论TNF-a及IL-6活性增加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外周血TNF-a及IL-6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反应程度及不稳定破裂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细胞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80例,检测血清IL-6I、L-8、TNF-α的浓度,然后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simvastatin treatment group,S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patient control group,P组),S组40例在血液透析治疗同时给予辛伐他汀治疗,P组40例单纯血液透析治疗,于6个月后再次检测S组、P组IL-6I、L-8、TNF-α值。【结果】辛伐他汀临床干预6个月后S组IL-6I、L-8、TNF-α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1);而非辛伐他汀组IL-6I、L-8、TNF-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降低MHD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和干扰素(IFN-γ)检测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8例脊柱结核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清中IL-1β和IFN-γ的水平。结果脊柱结核组血清中IL-1β和IFN-γ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β和IFN-γ检测有助于脊柱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