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机磷中毒家兔呼吸肌麻痹的病理机制和分子基础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讨有机磷中毒家兔呼吸肌麻痹 (RMP)形成的分子基础和病理机制。方法  2 4只青紫蓝家兔分 4组 :敌百虫 (10LD ,1112 0mg kg)组 ,久效磷 (10LD ,2 2 2 4mg kg)组 ,甲基对硫磷(10LD ,74 10mg kg)组及正常对照组 ,每组 6只。家兔中毒经腹部皮下给药 ,中毒后 6h、 2 4h取血及肋间外肌 ,苏木精 伊红染色观察肋间外肌病理改变。用酶抑制法测肋间外肌组织匀浆中游离有机磷毒质(FOP)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 浕) ,白细胞介素 1 β (IL 1β)及血栓素B2(TXB2 )含量。结果 中毒后 2 4h ,肋间外肌组织出现严重的病理损伤 ,可见肌纤维变性、坏死、横纹消失 ,肌原纤维崩解断裂。同时 ,肋间外肌组织匀浆中可检出不同浓度的FOP ,血浆中TNF 浕及TXB2 含量显著高于正常 (TNF 浕 :T =2 5 ,P <0 0 0 5 ;TXB2 :T =2 1,P <0 0 0 5 )。结论 重度有机磷中毒可致动物呼吸肌出现严重的病理损伤 ,FOP和TXA2及TNF 浕在呼吸肌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这些改变对RMP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腹部手术患者56例,其中伴腹腔感染28例为观察组,另28例为对照组,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手术前后静脉血TNF、IL-6和IL-8的变化。结果:术前观察组静脉血TNF、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d两组TNF、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7d观察组TNF、IL-6和IL-8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经相关性分析证明患者静脉血TNF、IL-6与IL-8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腹部感染患者静脉血中TNF、IL-6和IL-8水平明显增高,监测三者的变化可作为观察老年腹部感染患者病情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不同时段抑郁的发生情况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急性期脑卒中病例223例,卒中后72h予HAMD评分,将≥8分者随机分为抗抑郁药物组(干预组)、对照组,〈8分者1月再予评分,将其中≥8分者用相同方法再分为干预组、对照组,〈8分者2月再予评分,将其中≥8分者用相同方法再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将〈8分者3M再次评分,分为≥8分、〈8分组,各组卒中后3月予MoCa、NIHSS评分、mRS分级。分析卒中后不同时段抑郁的发生情况,比较分析各时段对照组3月时MoCa、NIHSS评分、mRS分级。结果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分别为72h内19.73%,1月时35.03%,2月时53.51%,3月时46.15%;各对照组3月时MoCa评分比较,72h组与其余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均〈0.01;NIHSS评分比较,72h组与1、2月组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各组预后良好率(mRS分级)比较P均〉0.05。结论卒中后急性期(72h)的发病率偏低,恢复期(2~3月)的发病率较高。急性期PSD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但抑郁越早发生,对神经功能的恢复影响越大,致残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使用HAMD、MoCA、SAS和NIHSS四项量表综合评价脑卒中后72 h、1和2月发生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抗抑郁药物干预效果,为不同时段的PSD药物干预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入选脑卒中病例223例,于脑卒中后72 h予HAMD评分,≥8分者随机分为72 h对照组和72 h治疗组;余患者于脑卒中后1月再次予HAMD评分,评分≥8分者随机分为1月对照组、1月治疗组;余患者于脑卒中后2月再次予HAMD评分,评分≥8分者同前再随机分为2月对照组、2月治疗组;各组均予常规药物及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加用帕罗西汀20 mg/d治疗。对以上各组病例于脑卒中后3个月随访,进行HAMD(24项版)量表、SAS量表、MoCA量表及NIHSS量表的评分。结果 (1)72 h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MoCa、SAS和NIHS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1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HAMD、SAS和NIHS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1),2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四项量表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2)72 h、1月和2月治疗组在第3个月随访时的MoCa、SAS、HAMD及NIHS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脑卒中后不同时间出现PSD患者的抗抑郁干预效果有时间段差异,PSD出现时间越晚,抗抑郁治疗达到明显效果所需的时间越短;(2)脑卒中患者发生PSD后及早予抗抑郁药物治疗,不仅可改善抑郁,对焦虑、认知和神经功能康复也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形成及其稳定性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相关性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后MMP-9的变化。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48例,根据入院后颈动脉彩超结果,分为颈动脉AS斑块阳性组59例,AS斑块阴性组89例,其中前者分为稳定斑块组32例、不稳定斑块组27例。