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电针对去势雌性大鼠记忆、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仅切开皮肤,其余各组大鼠给予卵巢摘除,15 d后,电针组给予电针刺激,隔日1次,持续45 d.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结果 水迷宫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表达明显增加(P<0.01).但各组TrkB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电针改善去势雌性大鼠记忆障碍的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CA1区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永久性前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B(TrkB)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 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造永久性前脑缺血大鼠模型.造模8周后对大鼠大脑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海马CA1区BDNF以及TrkB的定位、相对定量表达.抽提大鼠海马CA1区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对BDNF以及TrkB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永久性前脑缺血8周后,大鼠海马CA1区BDNF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锥体细胞的胞浆、胞核及轴突;模型组大鼠的BDNF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大鼠海马CA1区TrkB免疫反应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神经元的胞浆及轴突内;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TrkB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P>0.05).结论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的永久性前脑缺血可增加大鼠海马CA1区BDNF蛋白表达水平,而对其受体TrkB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项针对慢性睡眠剥夺(CSD)轻度认知障碍大鼠海马组织中突触素(SY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项针改善CSD记忆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大平台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项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项针组采用改良的多平台水环境法制备模型,大平台对照组除平台表面有细密铁丝网外,其他条件与造模环境一致。电项针组选取两侧的风池和供血穴电针治疗,模型组和大平台对照组给予相同时间的捆绑固定,共14 d。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海马CA1区SYN、BDNF和TrkB蛋白的定性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海马区SYN、BDNF和TrkB蛋白的定量表达。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和电项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大平台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经针刺治疗后,电项针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大平台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SYN、BDNF和TrkB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项针组大鼠海马SYN、BDNF和Trk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大平台对照组大鼠相比,电项针组TrkB表达升高(P<0.05),SYN和BDN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项针能显著上调CSD轻度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区SYN、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增强海马突触可塑性。  相似文献   

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1):1612-1616
目的:观察安神定志方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海马区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安神定志方(低、中、高剂量组)和多哌齐特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通过链脲佐菌素侧脑室注射复制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2周。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检测海马区组织学形态,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海马组织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及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丰度。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跨越平台次数及有效停留时间明显减少,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明显升高,BDNF蛋白及TrkB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安神定志方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AD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跨越平台次数及有效停留时间,抑制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上调BDNF蛋白及TrkB蛋白磷酸化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神定志方能够通过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抑制tau蛋白的磷酸化,促进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山茱萸多糖对衰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脑源性生长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B受体(TrkB) mR‐N A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D‐半乳糖皮下注射构建大鼠衰老模型,避暗实验和 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逆转录 PCR法检测海马BDNF和 TrkB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潜伏期明显降低,错误次数明显增多,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探索次数明显减少,海马BDNF和TrkB mRNA表达降低(P<0.01)。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潜伏期明显增高,错误次数明显降低,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探索次数明显增加,海马BDNF和TrkB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山茱萸多糖能提高衰老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增加衰老模型大鼠海马BDNF和TrkB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雌激素改善大鼠记忆及促进海马BDNF蛋白表达上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明山 《重庆医学》2012,41(23):2386-2388,2391
