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作为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关于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关于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报道还很少,尤其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更少.目的:采用一系列调查问卷对肾移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方法:116例尿毒症患者,其中肾移植受者62例,等待肾移植受者54例;男性71例,女性45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态、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和医疗费支付情况等情况.采用Beck抑郁量表、健康状况调查表、终末期肾脏疾病移植患者症状调查表以及就业信息表调查分析116例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结论:肾移植受者组与等待肾移植受者组在基础疾病、性别、婚姻状态、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医疗费支付情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肾移植受者组抑郁水平明显低于等待肾移植受者组(P ≤ 0.01),肾移植受者组在躯体功能和躯体总分值、总体健康感知和社会功能方面明显优于等待肾移植组(P ≤ 0.001,P ≤ 0.01).在肾移植受者组中,与术后无并发症者相比,术后产生并发症者表现为更低的社会功能水平、总体精神健康状态和躯体总价值(P ≤ 0.05)及更高水平的抑郁(P ≤ 0.05).肾移植后超过1年的患者比肾移植后少于1年的患者表现出更差的心理适应性(P ≤ 0.05).在肾移植受者组中,与血肌酐<150 μmol/L的患者相比,血肌酐≥ 150 μmol/L的患者表现为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P ≤ 0.05).肾移植提高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肾移植前后患者的就业状态无明显的改变.除了躯体因素外,社会支持被证实对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背景:作为评价疗效的重要指标,关于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而关于肾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报道还很少,尤其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更少。 目的:采用一系列调查问卷对肾移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方法:116例尿毒症患者,其中肾移植受者62例,等待肾移植受者54例;男性71例,女性45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态、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和医疗费支付情况等情况。采用Beck抑郁量表、健康状况调查表、终末期肾脏疾病移植患者症状调查表以及就业信息表调查分析116例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果与结论:肾移植受者组与等待肾移植受者组在基础疾病、性别、婚姻状态、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医疗费支付情况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肾移植受者组抑郁水平明显低于等待肾移植受者组(P ≤ 0.01),肾移植受者组在躯体功能和躯体总分值、总体健康感知和社会功能方面明显优于等待肾移植组(P ≤ 0.001,P ≤ 0.01)。在肾移植受者组中,与术后无并发症者相比,术后产生并发症者表现为更低的社会功能水平、总体精神健康状态和躯体总价值(P ≤ 0.05)及更高水平的抑郁(P ≤ 0.05)。肾移植后超过1年的患者比肾移植后少于1年的患者表现出更差的心理适应性(P ≤ 0.05)。在肾移植受者组中,与血肌酐<150 µmol/L的患者相比,血肌酐≥ 150 µmol/L的患者表现为更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P ≤ 0.05)。肾移植提高了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但肾移植前后患者的就业状态无明显的改变。除了躯体因素外,社会支持被证实对肾移植受者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慢性应激复制抑郁大鼠模型,观测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白松片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松片组、氟西汀组,采用连续21 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BDNF、Trk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上升,分别为107.73±3.43、119.40±6.36、109.20±4.65;与模型组相比,白松片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BDNF、Trk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下降,分别为105.80±3.32、109.87±4.82、105.00±2.56.结论白松片增加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的表达,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慢性应激复制抑郁大鼠模型,观测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表达的影响,探讨白松片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松片组、氟西汀组,采用连续21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配合孤养复制抑郁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白松片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1、CA3区锥体细胞和齿状回颗粒细胞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BDNF、Trk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上升,分别为107. 73±3. 43、119. 40±6. 36、109. 20±4. 65;与模型组相比,白松片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BDNF、TrkB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平均灰度值下降,分别为105. 80±3. 32、109. 87±4. 82、105. 00±2. 56。结论白松片增加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的表达,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衰竭(CRF)在临床上常并发许多并发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慢性肾衰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慢性肾衰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约为33.8%[1],3%~7%慢性肾衰竭患者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2]。因此,积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对于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预防性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探讨在慢性肾衰竭中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霉酚酸酯治疗活动性狼疮肾炎的疗效。方法将18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霉酚酸酯治疗,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血糖、血脂、补体C3、血清抗ds DNA、抗ANA抗体变化和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18例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血清白蛋白明显升高,12个月后两者变化更明显;血清抗ds DNA、抗ANA抗体及补体C3和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变化。少数不良反应均可逆。结论霉酚酸酯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黄葵胶囊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尿酸性肾病是由于血尿酸增高引起肾脏损害的一种综合征,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噶病发展缓慢,最后可导致肾衰竭而威胁生命。如何有效延缓慢性尿酸性。肾病的进展,已是临床重要课题。笔者采用在别嘌呤醇口服的基础上,加用黄葵胶囊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枳实消痞丸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角度研究枳实消痞丸治疗胃癌的机制.方法:胃癌SGC-7901细胞阴性对照组加完全培养基,1 ×104细胞/孔接种于96孔板,将枳实消痞丸分为4,2,0.5,0.125,0.05 g·L-15个质量浓度加入,分别作用24,48,72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1×105/孔接种于6孔板,加入2,0.5,0.125 g·L-13个质量浓度的药物,分别培养48,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枳实消痞丸4,2,0.5,0.125,0.05 g·L-1质量浓度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抑制率依次降低;作用于24,48,72 h,抑制率渐增.枳实消痞丸增加了G0/G1期的细胞比率,促进细胞凋亡,高、中浓度强于低浓度.结论:枳实消痞丸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药物阻滞细胞于G0/G1期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PBL与LBL教学法在组织学教学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组织学的教学效果,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本文对2010级新生分别给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授课为基础的(LBL)教学法以及两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PBL+LBL)进行组织学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并比较评价三种教学法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只有将PBL教学法和LBL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补充才会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内科学是一门临床专业课,目前中医院校各临床专业教育均开设有西医内科学。结合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法,教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