各组予阿司匹林100毫克/日、阿托伐他汀20毫克/日口服等干预治疗(其中有两例因服用阿托伐他汀肝功能损害而退出本研究),同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12周晨空腹抽取患者肘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中MMP-9含量。结果颈动脉AS斑块阳性组MMP-9水平(稳定斑块组229.75±80.67ug/L,不稳定斑块组342.98±119.45ug/L)高于阴性组(127.64±38.52ug/L),提示MMP-9与AS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不稳定斑块组MMP-9水平(342.98±119.45ug/L)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229.75±80.67ug/L)及AS斑块阴性组(127.64±38.52ug/L),显示颈内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MMP-9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后2周三组血清MMP-9水平分别由229.75±80.67ug/L、342.98±119.45ug/L、127.64±38.52ug/L明显下降至160.45±49.48ug/L、201.47±79.64ug/L、108.67±36.12ug/L,说明他汀类药物起效较快,作用显著;至第4周进一步降至110.34±34.11ug/L、159.66±42.58ug/L、93.73±33.21ug/L,第12周为98.45±32.89ug/L、128.31±40.77ug/L、87.34±30.51ug/L(仍高于正常),表明AS斑块的干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有助于防止AS斑块的增大及破裂,直接关系到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结论 MMP-9在颈动脉AS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分泌的增加是斑块不稳定的基础。同时,MMP-9也可作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性AS斑块干预手段的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 (IRMA)对 85例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患者进行了血清中NSE含量测定 ,并与 2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组间均数用t检验 ,同时对全部病例进行了 glasgow评分。 结果 外伤组血清中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病脑组和化脑组血清中NSE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不论哪一组 ,血清中NSE含量与glasgow分值均呈现负相关 (r =-0 .62 ,P <0 .0 1)。结论 检测血清中NSE含量 ,可反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轻重 ,并可用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评价和估计愈后 ,还可指导个体用药  相似文献   
7.
心房肽类物质是由猪心房中提取的混合多肽制剂,其对动物心脏有明显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房肽类物质对麻醉大白鼠有较弱的降压作用,维持时间较短,在降压的同时对心率无明显影响。向腹腔注射两种制剂,对清醒与麻醉大白鼠均有一定的利尿排钠作用,可使尿量增加,钠的排出总量增加,而对钾离子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能杀伤人体外周血白细胞 的(WBC),导致血象一过性变化,其规律尚未见到类似报道,而一过性变化的峰值时间化验血象结  相似文献   
9.
检测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8例不稳定型绞痛(UAP)、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及26例健康人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前列环素(PGI2)的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浆ET增高的同时,血NO、6-keto-PGF1α下降,尤以AMI第1天和UAP患者为明显。认为冠心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其分泌的ET与NO、PGI2失衡,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促发了UAP和AM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阿魏酸钠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随机将24只成熟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阿魏酸钠组3组,每组8只,分别建立AMI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前5min、结扎后240 min,再灌注后120 min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肌组织P-选择素(Ps)的变化;应用硫黄素染色评估无复流面积.结果 ①对照组和阿魏酸钠组AMI后240 min、再灌注后120 min的血清IL-6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阿魏酸钠组各时间点除AMI前血清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②Ps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及阿魏酸钠组中,Ps在复流区及无复流区血管内皮细胞有强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区及假手术组(P均<0.01);阿魏酸钠组与对照组比较,Ps在复流区及无复流区表达均明显减弱(P均<0.01).③病理染色分析示,阿魏酸钠组结扎区心肌范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复流区心肌范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均<0.01 ).结论 阿魏酸钠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防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