目的探讨雌激素改善大鼠记忆与BDNF表达的关系。方法停止繁殖的15月龄雌性大鼠,体质量350~400g,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颈部皮下分别注射相同剂量的苯甲酸雌二醇和生理盐水。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记忆,大鼠海马BDNF、TrkB及mRNA表达采用RT-PCR检测,BDNF、TrkB及proBDNF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blot检测。结果治疗组大鼠潜伏期缩短,海马BDNF、TrkB、proBDNF表达上调(P<0.01)。结论雌激素改善大鼠记忆,可能与BDNF及相关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慢性应激复制抑郁大鼠模型,观测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白松片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松片组、氟西汀组,采用连续21 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BDNF、Trk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上升,分别为107.73±3.43、119.40±6.36、109.20±4.65;与模型组相比,白松片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BDNF、Trk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下降,分别为105.80±3.32、109.87±4.82、105.00±2.56.结论白松片增加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的表达,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BDNF及其受体TrkB在大鼠海马CA3区时空分布变化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观察BDNF及TrkB在正常大鼠发育期、成年期和老龄期海马CA3区的定位分布及时间变化。成年组和老龄组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前接受水迷宫试验,研究BDNF及TrkB的分布变化与学习记忆的关系。结果:生后15~20d,海马CA3区阳性细胞最多。成年期细胞染色强,核大而圆无着色。老龄期阳性细胞数量少,染色淡,发生了明显退行性变化。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中平均潜伏期成年组和老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空间搜索实验中NE象限停留时间成年组和老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海马CA3区BDNF及TrkB的时空表达基本一致。表达高峰为生后15~20d。老龄期呈增龄性下降,细胞出现退行性变化。BDNF及受体TrkB的表达与学习记忆能力呈平行关系,BDNF及受体TrkB在学习记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慢性应激复制抑郁大鼠模型,观测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白松片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松片组、氟西汀组,采用连续21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BDNF、Trk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上升,分别为107. 73±3. 43、119. 40±6. 36、109. 20±4. 65;与模型组相比,白松片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BDNF、Trk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下降,分别为105. 80±3. 32、109. 87±4. 82、105. 00±2. 56。结论白松片增加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的表达,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徐梦露  陈志余  杨洋  谭明英   《四川医学》2021,42(6):571-574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对精神分裂大鼠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通路及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丙戊酸钠低剂量组、丙戊酸钠高剂量组和氯氮平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丙戊酸钠低剂量组、丙戊酸钠高剂量组和氯氮平组腹腔注射地卓西平(MK-801)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造模结束后24 h,丙戊酸钠低剂量组和丙戊酸钠高剂量组同时分别灌胃150 mg/kg和300 mg/kg的丙戊酸钠;氯氮平组灌胃20 mg/kg的氯氮平;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予14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情况,检测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CREB、磷酸化-CREB(p-CREB)、BDNF、TrkB和磷酸化-TrkB(p-Trk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多且排列紧密,层次清晰;模型组和丙戊酸钠低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排列紊乱,细胞明显肿胀、细胞核固缩、核碎裂;丙戊酸钠高剂量组和氯氮平组大鼠海马组织趋于正常,但见少量核固缩和核碎裂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穿越平台次数、海马组织中CREB、p-CREB、BDNF、TrkB和p-Trk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丙戊酸钠剂量组和氯氮平组大鼠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穿越平台次数、海马组织中CREB、p-CREB、BDNF、TrkB和p-TrkB蛋白表达水平增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且丙戊酸钠高剂量组大鼠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穿越平台次数、海马组织中CREB、p-CREB、BDNF、TrkB和p-TrkB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丙戊酸钠低剂量组,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低于丙戊酸钠低剂量组(P<0.05);但作用没有氯氮平组显著(P<0.05)。结论丙戊酸钠可以缓解精神分裂症大鼠神经元损伤,抑制海马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REB/BDNF/TrkB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衰老大鼠脑组织内不同部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N),D-半乳糖组(D),EPO干预组(E),阳性对照组(P),每组10只.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对比观察外源性rhEPO干预后D-半乳糖衰老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BDNF表达的变化.结果 不同组大鼠比较发现相同部位BDNF表达存在显著差异:D组大鼠海马CA1、CA3、DG及额叶皮质区BDNF阳性细胞计数较N组相同部位明显减少(P<0.05),而应用rhEPO干预后的E组和P组大鼠海马CA1、CA3、DG及大脑皮质运动区BDNF阳性细胞计数较D组及N组相同部位显著增加(P<0.05);但E组和P组比较无差异.同组大鼠不同部位BDNF阳性细胞比较发现:同组大鼠不同部位BDNF阳性细胞个数存在显著不同(P<0.05),其中额叶皮质区阳性细胞数最多,其次是海马CA3区,海马DG区,海马CA1区.结论 rhEPO对增强大鼠神经细胞BDNF的表达具有普遍性,提示rhEPO可能能够通过增强内源性BDNF对神经系统衰老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长时间动态变化,初步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血管性痴呆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7d组、模型15d组、模型1m组、模型2m组和模型4m组,每组10只。免疫组化分析海马组织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7d组大鼠海马的BDNF表达增多,CA1区BDNF阳性神经元排列密集,着色深,染色清晰;模型组大鼠15d组、1m组、2m组和4m组各时点海马BDNF阳性细胞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减少,分布稀疏,显色较浅,有的BDNF阳性细胞呈萎缩状,胞体明显缩小。②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7d组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及总面积增多(P〈0.01),而模型15d组、1m组、2m组及4m组大鼠的海马BDNF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P〈0.01)。模型大鼠各组间比较,BDNF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及总面积逐渐减少(P〈0.05,P〈0.01),但模型2m组和4m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BDNF在VD大鼠脑缺血再灌后早期对海马缺血的神经元起保护作用,后期BDNF的保护作用减弱在血管性痴呆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鹅膏蕈氨酸(Ibo)致不同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 B)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120只昆明白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其中7日龄(P7)、21日龄(P21)和42日龄(P42)小鼠各40只;再将同日龄小鼠随机分为Ibo组(n=15)、Ibo+EPO组(n=15)和对照组(n=10)。Ibo组采用微量注射法向左侧海马注射Ibo 1 μL;Ibo+EPO组注射Ibo 1 μL后,腹腔注射5 000 U/(kg·d)EPO,连续5 d;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小鼠在建模后第5天进行Y-电迷宫测试;Cresyl Violet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海马BDNF mRNA和TrkB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结果 术后Ibo组小鼠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EPO+Ibo组小鼠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明显高于Ibo组(P<0.05)。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Ibo组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发生明显变性和细胞死亡。Ibo+EPO组和Ibo组海马神经元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bo+EPO组损伤较轻。Ibo组和Ibo+EPO组海马组织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bo+EPO组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Ibo组(P<0.05)。结论 Ibo致脑损伤时,海马组织BDNF和TrkB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可能是一种保护性反应。EPO可减轻Ibo所致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和TrkB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联合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恢复的作用,进一步探讨VD的有效治疗途径。方法:经大鼠股骨分离并鉴定BMSCs,构建pLXSN—TERT重组子后转化至BMSCs,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体外培养的TERT—BMSCs的成瘤性。应用Ad5一BDNF转染TERT—BMSCs,构建BDNF—TERT联合转染的BMSCs。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VD组、BMSCs组、BDNF—TERT—BMSCs组。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备VD模型。采用Morns水迷宫测试方法测试各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力。应用RT—PCR和Westemblot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BDNF、TrkB、SY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l区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行为学实验Mo州s水迷宫测试结果及超微病理透射电镜观察均显示BMSCs和BDNF—TERT—BMSCs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改善作用,且BDNF—TERT—BMSCs较BMSCs的作用更为显著。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BMSCs组和BDNF—TERT—BMSCs组中BDNF、TrkB、SYN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较痴呆模型组增高(P〈0.05),且BDNF—TERT—BMSCs组较BMSCs组增加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DNF—TERT联合转染BMSCs较普通的BMSCs对VD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旨在建立血管性抑郁症(vascular depression, VD)的理想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SD大鼠4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1手术组:双侧颈总动脉结扎(ligation of 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LBCCA);2假手术组:同手术组处理,但不结扎;3抑郁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结合孤养,不进行手术;4模型组:LBCCA叠加CUMS,结合孤养。连续观察21 d,观测大鼠体质量变化、行为学改变、脑血流量变化以及大鼠大脑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opomyosin related kinase B, TrkB)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抑郁组大鼠体质量、糖水消耗百分率、旷场试验运动距离及站立次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脑血流量明显降低(P<0.01),手术组及模型组MMP-2及MMP-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抑郁组及模型组海马内BDNF/TrkB及BDNF/TrkB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 LBCCA叠加CUMS结合孤养方法较好地模拟了抑郁核心症状快感缺乏、运动和探索能下降的行为特征和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 NVU)稳态失衡的病理机制,是较为理想的血管性抑郁模型,可用于药理实验及治疗效果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对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 CMS)抑郁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 BDNF)、神经再生,以及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 ,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入对照组(n=15)、模型组(n=15)和乌灵胶囊组(n=15)。模型组和乌灵胶囊组大鼠接受连续3周的CMS,造模期间,乌灵胶囊按100 mg/(kg.d)加入乌灵胶囊组大鼠的膳食中,连续治疗21 d。采用糖水偏爱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程度。抑郁行为测试结束后,取双侧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DNF与5-溴脱氧尿苷(5-bromodeoxyuridine ,BrdU)的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印迹法检测海马中Cx43 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慢性应激大鼠齿状回BDNF阳性表达、新生细胞数及Cx4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大鼠明显下降。乌灵胶囊治疗后,CMS大鼠抑郁行为得到改善,异常的海马神经再生恢复,Cx43 mRNA和蛋白表达变得正常,但BDNF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乌灵胶囊可增加CMS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再生及改善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增加Cx43表达有关,与BDNF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